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6789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8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军及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简介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外军对指挥自动化极为重视。美、俄(前苏联)等国从 50 年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了整套的国家级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北约各国以及日本等国近年来也急起直追,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第一节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军首脑认为:“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中,一个有足够抗毁性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本身和洲际导弹、舰载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样,都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一部分”,“不保持对核攻击部队的指挥与控制,威慑力量就是一句空话。”可见美军对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美国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如图 7

2、1 所示。按美军的指挥体系,分为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ridan2006-05-21 19:23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 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是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多层次系统,它部署在全球各地,而且延伸到外层空间。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包括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国家级指挥中心和各联合司令部及特种司令部、各军种所属主要司令部的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主要任务是:供国家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对全球的美国战略核武器系统进行指挥和控制。美国总统利用它逐级向第一

3、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 3 分钟。如采用越级指挥,向该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 1 分钟。美国战略指挥网的组成如图 7 2 所示。( 一 ) 战略探测预警系统 战略探测预警系统提供攻击警报,以防止战略突袭,对己方战略部队的生存至关重要。探测预警系统可分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轰炸机预警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预警卫星、弹道导弹预警、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空间探测和跟踪系统等组成。其中“ 674 ”预警卫星系统,是美国战略预警的主要手段,它能在导弹发射 30 秒后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与大型相控阵雷达为主的陆基雷达系统互相配合,实现对发射区域和来袭方向的全面覆盖,整个系统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

4、 25 分钟的预警时间,对潜地弹道导弹可提供 15 分钟的预警时间。战略轰炸机预警系统,由远程警戒系统、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联合监视系统等组成。其中远程警戒系统由“远程预警线”的 31 个雷达站和 34 架 E-3A 预警飞机组成,远程预警线可提供 2.5 小时的预警时间, E-3A 预警飞机探测距离 400 公里, 1 次扫描可探测显示 600 个目标,同时可引导 100 架飞机进行拦截。ridan2006-05-21 19:27( 二 ) 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是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美军有 30 多个主要的指挥中心,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

5、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是美国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神经中枢”。这里简介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国家备用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 1 、国家级军事指挥中心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建于 1962 年,设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内。国家军事指挥中心供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条件下指挥武装部队之用。该指挥中心内存贮有 10 多个战争总计划和 60 多个战斗行动方案,设有当前态势显示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和技术室。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该指挥中心,用 40 秒时间就可与国外任何一个或全部联合司令部进行联系或召开电话会议。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保密局、国

6、务院、国防通信局以及联合侦察中心等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办公室都派有代表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工作。 2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 该中心设在马里兰州里奇堡的一个地下加固的设施内。它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连,有较完善的情报收集、处理与显示设备,其功能大体上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似。它设有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重要数据库,并且存放有进行常规战争和核战争的各种方案,可根据美军战备情况,迅速增加人员,当美军进入二级战备后,它可立即承接全部军事指挥、控制任务。 3 、国家紧急空中指挥中心 它是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双重功能的指挥机构。该指挥所设在 E-4 飞机上,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

7、态时,它升空待命。总统首次下达核攻击时,它取代陆地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空中机动,是美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 70 年代中期以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由 EC-135 型飞机承担, 70 年代中期开始改用 E-4A 型飞机。使用 E-4A 型飞机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称为高级空中指挥所。 1985 年全部改用 E-4B 型。这些飞机始终有一架在空中执勤,机上配有一位将军领班,另有一架处于战备状态, 15 分钟之内即可起飞。如图 7 3 所示。4 、国家舰载预备指挥中心 该中心设在两艘战略指挥舰上,一艘是诺思安普顿号,一艘是赖特号。平时不参加指挥,只了解情况,

8、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出航待命。根据需要接替国家指挥中心行使对战略部队的指挥权。由于它在海上机动,所以它们和国家机载指挥中心一样,具有较强的生存力。ridan2006-05-21 19:28( 三 ) 战略通信系统。 战略通信系统,是把战略预警探测系统和战略指挥中心联起来,并在各指挥中心之间传递信息。战略通信系统包括通用和专用两部分,通用通信系统包括国防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国防通信系统,由自动电话网、自动密话网和国防数据库组成,线路总长达 6720 万公里,能把世界上 100 多个地区的 3000 多个指挥所连接起来,主要用于保障美国总统与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

9、主席、情报机关和战略部队的通信联系,也可以为战术通信提供通信枢纽;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美国战略、战术共用的卫星通信系统,它由 6 颗卫星和 70 多个地面站组成,承担美国战略通信 70% 的通信量,用于传递战略指挥信息情报数据、高度优先的战略预警信息和特种信息等,是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远程战略通信的支柱;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是专供国家最高军事指挥当局在核条件下把美国核战争计划的命令传送给美国在全球的核部队,并接受核部队回报执行命令的情况,主要采用甚低频到特高频的所有通信手段,以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空军卫星通信系统,极低频对潜通信系统,机载甚低频中继机通信系统,战

10、略空军司令部通信系统等。 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一般指军以下单位使用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也称战区级指挥自动化系统。按编制可划分为陆、海、空的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 一 ) 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根据空地一体战理论,并针对 21 世纪初作战需要而研制的,如图 7 4 所示。该系统包括机动、火力支援、防空、情报与电子战、战斗勤务支援 5 个功能领域,每一个功能领域有各自的指挥控制分系统并和其它许多 C3I 系统接口。各个分系统横向成网,按指挥关系纵向也成网。它们不仅要完成本功能领域的指挥控制任务,而且要作为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支援

11、整个系统并相互支援。 1 、机动控制系统,它是军至营级使用的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为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提供作战指挥方面的自动数据处理支援,具有态势监视、报文编辑、数据处理、存贮、检索和显示功能,并能自动复制数据库的数据。根据需要,可迅速把数据传给 35 个预编的地址。从军到旅传输作战信息只需几分钟。 2 、高级野战炮兵射击系统。它是一个火力支援控制系统,能协调火力支援的各个方面,从前方观察员提出火力请求,到射击控制台显示出射击命令只需 10 分钟。 3 、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与情报系统。通过它能指挥控制前方地域防空系统中的各种防空武器,从而为前沿部队提供一个 20 公里的防空地带。 4 、全信

12、源分析系统。它基本上是一个情报处理中心,能接收并处理来自几十个战术系统的情报信号、电子情报、图像情报和人工情报等,还能控制电子战系统,并具有保密和气象支援功能。 5 、战斗勤务支援系统。 6 、通信系统。包括地域公共用户通信系统、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地域公用用户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表现非常出色,它实现了把蜂窝电话机安装在每一辆吉普车、装甲运兵车上的设想。战斗网无线电台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是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唯一能在干扰环境中工作的电台。陆军数据分发系统则是定位报告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两类终端构成的混合系统,能近实时地显示部队的精确位置和导航

13、数据。 ridan2006-05-21 19:29( 二 ) 空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领域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战系统和侦察系统。美空军认为,在 C3I 方面,战略上要加强联通能力,战术上要取得电子战的明显优势;未来的战术飞机在执行空地一体战任务时,将依赖各种电子对抗、目标探测和武器监视系统的支援。主要有:战术空军控制系统、战术空军控制中心、敌情相关单元、空军战术通信系统、综合电子战系统、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机载自卫干扰机、精确定位和攻击系统等。 其中,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 JSTARS )飞机就是空军和陆军的联合研制项目。该机采用波音 707-320C 飞机装载

14、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探测敌纵深地域内地面、低空的固定目标,将目标的位置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部队指挥官和空中的攻击飞机,指挥引导火力攻击。它工作时,在战场前沿己方地域上空飞行,机载雷达对地覆盖范围最大为 512 512 平方公里。 ( 三 ) 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海军就研制成功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七十年代又研制了海军指挥控制系统和“宙斯盾”防空系统。八十年代在人工智能 C3I 方面取得了可观进展,并对原有的一些 C3I 系统作了改进。美海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分为战术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和作战支援系统三大类,共 35 个项目。 1 、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八十年代初

15、,美海军陆战队开始实施指挥控制系统计划。共分 8 个分系统:空地情报系统、综合火力与空中支援系统、战术作战系统、战术空战中心、位置标定报告系统、综合人事系统、评价与分析系统、综合后勤系统等。 2 、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海岸警卫队和平时期属运输部,战时拨归海军部,执行海军舰队司令部分配的任务。因此,海岸警卫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也是美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 1982 年海岸警卫队成立了 C3I 办公室,负责战术 C3I 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美军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建 海湾战争后,美在总结战区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重建美军各军兵种的 C4I 系统的计划,对

16、C4I 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调整、改造和更新。 ( 一 ) 参联会的“武士” C4I 计划 1992 年 2 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名为“武士” C4I 系统的计划,旨在将美军四个军种的“烟囱式”系统改建成联合的、可互操作的体系结构,以便给士兵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实时显示的士兵作战空间。这种士兵是数字化的,每个士兵配置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可随时进行探测、识别、定位、报警、通信。联合参谋部根据联合作战要求,将“武士” C4I 概念作为互通性目标提了出来。“武士” C4I 象是一个受用户推动的广为分布的基础设施,战斗部队在此基础设施中接插上信息终端,就可以从保密和无缝隙的计算机和通信综合系统获得信

17、息。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快速定位阶段”,其任务:一是实现数据库互操作;二是进行需求确认,互操作性测试和安全认证;三是建立联合互操作协议。第二阶段是过渡的 10 年计划,期间将侧重于实施迁移计划,取代现有的“烟囱式”系统。最后阶段是目标阶段,它标志着“武士”系统的彻底实现。 ( 二 ) 陆军的“整体战略” 所谓“整体战略”是使美国陆军数字化计划与“武士” C4I 概念协同一致,着眼于整个陆军的信息需求。整体战略包括 10 项原则: 1 、着眼于战斗员为战斗员提供满足合理需求的系统; 2 、确保联合互通性联合和多国部队作战时为战斗员提供可互通的 C4I 系统; 3 、实现基于空间

18、资源的能力确保战斗员接入满足基本要求的军用或商用空基系统,以支持陆军在整个行动期间的兵力投送; 4 、战场数字化对战斗员提供综合的数字信息网络,以支持作战系统并确保指挥控制决策周期的制胜权; 5 、兵力投送平台现代化对战斗员提供现代化的兵力投送平台,以支持平时行动、训练、机动性、兵力投送、双重基地作战和重新部署; 6 、优化信息技术环境在战时与和平时期对战斗员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 7 、实现多级保密采用单一系统在保密级对战斗员提供信息接入和交换能力; 8 、确保制频谱权为了更好地显示战斗空间并同时使敌方指挥官的视觉迷盲和迟钝; 9 、采用商用技术实现综合系统对战斗员提供以商用技术为推动的协调

19、一致的 C4I 能力; 10 、开拓仿真和模拟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仿真和模拟,使战斗员的训练和试验费用低而效益高,并迅速提供原形系统。 美国陆军的“整体战略”实现以后,将为其进入 21 世纪提供保障,并与“武士” C4I 计划同步。 ridan2006-05-21 19:30( 三 ) 空军的“地平线”构想 “地平线”构想是美国空军实现其 C4I 系统现代化的总体战略。该战略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空军 C4I 系统战略规划。它是“将空军 C4I 结构发展与迁移计划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以建成一个能支持联合和有效的远程操作、互操作和无缝隙的 C4I 系统的指导性的工作”。 二是体系结构规划。主要是检验作战

20、、机动性、空中作战和特种作战这四个任务领域的结构。通过统一使用共同的标准、组件和数据定义,“把老系统改造成一种联合的、可互操作的目标体系结构”。 三是空军 C4I 系统总体计划。它分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和任务。短期目标包括“在固定和分散区域上,集中实现 C4I 的能力和有关的通信互联性”。长期目标是联成一个“信息球”:允许每一个战斗员都能实时查看自己的空中态势图像信息,并能改善快速执行的决策指令。空军 C4I 系统总体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C4I 支撑要素“通信中队”计划。 四是 2000 年通信中队计划。它是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支持远程作战,通过“协调通信中队在前线和后方基地的工作、增强网络

21、的覆盖范围,并为通信部队配备重量轻、模块化和可互操作的系统”来实现。 总之,美国空军的“地平线”构想是使“战斗飞行员将更加依赖于通过多媒体、全球网络和分散的数据终端来获得接近于实时的综合信息”。 ( 四 ) 海军的“哥白尼”战略 美国海军的“哥白尼”战略的实质是建立一个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哥白尼”的主要支持系统包括: 全球信息交换系统通过国防通信系统网从任何接口接入所需信息支持的联合和多国部队的指挥官。 总指挥官指挥所复合体用于全球信息交换系统与部署在前沿的部队传递信息的主要网络。 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是联接总指挥所复合体与战术指挥中心的战术网络系统。 战术作战中心对战斗部队发布信息。

22、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代表战术部队作战的战斗空间,包括发射平台和武器系统,由此构成了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中的操作节点。 ( 五 ) 海军陆战队的“海龙”构想 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侧重于沿海作战,使之能作为联合特遣部队的一部分执行先期部署任务。 21 世纪的海军陆战队将建成一支规模更小、负重更轻、机动性更高和更加灵活的战斗部队。“海龙”的主要特点是:后勤保障、医疗救护和近距离支持都将着重利用无人飞行器;地面战斗单元将转变成一支编制精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便于执行小规模独立作战的轻型部队;从轻步兵营抽调的快速攻击中队将在指定的地区独立行动;战斗勤务支援单位编成从舰上控制,覆盖范围不大于岸上有限的覆

23、盖范围。“海龙”将着重依靠海上的火力支持、后勤供应和 C2( 指挥、控制 ) 资源。 ridan2006-05-21 19:30第二节俄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俄军从前苏联继承了大部分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军指挥自动化系统抗衡的系统。 一、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 俄军的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俄罗斯国家最高当局对战略核部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控制。俄罗斯的五大军种均掌握有核武器,但主要的战略核部队是战略火箭军、空军和海军。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由探测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组成。 (一)预警探测系统 前苏联建立了预警卫星、地面雷达、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组成的战略预警系统,对来自各个

24、方向的导弹攻击,可提供 15-30 分钟的预警时间,俄罗斯独立后,仍继续不断改进这些预警系统,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卫星、预警飞机和雷达系统。 1 、预警卫星 战略预警卫星由“宇宙”系列卫星充当,仅 1993 年,俄罗斯就发射了 36 颗“宇宙”系列卫星。 2 、预警飞机 俄空军已装备“伊尔 -76 ”预警飞机 20 多架,该预警机装备了高性能雷达,新型敌我识别系统和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能探测陆地、海面上空目标,探测距离为 620 公里,并能指挥引导米格 -31 飞机和苏 -27 等飞机攻击来袭目标,对付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3 、预警雷达系统 俄罗斯部署了一个全国规模的陆基防空雷达网,包括一

25、万多部雷达,这个雷达网覆盖了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4 、远程预警雷达系统 该系统包括多部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远程预警雷达和大型相控阵雷达。这些大型预警雷达大都部署在边境一带,主要执行弹道导弹预警任务,并为莫斯科反导预警系统提供拦截所需的信息数据,主要部署在西部和东部,其中有两套可监视我国部分地区及沿海的飞机、舰船和战略导弹的活动情况。 (二)指挥控制中心 1 、莫斯科指挥控制中心 指挥控制中心为总统和国家军政首脑、各军兵种司令部提供信息。在指挥中心,作战值班员和计算机专家以及分析研究军官时刻监视和获取核袭击信息,并可直接向俄罗斯国防部长和俄军总参谋长通话报告情况。显示屏幕上分别显示作战态势、空

26、间目标运动情况和各地面跟踪站状态及工作情况,跟踪站负责跟踪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情况。这些情况自动进入名为“报春花”的专用处理装置,并可启动总统的“黑匣子”报告总统。 前苏联时期就十分重视战略指挥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地下加固式指挥中心的建设。仅莫斯科市就建有 75 个地下指挥所。有的指挥所建在数百米深的地下,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 70 公斤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前苏军统帅部指挥中心就建在地下 200 米深处,并有核防护措施,此外,前苏联还建有机载和舰载指挥中心,以满足战略指挥需要。地下指挥中心在战争爆发时,可使国家领导集团在核攻击下的生存,并能保持对军事力量的控制。 俄目前仍在继续修建供国家领导集

27、团使用的地下指挥所,其中包括扩大和加强莫斯科周围的主要地下设施,其中一个最大的、抗毁能力最强的地下指挥设施可容纳 1 万人。所有地下指挥所可提供 18 万名指挥人员使用。 2 、空中空间防御系统 俄军在对近期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的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后认为,未来战争初期的基本作战形式将是空中和空间的激烈斗争,而空中和空间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建立统一的空中空间防御系统,才能保障在战争初期顺利实施战略展开和实施首次战略性战役。 俄空中空间防御系统是在现有防空体系基础上建立,以防空军为基础,并把各军种和军事航天力量的兵器合在一起。采取区域部署原则,在各防空地域内,根据统一的目标和计划,统一使

28、用防空兵力兵器,综合利用各军种的空中空间侦察机构和防空系统。 俄空中和空间防空体系分为外环和内环。外环距莫斯科 100-130 公里,内 环距莫斯科 50-70 公里。主要装备是各种型号的 S-300 导弹防御系统。 3 、机动指挥所 为了增强指挥所的战时生存能力,俄军继续采用机动指挥所。 ( 1 )车载指挥所。是指前苏联研制的铁路导弹综合作战系统。包括预警车厢警戒和防御系统;发射车厢操作员时刻控制着发射装置和火箭系统;指挥车厢作战系统的控制中心。通信车厢配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装备,保证系统与高级指挥所不间断通信联络;装备的导弹为苏式 PC-22 洲际导弹,西方称为 SS-24 。 ( 2 )机

29、载指挥所和舰载指挥所。俄军继续使用前苏联的机载指挥所和舰载指挥所,机载指挥所有国家级和军区级两种。国家级供国家指挥当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以及各军种总部使用,由伊尔 -76 运输机改装而成。舰载指挥所供五大军种的下属部队和各战区、各军区司令部等使用。由二艘巡洋舰作为指挥舰,它有支援国家一级指挥控制和备用能力。 4 、备用指挥所 俄罗斯的备用指挥所通常配置有各种主要指挥设施和通信设备,并存有当前情况的情报数据。俄政府领导和指挥人员都有远离城市中心的备用加固指挥所。某些备用指挥所及其有关通信系统只有经过最高当局批准,并由总参谋部下令方可使用。 ridan2006-05-21 19:30(三)战略通信

30、系统 俄军的战略通信系统是在前苏军的通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前苏军军民共用通信系统的特点,同时把政府的通信设备也综合进去。俄国家通信系统与军事通信系统相似,而且国家通信系统的大部分直接用于保障军事目标。 1 、战略话音通信网 俄罗斯的战略话音通信网主要是由国家公用电话网及各军种、战区的专用通信系统构成,冗余程度相当高。国家公用电话网平时和战时都可充分使用,各交换中心之间的传输干线也就是战略话音通信网的主干线。 2 、卫星通信系统 俄军的战略通信主要依赖于卫星。俄罗斯的卫星通信网分三层不同轨道。第一层主要担负对舰和对潜通信;第二层主要担负战略通信任务,重点用于军事指挥、控制和通信;第三层主

31、要担负军事通信任务。 3 、对潜通信 为了对导弹潜艇进行控制,海军总部乃至最高指挥当局必须能与潜艇部队保持联系,对潜通信至关重要。对潜通信是俄军战略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对岸通信是利用“闪电”卫星转发潜艇信息。岸对潜通信主要采用高频、特高频、低频、甚低频和极低频,在岸对潜和潜对岸之间建立双向通信线路。 二、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俄罗斯独立后,继续研究和改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先后推出了各种不同用途的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有 S-300PMU 地空导弹和 S-300V 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形成了一个防御能力很强的 C3I 系统防空网。另外,俄还有一个自动化防空系统和一个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 俄军

32、的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西方。近年来采取很多措施来提高其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能力:一是装备现代化器材,提高指挥自动化程度。目前,师、团两级司令部都装备了大量较为先进的指挥自动化器材,实现了局部指挥自动化。并要求指挥人员用计算机拟制作战计划,优选作战方案,传递作战文书,同时,通过计算机对部分武器系统实施控制,从而提高了导弹和火炮的射击精度;二是在司令部工作中,推广采用平行法、合并法和统筹法等科学工作方法,提高指挥效率;三是通过多备份、多手段、分散隐蔽等措施,提高 C3I 设施的战场生存能力;四是重视发挥电子战的作用,以瘫痪敌方的指挥中枢,保护己方的 C3I 系统的能力。 ridan

33、2006-05-21 19:31三、俄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俄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与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比较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 一 ) 抗毁性较强。 俄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和部署都比西方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更多地考虑抗毁性,主张通过隐蔽、分散、加固、机动、冗余备份和通信保密等手段来提高其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 ( 二 ) 兼容性强。 俄军的民用和军用系统界线不十分明显,所有利用了先进技术的民用系统(包括卫星系统)在设计时都考虑了与军用系统兼容的问题。俄国的民用通信系统就是一个可改为军用战略通信网的系统。这样,战时一旦需要,就能迅速向军用系统转换。 ( 三 ) 可靠性强。 俄军的设备通常都

34、是专用的,比较结实,和西方的设备相比,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小,备份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设备技术的不足。ridan2006-05-21 19:31第三节日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日本为提高其军事实力,十分重视 C3I 系统的建设。 80 年代中期,日本自卫队已建成了功能齐备,技术相当先进的全国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陆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日本陆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一是野战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日本陆军军与师、师与团指挥所之间用超短波多路通信机通联,团与连之间用车载超短波通信机,排以下装备几种便携式短波通信机,此外,还设有野战通信交换台、野战无线电交换机,使野战无线电通信器材、各种终端装置

35、有机地联接在一起。二是自动化指挥系统。日陆军现装备的野战自动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用于防空指令控制、野战炮兵射击指挥控制和部分战术火控系统。三是野战防空系统。在陆军的防空系统中,日本正在研制师级防空系统和短距离防空系统,这个自动化防空系统与陆军参谋部、中央补给处、各方面军联机,形成地面战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 二、海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日本海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一是通信系统。海军的通信分陆地通信、移动通信、陆地与机动部队间通信三种。陆地通信,主要使用地面通信线路,包括微波多路通信线路,当计算机联机交换数据时则使用专线;移动通信,主要是利用数据传输线路、卫星、高频、甚高频等;舰艇之间的通信则使

36、用光学通信机;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的通信是通过陆地上的通信部队中转,紧急情况下可使用水下通信机;水面舰艇与岸上通信时,利用卫星、高频、甚高频,通过地面通信线路进行,飞机则仅用高频和甚高频。岸勤部队对潜艇通信时,通过地面线路用超低频播发。二是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指挥支援系统。舰队司令部作战室设有大型电子计算机,该机与显示屏幕相联接,随时可显示情况:舰艇司令部的指挥支援系统内存储的情报或与其他部队交流的情报,包括敌我兵力部署和行动状况、防空情报、己方飞机飞行状况、海上警备船和商船的活动情况,同时,也负责向中央指挥所、空军通报敌我舰艇和飞机展开情况、行动方向以及向各舰队提供水文气象资料。三是护卫舰的

37、自动化指挥系统。护卫舰指挥系统由通信、传感、导航、水文气象、指挥、武器控制 6 个系统组成。 三、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日本空军的 C3I 系统主要是“巴其“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全自动的战术防空警戒系统,由对空作战指挥中心、探测预警系统、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显示系统以及武器系统五部分组成。该系统与日本中心指挥所相连接,保证日本最高当局在必要时能直接指挥航空自卫队。此外,也可与驻日美军的相应系统相连接,组成一个紧急联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提高了截击能力和灵活性,可靠性和抗毁性好,充实并强化了指挥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指挥自动化功能。 四、中央指挥所 中央指挥所是把陆、海、空自卫队的信息以一揽子方式集中在一起

38、,以便紧急时中央能立即查明情况,采取措施,实施一元化指挥。该指挥所与首相官邸和驻日美军司令部之间设有热线,整个指挥所设备先进,布局合理,可以做到情报处理快速准确,上下内外联络畅通。 第四节韩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韩军认为,发展 C3I 系统是加强韩军威胁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在美军的帮助下,韩军的 C3I 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80 年代中后期,韩军先后建立了三个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即“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战区自动化指挥与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一、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 韩军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主干线是一个“以太”局域网,该网连有 10 个

39、网络节点,其中 9 个在联合部队作战指挥部内,为联合部队司令官、作战指挥车和各参谋部门以及工程、后勤等提供服务;另一个节点设在红云营的联合野战集团军司令部里,通过调制解调器和电缆接入联合部队指挥所。联合部队指挥部内的九个节点中有一个节点为韩国第 1 和第 3 集团军、联合部队下属的海军司令部以及联合作战特遣部队提供服务。所有作战指挥车的节点是可运式的。 在韩军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 10 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主机为一台 WICAT160 型计算机,操作系统采用 UNIX ,并用现成的 Informix 数据库软件支持相关的数据库。 在该系统里,数据库能不断得到更新。当有变化时,数据就被复制下

40、来,使每个节点的数据库保持完整,并和其它所有节点的数据库一致。一旦任何节点出故障,都可迅速重建工作站的数据项。每个工作站都可以调用数据库的数据,但只有被指定的为特定的数据项负责的工作站才有权修改数据,以避免发生非法改写数据的情况。用户可根据需要提出查询,显示设备以用户指定的格式显示信息。各工作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信,不需要手写或打印文电。韩国战区指挥控制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联合部队作战指挥的自动化程度。该系统能在联合部队指挥部的联合作战参谋机构和主要下属司令部之间快速传输重要信息,显示战场态势,还能显著减轻美国防通信系统(自动数字网)的工作量。 二、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战区自动

41、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于 1989 年开始服役。它实际上是一个改进的美韩联合部队作战指挥部指挥系统,其自动化程度比韩军战区指挥控制系统有所提高。 该系统可自动完成两种文字的资料和电报互译工作,能保证联合部队主要指挥所、参谋部门和主要下属司令部用英语或朝语操作,不仅减少了系统对翻译人员的依赖性,而且还提高了联合部队的指挥效能。 战区自动化指挥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由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系统、显示设备、报文处理系统以及英语和朝语翻译系统组成,它能根据每种语言的句法翻译报文和信息。信息处理系统由互联两个主要指挥中心的光纤局域网、 400 个计算机工作站和若干图形终端组成。整个系统包括两个美韩司令部的成套装置

42、、 13 个远程站和可运式野战设备。 战区自动化指挥信息管理系统以近似实时的方式传送数据,具有很强的互通能力,它能为美军和韩国军方一系列有关自动化系统提供电子接口,能自动完成英语和朝语的资料和文电互译工作。 ridan2006-05-21 19:32三、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韩军部分) 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军为提高其对全球驻军指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所建立起来的,其韩军部分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一台主机和两台作为远程网络处理机使用的小型计算机。驻日美军的远程网也连入韩军的主机(同时连入夏威夷的主机)。 目前,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该信息系统采用新的局域网,具有自动报文处理

43、能力,并把作战规划软件与作战部署软件结合起来。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计算机联机数据处理和通信网。其核心部分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互联计算机网。 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互联计算机网由参谋长联席会议管理。它通过若干个计算机主站、主处理机、远程处理机及几千个工作站把美军驻世界各地的 100 多个重要军事基地连接起来,可为用户提供电话会议和电子邮件业务。各地用户可访问网络中任意一个计算机系统并分享资源,可从远程网络处理机检索文件信息,可在计算机之间传送大量文件甚至整个数据库,还可把作业传送给其它站处理以分散工作量,处理结果返回到首发站。该网还可为用户独特的数据交换提供接

44、口,支持全球各地的指挥所,联机制定各种应急计划并加以协调。所有这些过程既可由人工控制,也可用程序控制。互联计算机网能使许多地理位置分散的军事部门同时以各种方式相互合作,如联机制定并修改作战计划,并把计划转化为命令,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此外,还提高了指挥控制系统抗毁性。 ridan2006-05-21 19:32第五节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 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起步于 70 年代。当时,印度当局为了解决军队通信和情报传递速度过慢的问题,决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现代军事指挥和通信手段,着手筹建自己的 C3I 系统。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印军目前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已发展成为装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规模较为庞大的现代化综合系统,已成为印度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情报预警系统 印军目前已建立起了固定与机动雷达相结合的,高中低空雷达配套的战略预警系统。 1985 年以来,印度陆、空军按照其制定的“防空控制与报警系统”与“防空地面设施系统”计划,努力建立以多功能雷达为主体的预警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对空中目标的发现、跟踪和快速反应能力。各地区空军指挥部建立了雷达警戒网和空情报知网,装备了战术技术性能不同的远程、中程、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