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595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9.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ppt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明清美术 概 述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其社会经济与文化在保持封建体制不变的状态下向前缓慢推进。发展状况: 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 民间绘画活跃,年画与版画成就突出 西方美术传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产生真正影响总体特点: 对宋元艺术的延续和变异,百花齐放,注重市民艺术,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第一节 明代绘画初期朱元璋也恢复了传统的画院,在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十五世纪)最为发达。但都模仿前人画作,少有创新。中期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巍然兴起,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雅俗共赏之路,形成声势巨大的

2、吴门画派。后期文人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其理论在清代的画坛掀起不小的波澜。,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一.明代中期绘画1.“吴门画派”活跃于江南苏州一带的是“吴门画派”或简称“吴派”。创始于沈周,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在出身

3、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另一个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苏州经济繁荣富足,政治空气自由,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条件。吴门四家以标士气、精笔墨、尚易趣为旨,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风格,书写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州相城里人,出身于士大夫诗画及收藏世家。取法元人黄公望、吴镇等,并上溯董源、巨然及北宋诸家。早年多作小景山水,具有沉酣深厚的意趣,后期也有时作细笔或青绿山水。用笔接近吴镇,给人安静平和的感觉,非常安闲,中外美术史,Histor

4、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空林积雨图-沈周,东庄图沈周,山谷云吞图-沈周,牡丹图轴-沈周,庐山高图 -沈周,沈周4l岁时为自己的老师陈宽祝寿而作。用庐山象征老师的崇高人格,实际上正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作者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地表现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而成为美术史上的杰作。,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被称为“吴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山水画江南春(78岁作)是一件极

5、成功的作品,春深高树图、万壑争流图等,也都是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现着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理想,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笔致工细而带拙味,色调柔和而含冷涩,山石倚斜,林木繁细,追求宁静典雅而朴拙的情趣,显示出作者在平淡的景物和文人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动人因素。,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江南春图,春深高树图,溪桥策杖图,古木寒泉图,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出身于苏州城内的一个酒肆商人家庭。他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有才名,其后结识祝允明、文征明等,并受到前辈沈周、文林、吴宽等人的赏识。30岁时赴

6、京赶考,不料想却被卷入“科场行贿案”而蒙受牵连,最后遭到革职,永远失去了做官的机会。从此他一度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回到苏州以卖画度日,成为职业画家。此后,其作风更加放荡不羁,在图章中自命“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及封建礼教的嘲弄。,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唐寅绘画上曾得到沈周的指导,但对他最有影响的则是苏州老画师周臣。唐寅的绘画在周臣基础上加以发展,掌握了精确的造型能力和表现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 他的文化修养丰富,见识广博,才华横溢,具有文人气质;作画题材丰富,风格清新自然,雅俗共赏,不仅擅长山水人物,并在

7、写意花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而这些方面则为多数吴门画家所不及。山水画山路松声图仕女画孟蜀宫姬图唐伯虎已不是元代隐居山林的安静文人,而是喜欢闹市和浪漫生活的城市文人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桃花庵歌 明 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

8、驱驰我得闲。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无酒钱。,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不遇、抱负难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姬图,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西洲话旧图,山路松声图,仇英(15021552),字实

9、父,号十洲,史籍记载“其出甚微,尝执事丹青”,是说他曾做过漆工。名画家周臣发现他的非凡绘画才能,收为门徒,加以培养。后来他又结识了文征明及其弟子门生等名流,受到器重和熏陶,画风上也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仇英是摹古画的高手,人们往往以“夺真”、“乱真”来评价他的临摹古画功力。作品数量很多,其中多数又是繁复工致的长轴大卷,如:蛮夷职贡图、浔阳琵琶图等均须经年累月方可完工。,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汉宫春晓图局部,2.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并对后世发生重要影响的,则是陈淳和徐渭。陈淳(1438l

10、 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苏州人。早年曾师从文征明。擅画山水、花卉。其大写意花鸟画继林良、沈周之后多有建树,在绘画史上与徐渭并提,称为“青藤白阳”。对后来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徐渭(152l1593),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徐渭因精神失常,自杀未遂,又因误杀其妻入狱坐牢七年,出狱后曾应友人邀请赴北方边关游历。晚年在家穷困潦倒,靠卖画度日。徐渭本来就生性高傲,

11、蔑视虚伪的礼法,行动狂妄,坎坷的经历更加强了他愤世嫉俗的性格,并表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徐渭在绘画上最擅长水墨大写意花卉,发挥了文人画中以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改吴门画派花鸟画自然秀润、恬静优雅的格调,而形成大胆泼辣、乱头粗服的画风,并结合题诗及苍劲奔放的书法,从中表现他倔强不驯的个性。他常在题画中表露对现实及生平遭遇的不满,抒发“胸中有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落,托足无门之悲”。 在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中,革新精神最强、最为突出的当数徐渭。被称为“中国的梵高”。,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12、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榴实图,荷蟹图,山深石榴熟,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明珠颗颗走,二.明代后期绘画 (1)、明末山水画和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并精干书画鉴赏。他擅画山水,能集诸家之长,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及黄公望、倪瓒为宗,而运以己意,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效果与趣昧。他把绘画中的笔墨审美地位提到极高的地位。,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13、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山水小景八幅册 -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之一)-董其昌,燕吴八景图(之二)-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轴-董其昌,(2)、明末人物画的振兴 自唐宋以来一直兴盛的人物画到明代中期唐寅、仇英以后,逐渐呈现出衰微的趋势。至明末却涌现出一些独具风格的人物画家,分别在卷轴画、书籍版画及肖像画等方面作出贡献,使人物画在明末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其中陈洪绶、崔子忠及曾鲸最为著名。,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出身于文人家庭,能诗

14、,善书法,尤长于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所作人物注意神情的刻画,塑造形象带有一定夸张因素,衣纹细润圆劲,设色古艳,富有装饰趣味。 此外,陈洪绶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装饰趣味,以及一定的艺术夸张和变形,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不仅给清代人物画带来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近现代绘画。,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水浒叶子(部分),观音像图轴-陈洪绶,莲石图轴-陈洪绶,品茶图-陈洪绶,溪石图-陈洪绶,曾鲸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是明末著名肖像画家。画史称曾鲸所画肖像“妙得神情”,

15、“下笔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持以游四方,累致千金云。”显而易见,画史给予他的评价很高。 曾鲸画肖像重墨骨,以淡墨勾画轮廓及五官,而后用轻色晕染,能准确地捕捉刻画对象的形神特征和风度气质。他对人物神情的捕捉不仅依靠面部特征的刻画,还特别注重人的姿态风度精神气质。画衣着时大多只用寥寥数笔,但是结构清晰,神完气足。,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张卿子像轴-曾鲸,王时敏像轴-曾鲸,徐渭像,第二节 清代绘画 清代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创作仍占有压倒的趋势,以山水花鸟题材为多,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

16、退。初期:正统的文人画承董其昌,以清初“四王”为代表,特别受到皇帝和上层社会的欣赏。在野画家,其中弘仁、髡(kn)残、石涛、朱耷合称“四僧”。他们大多是明末遗民,政治上不与统治者合作,在绘画上反正统绘画,主张抒发个性,独辟路径,因而艺术成就最高。这些在野画家经历了明清改朝换代的剧烈变化,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在艺术上也有着明显的反映。,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中期:扬州“八怪”的画家群体,他们的创作受石涛等人的影响,并为商品经济所浸润。主要画水墨兰竹松石及花卉,画风刚健而富有个性。清末: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

17、于大都市上海,靠卖画为生。著名的有赵之谦、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和需要,力创新路。,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1、清代初期绘画(1)、清代的宫廷绘画 焦秉贞等宫廷画家。焦秉贞,山东济宁人。康熙时任钦天监(相当于画院)五官正,擅画人物、肖像、山水等。钦天监中多西洋教士,焦秉贞在接触中耳濡目染,熟知并吸收西洋画法入画,位置远近人物大小采用透视法,处理得当而具有真实感,受到康熙皇帝的欣赏。康熙三十五年(1696)曾奉诏画耕织图46幅。焦秉贞的弟子冷枚,亦供奉于内廷造办处,曾画避暑山庄图,以

18、青绿设色,并适当地吸取了透视画法,描画出承德离宫的主要景区。,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仕女图册(之一、二) - 焦秉贞,郎士宁、王致诚等外籍画家。郎士宁(16881766),意大利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中国传教,不久入值内廷。曾参加圆明园中的欧式宫殿设计,并在国内的建筑上画过很多油画。他的画风受到帝王皇室的支配,采用中西掺和的画法,擅画花卉、翎笔及人物肖像,其造型手法逼真而受到赞赏。他画马甚多,所作百骏图形貌丰富而自然。郎士宁曾画过不少乾隆皇帝的肖像,也参加了创作描绘平定大小金川及回、准二部的功臣像。,中外美术史

19、,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竹荫西灵图轴-郎世宁,聚瑞图轴-郎世宁,弘历哨鹿图轴-郎世宁,弘历平安春信图轴-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郎世宁,(2)、清初四王 清初,在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些画家,特别是王时敏、王鉴、王翚(hu) 、王原祁四人,受到上流社会的欣赏和提倡,被诩为“画苑正统”。,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太仓人。他完全承袭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发展,认为唐宋以后的“画家

20、正脉,自元季四大家,赵承旨外,吾吴文、沈、唐、仇以及董其昌,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学古”。他在绘画中特别推崇元人笔墨,又自认为渴笔皴擦得大痴神韵。,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鉴(15981677),字元照,号湘碧,太仓人,明朝著名文人王世贞之孙。他临仿过许多宋元名迹,对董、巨山水用功尤深,又擅长青绿着色,画风较王时敏有变化,但同样以仿古为人所称道。,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时敏 -杜甫诗意图(之一) 松云绝壁,王鉴 -青绿山水图,王鉴 -仿宋元山水图

21、,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少时受其祖父指点。他在绘画上完全模仿黄公望笔墨韵致,用干笔皴擦,浅绛设色,缺乏实景,画面多流于形式堆砌。,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王翚 (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幼年习画即从仿古入手,青年时为画商复制古画出售,受王鉴赏识,收为弟子。王翚的画以运用古人笔墨纯熟见胜,甚至达到“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的程度。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他融合南北两派,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或用古人笔墨画一些实景,他在“四王”中是变化较多而技巧

22、熟练的一个。,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仿巨然夏山图轴-王翚,王翚,(3)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41705),原姓朱,乳名耷,为明朝宗室后代。祖父、父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即受到熏陶,“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遂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48)出家为僧。他37岁时回到南昌为道士,道名朱月朗、良月、破云樵者。62岁以后常在南昌北兰寺,以卖画度日,直到8l岁逝世。,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23、Chinese and Foreign,八大山人历经明清“天翻地解”的时代,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明宗室后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为了逃避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内心充满家国破灭之痛楚,常伏地呜咽,欷欺泣下,忽又仰天大笑,慷慨悲歌。据说他因持八大园觉经,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缀草书,很像“哭之”或“笑之”。他的诗与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他所作山水苍茫凄楚,剩水残山,抑塞之情溢于纸素。八大山人最常画的是花鸟,多作莲、石、松、麋鹿、怪鸟。他画的荷花,荷茎挺拔而立,生气勃勃,力图表达倔强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所作怪鸟及画,多白眼看天,表现他不妥协的气质。 八大山

24、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似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他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眠鸭图轴,仿董北苑山水图轴-朱耷,荷石水禽图轴-朱耷,孤鸟图-朱耷,梅花图-朱耷,墨荷图轴-朱耷,松石牡丹图轴-朱耷,仿倪云林山水,2009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最终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竹石鸳鸯2010,成交价1.187亿个山杂画册2008,成交价2352万元山青水碧鸟语花香2008,成交价3426万元鹭石图2008,成交价3300万瓶菊图2008,成交价3136万元,荷花,八大山人的画画面空白很多,用墨似

25、徐渭,用简单极致的画笔勾勒复杂多变的造型,造诣颇深。画中的事物好像孤独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明显的感受到画家的心情,使多么的悲愤、孤独、狂傲。,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吴昌硕)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 齐白石,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郑板桥,(4)、石涛的绘画创作和理论 石涛(16141710),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朝皇族靖江王的后裔。清兵南下福王政权覆灭之后,石涛之父朱亨嘉曾以明宗室名义在桂林自称“监国”(代行皇帝之权),不久在明皇室贵族内部斗争中被杀。幼年的石涛被内官救出逃亡在外,出家为僧,法名原

26、济,字石涛,别号有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清湘陈人等多个。早年居无定处,40岁以后常往来于南京、扬州之间,多居于扬州,老来曾去北京数年,后回扬州卖画,直到逝世。,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特殊的经历,促成了石涛对祖国山河大地深厚的感情。在长期浪迹山林和流浪生活中,他对各地山川风物有着广泛的阅历,在大自然的启发下,他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蓬勃的创作热情,所画山水构图新颖而多变化,景象郁勃新奇,意境宏深,笔情纵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充沛的生命力,与充斥当时画苑的泥古不化、千篇一律的“八股山水”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也擅画花果、兰竹

27、及人物。石涛传世作品很多,常见者如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淮扬洁秋图、黄山八胜图、搜尽奇峰图卷、清湘书画稿卷等,都是一定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在绘画理论上他反对临摹,反对只强调单纯的皴擦点染的笔墨技术,主张画家应深入对象,领悟自然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强调绘画艺术的创造意义,甚至用宇宙观的高度来说明绘画作品应有的精神世界。,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淮扬洁秋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河水和坡岸的转折别有情趣,河面水平如镜,超尘脱俗,(5)、安徽南京地区弘仁、龚(gong)贤、髡(kn)残等人的山水画 弘仁(16101664),本

28、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青年时研习经书,清兵占领江南后,他奔赴福建,后为僧,法名弘仁,自号浙江上人。弘仁艺术上曾受倪瓒影响,有倪画笔墨形象凝练的特点。他的画描写黄山真景,层岩陡壑,老树虬松,奇险秀丽,立意构图新颖不落俗套,与倪瓒的疏林远山迥然不同,所绘松石千姿百态,独具一格,成为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黄海松石图 -弘仁,沉雄险峻山体与淡薄清远之笔相结合,生机勃勃,又富有情趣,冈陵图卷-弘仁,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又字野遗,号柴丈人,原籍昆山,后迁居南京。龚贤晚年致力诗画,“他

29、虽崇尚董源、吴镇,但反对死搬硬摹,主张师法造化,吸取前人成就,用浓郁的笔墨创造鲜明强烈的画面。他善用多层次的积墨,深沉雄厚、强烈明净,有力地形象和气氛加强了艺术魅力。他作画强调丘壑的经营构思,认为山水景物的描绘应“奇”而“安”,即要真实合理而又一般化。传世的代表作有千岩万壑图、溪山无尽图、夏山过雨图等。,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溪山无尽图 纸本水墨 27*725厘米 1862 北京故宫博物院,溪山无尽图 局部复山重嶂,秋林山溪,水村泛舟,平林大江,洋洋洒洒,章法奇特,出人意表。注重墨色润泽,精于水法,具有淋漓滋润之感,清

30、寂空灵之气。,木叶丹黄图轴-龚贤,山家黄叶图轴-龚贤,髡残(16121673)是活跃于南京的著名画家。本姓刘,湖南武陵人,明代儒生,清兵占领江南后剃度出家,法名髡残,号石溪,又号白秃、电住道人等。髡残的山水画注重景物气氛的描写,山重水复,云烟掩映,受宋元影响而又得之自然。他笔墨荒率浑厚,含蓄而引人人胜,反对模仿古人,常将其艺术见解题跋于书画作品之上。时人将他与石涛并称为“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髡残的挚友)并称为“二溪”,认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江南的山水画水平。聚百家之长,牛毛皴,披麻皴,解锁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31、and Foreign,书画卷(之一)-髡残,松岩楼阁图轴 -髡残,2,清代中期绘画 扬州是历史古城,又地处运河中枢,靠近海口,便于工商贸易发展。清初这里曾受到战争创伤,康熙、乾隆皇帝几次南巡,扬州是其中被巡视的城市之一。商业的发展和盐商富户的附庸风雅,使扬州成为清代中期南方绘画创作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扬州画派接受与发展石涛等人的革新精神,注重艺术自身发展,重视师造化和个人的独特感受,抒发个性。画史上以其中最有影响的8人称为扬州八怪,他们是华嵒(yan)、金农、黄慎、高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也有的列入高凤翰、闵贞),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

32、e and Foreign,扬州画派绘画艺术有如下特点在精神上密切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对统治者憎恶和蔑视,深得人民群众的共鸣。在题材上除“四君子” 外,还特喜欢画破墙、乞丐、纤夫、葱蒜、鱼虾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在艺术观上追求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多方面的绘画修养,追求诗、书、画、印的全面创新,且讲究对绘画传统尤其是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大师的辩证学习。画风以巧藏拙,苍劲中求柔媚,纵逸中见法度,独抒个性,自成家法。他们的画风有清高避世“率真” 的一面,又有“世俗” 的一面。在强调写意形式中,增加了世俗成分,变革了传统文人画的书卷气,其创新变革的精神,给后人很大启发。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

33、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是“八怪”中专以兰竹为特长且作风狂放的画家。他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43岁时才考中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由于不善逢迎和“不与有钱人面作计”,终被罢官,又回扬州长期卖画。 郑燮所画兰竹,不止表现孤高超俗,更常借题画诗发泄其抱负与牢骚。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画竹联想到民间疾苦。郑燮在绘画形象与表现方法上都有不少创造。 他

34、画竹或挺拔直上,伸出画外,或瘦竹数竿相互交错,兰花疏密有致,偃仰有情,生动而有风趣的题诗、跌宕而有变化的书法,交错于画中,笔墨放逸自由,章法上富于美感。他继承发展了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活形象的观察和自己真实而充沛的情感的表现。,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双松图轴-郑燮,墨竹图,扬州八怪作品颇丰,经典之作也不少,如李蝉的土墙蝶花图、黄慎的渔父图、金农的采菱图等都是优秀作品。,中外美术史,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携琴访友图轴-黄慎,人物图册(之二)-黄慎,琵琶图轴- 金农,香林扫塔图轴-金农,八子观灯图轴-闵贞,丁敬像轴-罗聘,剑阁图-罗聘,潇湘风竹图轴-李方膺,竹石图轴-李方膺,山水册-高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