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770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外家具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产品强度和耐久性、稳定、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录A(规范性)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确定A.1旋转座椅A.1.1座面载荷点在使试样位置尽可能水平的状态下,旋转座椅的旋转轴与椅座表面相交形成的点,即A点。A.1.2椅背载荷点当椅座通过座面加载垫(见5.5)加载640N时,测量座椅靠背中心线上距离载荷点(见A.1.1)300mm处的点,即B点。A.2所有其它座椅A.2.1总则椅座和椅背载荷点(见A.1.2)应使用5.4中规定的模板,并按照B22或B23中规定的方式进行确定。在无法用模板来确定载荷点时,座面载荷点(见A.L1)应位于座背连接处前方175mm处,或尽可能地接近这个位置来对椅座施加载荷。椅背载荷点(见A.1.2)应距座背连接处向上30Om

2、m处。当靠背的几何形状不允许靠背力作用在上述方法规定的点上,则该力应施加在最接近的点(靠背上方或下方),扭矩靠背力,NX地板到椅背载荷点(见A.1.2)距离,m应当保持不变。若椅子中座位个数不明显,则将座位总长度(以mm为单位)除以600mm,再取最接近的整数,以确定座位个数。将座位总长度平均分成相同长度的座位。A.2.2有靠背的座椅对于带有可调靠背的座椅,应将靠背调到最竖直的位置。调整模板,使椅座和靠背之间的角度呈90。对于软垫和易变形的座椅,将加载定位模板(见5.4)放在椅座的中心线上,尽可能向后,不施加压力到椅背上。将靠背加载部分推入椅子靠背,调整模板的位置,使其与靠背接触,使模板的椅座

3、部分的形状与椅座的形状一致见图A.la)t对于刚性的座椅,将未加载的加载定位模板(见5.4)放在椅座的中心线上,尽可能向后,不对靠背施力。将靠背加载部分推入靠背,调整模板的位置,使其与靠背接触,并将指定的载荷施加到模板上。在可能的情况下,确保模板上的A点与椅座表面接触见图B.lb)。如果上述情况不能实现,则应确保椅座载荷模板的水平部分的顶部尽可能接近水平。如果模板可以放置在不止一个位置,应选择模板呈现椅座和背部之间角度最小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角度均应不得小于90。从模板上标出所要求的座面载荷点(见A.L1)和椅背载荷点(见A.1.2)。如有需要,在其他椅座上重复上述程序。当靠背的的几何形状不

4、允许靠背力作用在上述方法规定的点上,则该力应施加在最接近的点上(靠背上方或下方),扭矩靠背力,NX地板到椅背载荷点(见A.1.2)距离,m应当保持不变。A. 2.3不带靠背的座椅将加载定位模板(见5.4)设置为90。,如GB/T10357.32013中图1所示。如图A.lc)所示,将其置于每个座椅位置。按模板上的C记号标出座面载荷点(见A.L1)的位置。b)带靠背的刚性椅子c)对于无靠背的座椅/凳子标引序号说明:1凳子的前部;A座面载荷点(带靠背的座椅)(见A.1.1):B椅背载荷点(见A.1.2);C一座面载荷点(无靠背的座椅)(见A.I.1)。图A.1椅座和椅背载荷点的确定A.3躺椅按A.

5、2的规定确定座面和椅背载荷点。A.4座面载荷点高度的确定将座面加载垫(见5.5)放置在座面载荷点(见A.L1)上并施加一个600N的力。座面载荷点(见A.1.1)的高度为地板到椅座表面座面载荷点(见A.1.1)的距离。注:在施加力时,应考虑载荷垫本身的质量。附录B(规范性)椅类产品强度和耐久性试验方法B. 1躺椅强度和耐久性试验C. 1.1躺椅座面和椅背静载荷对于没有椅背的试样,仅进行垂直座面静载荷试验。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座面进行试验:a)在只有一个座面的试样的座面上进行;b)同时在有两个座面的试样上的座面上进行;c)对于有三个或更多座面的试样,应同时在最不利组合的两个相邻座面上进行

6、。如果不能确定最不利的组合,则选择在最大间隔距离的两个座面上进行。在试验过程中,对于不参与试验的座面,应在其座面载荷点(见A.1.1)加载指定的座面载荷(见表1)。对于椅背位置固定的试样,和倾斜机构不能锁定在固定位置的试样,应按照表1中规定的次数进行试验。试样如有一个弹簧摇摆底座装置或有松紧调整的倾斜机构,应将张力调至最大。对于倾斜机构可以设置或锁定在多个位置的试样,应在最竖直位置按照表1中规定循环次数的一半进行试验,并选择最不利倾斜形态按照表1中规定循环次数的一半进行试验。注:最不利的形态通常指在倾斜机构调至最大倾斜位置后再回调10机的位置,或是对多档位试样而言是调至最大倾斜位置后回调一档。

7、试验时应在后腿、椅脚或脚轮处放置挡块(见5.15)防止试样向后移动(如图B.1所示)。用加载定位模板(见5.4)确定加载位置并放置座面加载垫(见5.5)。如果试样有一个椅背,在以下两处加载位置中选择较低的点用椅背加载垫(见5.7)加载:用椅背加载垫(见5.7)确定的中心加载位置;从椅背顶端边缘向下IOOmm处。所有可调椅背均应设置在最不利的位置。椅背倾斜角度G的测定应符合GB/T10357.32013中4.2。表A.1座面和椅背加载力的确定椅背倾斜角度G座面加载力(N)椅背加载力(N)椅背倾斜角大于或等于70规定的座面加载力规定的椅背加载力椅背倾斜角小于70。,但不小于55规定的座面加载力XS

8、inG(60o-0.1666)规定的椅背加载力XCoSG椅背倾斜角小于550.75X规定的座面加载力0.75X规定的椅背加载力Xcos注:规定的座面加载力和椅背加载力见表1。先用座面加载垫(见5.5)在每个座面施加座面加载力(见表BJ)受载座面选择见B.1.1中的a)、b)和C)o然后在保持座面加载力的状态下,对每个椅背用椅背加载垫(见5.7)施加椅背加载力(见表B.l)o当加载到指定力值时,椅背加载力方向应与受载椅背表面夹角成(9010)oo如果试样有翻转趋势,则降低椅背加载力以防止试样翻转(但椅背加载力不能低于规定力的最小值)。如果椅背加载力减小至椅背最小加载力的时候试样仍有翻转趋势,则增

9、加座面加载力直到停止翻转趋势。应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座面加载力和椅背加载力。接着,先移除力椅背加载力,再移除力座面加载力。至此,一个周期结束。座面加载力的保载时间应满足施加F2的需要。如果由于试样的设计导致无法满足以上试验流程要求,则先对座面进行试验,再对椅背进行试验(对椅背试验时要在座面上放置载荷)。图B.1座面椅背静载荷8.1.2 躺椅座面和腿靠附加静载荷座面加载点的确定应符合A.l.lo在座面加载点A施加规定的座面加载力(见表1),并在试验期间一直保持加载状态。用座面加载垫(见5.5)施加力于点D和E之间最不利的位置如图B.2a)、图B.2b)所示。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在施加载荷位置的

10、另一侧施加一个合适载荷以刚好防止试样倾翻。单位为亳米a)有扶手的躺椅标引序号说明:A座面加载点;D点D的位置;E点E的位置。图B.2座面和腿靠附加静载荷8.1.3 躺椅座面和椅背耐久性对于没有椅背的试样,仅进行座面垂直耐久性试验。试验的加载位置应选择与躺椅座面和椅背静载荷试验(见B.1)相同的位置。在试验过程中,对于不参与试验的座面,应在其座面载荷点(见A.1.1)加载指定的椅座载荷(见表1)。对于椅背位置固定的试样,和倾斜机构不能锁定在固定位置的试样,应按照表1中规定的次数进行试验。试样如有一个弹簧摇摆底座装置或有松紧调整的倾斜机构,应将张力调至最大。对于倾斜机构可以设置或锁定在多个位置的试

11、样,应在最竖直位置按照表1中规定循环次数的一半进行试验,并选择最不利倾斜位置按照表1中规定循环次数的一半进行试验。注:最不利的位置通常指在倾斜机构调至最大倾斜位置后再回调10利的位置,或是对多档位试样而言是调至最大倾斜位置后回调一档。试验时应在后腿、椅脚或脚轮处设置挡块(见5.15)以防止试样向后移动(如图B.3所示)。用加载定位模板(见5.4)确定加载位置并放置座面加载垫(见5.5)。如果试样有一个椅背,在以下两处加载位置中选择较低的点用椅背加载垫(见5.7)加载:用椅背加载垫(见5.7)确定的中心加载位置;从椅背顶端边缘向下IOOmm处。所有可调椅背均应设置在最不利的位置。椅背倾斜角度的测

12、定应符合GB/T10357.32013中4.2。表A.2座面和靠背力的确定椅背倾斜角座面加载力(N)椅背加载力(N)椅背倾斜角大于或等于70规定的座面加载力规定的椅背加载力椅背倾斜角小于70。,但不小于55规定的座面加载力XSinG(60o-0.1666)规定的椅背加载力XCoSG椅背倾斜角小于55。0.75X规定的座面加载力0.75X规定的椅背加载力XCoSS先用座面加载垫(见5.5)在每个座面施加座面加载力(见表B.1)受载座面选择见B.1.1中的a)、b)和C)。然后在保持座面加载力的状态下,对每个椅背用椅背加载垫(见5.7)施加椅背加载力(见表B.lK当加载到指定力值时,椅背加载力方向

13、应与受载椅背表面夹角成(9010)0O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降低椅背加载力以防止试样倾翻(但椅背加载力不能低于规定力的最小值)。如果椅背加载力减小至椅背最小加载力的时候试样仍有倾翻趋势,则增加座面加载力直到停止翻转趋势。应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座面加载力和椅背加载力。接着,先移除力椅背加载力,再移除力座面加载力。至此,一个周期结束。座面加载力的保载时间应满足施加椅背加载力的需要。如果由于试样的设计导致无法满足以上试验流程要求,则先对座面进行试验,再对椅背进行试验(对椅背试验时应在座面上放置平衡载荷)。a)椅子示例b)凳子示例图B.3躺椅座面和椅背耐久性8.1.4 躺椅座面附加耐久性用小型座面加载

14、垫(见5.6)在G和H点交替施加垂直的规定力值(见表1)(如图B.4所示)。单位为亳米a)带调节机构的躺椅标引序号说明:G加载点;H加载点。图B.4座面附加耐久性8.1.5 躺椅椅背机构耐久性本项目仅适用于有三个及以上手动调节椅背倾斜角度位置的试样。将试样调节到正常使用形态,椅背调节至最不利的形态。如果不能确定最不利的形态,将椅背调至中间位置进行试验。试验时应在后腿、椅脚或脚轮处设置挡块(见5.15)以防止试样向后移动。在座面加载点施加规定的载荷。本项目的椅背载荷点(见A.1.2)应高于按A.L2确定的椅背加载点IOomm处,且左、右两侧加载点均距离椅背外边缘50mm。按规定的次数向垂直于靠背

15、的方向交替向后施力(见表1)。1个循环=1次右侧加载+1次左侧加载。注:这个测试常常用于户外躺椅的测试。8.1.6 躺椅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荷对于仅有一个扶手的试样,或者有两个扶手且扶手的中心距离大于IoOOmm的试样,在最易发生损坏的点施加垂直加载力(如图B.5所示)。加载位置距离扶手前缘端部的距离不应少于100mm。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选择在与加载位置对侧的扶手位置上施加载荷,以确保试样不发生倾翻。对于有两个扶手且扶手的中心点距离小于等于IoOOmm时,选择最易发生损坏的点,在两个扶手上同时施加垂直加载力。加载位置距离扶手前缘端部的距离不应少于100mm。对于有三个或更多扶手的试样,选择相邻

16、的一对扶手进行试验。试验应覆盖所有不同结构类型的扶手。本项目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小型座面加载垫(见5.6)或者局部加载垫(见5.8)。标引序号说明:I防倾翻载荷。图B.5扶手垂直向下静载荷8.1.7 躺椅扶手耐久性将试样放置在地面(见5.3)上,然后用挡块(见5.15)挡住椅腿、椅脚和脚轮。在最易发生损坏的点,在每个扶手上同时加载,加载位置应处于扶手宽度中心线上,并距离扶手长度方向的前后边缘都不小于IOOmm,且距离扶手的内边缘不大于Ioommo先调整试验设备以确保加载方向与竖直方向成(101),且低摩擦支点距离扶手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60010)mm(见图4)。然后用扶手疲劳试验设备(见5.11

17、)按表1的规定在扶手上进行加载。对于仅有一个座面的试样,应同时对两个扶手进行加载;对于有多个座面的试样,仅需对一个扶手进行加载。8.1.8 1.8躺椅冲击除加载点的选择按以下要求,其他试验程序和B29一致。加载点应按下列要求选择:相对于座面脚靠区域最不利的点;从试样边缘向内15Omm处;最靠末端的一个支撑点,且距离试样任意一边15Omm处(如图B.6所示)。两次冲击点应选在试样同一侧边。注:最不利点通常是在一些调节机构上,或者是支撑座位搁脚的中间位置。单位为亳米a)带调节机构的躺椅b)不带调节机构的躺椅标引序号说明:I冲击施加点;2冲击施加点。图B.6躺椅冲击B.1.9躺椅可移动躺椅提升本项目

18、仅适用于预设使用者坐着的时候也可被移动的产品。在座面加载点(见A.1)施加规定的力(见表1)(如图B.7所示)并在试验期间一直保持。按表1规定的次数,反复提起试样末端至适当高度,使得只有轮子和地面(见5.3)接触。标引序号说明:1规定的座面载荷。图B.7可移动躺椅提升B.2其他椅类强度和耐久性试验B.2.1其他椅类座面和椅背静载荷按B.1.1的规定进行。B2.2其他椅类座面前沿静载荷用座面加载垫(见5.5)在座面中心线上距离座面前沿IOOmm处施加载荷。对于多座位试样,按B.L1的规定选择相关座面进行加载。在试验过程中,对于不参与试验的座面,应在其座面载荷点(见A.L1)加载指定的座面载荷(见

19、表1)。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降低加载力以防止试样倾翻。应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力。B.2.3其他椅类一座面和椅背耐久性按B.1.3的规定进行。B.2.4其他椅类一多椅背椅子的座面耐久性按B.1.5的规定进行。B.2.5其他椅类一扶手静载荷按B.L6的规定进行。B.2.6其他椅类一扶手耐久性按B.1.7的规定进行。B.2.7其他椅类椅腿前向静载荷在试样的前腿处放置挡块(见5.15)防止试样移动。在用加载定位模板(见5.4)确定的所有座面加载位置进行加载。对于只有一个座面的试样,用局部加载垫(见5.8)在座面后沿中间部位水平向前加载如图B.8a)所示。对于有多个座面的试样,用局部加载垫(见5.8)

20、在座面后沿中间最不利的部位水平向前加载。对于只有三条腿的试样,一条腿位于另两条腿的中心线上且用挡块(见5.15)挡住,另任选一条腿用挡块(见5.15)挡住如图B.8b)所示。如果试样在达到规定的水平力之前有倾翻趋势,则将力减小至刚停止这种趋势为止,但不应低于规定的最小力,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力。图B.8椅腿前向静载荷B.2.8其他椅类椅腿侧向静载荷把挡块(见5.15)靠在椅或凳一侧的前腿和后腿使其不发生侧向移动(如图B.9所示)。对于只有三条腿的试样,则把挡块(见5.15)靠在凳子中心线上的腿和相邻一腿外侧。然后在座位上合适的位置施加规定的座面加载力(见表1),但座面加载力不能施加在离座位边沿

21、150mm距离范围内,再按照表1的规定,在止滑腿对侧的座面侧边中间部分由外向里沿水平方向加载水平力。如果加载时,即使把做座面加载力放在座面允许加载区域内最靠加载一侧边时,试样依然有倾翻趋势,则应将水平加载力减小至刚停止这种趋势为止,但不应低于规定的最小力,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水平加载力。单位为亳米图B.9椅腿侧向静载荷B.2.9其他椅类座面冲击将25mm厚的泡沫塑料衬垫(见5.9)放在座面上,并调节设置好做座面冲击器(见5.10)的冲击高度。在冲击面和座椅之间再放置一层泡沫塑料衬垫(见5.9),使座面冲击器(见5.10)从规定的跌落高度自由跌落至由加载定位模板(见5.4)确定的座面加载位置如图

22、B.10a)、图B10b)所示。另选一个容易损坏的位置重复以上冲击试验,但距离座位边沿不应小于IOOmm。对于多座面试样,应选择端部的座面和中间的座面进行试验。a)椅子b)凳子标引序号说明:I冲击高度;2冲击位置。图B.10座面冲击B. 2.10其他椅类脚靠横档静载荷在座面加载点上施加规定的平衡载荷。然后,用小型座面加载垫(见5.6),从脚靠横档的中心线上80mm的外围上的最易损坏的部位施加规定的力。对于界截面为圆环形的脚靠横档,加载力应通过圆形的中心。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增加座面上的平衡载荷至刚停止这种趋势为止,并记录试验时实际施加的力。附录C(规范性)躺椅稳定性试验方法C.1一般要求本项

23、目不适用于座面高度小于200mm或质量小于5kg的躺椅。高度测量时候,应选取座面的几何中心,测量从地面(见5.3)到椅座上表面的距离,并使用稳定性载荷垫(见5.16)竖直向下加载600N。将躺椅放置在地面(见5.3),其他部分按照表C.1进行状态设置。表B.1躺椅各部分的位置序号项目位置椅座高度椅座靠背高度靠背深度倾斜刚度调节脚轮和底座扶手脚靠1前向稳定性最高位置最前位置最低位置最前位置最大张力最容易倾翻最容易倾翻最容易倾翻2侧向稳定性最高位置最前位置最高位置最前位置最大张力最容易倾翻一3后向稳定性最高位置最后位置最低位置最前位置最大张力最容易倾翻最容易倾翻最容易倾翻C. 2测试参数如无特殊要

24、求,应按照表C.2的规定进行加载。表B.2躺椅测试参数序号项目测试参数参数载荷(N)1向前倾翻座面加载力水平力600202侧向倾翻座面加载力扶手加载力6002503竖直位置时的向后倾翻座面加载力水平力(HbN720mm)水平力(Hb300600300a)带扶手的侧向倾翻b)不带扶手的侧向倾翻标引序号说明:A,B,C,D,E,F座而力Il载点。图C.2侧向倾翻C.3.3向后倾翻C.3.3.1竖直位置时的向后倾翻本项目不适用于靠背倾角可调节但不能锁定在特定位置的试样。如果座椅靠背倾角可调节,可以锁定在某个位置,则应该锁定在最竖直的位置。当安装独立的腰部调节装置时,应将其设置在最不利的位置处。将试样

25、放置在地面(见5.3)上,用两个相邻的支撑点固定靠背,或用挡块(见5.15)挡住试样底部。通过稳定性加载垫(见5.16)对椅座施加座面加载力,作用在座面载荷点(见A.1.1)(如图C.3所示)。规定的水平力向后水平方向施加于座椅背面的椅背载荷点(见A.1.2)或靠背顶部边缘(以较低的位置为准)(如图C.3所示),保持加载至少5s。当座椅上有多个座面时,应同时在两个最不利的座位上进行试验。如果椅背在座面上方围绕水平轴可以旋转,且可以自由活动,则应在轴上施加水平力。如果靠背高度可调节,则应将轴点尽可能调至靠近座面载荷点(见A.1.1)上方30Omm处。标引序号说明:A座面载荷点(见A.1.1):B

26、椅背载荷点(见A.1.2):H一地板表面上方加载后椅座高度。图C.3向后倾翻C. 3.3.2倾斜位置时的向后倾翻按GB/T10357.8中5.3的规定进行试验。当椅背倾斜角8(见图1)为60。时,X为194mm,Z为314mm。附录D(规范性)非躺椅稳定性试验方法D. 1一般要求本项目不适用于座面加载点高度小于200mm且质量小于5kg的试样。把试样放在地面(见5.3)上,其他部分按照表D.1进行状态设置。表C.1座椅各部分试验时的位置位置序号项目椅座椅座靠背靠背倾斜刚脚轮和扶手脚靠腿够高度高度位置度调节底座无腿靠的座椅最高最前最高最竖直最大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前向稳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张力倾

27、翻倾翻倾翻倾翻定性带脚靠2的座椅最高最前最不利最竖直最大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向前倾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张力倾翻倾翻倾翻倾翻翻无扶手3的座椅最高最前最高最竖直最大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侧向倾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张力倾翻倾翻倾翻翻带扶手的座椅最高最前最高最竖直最大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向前倾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张力倾翻倾翻倾翻倾翻翻5向后倾最高最后最高最倾斜最小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最容易翻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张力倾翻倾翻倾翻倾翻D.2测试参数测试参数见表D.2。表C2非躺椅的测试参数序号项目试验参数参数载荷(N)1无腿匏的座椅前向稳定性座面加教力水平力600a20序号项目试验参数参数载荷(N)2带脚靠的座椅向前倾

28、翻垂直加载力水平力600a203无扶手的座椅侧向倾翻座面加载力水平力600a204带扶手的座椅向前倾翻座面加载力扶手/座面侧边加载力水平力250350205向后倾翻座面加载力水平力(Hb120mm)水平力(Hb720mm)600a800.2857(1000-Hb)D.3非躺椅稳定性E. 3.1向前倾翻D.3.1.1无腿靠的座椅向前倾翻将座椅放置在地面(见5.3)上,用两个相邻的支撑点固定靠背,或用挡块(见5.15)挡住试样底部。a)对于单座面的座椅,通过稳定性加载垫(见5.16)施加座面加载力于承重结构前沿60mm后的椅座中心线上的点上。注:对于软体家具,确定承重结构前沿的一种方法是将座椅的前

29、沿压向刚性的柱子上,直到软体部分被完全压缩。b)当试样具多个座面时,通过稳定性加载垫(见5.16)作用在位于承重结构前沿60mm后的椅座中心线上最容易引起倾翻的位置施加两个座面加载力。c)对于前沿半径较大的刚性座椅,当其几何形状无法在承重结构前边缘60mm处进行垂直加载时,载荷应作用于最接近承重结构前沿的点的后面60mm处,也就是椅座前沿最高点以下20mm处(如图D.1所示)。单位为亳米标引序号说明:X为椅座表面前缘的最高点:Y椅座前缘上的最高点下20mm处的点。图D.1前沿半径大的刚性座椅的加载点沿着从加载垫接触座面的部位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力,并停留至少5s(如图D.2所示)。对于配有一个腿

30、靠结构的试样,如果腿靠是预设用来承受使用者的,则应重复上述试验步骤,测试时将腿靠完全伸展,通过稳定性加载垫(见5.16)在承重结构前沿后60mm腿靠中心线上的点施加座面载荷。对于带腿靠的座椅,若腿靠预设不是用来承受使用者的,则该项目不适用于腿兼。单位为亳米a)可旋转的椅子图D.2椅子和凳子向前倾翻D.3.1.2带腿靠的座椅向前倾翻对于脚靠具管状结构的试样,或对于脚靠深度小于12Omm的,应重复D.3.1.1规定的步骤,将垂直加载力作用在管子中心线上最不利的点上,或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作用在脚靠表面的中心位置。对于所有其它带有脚靠的试样,应通过局部载荷垫(见5.8)施加垂直加载力,使其作用在距脚靠

31、边缘最不利的60mm处。对于脚靠,沿着从加载垫接触座面的部位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力,并停留至少5s。D.3.2侧向倾翻D.3.2.1无扶手的座椅侧向倾翻本项目适用于椅座面上层横截面(该横截面面应通过座面加载点)距离座面载荷点(见AL1)不超过50mm的所有座椅。注:本项目也适用于斜侧边的椅子,可以在不修改测试方法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将试样放置在地面(见5.3)上,用两个相邻的支撑点固定靠背,或用挡块(见5.15)挡住试样底部。通过稳定性载荷垫(见5.16),在承载结构的边缘后60mm处的点施加一个座面加载力,作用于最接近受阻椅脚且位于椅座横截面上的边。注:对于软体家具,确定承重结构前沿的一种方法是

32、将座椅的前沿压向刚性的柱子上,直到软体部分被完全压缩。对于大半径侧边的刚性座椅,当其在几何形状不允许竖直载荷作用于距承重结构侧边60mm处时,则载荷应作用于最接近承重结构侧边的点后面60mm处,也就是椅座侧边最高点以下20mm处,并且在横截面上(如图D.1所示)。在横截面上,沿着从加载垫接触座面的部位沿水平方向向外施加力,并停留至少5s(如图D.3所示)。单位为亳米a)可旋转的椅子b)所有其它椅子标引序号说明:a横截面:b中截面:c挡块(见5.15):H一地板表面上方水平力高度。图D.3不带扶手的座椅侧翻D.3.2.2带扶手的座椅向前倾翻D.3.2.2.1总则本测试适用于所有带扶手的座椅,或椅

33、座面上层横截面(该横截面面应通过座面加载点)距离座面载荷点(见A.L1)超过50mm的所有座椅。D.3.2.2.2带扶手的座椅向前倾翻将试样放置在地面(见5.3)上,用两个相邻的支撑点固定靠背,或用挡块(见5.15)挡住试样底部。通过任何合适的设备(如图D.4所示),在靠近受阻椅脚一侧且距离座面中心点IOomm处施加座面加载力。通过任何合适的设备(如图D.4所示),在扶手长轴向中心线和横截面的交叉处,且离扶手外沿不超过40mm处施力向外水平力,该施力点距扶手前后边距离应不小于40mm。如果横截面不与扶手相交,则从离横截面最近的扶手结构的前边或后边的点的40mm处施加力。施加水平向外力,并垂直于

34、连接受阻两脚的直线,同时作用在椅座或扶手的上表面的力应作用在靠近受阻脚的一侧,保持至少5s(如图D.4所示)。单位为亳米a)可旋转的椅子上/b)所有其它椅子标引序号说明:a横截面:b中截面:c挡块(见5.15)o图D.4带扶手的座椅侧翻D.3.3向后倾翻本项目不适用于靠背倾角可调节但不能锁定在指定位置的座椅。如果座椅靠背倾角可调节,可以锁定在某个位置,则应该锁定在最竖直的位置。当安装独立的腰部调节装置时,应将其设置在最不利的位置。将试样放置在地面(见5.3)上,靠背上有两个相邻的支撑点,或底座由挡块(见5.15)固定住。通过稳定性载荷垫(见5.16)对椅座施加座面加载力,作用在座面载荷点(见A

35、.1.1)。沿水平向后方向,施加力于座椅背面的椅背载荷点(见A.1.2),或靠背顶部边缘(以较低的位置为准)(见图D.5)。当座椅上有多个座位时,应同时在两个最不利的座位上进行试验。如果靠背在座位高度上方围绕水平轴旋转,并且可以自由运动,则应在轴上施加水平力。如果靠背高度可调节,则应尽可能将轴设置在尽可能接近座面载荷点(见A.L1)上方30Omm处。单位为亳米标引序号说明:A座面载荷点(见A.1.1):B椅背载荷点(见A.1.2);H一地板表面上方加载后椅座高度。图D.5向后倾翻附录E(规范性)桌类产品力学性能试验E.1主桌面垂直静载荷用局部加载垫(见5.8)在桌面上选择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加载

36、,但该位置距离任何边缘的距离均应不小于IOOmmO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将加载位置逐步移向中心点直至倾翻趋势中止。如果存在多处满足要求的加载点,最多选择4处进行试验。E.2附加垂直静载荷适用于主桌面长度大于160Omm的产品。试样中间部位的延展部位应视为主桌面。用两个局部加载垫(见5.8)在如图E.2所示位置同时施加载荷。加载位置应通过试样的长轴中心线。单位为亳米标引序号说明:L桌面长度。图E.2附加垂直静载荷E.3副桌面垂直静载荷用局部加载垫(见5.8)在副桌面上选择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进行加载(如图E.3所示),但该位置距离任何边沿均应不小于IOOmmo如果试样有倾翻趋势,则将加载位置逐步移

37、向中心点直至倾翻趋势中止。如果存在多处满足要求的加载点,最多选择2处进行试验。E.4水平耐久性用两个局部加载垫(见5.8)在桌面上施加两个水平交变力,Fa在桌面一端距离角/边50mm处,Fb在对向位置如图E.4a)所示。如果桌面没有固定在下部结构上,且在施加规定的力时桌面发生移动,则减小力值以防止移动。仅在该方向上使用减小后的力进行试验,并记录减小后的实际力值。如果尚未施加到规定载荷桌面即在某一方向发生翘起,则减小水平力直至试验过程开始时的值。仅在该方向上使用减小后的力进行试验,并记录减小后的实际力值。在其他C和d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如图E.4a)所示。按照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测试。一次循环可以是一

38、个阶段,按照a、c、b、d的顺序。一次循环也可以是两个阶段,先是a、b,然后c、do对于一端有悬臂支撑的桌面,按图E.4b)所示进行试验。对于连接另一个桌面的桌面,还需按图E.4c)所示进行试验。对于圆形或椭圆形桌面,Fa、Fb方向应穿过纵轴如图E.4d)所示。R、Fd方向应在垂直于Fa、Fb方向的连线上,且距桌面最外边沿50mm。对于边缘为曲线的桌面可使用特殊的加载垫。对于三角形底座或三条腿的试样,Fa、Fb方向应垂直于底座的一侧,或垂直于连接两条腿的连线并贯穿底座或第三条腿。K、Fd方向应平行于底座的一侧或连接两条腿的线。对于圆形或椭圆形桌面、三角形底座或三条腿的试样,Fa、Fb应穿过纵轴

39、。FoFd方向应在垂直于R、Fb方向的连线上,距桌面最外边沿50mm如图E.4e)所示。对于圆形或椭圆形的并具有交叉腿的试样,Fa、Fb应通过纵轴。Fc、Fd方向应在垂直于Fa、Fb方向的线上,距工作台最外边沿50mm如图E.4f)所示。单位为亳米f)交叉脚的圆形或椭圆形桌面水平耐久性标引序号说明:1桌面;2加载盘(见512);3挡块(见5.15);Fa桌面水平施加力a;Fb桌面水平施加力b;Fc桌面水平施加力c;Fd桌面水平施加力d。图E.4水平耐久性E.5垂直加载稳定性E.5.1一般原则对于高度调节范围包含95Omm高度的试样应同时按E.5.2和E.5.3进行测试。E.5.2高度可调至小于

40、或等于950mm的桌子桌面应调节到最容易发生倾翻的高度,但不应超过950mm。根据台面最长尺寸L,按表E.1的规定选择施加的垂直载荷。垂直载荷应施加在离桌面外沿50mm处(如图E.6所示),并尽可能远离支点。如果存在多个不利位置,则应在每个位置重复试验。表D.1垂直载荷确定桌面倾翻方向长度LZmm垂直载荷V/N0-1600V2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V1最小竖直力:V2最大竖直力:1纵坐标垂直载荷;2横坐标长度。图E.5垂直稳定性载荷的确定单位为亳米标引序号说明:L桌面最长尺寸。图E.6垂直稳定性试验E.5.3高度可设置为大于950mm的桌子桌面应调节到最容易发生倾翻的高度,但不应小于950m

41、m。按表E.1施加垂直载荷B2的50%力值时,试样应无倾翻。如果存在多个不利位置,则应在每个位置重复试验。E.6延展部加载件稳定性在每个延展部件上施加规定载荷。对于没有安装联锁的延展部件的试样,以最不利的组合打开所有延展部件。对于装有联锁的延展部件的试样,打开两个最大载荷的延展部件,但不要包含联锁装置。如果联锁装置阻碍任何两个延展部件同时打开,则打开载荷最大的延展部件。通过局部加载垫(见5.8)在距离试样前端边沿50mm中心部位施加规定载荷时,试样应无倾翻。E.7带遮阳伞支撑功能的桌子稳定性本项目不适用于遮阳伞自带底座的试样。将试验钢管(见5.14)固定在桌面上放置遮阳伞的位置,然后在高度为220Omm的位置施加30N的水平力(如图E.7所示)。单位为毫米图E.7带遮阳伞支撑功能的桌子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