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7533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不同景观及其分布图,理解自然带的概念。2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图,掌握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成因,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重难点】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 .表现及成因(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2 .自然带的形成(1)成因:不同地域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2)表现: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在地球上呈萤状分布。(3)命名:以植被类型命名

2、。3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图表点拨教材第IOl页图512,该图展示了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由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可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有很强的相关性。(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规律:热量带大致与辘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成因:数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2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涯崖方向延伸、垂直于灌崖方向更替。(2)成因:主要受从沿海到内陆不同的水会条件控制。(3)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比较明显。特别提醒水平方向上,陆地自然带

3、在低纬、高纬度地区都是横穿整个大陆地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在中纬度地区,陆地自然带只是在大陆东西两岸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仰、南北更替,总体上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更明显。(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 .垂直地域分异(1)概念:地表景观随施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2)成因: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2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二、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界线。()(2)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一定相同;气候类型一

4、样,自然带一定相同。()(3)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4)任何区域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5)关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大体上呈现与纬线平行伸展的条带状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热量状况的影响,其次才受水分的影响C.中纬度地区从大陆滨海向内陆方向显示出各自然带的逐渐更替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南半球的表现比北半球明显提示:(I)X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从这一带逐渐转变为另一带。(2)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一定相同,比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下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气候类型一样,自然带不一定

5、相同,比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下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外,还有相对高度、坡向等因素,一般说来,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4) 地域分布规律上,叠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使地理环境更为复杂。(5)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自然带大体上呈现与经线平行,南北延仰、东西更替的条带状。北半球陆地宽广,水分在经度方向上变化很大,因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逐渐更替的现象远比南半球明显。(二)合作探究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

6、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1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2 .读下图两幅图,回答(1)(2)题。(1)图1中、三地的景观与图2依次对应的顺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甲、乙(2)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3 .读世界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回答(1)(2)题。(1)该山地位于()A.南半球低纬度地区C.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南半球中纬度地

7、区D.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该山地迎风坡的盛行风是()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西风D.东南季风【学习小结】【达标检测】题组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 .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题组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23题。2 .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3.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

8、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题组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四座山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 .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四地自然带类型由少到多的排序是()A.B.C.D.5 .如果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B.C.D.(二)合作探究答案:1. (1)A(2) C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2. (1)A2 2)B解析:第(1)题,图1中、由沿海向内陆降

9、水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第(2)题,三地由沿海到内陆,距海越近降水越多,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自然景观随之变化,因此水分是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3 .(1)D(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落叶阔叶林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上限高于北坡,因此南坡为阳坡,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山麓地带为耕地和牧场,耕地和牧场之上为落叶阔叶林,由此可知,山麓地带的原始地带性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林,因此该地区应位于中纬度地区,故选D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可排除A、B项;若该山地地处季风区,山地南坡应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排除D项。故选C项。【达标检测】1. A解析:从图中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区域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主要是热带荒漠带。2. A3. A解析:读图可知,A处为森林,B处为草原,C处为荒漠。图中ABC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变化为草原再变化为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 C5. B解析:第4题,直接根据图示的基带植被,进而可判断自然带数目。第5题,根据山地的基带植被判断,位于温带;位于亚寒带;位于热带;位于亚热带,进而可分析四地的纬度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