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661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详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林毅夫 李永军No. C2003005 2003年5月8日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课题组长:林毅夫课题组成员:李永军2002年12月摘 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展开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企业的竞争力问题成为一个为世界各国的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也为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大量采用这些技术提供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以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为核心,本文试图对企业信息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文章的目的主要包括:(1)界

2、定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2)分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3)说明企业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限制条件;(4)研究政府政策应该如何应对企业信息化的潮流。根据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将文章划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内容和趋势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界定,然后简单地回顾世界各国的企业信息化趋势。对企业信息化概念和内容进行详细界定的必要性在于,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所处的阶段并不相同,二者对于企业信息化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对于前者,初级的信息化过程(比如个人计算机的运用和以单片机技术为中心的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已经基本实现,目前的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主要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对于后者,初级的信息化过程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将企业信息化等同于网络技术运用的西方流行观点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第二章: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在本章中,我们主要运用Michael 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采用信息化战略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可能性。企业竞争力无论它以低成本为基础,还是建立在产品差异性之上的实现有赖于企业有效地管理其价值链并与上下游客户之间实现密切的合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于:(1)它可以应用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上,(2)它可以用来协调企业价值链中不同环节乃至企业自身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价值链之间的关系。

4、二者都可能达到降低成本或者增加有益于产品价值提升的产品差异性的目的。第三章: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限制条件第二章的分析仅仅说明了一种可能性。实际上,可能存在许多限制条件在制约着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可能会面临信息化成本的约束。信息技术的成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近年来,硬件部分的价格基本上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软件(包括软件服务)部分的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相反,一些服务的成本甚至一直在上升之中。这种趋势可能对企业的初级信息化过程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初级信息化的费用一般主要是硬件和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成套软件费用。而高级的信息化过程则可能需要雇佣专门人员来编写专门的软件,因此可

5、能发生较大的成本支出。其次,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收益也是不同的。信息化收益的差异与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企业自己的竞争战略特征以及企业通过信息化所要实现的任务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些差别的存在,企业必须针对自己的特征来正确地选择信息化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够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最后,我们分析由信息化所导致的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问题。文章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信息化虽然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其效果并不会持久。实际上,在长期中,能够使企业保持其竞争力的因素可能主要还是企业的管理能力。第四章: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本章结合前面几章的分析来探讨有关企业信息化的政府政策问题。我们首先对几个主要西方国

6、家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政府政策进行简单的考察。结合这一考察和前面几章的分析,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企业信息化主要是企业选择竞争战略和策略的问题,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政府很少能够发挥直接的作用。因此,政府的政策定位应该以减少直接的政府干预为主。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的作用不重要。实际上,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人力资源培训、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协调标准的制定等多种方式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 录前言6第一章 企业信息化:概念、内容和趋势8第一节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8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13第三节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化趋势15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

7、20第一节 竞争力的来源21第二节 价值链、价值体系与企业竞争战略22第三节 信息化对价值链与价值体系的影响24第四节 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25第五节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26第三章 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限制条件29第一节 信息化的成本29第二节 企业之间信息化收益的差别33第三节 竞争力的持久性问题36第四章 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建议37第一节 一些国家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政策措施考察37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与政府政策39参考文献41图目录图1.2: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图示14图1.3:世界主要地区对ICT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15图1.4:世界主要地区人均的ICT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19图1.4:一

8、些国家的公司企业投资在全部ICT投资中所占比例20图2.1:企业的基本价值链22图2.2:价值体系22图2.3:信息技术与企业价值链24图2.4:Porter的“钻石体系模型”27图3.1:美国市场上一些硬件设备的价格变化趋势30图3.2:美国市场上一些IT服务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30图3.4:美国各行业的相对IT密集度指标(1997)33图3.5:一些欧洲国家按行业划分的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比例34表目录表1.1:主要OECD国家ICT投资占全部非住宅性投资的比例16表1.2: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增长17表1.3:欧盟国家中企业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情况(2000)17表1.4:欧盟国家的企业使用电子

9、商务进行购买情况(2001)18表1.5:欧盟国家的企业使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情况(2001)19表3.1:美国IT行业雇员平均工资(1992/1998)31表3.2:西欧国家IT费用支出预测31前言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可以用两个主要的特征来概括:第一,以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人类获取、加工、存储和传递信息所花费的成本,这就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大大加强,从而出现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讲,

10、这种影响包括:第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拉近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距离,拓宽了企业经营的空间范围,从而使得生产活动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必然要加剧各国国内和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情况对各国的企业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界、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开始关心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全球化进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全球化进程对企业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影响。首先,全球化进程扩大了企业销售市场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传统的地域范围进入国际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图0.1描述了近年来全球出口额占世界GDP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随着全球化

11、进程的展开,世界出口贸易占GDP的比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图0.1:出口贸易占世界GDP的比例(%)数据来源: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2其次,对企业经营来说,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影响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表0.1对跨国公司的这种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1982年,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产值分别占世界GDP的23.5%和5.5%,出口额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额的近1/3。而在2001年,上述比例则分别达到58%、11%和35%。表0.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单位:%)年度销售/全球GDP产值/全球GD

12、P出口/全球出口1982199019921993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3.525.320.622.524.332.333.1-45.149.258.05.56.6-5.77.07.8-10.19.911.032.226.7-28.230.335.645.450.835.0数据来源: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1991-2002)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国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经营和获利的机会时,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必然会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如何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自然就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第二,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

13、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利用新技术来进行创新进而全面地改造自己的经营和管理过程,并通过这种改造来获得竞争优势。这就是说,正当全球化使得企业竞争力成为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时,新技术革命恰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新的手段。因此,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成为正在讨论之中的热门话题。本文所要讨论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化趋势进行一个简单地总结;第二,对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地考察;第三,发现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得自己竞争优势的限制条件;最后,揭示上述研究的政策

14、含义。根据这些研究目的,文章也划分为相应的章节。在文章展开之前,我们首先来说明几个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一,对于竞争力问题的理解存在观察角度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某个特定的企业的角度来提出竞争力问题,也可以从国家或地区中某一类企业(或者说,行业)总体的角度来提出竞争力问题。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也有一定差别。在本文中,我们既关心单个企业如何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问题,也关心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的问题。第二,竞争力问题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研究自己的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问题。无论研究的结果如何,有一点

15、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一定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别。考虑到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自己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的经济特征。因此,在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将更多地偏向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第三,为了研究企业(或产业)的信息化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回避信息技术问题。不过,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技术问题并不是我们关心的要点,同时,研究者的知识背景也使得我们不可能过多地涉及纯技术问题。因此,我们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将主要从经济和管理科学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第一章 企业信息化:概念、内容和趋势为了对企业信息化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们首先必须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在本部分中,我们首先对企

16、业信息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讨论企业信息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最后,文章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化趋势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顾。第一节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为了定义“企业信息化”,我们首先引用美国商务部对电子事务(E-business)和电子商务(E-commerce)两个范畴的定义 为了合理地定义“企业信息化”,我们广泛地参阅了国外同类的文献资料。结果发现,E-business是最接近“企业信息化”的一个英文概念。、 参见Measuring the Electronic Economy: Definitions, Underlying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Plans,载

17、于http:/www.census.gov/eos/www/ebusiness614.htm。该定义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研究者对上述两个范畴的比较流行的理解方式。按照该定义,电子事务是指任何组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任何活动。其中的“组织”包括任何赢利性的、非赢利性的和政府的实体;“活动”则包括任何针对生产的、针对内部和管理的或者针对顾客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的例子包括:针对生产的活动:采购、定货、自动存货管理、支付或其他与供货方的电子化联系,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其他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活动;针对顾客的活动:电子化营销和销售活动、顾客定货和支付以及客户管理和支持活动;针对内部的和管理的

18、活动:自动化的雇员服务、培训、信息分享、电化会议和招聘活动等。电子商务是指任何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涉及物品或服务的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交易。上述交易发生于电子事务的某一个活动过程(比如,销售活动)。可以看出,上述定义所针对的并不单单是赢利性的企业。不过,如果我们将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方面,我们就得到了关于企业的“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定义。进而,我们可以将企业将通过传统方式进行的经营活动转变为“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过程称为“企业的信息化”。不过,在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更为详细的定义之前,我们需要强调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定义中的地位。可以看出,在美国商

19、务部对“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定义中,“计算机网络”处于概念的核心位置。从技术的角度讲,这种理解几乎将“信息技术”完全等同于“网络技术”。这种理解既反映了“网络技术”在目前的信息技术中所处的核心位置,同时也反映了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阶段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网络化”与“自动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来说明这一问题。按照概念的内涵,“网络化”所反映的是企业内部不同单位或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过程的电子化;与之不同,企业的“自动化”虽然同样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但它未必需要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分享,或者,它并不强调企业内部不同单位和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分享

20、。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能仅仅涉及计算机单机技术在生产活动的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也可能按照生产活动的需要引入网络技术对多个生产活动同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该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突破之前就已经出现。这样,我们就需要决定是否将企业利用单机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的过程也看作其信息化的过程。对于上述问题,答案是非常明显的。既然我们所讨论的是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我们自然应该将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所有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运用都看作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已经指出,上述问题的产生所反映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早期的信息技术成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运

21、用过程基本上已经实现。因此,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是新出现的网络技术。相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网络技术出现之前的许多信息革命成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因此,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既要反映信息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即,计算机网络在目前的信息技术中的核心作用又要考虑到网络技术出现之前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我们也可以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明上述问题。当微处理器在七十年代中期出现之后,生产过程中单个工作内容的自动控制就已经成为可能。单个工作内容自动控制的实现同时也为企业建立内部网络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协调提供了可能性。最后,

22、当每个企业都已经在其内部普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也就成为可能。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对信息化的定义也应该反映信息技术的这一发展过程。信息技术革命:一个简单的图示我们可以从技术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简单地回顾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过程(参见图1.1)。通常,人们将数字计算机的出现看作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始。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则被一些研究者称作“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目前,以互连网络为核心的阶段则代表信息技术革命的更高阶段。一些研究者将该阶段称为“网络革命”。图1.1: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回顾循序渐进的企业信息化过程:一个具体事例下面是

23、“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十五时期北京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的部分内容。该规划对信息化阶段的划分很好地反映了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来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内涵这一指导性原则。二、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标准和目标(三)阶段划分为了便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制定和推进程度的描述,特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按以下初、中、高级划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信息化阶段即以单项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的阶段。主要体现在:(1)初级生产信息化 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生产过程自动化中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分布式

24、控制系统(DCS)等控制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检测(CAT)技术;(2)初级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管理、日常办公或生产计划调度等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计算机辅助管理。(3)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 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和产品宣传。2、中级信息化阶段即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系统集成阶段。从信息孤岛向系统集成转变的同时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25、。主要体现在:(1)中级生产信息化 进入制造集成阶段。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柔性加工制造(FMS);流程工业开始实现主要工艺过程的分布式控制(DCS)和柔性控制(FCS);在CAD、CNC、FMS、DCS、FCS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更大进展。(2)中级管理信息化 进入到管理信息集成阶段,基本实现MRP-,ERP主要功能,开始探讨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3)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 运用网站的互动功能,初步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建立起企业级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实

26、现信息共享。初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3、高级信息化阶段即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的虚拟制造和电子商务阶段。以价值为核心,对企业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向网上协同设计与制造阶段迈进,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化为以客户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主要体现在:(1)高度生产信息化 在设计、生产等领域普遍使用CAD/CAM,DCS/FCS,全面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最优智能控制。进行跨地域、跨时空的网上协同设计与制造。(2)高度管理信息化 在实现ERP的基础上,进入到知识管理阶段。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全面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3)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 实行BtoB 、Bto

27、C支付型电子商务,将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通过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全程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完全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做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第二,如何区别“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在前言中我们指出,我们既需要研究单个企业的信息化问题同时又要研究产业的信息化问题。对于“产业信息化”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1)产业由单个企业组成,因此,产业的信息化包含单个企业的信息化过程;(2)产业的信息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当产业中出现了一批已经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的企

28、业之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就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之间计算机网络联系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当我们试图为“产业信息化”提供一个定义时,我们就必须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作用,或者说,必须强调企业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分享和合作。综合考虑上述两个问题后,我们就可以为“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提供比较合理的定义: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来改造自己的业务与流程的过程。这种转化或改造过程既包括运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相关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分享和合作过程,也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改造企业内部单个工作内容的过程。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前者,即以计算机网络技术

29、为核心的信息化过程称为“高级的信息化”过程;与之相对,以网络技术出现之前的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过程则称作“初级的信息化”过程。可以看出,初级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企业进行高级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当企业有效地运用单机计算机技术来对各项业务进行改造之后,业务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合作者之间的网络联系和协调才能够进行。最后,按照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产业信息化”具体定义如下:产业信息化是指已经实现信息化的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及主要的客户之间进行在线沟通、交易、提供服务以及信息和知识共享,使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二节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根据第一节中对企业(和产业)信息化的

30、定义,我们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考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1)不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的部分,和(2)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的部分。第一部分对应的是初级的企业信息化,第二部分则对应高级的企业信息化。初级的企业信息化出现在网络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之前。从技术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初级的企业信息化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信息技术。从内容上看,初级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比如,在制造业中从单机的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准备(CA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流程工业中从巡回检测、常规控制系统到集散控制系统(DCS)。第二,

31、初级的管理过程信息化,即,主要以来单机来获取、加工信息并将加工后的信息应用于企业的管理过程。第三,初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即,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办公室中的传统事务,等等。与初级的企业信息化不同,目前发达国家所讨论的信息化主要是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如果说初级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离散的个体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的话,高级的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则运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各个离散的个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体之间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分享。从企业价值链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来划分,高级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

32、nt)。供应链管理试图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整合从供应商、企业自身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交易与合作流程。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并非企业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是涉及整个系统之中所有的次供应商、供应商、企业自身乃至最终顾客之间的关系。第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内外的所有信息汇集、整合为一个数据库并将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与该数据库连接起来,方便各个单位查询、交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进行合作。从功能的角度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汇集了与企业整个运行过程有关的包括采购、存储、生产、营销、融资等各种相关功能在内的所有信息,从而使得企业的运

33、行过程能够更加有效地协调起来。第三,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企业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客户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地为顾客提供恰当的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来建立忠诚且互利的客户关系。图1.2: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图示电 子 商 务电 子 商 务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商客户初级的信息化图1.2给出了包括初级信息化和高级信息化在内的企业信息化图示。其中,初级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全部过程的基础。只有当企业对其内部的主要工作单位、主要工作内容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改

34、造之后,它才有条件将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当许多企业都已经在其内部有效地实现信息化之后,更高级的信息化形式产业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第三节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信息化趋势前文已经指出,由于竞争的压力和对竞争力问题的关心,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和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描述上述趋势:第一,信息和通讯基础设备和设施投资不断增加图1.3描述了1991年到2001年期间世界主要地区在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数额的变化趋势。该图显示,在“互连网泡沫”破灭之前,发达国家在信息和通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快速地增加;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在信

35、息和通讯技术方面的投资基本上也处在不断增长之中。图1.3:世界主要地区对ICT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单位:亿美元)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亚地区;“其他地区”包括东欧中亚、非洲、南美。数据来源:World Bank, Th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 program, 图1.3所显示的投资既包括企业投资,也包括公共投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投资)和私人对信息通讯设备的投资。即使如此,在缺乏企业数据的情况下,上述趋势也是对企业信息化趋势的一个较好的反映。这是因为,(1)企业对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上述投资趋势的主要组成部分;(2)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都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

36、过程。比如,政府对电信、公众网络的投资以及私人上网人数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推行。表1.1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的趋势,即信息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在全部非住宅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在该表中,在1980年,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信息和通讯设施投资额占全部非住宅性投资的比例都小于15%,而在2000年,许多国家的比例超过了15%,一些国家则接近30%。表1.1:主要OECD国家ICT投资占全部非住宅性投资的比例(单位:%)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信息设备19802.23.92.02.54.64.13.32.95.119905.54.53.

37、63.55.54.23.86.07.019958.45.74.03.94.63.54.68.68.720007.27.92.94.46.14.25.28.48.3通讯设备19804.03.03.22.93.94.03.41.67.119903.83.83.93.24.85.74.02.07.519954.74.09.33.54.26.75.33.67.320005.64.215.33.94.37.26.93.68.0软件19801.12.22.61.33.61.70.40.33.019904.64.95.22.63.73.83.12.18.019956.47.19.23.54.54.34.03

38、.510.120009.79.49.86.15.74.93.83.013.6加总:信息通信设备和软件19807.39.17.86.812.29.77.04.815.2199013.913.212.79.413.913.710.810.122.5199519.516.822.510.813.314.413.815.626.1200022.521.428.014.416.216.316.015.029.9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讯技术。下同。数据来源:Alessandra Colecchia and Paul Schr

39、eyer(2001)第二,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交易活动不断增长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电子商务也是企业信息化程度比较容易测度的部分。目前,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的交易额在其全部交易额中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但是,根据估计,在未来的时期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持续地增长。表1.2给出了2000、2001年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电子商务销售交易额的估计与2002、2003、2004三个年度交易额的预测。按照该预测,到2004年,主要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销售交易额将达到全部销售额的10%左右,其绝对数额则将接近7万亿美元。表1.2: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增长(单位:10亿美元)2

40、0002001200220032004占全部销售额的百分比(2004)全部657.01,233.62,231.23,979.76,789.88.6北美 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509.3488.717.43.2908.6864.138.06.61,498.21,411.368.015.92,339.02,187.2109.642.33,456.43,189.0160.3107.012.813.39.28.4亚太日本澳洲韩国53.731.95.65.6117.264.414.014.1286.6146.836.939.3724.2363.696.7100.51,649.8880.3207.6205.

41、78.08.416.416.4西欧德国英国法国 意大利荷兰87.420.617.29.97.26.5194.846.438.522.115.614.4422.1102.083.249.133.830.7853.3211.1165.6104.871.459.51,533.2386.5288.8206.4142.498.36.06.57.15.04.39.2拉美3.66.813.731.881.82.4数据来源:Forrester Research, Inc. from0,1768,0,00.html表1.3:欧盟国家中企业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情况(2000)(单位:%)企业规模各国平均丹麦德国希腊

42、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瑞士英国使用计算机全部92959685918691889289989792中小型92959684918690879289989692大型9710096981009999-10099100100100连接网络全部68876751676655657672919063中小型67866750666654627672919062大型81997784979470-9194979990自设网站全部466367297941355430606850中小型446265286939315330586749大型80898654352267-8659939180资料来源:Euros

43、tat (2002)第三,发达国家企业的初级信息化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的企业信息化重心在于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高级信息化。表1.3反映了欧盟国家的企业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情况。根据该表的数据,在这些国家中,企业使用计算机的普及率基本上都超过90%,企业使用网络的比例则接近70%,同时,有接近50%的企业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网站。 当然,即使在这些国家中,中小企业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比例也比大型企业低。比如,平均来说,有80%的大型企业设有自己的网站,而中小企业自设网站的比例则几乎仅为上述比例的一半。不过,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比例较低可能反映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地解释。表1.3同时也反映出,与计算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