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95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城镇化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是工业化以来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趋势,中国城镇化进程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总体进程曲折、缓慢。农村城镇化是在中国目前国情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什么是农村城镇化? 如何走中国特殊的城镇化道路? 如何建设小城镇?,第一节 农村城镇化概述,一、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是城市化、都市化的一种别称。在英文中,这三个概念都是“urbanization”一词,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镇或城镇群聚集,城镇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和行为向农村扩散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深化改革提出的任务,指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以

2、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体现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从 “吃、穿、用”向“住、行、学”升级为基本导向,因此,这种城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要求,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农村以乡村工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换,居住空间向城镇区域聚集,新农村建设与之同步的过程。,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一)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二)农村城镇化是吸纳农村人口的“蓄水池” (三)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 (四)农

3、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推动器 (五)农村城镇化是把农民塑造成现代人的“催化剂”,三、农村城镇化的机制 所谓城镇化的机制,是指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一)内生性机制 所谓城镇化的内生性机制,是指由内在的基础和环境产生的,人们的设计和选择无法改变的各种机制。 (二)外生性机制 城镇化的外生性机制,指人们依据对形势的主观判断,对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进行规划和调控的机制。,四、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 (一) 大城市论 (二)中等城镇论 (三)小城镇论 (四) 大中小城镇并举论 (五) 市场论,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历程,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

4、逆城镇化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机制以内生性机制为主,因此,其城镇化道路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总体上是比较协调的,是一种同步型城镇化。 逆城镇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镇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镇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逆城镇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由此发生逆转。,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并被命名为逆城镇化,然后在欧洲的发达国家出现。逆城镇化导致城市发展新的区域再分配,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偏好变化、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生产地理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逆城镇化一般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

5、阶层; 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 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郊区人口是都市区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以“拉美畸形”中的巴西最具有代表性。 巴西的城镇化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和问题。 1.城镇化进程发展过快 2.过度城镇化 3.贫民窟问题突出,贫民窟(slum)一词一直用来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贫民窟是包括犯罪、卖淫和吸毒在内的边制活动的避难所,

6、是有可能造成多种传染病肆虐城市地区的传染源,是一个和正直、健康毫不相干的地方, 印度和巴西有最大贫民窟。今 天“贫民窟”这个统称词所指不明 确,带有贬义。但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个词不再像最初时那样具有贬义, 而仅仅是指状况比较差的或是非正 式的住房。,三、中国城镇化的历程 (一)城镇化起步时期:以乡村供给为主的农村城镇化 (二)起伏波动缓慢发展时期:自上而下的农村城镇化 (三)持续快速发展时期:非农化加速的农村城镇化,(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第二,城乡差距大。 第三,滞后城镇化。 第四,“乡脚”弱化。 第五,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第六,“城镇病”和“农

7、村病”相随。 第七,自然生态恶化。,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一、小城镇与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中心,城乡联结的纽带、桥梁。 小城镇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包括县(市)政府 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小城镇建设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小城镇、乡村工业、农业产业化和生态文明统筹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二、小城镇建设研究概述 (一)小城镇建设研究的总体状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领导人开始关注小城镇及其建设,认为小城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领导人开始关注小城镇及其建设,认为小城镇在中国现代化

8、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2010年建制镇有19140个,比1978的2173个增加了7.8倍。中国小城镇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学术界关于小城镇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二)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思想 1.小城镇研究的“根” 费孝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了发展小城镇的思想。他在江村经济一书中专门谈到“贸易区域和集镇”的问题。费孝通指出,“每个贸易区域的中心是一个镇,它与村庄的主要区别是,城镇人口的主要职业是非农工作。镇是农民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中心。农民从城镇的中间商人那里购买工业品并向那里的收购的行家出售他们的产品。城镇的发展取决于它吸引顾客的多少”,2.小城镇,大问题 小城镇调查研究是农村

9、调查的新开拓、新高度。 费孝通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不仅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而且已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发展成“小城镇,大战略”。,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化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而应该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走大中小城镇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作为“城镇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它的建设意义重大。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小城镇,从实际出发,加快小城镇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三次飞跃。,四、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 1.科学规划 2.规模适度 3.产业为依托 4.生态文明 5.管理体制机制 6.居民素质 7.社会融合,基本概念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的机制 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学习讨论题 1.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 2.小城镇在新城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3.城镇户籍居民与农民工及其后代的社会融合和城乡居民的社会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