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240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37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论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DMS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工程姓 名: 黄海 学 号: A0217066 系 别: 软件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 企业信息化 导 师: 窦文章,任俊 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 要DMS(Drilling Management Solution),即油田钻井生产管理信息化工程。随着国际钻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借助信息科学技术提高管理运作水平和安全生产效率已经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

2、任务。本文论述中心是围绕如何以信息化手段提高钻井生产管理水平这一主题,通过对中原油田钻井公司建设钻井生产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系统进行工程策划分析,来讨论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和技术装备来完善钻井生产管理流程,以及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钻井生产业务的高效率管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通过调研,对现有钻井生产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接下来再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工程,来逐一解决那些传统管理手段下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工程技术的优势,在钻井专家系统的支撑下实现新的钻井生产实时监控指挥调度管理流程。按照BRP(企业流程

3、重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四个关键特征:“显著的(dramatic),根本的(Radical),流程(Process)和重新设计(Redesign)”的生产管理改良思路,实现传统管理手段无法实现的高效管理。在技术层面,针对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即进行信息化监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钻井管理专家系统对数据来源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和实时性,提出了一个数据交流规划模型及其数据接口的初步规划。在附录中,还对整个系统所涉及到的钻井现场数据采集、卫星通信、数据处理等硬件设备进行大致讨论。本文以中原油田钻井公司为背景,提出了一个现代石油钻井企业信息化生产监控管理工

4、程的规划。在率先完成这一理论构想和实际建设后,整个工程将成为国内钻井行业的一个信息化实施范例。这对于目前还处于传统粗放型管理状态的中国石油勘探钻井行业如何克服传统管理手段下的种种困难,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关键词:DMS,钻井信息化管理,数字油田工程AbstractDMS(Drilling Management Solution),is what w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Compete gradually vigorou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i

5、l-field drilling engineering market, and seeking the help from information technique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level on drilling operation and enhance the produce efficiency with safety had been the all-important affair to any enterprise in oil-field drilling industry. Nowadays, a petroleum drilling

6、 company have or not its real time supervise and control ability in command of business operation by the modernize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means, not the light relate to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level to produce efficiency & safety, and is also to have already become a key indication that whether g

7、et the entrance qualif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oil-field drilling market. Though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il-field drilling real time supervise and control system of ZPEB (Sinopec CORP.), description in each part of this project detailed, we would get a means to discuss how to approach th

8、e standardization & modernize oil-drilling management pattern via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IT helped business innov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tate-owned oil-field drilling enterprise in this thesis. The kernel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how to impr

9、ove the managing which help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s the oil-field drilling, around this thematic, we discuss the technique details for each professional part of multi-realm and their mutually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mechanism. It involved the spot data collection, satellite

10、correspondence,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guarantee of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 HSE system. As the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project, ZPEB would be the background of our discussion, to establish a model, and put a seri

11、es regulations and procedure in detailed into practice as its 4 principle(Dramatic,Radical,Process,Redesign).As a system of modern petroleum oil-well drilling 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the supervise and control management on oil-drilling produce,its a main approach t

12、o make this DMS to be successful. After complete this theories speculation with actual developments successfully, whole process will become a practice example in Chinese oil-drilling industry. U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to promote produc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this way, its significative of

13、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etroleum drilling company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they met then, and mak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all-around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by information technique in the future.Key words:DMS ,Oil-well drilling management by IT, digital oil-field engineeringIII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目 录1

14、. 序言11.1 国内外钻井工业信息化建设概况11.2 中原油田钻井DMS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立项背景21.3 论文工作说明32. 钻井公司当前的生产管理状况及分析52.1 井场生产管理现状5 2.2 公司总部钻井生产管理工作9 2.3 公司总部运作状况113. 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手段进行优化123.1 钻井公司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定位123.2 井场信息化133.3 公司总部信息化173.4 钻井生产监控指挥调度信息化174. 钻井公司信息化生产管理流程再造21 4.1 日常钻井生产监控指挥调度工作流程21 4.2 BPR流程再造实施前后的生产管理效果比较275. 钻井生产监控指挥调度系统的实施

15、295.1 对钻井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功能要求295.2 核心数据问题的解决355.3 通信问题的解决426. DMS项目总结评价及未来推广应用的展望456.1 总结45 6.2 展望45附录1 DMS项目工作日程记录表47附录2 钻井生产管理部分调研及访谈记录资料48附录3 上报材料48附录4 部分子系统供应商协作方案48附录5 硬件设备系统讨论资料48参考文献49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50致谢51II1. 序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资本投入到了石油化工行业,导致石油勘探钻井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现在,信息化对钻井工业安全生产效率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传统的

16、石油化工产业借助信息科学技术提高管理运作水平和安全生产效率已经势在必行。1.1 国内外钻井工业信息化建设概况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企业重组此起彼伏,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管理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层出不穷,反映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性。效率、成本、安全性、组织指挥管理水平等方面因素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获得效益乃至能否生存和发展下去。21世纪,石油产业将面临着更多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技术的更新、经济的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如何更好地应对客户的需求。在这种激烈竞争和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下,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成为了整个国际石化商业市场竞争的焦点。跟其他行业一样,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石油化

17、工行业勘探开发、数据应用、经营管理水平都有着革命性意义。通过信息科学技术的帮助来提高管理运作水平和安全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各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外先进的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均已采用了企业资源信息化解决方案来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球已有近90%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实施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ERP系统,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初步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比如埃克森、Shell、TotalFina埃尔夫、Chevron、BP 阿莫科、德士古等业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他们的采油和钻井平台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监控,其控制中心可以实时监视控制指挥全球范围内的数百个钻井作业现场和上万口油井的生产状况。他们不光自

18、己加强自身信息化管理建设,也要求他们的下级分包商也必须具有相当的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手段,以适应他们业已经形成的高速高效全面信息交流和管理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石油钻井企业除了参加新发现油田的开发会战外,其绝大部分井队都在各自所属的油田内部本土作战。在采取粗放经营的传统行业运行体制习惯行有经年的情况下,他们无论从技术还是思想准备上讲,对于资源统一调配、管理扁平化的集约高效的现代管理体系还很难适应。因此国内石油钻井企业在信息化这一块目前还远远落后于已经实现钻井平台全球集中监控指挥的国际石油巨头们。加入WTO后,石油系统的国有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在面对国际老牌石油巨头利用信息化优势占据了大部分

19、国际石油钻井市场的现状下,国内石油钻井行业不甘示弱,正奋起直追。国内已经有不少油田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尝试。比如新疆油田(准格尔)已经投入巨资利用卫星通信,实现了录井数据远程实时传输的工作,目前已经有六个井队的实时钻井数据通过卫星传输到其总部;胜利油田在油田本部范围内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也已经开通了部分钻机的实时生产数据传输处理工作。石油钻井企业都认识到了以信息化为武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行动;中国石油钻井领域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由此驶上了快车道。虽然迄今为止国内石化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于国际同行还有一段距离,但他们正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手段和管理思想,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信

20、息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努力实现高效率油田钻井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DMS(Drilling Management Solution)。1.2 中原油田DMS钻井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立项背景在过去的传统垄断体制情况下,中原油田勘探局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原油田内部的钻井生产。如今在中原油田自身石油储量日渐枯竭,原油产量逐年下降的客观现实情况下,油田原有的依靠自身石油资源发展的策略已难以为继。按照勘探局开拓外部市场(即国内其他油田区域和国外油田区域的钻井生产工程业务)的新的战略发展思路,中原油田石油天然气勘探钻井队伍的足迹已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至2004年年初,已有三十三支钻井队在中原油田区域以外的外部钻

21、井市场(国内陕北、塔中、川东北、辽河、江苏、冀东等地二十一支,国外东南亚、中非、中南美洲、中东、中亚等地十二支)作业,占总井队数量近一半左右。在外部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我们与国外钻井业同行在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上,特别是信息化生产管理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距。为此,中原油田石油勘探局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大力加强DMS(Drilling Management Solution),即油田钻井生产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工作,简称数字油田的建设。针对钻井生产这一部分,通过物探研究院(计算中心)、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地质录井处、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多部门联合技攻关会战,提出了钻井

22、综合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大纲,要求以钻井参数仪、综合录井仪为数据采集源,以钻井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扩展支持与辅助决策系统,推广先进的钻井生产技术;应用远程传输技术,建立钻井系统远程数据、图像实时传输网络系统,利用信息化工程来加强管理。钻井公司在自身直接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外部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的挑战下,明确地提出了要把钻井公司真正建设成为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技术创新、管理科学、财务严谨、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钻井公司的发展目标。显然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也必将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数字化钻井公司的建设来提高公司生产监控指挥调度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生

23、存和发展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及早实施。为此,钻井公司结合勘探局对下属各单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专门组织了一套班子,针对公司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并把对公司信息化生产管理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纳入重点科研项目予以扶持,开始安排大额预算,为钻井生产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做好经济准备。1.3 论文工作说明我在2004年初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公司担任信息化工程顾问,职责就是研究传统的大型国营垄断企业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时,如何通过信息化工程来改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生产效率,组织方案拟定和具体实施工作。钻井公司信息化建设班子主要从公司科技办抽调人员组成,由公司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牵头,由我

24、带领四名同事进行具体工作。整个班子主管从需求分析、方案拟定到具体实施的全过程(附录1)。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走访企业各个相关生产、管理职能部门和上级机关、下属机构,以及驻扎在野外的油气钻井生产现场,手迹和整理整个钻井生产的过程和细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各部门专业人员共同考虑如何通过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来改善现有管理方法、采用哪些信息科学技术和产品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对四名同事的分工主要是对内对外联络、资料收集整理、会议记录,同时带领他们全面参与联系和组织业内专业厂商共同拟定各部分的目标方案和实施计划的过程,并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协调各专业供应商的方案草拟工作。从技术上讲,整个工程涉及到钻井现

25、场数据采集、卫星通信、数据处理、软件工程、系统集成、石油化工行业HSE体系的信息保障等多个专业领域。在中原油田工作期间,我通过大量的井场实地调研和与钻井公司其他相关的生产和管理部门,收集整理了多份调查报告和生产管理流程改造建议(附录2)。同时,我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拟定了数份上报公司及勘探局上级领导的调研报告、工程系统分析和组织实施建议(附录3)。我联系了以斯伦贝谢(石油勘探软件服务商)、哈利伯顿(石油钻井设备服务商)、方正(信息系统集成商)、休斯(卫星通信服务商)、中科(机房工程服务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厂商,并请他们来濮阳(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来实地了解我们的需求情况,共同细化和落实

26、各自的技术和实施方案,以及对项目总体方案的进行相互协调(附录4)。本文主要以BRP流程再造过程及其实现基础的讨论为主线来进行论述:(1) 本质上反思流程-梳理现有钻井生产管理流程(2) 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提出钻井生产管理优化方案(3) 优化流程的实现-系统软、硬件的解决思路(4) 达到大幅度提高绩效的目的-实现DMS油田钻井生产数字化管理本文首先从管理的角度,进行业务需求面的分析;也就是根据调研来了解和剖析钻井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总结分析原有的钻井生产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来逐一解决那些由于传统管理手段局限性而存在的问题;进而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工程的

27、优势,来重新组合钻井生产监控调度管理流程。再讨论如何通过依托于钻井专家系统和其它各类石化行业专业应用软件的支撑,来进行钻井生产监控调度指挥管理手段和流程优化的工作。最后通过这一DMS架构的设计,来完成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流程的改良,实现传统管理手段下无法实现的高效管理。另外,公司基本思路是要求采用经过实际检验的成熟的专业应用软件来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事实上由于技术原因,现有各种钻井生产管理系统都无法在钻井公司得到直接应用。因此我提出了一个各软件供应商都认可的方案:即围绕进行信息化监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钻井管理专家系统对数据来源的基本要求:数据完整性和实时性,拟定了一个数据交流规划模型及

28、其数据接口的初步规划。本文将在第五章说明这一规划,它是钻井公司DMS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在附录5中,则是从信息化工程策划的角度出发,按照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要求,对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进行初步预估。依据对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争取比较全面的考虑其性能(处理能力)、扩展性(投资保护)、可靠性(安全、备份、恢复)等,运用目前此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硬件设备系统的搭配集成。另外,在中原油田期间我提出并组织了井场信息中心综合机柜的设计和实验,进行样品组装并进行了初步的试用,效果良好。这个设计对于解决野外信息中心可靠性、可维护性、方便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这一部份有额外的说明。2. 钻井公司当

29、前的生产管理状况及分析本章首先分析当前企业管理手段、业务流程及其问题与不足-然后讨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改良-最后形成经过优化的DMS,即使用新的钻井生产监控调度指挥管理手段的新的工作流程和运作体系。2.1 井场生产管理现状2.1.1 钻井施工概况目前钻井公司有三十七台钻机,包括从仿制原苏联的大庆30机到最新进口的70电动钻机等近十种。井队依据不同的装备,其钻井任务从几十米的取水机井到最大实际钻深六千多米的采油深井都有。钻井施工难度相差极大,工期短的一口井两三天,比如帮助地方打水井;而遇到井下情况复杂的深井时,工期长的甚至近半年才完成固井投产;对于科学考察井钻井任务,如东海一号井,则将持续更长

30、时间。通常情况下,石油开采由勘探-钻井-采油三阶段组成。首先由物探部门通过沉积地层勘查、人工地震分析等前期工作完成找油任务;然后由钻井队进行试钻,确认找到可供开采工业油流(富含油岩层)后,进行钻井作业。 钻井程序主要由钻前施工-钻井-固井-采油这几部分组成。在物探部门确认井位后,钻前大队负责敷设道路、平整钻井工作场地、挖掘泥浆池等。井队安装好井架、动力机组、泥浆罐等设备后开始钻井作业。通过测井确认抵达指定地层,完成设计指标后,由固井和井下作业大队实施井下射流爆破出油施工和井壁固定施工;最后才在完成井上安装采油机(俗称“磕头机”)进行采油作业直至该处油藏采尽。这里大致说明一下钻井作业中的一些常识

31、:钻井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井架对一根金属杆加压,朝地层深处钻进。实际上从地层垂直剖面和力学分析上来看,钻杆、钻头的关系象是一根细线(钻杆)吊着一个铅坠(钻头、钻铤)。具体来讲,一节一节组合起来长达数千米的转杆象一根长长的面条,吊着其在地层深处最前端的嵌有金刚石削切面的钻头和提供钻头对岩石压力的钻铤。转杆传递主要是扭力,而不是压力:钻头对岩石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和钻铤的重量。同时,钻头对钻进岩面的压力也不能太大(通常约为钻铤和钻头一半重力大小),否则容易使钻头卡在岩石里。而随着钻进深度的加大,不断增加的钻杆也更加沉重,因此其多余重量主要由地面上井架给“拎着”。石油钻井与常见的岩芯取样钻井不同,前

32、者是一段一段地将地下的岩石取出来,灌入的用于冷却空心钻筒与岩石摩擦所产生的高温的冷水,而且钻进深度最多数百米。而后者则是由镶有人造金刚石切片的实心钻头直接将钻进面上的岩石打成碎屑;灌入的也不是水,而是专门的钻井液-可调节粘度比重等物理特性、导电率酸碱度等化学特性的特制泥浆。不断从空心钻杆中灌入直至钻头、再从钻杆与井壁空隙中返回地面的循环泥浆,首先是起润滑降温作用,避免长长的钻杆与井壁过度摩擦和防止钻头过热;同时利用其大比重和粘稠度将钻进面上产生的岩石碎屑从井下带出地面;更重要的是压在井内的泥浆能平衡数千米深的地下巨大的压力,避免井壁坍塌造成压钻或废井,以及防止井下高压气体或液体冲出地面造成井喷

33、。石油在地下是蕴藏在含油岩层中,当钻头抵达含油岩层区块后,再由井下作业大队采用射孔爆破击碎一定范围内的含油岩层,使该区域内的原油渗透到集油腔以便于抽出地面。现在采用随钻技术的定向井钻井施工已经可以使井队在水平面偏差达数千米的情况下操纵钻头向预定深度靶点定向钻进,放松了对井位选址的限制,极大地降低了井场钻前准备施工的难度。2.1.2 现有井场钻井生产及管理工作组织架构驻井调研期间所在的536XX队使用50D钻机,采用柴油动力机组,一般负责设计井深三千米左右的油井的钻井施工。全队员工编制32人,由正副队长、书记、技术员组成管理班子,具体工种包括正副司钻、泥浆、机务、井架工、内钳工、外钳工、场地工、

34、安全员、后勤等。图2-1 井队组织架构图2.1.3 现有井场钻井施工管理流程井队管理班子按照总部的钻井生产预案,结合井队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当日工作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通常,井队包括技术员在内的管理班子成员的工位都不在平台上,再没有其他仪器辅助的情况下他们不上井台就无法的直接观察当前钻机工作状况和井况,所以他们对钻井平台工况很难做到时刻把握。而对于目前部分配有钻井工程参数仪/录井仪的井队来说,反映其实时钻井工作状况的数据可以在井场的参数仪/录井仪主机上显示,这样就便于不在钻井平台上的管理人员监控钻井生产状况。图2-2 井队管理流程简图(1) 钻井生产任务下达与生产状况汇报(2) 钻井平台综合

35、信息汇报(3) 钻井生产泥浆状况管理信息(4) 钻井生产机务状况管理信息(5) 钻井生产井下状况管理信息钻井生产的中心岗位是司钻。司钻在工作时通过指重表或者参数仪平台显示器所显示的数据,利用手中的刹把来控制钻速、钻压。同时,司钻还需要督促、检查平台上卡瓦、大钳、转盘方瓦及方钻杆补心,分流器闸门和节流压井管汇的运作情况和机械动力设备的工作保养状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司钻在起钻、下钻期间还要操作绞车,提醒动力组钻井的负载需求,监视钻井仪表的工作情况;在钻进期间,随时注意观察井口返浆或其他与冒顶(井涌)征兆相关的情况,及时向当班领导汇报钻井情况的改变或钻进中的不正常情况。钻井平台上噪音大,空间小,

36、工作环境恶劣,司钻在钻井生产中要注意的井况和钻机工况繁多,需要一心多用;特别是对钻压的观察需要注意力长期高度集中,对井下情况的判断也多靠司钻的个人经验,难以精准。机务/动力人员在没有足够的仪器辅助监测的情况下,靠司钻指示负载需求来调整柴油动力机组输出功率,应急反应较慢,比较被动。泥浆是钻井生产的关键:需要保证泥浆罐、泥浆泵、循环泥浆过滤器等正常工作、按照技术员的要求配置泥浆。要随时监视泥浆量的变化,通过泥浆量的变化来判断井下情况。目前多数井队都是采用土制的液面监测报警装置“一个浮球杆,一个高功率喇叭、一个标杆”-当液面高度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浮球杆触发喇叭报警。这种做法精度不高,人为影响因素太

37、大;比如当罐口工人忘了调节浮杆限位档时,纵使发生严重漏井,罐内泥浆被泵光时也不会触发报警喇叭。录井工除了记录当前钻井生产进度外,更重要的是记录和监督安全生产作业程序是否得到执行。目前很多井队在进行录井工作时,由于数据采集设备落后,有些数据难以采集,即使是几个能采集到的关键工况数据也大多是机械表指示。而且这些仪表分布在平台井架各处,录井工要产看记录一遍的花上好几分钟,经常错过及时发现问题的机会,无法保证工况监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遇上天气不好时或者偷懒时甚至随便估摸着填上几个数字了事,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井队管理班子是井队钻井生产的决策机构。由于传统管理条件下,公司总部无法及时准确地监督和了解井

38、场的生产状况,井场天高皇帝远,一切都是井队管理班子说了算,这就难免导致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对钻井任务的理解和执行问题:井队管理班子都是老石油,在井场至少干了十年以上,习惯于按照经验来处置井场情况;有时他们认为公司总部拟定的钻井施工方案好是好,但就是太麻烦或者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于是他们就凭经验违规简化科学的安全生产程序预案,冒险施工。这种情况对公司总部来讲是很难即时发现和制止的。其次是技术处理问题:井场情况复杂多变,光靠井队人员显然难以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井队人员难以判断问题之所在,也就难以全面准确地和公司总部专家沟通及描述问题。在没有翔实的现场资料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公司总部专家也

39、无法通过电话或电台通话解决问题时,井场就不得不停工,以等待总部的技术专家来现场实地察看和指导。由于井场多在远离总部的荒郊野外,这样一来工期难免耽搁,各方效益将大受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井场突发状况的处理:在现阶段,井场管理班子手中的权力和他们的技术能力、情况预估/判断能力一样是有限的,同时他们的业绩评价也与其安全生产记录相连;因此一旦出现严重的突发情况,各个井队管理层都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能瞒着上级自己想办法搞定;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到事态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井场人员是很难下决心立即上报请求总部技术支援和请示领导授权采取果断措施来制止事态扩大的。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导致问题不但无法及时

40、解决或者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而且还可能由于时间的拖延而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现在各个井队都配有的一些井场专业软件,比如录井信息处理软件等。但是这些软件绝大多数多需要手工输入原始数据,这对于井场人员来说是一个额外的负担,而且这些井场专业软件对井场钻井生产没有太大的作用,井队领导也就不太重视。因此井队软件系统零零碎碎,更新少或者更新不及时,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难以通过它们采集和处理上报。在日常井场钻井管理(人、财、物)方面,物料领用和管理、物资二次采购等工作都是由井场自行完成,最后再向公司总部报备。由于公司总部无法及时了解井场的工作进度和相应的物料消耗,很难对各井队实施精准的成本控

41、制管理,比如每日核算等。而且事后又很难从井队上报的经过“合理化”处理的报表中发现问题,因此其中漏洞和浪费较大。在最后的完井资料方面,井场完井数据资料的质量,在传统管理手段下很成问题。在钻井行业中,同一区块内的各井完井参数资料对于该区块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揭示该区块翔实的油气储藏规律,而且可以根据完成井的经验数据得出最优化的新井开采方案。由于前边提到的在传统管理手段下,钻井生产原始记录资料不足或者不准确等情况的存在,在后期很难根据这些本身就不太可靠的数据资料评估工程原始设计和施工中设计修改的效果,也不能据此做出准确的井场实际地层剖面描述等;最重要的就是,井场数据采集的不准确,直接

42、影响了井场完井数据资料的质量。2.2 公司总部钻井生产管理工作2.2.1 公司总部的钻井生产计划安排工作公司领导在向勘探局争取任务和承接其它油田钻井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只能靠经验大致预估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和井队来完成项目,而对于在人力、物力和工期上是否会和公司其他项目发生冲突则没有把握,只能在事后调整。在拿下钻井工程任务项目后,再召开公司各部门联席会议,具体讨论任务的实施计划和任务分配事宜。这时常常出现由于项目技术要求与公司当前所能调动的井队钻井工程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导致出现一些井队任务爆满,而一些井队却无活可干的情况;结果就是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或者公司生产资源闲置。确定钻井生产任务后,就将进行按技

43、术指标拟定钻井方案和方案的下达以及钻井生产队伍的组织。钻井生产任务和井队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而各井队拥有的钻机性能各异,这样就常常有一些本来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井队通过不正常方法获得项目施工权,却又无法保证钻井生产质量,给公司利益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拥有决策权的公司领导有时对井队不是很了解,或者承揽了过多的一般井项目,又常常出现不得不让一些拥有高档设备的井队去实施一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井钻井工程,造成高档设备的无谓损耗和公司资源的浪费。供应处、装备处需要为井队配齐钻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和机具。他们通常都是按照任务井的大致情况凭经验办事,为井队所配备的物资和机具常常非少即多:井队的现状如何

44、、任务井的准确物耗要求如何、现在的准确库存量、物资准备工作的保证完成时间等等都没有形成资料库,都得一项一项的从头做起,重复劳动耗用大量额外成本和精力。2.2.2 公司总部对井场的生产管理工作在生产调度及管理方面,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话和无线电台来与在野外的井队联系,又有相应的联系机制,今后可以作为信息化监控指挥调度管理的备份手段之一。但是通过电台只是谈话,公司总部并不知道井场生产的真正情况,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也难以准确地对整个公司几十个井队进行效益最大化的任务配置和物资、机具调度。现在,公司总部在早上通过短波电台召集各个井队开会,集中处理各个井队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现场人员无法具体报告、公司领导

45、也难以真正了解情况,只能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当场决定和处理,难免仓促和失误。井场人员也很多问题不得不压下来或者自己想办法处理;即使这样,由于人多嘴杂,有时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例会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几十个人白白耗在各自的电台旁等着散会。各个井队都是通过电话和短波电台等向调度室值班员人工上报当日生产状况数字,其任务布置安排、进度报告、物料消耗等都是现场说了算,公司并不了解其真实情况。特别是物资补运方面,由于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知道钻井现场的生产进度和状况,井队虚报、增报物料消耗套取额外物料补运用于倒卖牟利的情况屡禁不止,而且不易察觉,使得公司成本高涨,利润严重受损,进而影响正常的成本估算,降低了公司的竞

46、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目前钻井生产报表都是由调度室根据井队的上报数字来手工处理,以书面的方式发给领导;虽然在次日将信息较全的公司各井队当日生产状况综合日报表放到了公司内部网站上,不过一天的浏览次数很少超过两位数,其时效性和实用性显然不够。而公司各部门或领导要查阅历史资料时则不得不慢慢地在档案队中寻找,若是要做统计资料,则要花更大量时间在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上。由于现有的通信条件所限,公司对井场当前时刻的实际生产状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井队在井场的钻井生产不受公司总部的实际监管和约束,随意性很大,出了事故也由于没有实时记录而难以追查事故原因。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些井队为了省事,对井场应该有的安全设施偷工减

47、料;比如放喷管线不按规定严格布线和固定、平台护栏缺损、快速逃逸设施不足等。更严重的是个别井队为了减少成本或者为了抢工期而无视安全规范,减少安全生产程序野蛮施工,而这样的危险操作又无法被公司总部及时发现和纠正、制止,以避免事故发生。比如现场人员在起钻过程中为了图方便,把本该按规定每起三柱钻杆补灌一次泥浆的操作改为每起六柱甚至九柱钻杆才补注一次泥浆。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但代价是一旦由于钻井液补注不及时,无法平衡井地压力而导致地层深处高压气液流体的冲出地面,那么轻则井喷,重则造成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在公司总部无法对现场情况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各个井队钻井生产中遇到的大部分技术方面的问题都得靠井场人员自行解决。当遇到难题非得动用公司总部技术力量解决,或者必须仔细地对井场的技术及安全工作进行核实和检查的时候,公司总部的专家或者管理人员就得为了事实上的一点小事而千里迢迢地赶到钻井现场来亲自处理。这也就是常常需要“跑井”和“技术服务”的由来,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由此被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实时管理、事前管理、提前介入、积极预防事故等只是一句空话,难以真正的、受到监督地贯彻执行。 2.3 公司总部运作状况2.3.1 现有的各部门各司其政,彼此间协调不顺。钻井公司各种事务都需要各部门协同处理,但是现在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