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724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一是打通空间域。打破旧的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格局,形成以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综合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格局。*位于*和黄河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依山临河、绿水青山的空间格局特色鲜明。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湖*个4A级景区和*A级景区,以及*个美丽乡村,着力打造“一核两带四区”。“一核”是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区;“两带”是*新能源经济旅游带和黄河文化漫游带;“四区”分别是*文化体验区、*文化体验区、*运动休闲旅游体验区和黄河农耕文化体验区。同时,先后实施了*隧道、*黄河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打破*山河阻隔的空间格局;不断完善“四横*一纵”交通网

2、络体系,把域内*公里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和*公里乡道打造成景观大道,串联成城区一景区一乡村,实现了交通旅游化。特别是高标准建设了*.*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结合独特的黄河文化、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布设了*个观景台、*个驿站和*个农产品购销点,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宜游宜购”的风景廊道,构筑起山河联动、文旅融合、城乡一体、景村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二是拓展产业域。摆脱传统的景区经营理念,迈向经营环境,衍生业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优势,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发展理念,全力构筑“两园四区”的产业格局。“两园”即以系统保护

3、为核心的黄河文明遗址公园、以休闲康养为核心的黄河风情体验园;“四区”即黄河金三角新兴工业聚集区、黄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领区、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以“文化+”旅游+”理念,衍生出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公路旅游、工业旅游、体育休闲、农业休闲、文化节庆、民俗非遗、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目前,“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全域旅游+脱贫攻坚”新模式催生了“黄河人家”“*人家”等一批乡村旅游、民宿、康养新业态示范点;全国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以“光伏+油牡丹”模式推动“农光旅融合”,使*沿山一带成为新能源、新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体育”壮大了体育运动休闲产业,20*年成功举办二青会*

4、圣火采集仪式和*“铁人三项”赛事;“旅游+文创”壮大了永乐宫朝元图、桃木剑、布艺等特色文创产业;“旅游+康养”推动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崛起,形成了以亚宝药业为龙头,*余家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全域旅游不断拓展产业域,锻造价值链。三是升级服务域。强化“服务即产品、服务即体验”意识,以优质服务保障全域旅游发展。坚持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五城同创”相结合,与交通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开展“厕所革命”,亮化城乡环境,美化空间景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创造“主客共享”的城乡空间,推动服务域的全面优化升级。特别是健全完善了服务标准化体系,出台*县导游员(讲解员

5、)管理暂行办法旅游景区管理办法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等,积极开展行业创强晋级,规范发展各类旅游主体,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商目录。实施*县旅游从业人员三年提升计划,加强旅游司机、导游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培训培养;组建文明旅游志愿队伍,定期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活动;开通,景区直通车”,实现主要景区专线公交全覆盖;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专门展示中心,加强行业监管、产业数据统计分析应用、舆情监测和旅游项目管理等,景区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畅通、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全县形成了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四是强化管理域。“全域旅游”能否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

6、一套科学合理、执行力强的现代综合治理体系。我们始终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体制机制,形成“*+*+N”的综合治理监管体系。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文旅、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涉旅部门联合行动的综合行政整治领导小组,开展联合执法,实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法院、公安、市场监管部门组建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中队,在重点景区常设*小时巡视的“文旅卫士”,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依法在“*文旅”等公众号公布旅游违法违规信息,并纳入企业诚信(征信)系统,形成旅游“红黑榜”;在各景区

7、、各乡村旅游点、各涉旅企业公共区域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答复满意率达*%,近*年没有发生重大旅游投诉事件和旅游安全生产事故。强化管理域,供给新动能,在全县营造了安心、舒心、放心的体验消费环境。五是壮大市场域。广阔的市场、稳定的客源是旅游目的地赖以发展的根基,也是检验“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试金石。近年来,我们高标准编制了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推广全案,突出*特色元素,融合大黄河地标,着力打造“大河仙境风度*”文旅品牌,“内外兼顾,上下联动,新旧交融,全员营销”开展多媒介、立体化传播。对内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营销联动机制,增强城乡居民

8、”在*,做一个有风度的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在周边核心客源地全方位投放形象广告,提高*文旅形象品牌知名度;线上建立新旧共融的媒体传播矩阵,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的形象和资讯推广;线下通过举办永乐宫书画艺术节、“二青会”、非遗展、传统民俗节庆等,打造体验现场,吸引游客参与,创造新鲜话题,形成热点营销,全面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分享、可传播的*文化旅游魅力。目前,*已与“黄河金三角”城市群建立推广联盟,与台湾、香港等地区建立长期的客源互送互输渠道,不断巩固本地市场,扩大周边市场,拓展远途市场,提升市场覆盖域。随着黄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畅通,必将使位居黄河大拐弯处的*,成为大黄河旅游带一个重要的驿站和文化地标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