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064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 识 讲 座,主讲:张洁勇,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有28万人自杀身亡,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数量则是这个数字的1020倍,也就是说,每年有200多万人有过自杀行为,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五分之一。,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至10

2、倍。,在各大城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约有70%至80%的人所患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有6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指出,中国大陆的教育存在弊端心理压力太大。“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进步 的需要。2、关注心理健康也是新课改的需要。,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是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这里所说的“精神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指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

3、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注意力集中,5.完整统一的人格,6.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7.适度的反映能力,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9.有正确的自我认知,10.创造性、成就感,(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理因素,(1)遗传,(2)母亲的异常分娩,(3)生理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的影响,2心理社会因素,(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A 家庭的自然结构对个体的影响。,B 不良的家庭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 康发生不良影响。,C 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会对

4、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愿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爱

5、心。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有平和心境。,(2)学校环境,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自卑心态严重; 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 猜疑; 虚荣心理明显; 焦虑水平偏高; 性格忧郁孤僻; 逆反心理较强。,(3)“应激”和生活事件,“应激”一词最初含义是指“物理上的张力或压力”。心理学指各种各样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反应。,(4)大众传播媒介的不良影响。,社会生活事件评定量表,三、怎样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1.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2)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 教师的挑战,(3)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带来的惶惑,(4)教师交际范围狭窄,生活单调,

6、人际关系紧张,(5)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2.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1)注意心理调节,确保心理平衡,健康人的标志: 有力的心脏; 聪明的头脑; 强健的体魄; 充沛的精力; 美好的心境; 有序的生活。,错误的思想方法有以下几种表现: 任意推断。 选择地概括。 过度引申。 夸大或缩小。 全部肯定或者全部否定。 把间接的原因当成直接原因。,(2)关心自己,善待自己,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3)给自己做好社会定位,(4)扩大交往,丰富生活,(5)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放弃一些利益,放弃一些追求,放弃一些仇恨,放弃一些荣誉。,1.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情感的内

7、容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情感更加富有稳定性。 (2)初中生的情绪发展特点 情绪活动具有外露性。 情绪体验具有迅速性。 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四、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2.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出现第二个上升期。,(2)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初中生时期是自我意识的主观化时期,是自我意识开始逐渐成熟期,进入心理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个性逐渐形成,能以他自己的倾向和价值观、世界观去对待社会,处理问题,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一般来说,到了青年期,自我评价能力

8、已经接近成熟,能够比较全面地对自己和别人作出评价。,3.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1)同伴交往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初中生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有共同的知趣和追求。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性格相近。 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初中生逐渐开始意识到同伴的性别问题,并对异性发生兴趣,或者在异性同伴面前表露出漠不关心,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伴的轻视,或者以一

9、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到了初中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并且在大多数男生与女生心中都会有一位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2)亲子交往 进入小学后,父母仍然是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随着儿童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增强,小学生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意识和反抗心理的产生,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进一步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增加了反抗性情绪。,(3)师生交往 刚上小学时,对教师充满崇拜和敬畏。 初中生从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评价,并且在心目中总有一两个较为钦佩的教师。初中

10、生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五、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防治,(一)人格障碍问题,1.自卑,(1)自卑的表现及其危害,表现: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危害: 引起其他心理障碍,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都与自卑感有关; 容易销蚀人的斗志; 自卑的情绪长期笼罩的人,还会诱发许多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2)自卑形成的原因,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而导致自卑。,生活中的挫折导致自卑。,身体上的缺陷导致自卑。,(3)自卑的预防和调试,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

11、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案例分析:,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

12、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辅导方法:,1、经常会谈。不定期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

13、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7、保持书信或电话短信联系。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

14、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扭转。8、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2.冷热病边缘型人格异常,(1)冷热病的表现及其危害 表现:意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同时不稳定。危害:有转化成精神分裂的危险。(2)冷热病的形成原因自幼任性。缺乏理智。意念障碍。,(3)冷热病的预防

15、和调适 确立自己是群体中普通一员的观念。 加强自制力训练。培养悔过之心。 突破意念障碍。运用肌肉放松技术。,3.偏执,(1)偏执的表现及其危害 一种是狂妄型。表现为自负、傲慢、爱争辩、好斗,对权力、地位有执着的追求而又多疑过敏。另一种是退萎型。表现为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常背地里切切私语,干事偷偷摸摸而又多疑过敏。,(2)导致偏执的原因,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

16、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3)偏执的预防和调适,克服偏见。偏执的特点是偏于一点,不计其余,不看全面;偏于一时,不看过去,不看长远。因此,必须培养自己辩证的思想方法,遇事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而不是凭主观随意和某种感受。 培养爱心。对人、对世界、对生活的爱心。 重组认知结构,克服自我束缚。通过拓展自己的视野,改变原有的狭隘的自我观念。 打掉深层次的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偏执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自卑。因此,

17、必须想办法消除自卑。,(二)学习心理障碍问题,1.逃学 (1)逃学的表现及其危害 危害:逃学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也干扰家庭的安宁,危害社会治安。逃学生往往会成为社会犯罪团伙的成员。,(2)逃学的原因,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是逃学最常见原因学习困难,觉得在学校丢脸。因为学习不好而逃学的人数最多。听不懂,学不会,还经常成为老师、同学挖苦的对象。 个别学生智力超常,感到在校“吃不饱”,单调乏味。 贪图享乐。 心理性厌学。,(3)逃学的预防和调适,重塑信心和希望。 补上知识的链条。包括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反复激励与强化。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2.厌学,(1)厌学

18、的表现及其危害 表现:把学习当成负担,听课不能专心致志,老惦记着玩点什么,没有主动读书和学习的习惯。 危害:厌学会导致学习失败,直接影响智力发育和能力提高。,(2)厌学的原因,错位的价值观念。 荒漠家庭的文化氛围。 教师、家长教育不当。学习障碍。,(3)厌学的预防和调适,案例介绍 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案例分析 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

19、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 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丁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辅导方法,1、个别面谈。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4、创造良好的环境。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