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6657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27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基础环境标准(DOC95页).doc(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Q/XXXXXX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XX XXX-2016基础环境标准20161201发布 20170101 实施 XXX数据管理办公室 发布IIIQ/T&B XXX-2016目 录前 言III1 范围12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12.1术语和定义12.2缩略语33 基础环境平台选型的基本原则43.1 需求导向原则43.2 综合考虑产品的成熟性和先进性53.3 综合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53.4 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63.5 应用开发63.6 综合考虑产品的经济性和时效性63.7 总体最优74主要应用支撑技术标准74.1操作系统的主要技术标准74.2数据库的主要技

2、术标准84.3中间件的主要技术指标94.4服务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04.5存储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15网路基础设施标准125.1网络技术标准135.2 基础设施标准185.3 网络设备标准526 信息安全标准556.1 网络安全556.2 主机与系统安全666.3数据与应用系统安全726.4 物理安全82前 言本标准文件为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组成文档。本标准文件由XXX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提出。本标准文件由XXX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归口管理。本标准文件由XX软件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文件为首次发布。1 范围基础平台标准是信息系统赖以运行的保障,涉及信息技术,系统的软、硬件环境。本标准规定了XXX有限公司数

3、据管理基础环境平台选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标准。本标准适用于XXX有限公司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及软硬件选型。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支撑(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基础设施(以太网设备、机房及综合布线系统等)、信息安全标准。2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2.1术语和定义2.1.1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OS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注:虽然操作系统主要是软件,但部分硬件实现也

4、是可能的。2.1.2 数据库 database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描述这些数据的特征及与数据对应的实体间的关系,并支持一个或多个应用领域。2.1.4 综合布线系统 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2.1.5 服务器 server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

5、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示例: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2.1.6 磁盘阵列 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RAID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磁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硬盘的技术,可以提供比单个磁盘更高的存储性能。2.1.7网络架构 Network Architecture网络架构是为设计、构建和管理一个通信网络提供一个构架和技术基础的蓝图。网络构架定义了数据网络通信系统的每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使用的接口类型、使用的网络协议和可能使用的网络布线的类型。网络架构典型地有一个分层结构。分层是一种现代的网络设计原理,它将通信任务划分

6、成很多更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完成一个特定的子任务和用小数量良好定义的方式与其它部分相结合2.1.8传输链路 Transmission Chains传输链路是指用来传输数据的信道。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微波及微型通信信道等。为了提供更大的带宽或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有时可以在相邻节点间使用多条链路。2.1.9链路带宽 Link Bandwidth链路带宽是指连接两个节点的链路在物理设计上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链路带宽是由底层传播媒体的物理层带宽和电子或光发送接收硬件共同决定的。2.1.10 交换机 switch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

7、功能的网络设备。2.1.11 路由器 Router路由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它能将数据包通过一个个网络传送至目的地(选择数据的传输路径),这个过程称为路由。路由器就是连接两个以上网络的设备,路由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2.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本标准。API 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istributedComponentObjectModule)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SMP对称多处理器(SymmetricalMulti Processing)HTTP超文本传输

8、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NAS网络附加存储(NetAttachedStorage)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AreaNetwork)IDE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DevelopmentEnvironment)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Call)SSL安全套接层协议(SecuritySocketLayer)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TCP

9、/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RMI远程方法调用(RemoteMethodInvocation)IIOP对象请求代理间协议(InternetInter-ORB

10、 Protocol)JMSJava消息服务(JavaMessageService)JNDIJava命名和目录接口(JavaNamingandDirectoryInterface)3 基础环境平台选型的基本原则3.1 需求导向原则基础环境平台产品应满足公司业务应用需求,并适应业务发展需要。优先考虑与公司现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环境兼容的软硬件产品。软硬件产品应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和相应的扩展方式,应能支持自身分阶段实施的扩容以及硬件纵向(通过在原机上加大配置)或横向(通过增加多台机器)的扩容。3.2 综合考虑产品的成熟性和先进性成熟性是指产品具备稳定运行的能力;先进性是指产品运用先进技术设计和制造,并

11、比其他同类产品具备更高的性能。为了保障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在选用软硬件产品时应该以成熟性为主,兼顾先进性。应具有高速处理事务、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可参考专业评测机构发布的评测指标,必要时应通过系统总体模拟测试来评价。3.3 综合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安全性是指产品把伤害(主要指对人)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内的能力;开放性是指与其他产品兼容的能力;可操作性是指产品便于用户操作的能力。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信息技术标准的软硬件产品,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软件优先选用业界流行的产品及与其他厂商兼容的产品;硬件产品应考虑与现有软硬件的兼容。软件产品应能通过用户认证、

12、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手段使其所控制的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软件产品应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进行分发、部署、配置、使用和升级。软件产品应具备与其他软件产品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支持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3.4 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可靠性通常由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来衡量。可用性通常由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来衡量。服务性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提供快速修复途径的能力。选用软硬件产品时,应对产品供应商的背景进行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背景一般包括产地、生产规模、用户口碑、销售渠道、技术支持和成功实施案例等。优先选用产品供应商直接销售的产品,其次,选用代理商销售的产品。安全类产

13、品应在满足需求、自主可控的原则下,优先选用国产产品。为保障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软硬件产品供应商应能提供完善、可靠、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3.5 应用开发软件产品应提供应用编程接口集以及相关的程序库以便进行应用开发,选用时可考虑软件所使用的技术框架、编程语言、支持的开发工具种类等。3.6 综合考虑产品的经济性和时效性应综合考虑产品的经济性和时效性,除考虑费用外,还应考虑后期维护费用、管理费用、使用费用和升级费用,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应考虑当前的产品报价与产品供货周期,以提高产品的时效性。3.7 总体最优所有符合上述选型要求的软硬件产品在构成一个有效系统时也应达到系统总体最优。4主要应用支

14、撑技术标准4.1操作系统的主要技术标准表1操作系统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标准稳定性应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硬件环境支持SMP支持群集部署和负载平衡支持主要RAID级别可扩展性支持CPU主频的提升和CPU数量的增加支持较大的物理内存支持多个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卡支持NAS存储和SAN存储支持各种业界标准I/O设备易用性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可管理性提供简单易用的管理界面能整合在网络中不同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构成一个统一命名的、分层次的跨网络文件系统,并允许用户以简单易用的图形界面与物理位置无关的方式访问文件系统提供远程管理功能提供简单高效的安装部署工具应用开发提供应用编程接口

15、(API)和相关的程序库(Library)互操作性支持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Internet网络协议、路由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等多种协议安全性应具有端口管理、账户管理等安全管理机制提供系统日志等安全审计功能支持数据加密及网络传输加密4.2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标准表2数据库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标准可扩展性与性能应支持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应支持硬件配置的扩展和升级应支持SMP应支持服务器群集的应用应支持海量数据可用性应提供数据分区功能支持在线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库表和索引重组、增加或减少列、备份和复原、配置参数调整、动态存储分配等操作支持联机和脱机数据备份与还原支持数据库复制支持对逻辑错误操作的恢复功能可

16、管理性提供简单易用的管理工具,例如存储空间管理工具和性能优化管理工具提供简单易用的安装配置工具提供简单易用的升级工具互操作性与移植支持多种规范的数据访问方式支持异类数据元的复制提供数据转换功能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应用开发支持触发器(trigger)、存储过程(StoredProcedure)和用户定义程序(UDF)等用于服务器端的应用编程支持XML消息底层接口和相关服务协议安全性提供数据加密及网络传输加密功能提供账户管理机制提供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功能提供数据完整性验证功能提供数据库安全审计功能商业智能提供数据分析功能提供数据挖掘功能支持数据仓库提供报表功能支持多维数据集4.3中间件的主要技术指

17、标表3中间件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标准技术框架应基于天保控股信息化部署与运行的安全要求,中间件应优先选择与现有软硬件环境兼容,并且能够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复用的产品兼容性应提供对不同类型数据库和不同版本Server的支持系统部署简化分布式对象的开发和部署,能够支持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的快速搭建和应用提供动态部署方式可扩展性应支持硬件的扩展与升级提供负载平衡功能,包括支持IP地址、端口、Cookie、URL重写、SSL会话标志等服务器亲和(serveraffinity)功能提供群集功能,实现web、对象、消息、数据库连接等的状态持久性可用性提供群集节点故障切换和网络负载平衡功能可管理性提供图形界面的集中

18、管理工具应支持在负载平衡、缓存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等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统计数据的功能,包括性能数据、访问数据、应用程序轮廓等统计和历史数据,方便进行监控、分析和产生报表提供完善的监控接口(支持C、JAVA等主流语言)和完备的集成监控工具应满足对软件分发、部署管理便捷性的要求应用开发应提供相应的运行库、类库、容器、消息服务引擎等环境以支持应用开发应具备简单的开发模型,整合的或第三方的IDE开发环境,提供图形编程界面、对象与关系和对象与XML的映射应提供必要的支持文挡,包括开发手册、技术手册、操作手册、应用范例、应用部署环境要求和系统测试报告互操作性应提供不同类型对象间的互相

19、调用及API采用了J2EE技术框架的中间件,应提供HTTP、XML、RPC、SOAP和web服务,以及RMI、IIOP、JMS和JNDI应用编程界面和服务可与其他异构中间件系统互操作,除了可以使用HTTP、XML、SOAP和web服务来完成以外,也可以使用DCOM和消息服务安全性应提供权限控制功能,能够结合天保控股信息化权限开发要求进行权限管理应能与天保控股现有防火墙等专用的网络设备一起使用,以提高中间件和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应提供或支持认证功能,客户端认证可以通过目录服务,服务器端的认证通过SSL和X.509证书应提供加密的网络传输应提供系统日志及用户访问日志应提供安全监控和审计功能4.4服务器

20、的主要技术指标表4服务器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标准性能CPU性能,影响CPU处理能力的技术指标有主频、系统总线速度、缓存、制造工艺等。为保证多处理器协作具有最佳的性能,CPU的架构、核心数量、功耗、兼容性也应进行综合考虑物理内存性能,影响物理内存性能的技术指标有内存的类型、容量、带宽、速度、延时、是否支持纠错以及是否支持热插拔等系统总线性能,由数据总线(DataBus)、地址总线(Address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Bus)三部分组成。系统总线影响着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计算规模和寻址能力等磁盘性能,影响磁盘性能的技术指标有磁盘的容量、转速、缓存大小、最大内部传输率、外部传输率(接口速率

21、)、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寻道时间等网卡性能,影响网卡的技术指标有网卡的类型、速度、接口以及是否支持负载均衡等可靠性服务器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电源稳定性应比较高应通过严格的温度环境测试,通风散热性能良好应选择采用冗余技术设计,例如冗余电源技术、冗余磁盘阵列技术、冗余网卡技术等可扩展性应具备扩展处理器、内存、硬盘、适配器等硬件设备的能力应具备热插拔技术,使硬盘、PCI设备、风扇和电源等可以在线更换应具备在线扩展的能力,降低系统宕机带来的损失。可管理性服务器硬件应易于操作、维护和修复应提供便捷的管理软件应支持远程维护和实时监控应支持故障报警与

22、诊断可虚拟化特性应能在一个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逻辑服务器逻辑服务器应能动态调整CPU、内存、I/O、磁盘等资源应该有集中的虚拟化管理工具,可以在物理服务器间动态迁移逻辑服务器4.5存储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存储系统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标准性能应提供足够大的存储容量应提供高速前、后端数据传输应提供高容量高速缓存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应配置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及其他关键部件;应支持电源、风扇、磁盘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热插拔,支持在线设备维护磁盘阵列、NAS设备等设备应采用RAID技术,支持全部RAID级别应提供掉电数据保护功能,具备断电保持数据完整功能应支持存储设备本地、远程数据复制,及数据

23、快照保证在SAN环境中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应具有防止不同操作系统主机对同一数据块的误操作措施可扩展性/可扩充性应支持自身存储容量的扩充应支持外接设备应具有完全在线,无需停机的扩充能力,包括系统微码升级、系统处理能力的扩充、存储容量的扩充等,并支持系统间的平滑扩展可管理性应提供高效、全面、简单易用的监控管理工具,实现对存储设备性能监视、错误监测和错误状态识别支持统一管理界面,同时管理SAN、NAS数据优先考虑厂家可提供与硬件设备配套的存储系统管理软件的存储设备,以便于系统进行优化设置和管理兼容性应具有多平台支持能力,能连接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平台;应能支持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24、,LINUX,UNIX等存储系统与主机系统(包括小型机和PC服务器)具有完全匹配的互连互通性和其它兼容性配合优先考虑支持主流第三方管理软件、数据备份恢复软件的存储设备5网路基础设施标准网路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天保控股有限公司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5.1网络技术标准5.1.1网络架构网络架构设计分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访问层。接入访问层功能:接入层应使终端用户能接入网络。同时优先级设定和带宽交换等优化网络资源的设置也应在接入层完成。接入层应表现出以下特征:对汇聚层的访问控制和策略进行支持 建立独立的冲突域 建立工作组与汇聚层的连接汇聚层功

25、能:汇聚层是核心层和终端用户接入层的分界面。汇聚层网络组件完成了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策略增强和其他数据处理的任务。核心层功能:核心层为网络提供骨干组件或高速交换组件。在纯粹的分层设计中,核心层只完成数据交换的特殊任务。5.1.2 IP地址规划标准分类的IP地址通常分为A类、B类、C类地址。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号的第一位是0,其余7位可以分配。A类地址有27 = 128个网络,范围是:0.0.0.0127.255.255.255;其中,0.0.0.00.255.255.255,127.0.0.0127.255.255.255作为特殊地址;10.0.0.010.255.255.255作为专

26、用地址。因此,有125个网络可以分配。每个网络可以分配给224个主机号,但主机号全0和全1的两个地址保留用特殊目的。故每个网络可以有224 2 = 16777214个主机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号长14位,第一字节前2位是10,网络号总数为214 = 16384。B类地址的主机号长16位,因此每个B类网络可以有216=65536个主机号。但全0和全1用作特殊目的。可分配的只有65534个主机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号长21位,第一字节的前3位是110。网络号总数为221=2097152。主机号长度为8位,可以有28 = 256个。但但全0和全1用作特殊目的。划分子网的地址结构划分子网允许将网络分成

27、多个部分供内部使用,但是对于外部仍然像一个网络一样。IP地址是层次型结构的,长度32位。标准的A、B、C类IP地址包括网络号与主机号的两级层次结构。划分子网技术应该遵循以下要点:三级层次的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同一个子网中所有的主机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号;子网的概念可以应用于A、B、C类中的任意一类IP地址中;子网之间的距离必须很近。(从路由器的工作效率考虑)。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掩码(subnet mask):也叫做网路屏蔽码,主要功能是向网络设备说明,一个特定IP地址的那一部分包含网络地址与子网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子网掩码 =(网络号 + 子网号)部分全1,主机号全0;如果路

28、由器在处理划分子网之后的三层结构IP地址时,需要给它IP地址和子网掩码。子网号是在原主机号中借号的,原网络号不变。IP地址规划要求:网络地址规划需要按以下6步进行:(1)判断用户对网络与主机数的要求;(2)计算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网络地址结构;(3)计算地址掩码;(4)计算网络地址;(5)计算网络广播地址;(6)计算网络的主机地址。子网地址规划要求:子网地址规划需要考虑以下5个问题(1)这个被选定的子网掩码可以产生多少个子网(2)每个子网内部能有多少个合法的子网号(3)这些合法的主机地址是什么(4)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什么(5)每个子网内部合法的网络号是什么5.1.3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

29、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信道来替代传统有线传输介质,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目前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WLAN是中国移动无线宽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载PC、手机及第三方WiFi终端的互联网数据业务,是无线蜂窝网络承载移动数据业务的重要补充。WLAN技术标准:WLAN的标准主要有IEEE 802.11系列、HiperLAN2、HomeRF以及我国的GB15629.11-2003/2006系列标准等。802.11系列WLAN标准:标准系列802.11a802.11b802.11g802.11n频段58G24G24G2.4G/5.8G空口速率54Mbps11Mbps

30、54Mbps300Mbps应用速率约20Mbps约6Mbps约20Mbps信道带宽20Mbps22Mbps22Mbps20M/40M兼容性802.11a与 80211b/g不兼容向后兼容802.11b向后兼容 80211a/b/g覆盖范较小较大较大较大在采用国际ISO/IEC 802.11系列标准的前提下,考虑和兼顾WLAN产品互连互通基础上,需针对WLAN安全问题,制定技术解决方案和规范要求,将国家对密码算法和无线电频率的要求纳入进来。5.1.4接入标准应该按照以下要求接入系统或网路:(1)入网认证,终端接入内网必须通过安全认证,可以采用系统开机自动认证、第一次进入系统认证、每次登录认证、空

31、闲锁定解锁认证等设置;(2)认证方式,应提供多种认证方式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用户名/密码认证、USBKEY硬件密钥认证、手机短信认证、指纹认证等;(3)RADIUS认证服务,应提供标准的RADIUS认证服务,与内网管理中心服务器协作,按中心服务器的入网认证策略进行安全认证管理,支持各种环境与设备,稳定可靠;访客入网管理,对于外部携带设备的接入需要严格限制,需进行严格的授权与认证后才能有限权限的使用;(4)入网规范管理,通过入网认证后,还需要进行终端设备系统的规范审查,凡符合规范的准许入网,凡不合规的进行隔离锁定,只有系统得到更新和修改满足规范后才能重新入网;(5)入网规范细分管理,防病毒软件是否

32、安装、是否运行,病毒库是否更新,系统补丁是否更新,违规软件是否安装,系统必备的管理防护软件是否安装,等等;管理员可以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设置;(6)入网管理日志,应详细的记录入网与认证事件及信息,提供管理员查询分析;(7)应建立入网审批机制,入网审批的范围设置,审批的流程处理:接入、申请、审批、处理;5.2 基础设施标准5.2.1 网路传输链路规定了天保控股有限公司传输链路的类型、带宽的要求,并给出了各种传输链路的组合方式。5.2.1.1传输链路的类型:同步数字体系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

33、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适用于光纤、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N=1,4, 16,64),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四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16个STM1或四个 STM4同步复用构成STM16;STM-1的传输速率为155.520Mbps,STM4的传输速率为622.080Mbps,STM16的传输速率为2488.320Mbps。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适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多种类型通信(如声音、

34、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像)的能力。ATM的传送单元是固定长度53字节(byte)的信元(cell),信头部分包含了选择路由用的VPI/VCI信息。ATM交换设备借助于VPI/VCI信息完成信元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高速传送,同时提供了纠错、流控等。ATM采用统计复用技术,适合高带宽、低延时或高数据突发等应用。SDH(E1)是SDH数字通信的一种标准,数据率为2.048Mbps,可传输30路话音信息,符合该标准的链路称为E-1链路。速率更高的标准有E-2(8Mbps)、E-3(34Mbps)等,统称E系列标准,在除美国和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应用广泛。DDN 网络由数字传输电路和

35、相应的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其中,数字传输主要以光缆传输电路为主,数字交叉连接复用设备对数字电路进行半固定交叉连接和子速率的复用。DDN的传输主要通过DTE和DCE来实现。DTE即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是局域网的接入路由器,也可以是一般的异步终端或图像设备,即传真机、电传机、电话机等。DTE和DTE之间是全透明传输。DSU即数据业务单元,可以是调制解调器或基带传输设备,以及时分复用、语音/数字复用等设备。 DTE和DSU主要功能是业务的接入和接出。数字用户线路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xDSL)xDSL技术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

36、SL)的缩写,意即,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在传统的电话网络(POTS)的用户环路上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传输模式,“x”代表着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在xDSL技术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电话双绞线的第一代ADSL技术,包括ADSL2、ADSL2+、VDSL等。ADSL2为符合ITU-T标准(G.992.3和G.992.4)的xSDL链路,ADSL2+为符合ITU-T标准G.992.5的链路,又称为ADSL2plus,ADSL2下行最高速率可达12Mbps,上行最高速率可达1Mbps。VDSL(Very-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37、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是目前传输带宽最高的一种xDSL接入技术,是向住宅用户传送高端宽带业务的最高级铜缆技术。VDSL传输速率高,提供上下行对称和不对称两种传输模式。在不对称模式下,VDSL最高下行速率能够达到52 Mbit/s(在300 m范围内),在对称模式下最高速率可以达到34 Mbit/s(在300 m范围内)。VDSL传输距离受限,VDSL利用高至12 MHz的信道频带实现高速传输率,VDSL线路收发器一般能支持最远不超过1.5 km的信号传输;无线保真 Wireless Fidelity (WiFi),即无线保真技术,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该技术使用的是2.4GHz频段,属无使用许可的无

38、线频段。目前可使用的标准有三个,分别是IEEE802.11a、IEEE802.11b和IEEE802.11g。IEEE 802.11b最高带宽为11 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在开放性区域,通讯距离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距离为76米122米。IEEE 802.11a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ps,可根据信号强弱降为48,36,24,18,12,9或者6Mbps。802.11a拥有12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条用于室内,4条用于点对点传输,不与802.11b兼容。802

39、.11a主要用于直线传递,传输距离低于802.11b。IEEE 802.11g提供54Mbps的速据率,采用了与802.11b相同的2.4GHz频段,并与802.11b兼容。 802.11g速率等同于802.11a,安全性优于802.11b。微波存取全球互通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WiMAX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又称为IEEE 802.16无线城域网,是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的宽带无线连接技术,WiMAX的

40、覆盖范围很广,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公里以上。WiMAX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非常良好的移动性。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指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的技术。GPRS是以全球手机系统(GSM)为基础的数据传输技术。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不需要无线应用的中介转换器。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

41、tiple Access (CDMA)CDMA的英文全称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文含义是码分多址,属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是工作频率在(9001800)MHz范围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CDMA的扩展技术可以提供语音、视频、图像等多种数据的传递。5.2.1.2网络传输链路带宽分类:分类规定在天保控股信息化系统网络建设中,把链路带宽10Mbps的规定为高速链路。常见的长途高速链路主要有10G/1000M/100Mbps以太高速光纤、SDH(STM-1以上)、ATM链路等。链路带宽10Mbps的规定为低速链路。常见的长途低速链路主要有SDH(E1)、DDN、xD

42、SL、10M以太光纤等。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宽根据信号的强弱会发生变化,把无线传输链路归为其他可变带宽链路。 信息化系统可使用的无线技术有WiFi、WiMAX、GPRS/CDMA1x、集群通信等。高速链路高速光纤链路可采用10G/1000M/100Mbps的高速光纤组建以太网络链接,作为 信息化系统设备间的高速光纤链路。高速光纤链路宜采用自建裸光纤方式建设。高速SDH链路可采用速率高于SDH STM-1的链路作为 信息化系统设备间的高速SDH链路。高速SDH链路应采用租用方式建设。高速ATM链路可采用速率高于10Mbps的ATM链路作为 信息化系统设备间的ATM高速链路。高速ATM链路应采用租用方

43、式建设。低速链路低速SDH链路可采用速率低于SDH E2的链路作为 信息化系统设备间的低速SDH链路。低速SDH链路应采用租用方式建设。低速DDN链路可采用DDN链路作为 信息化系统设备间的低速链路。低速DDN链路应采用租用方式建设。如可采用SDH线路,则应避免使用DDN链路。低速xDSL链路xDSL链路一般作为 信息化系统接入设备与汇聚设备间的低速链路,根据用户要求,可选择ADSL或VDSL。低速xDSL链路应采用租用方式建设,在连接 信息化系统网络设备时,应采用专用xDSL线路或者加载VPN方式。其他可变带宽链路WiFi无线链路WiFi无线链路仅能用于 信息化系统无线局域网络的建设,可通过

44、无线访问点、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构成专用的 信息化系统网络。WiFi无线链路应采用自建方式,同时应加载WEP,WPA或IEEE 802.11i等安全协议。WiMAX无线链路WiMAX无线链路用于城域范围内大规模 信息化系统无线网络的建设,应在通信范围内布设专用的基站。WiMAX无线链路一般采用租用方式建设,也应加载相应的安全协议。GPRS/CDMA1.x无线链路GPRS/CDMA1.x无线链路用于全区范围内移动 信息化系统无线网络的建设,借助于运营商提供的基站通信设施访问 信息化系统网络。GPRS/CDMA1.x无线链路应采用租用方式建设,访问 信息化系统网路时,应采用类似GPRS AP

45、N的专用通信技术,保证与公用移动网络的隔离。5.2.1.3网络传输链路距离分类天保控股信息化系统的传输链路,可根据传输距离分为长途链路和城区链路。长途链路长途链路是指连接跨市、区的传输链路,传输距离较长;长途链路宜采用租用方式,尽量避免自建。区链路区链路是指覆盖本区内单位的传输链路,传输距离较短,区链路可采用租用、自建两种方式。5.2.1.4主、备用链路信息化系统关键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应部署二条以上的链路,其中一条为主用,另一条为备用。主、备用链路建设方式信息化系统的主、备用链路建设方式主要有两种:负载均衡方式与热备方式。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指在网络节点间存在着多条传输链路,根据各条链路的吞吐量、

46、延时等进行网络流量的分配,使得各条传输链路都承担节点间通信的部分传输数据流量。采用负载均衡的方式来使用主、备链路,让链路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当设备或选择的协议不支持负载均衡时,可采用热备的方式来实现业务的保障。(热备:指在网络节点间存在着多条传输链路,正常情况下,只有一条高速链路处于主用工作状态,节点间数据传输主要通过该链路实现,其它链路处于备用不工作状态;一旦主用线路出现故障,则节点间通信自动切换到其它的备用线路上,保障数据传输通畅。)常用的主、备用链路组合a)光纤+SDH(STM-1):采用10G/1000M/100Mbps以太网高速光纤线路作为主用线路,SDH(STM-1)作为备用线路的方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线路组合,适用于 信息化系统应用较密集、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区域。b)SDH(STM-1)+SDH(E1):采用SDH(STM-1)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