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776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宋代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译文: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赏析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

2、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

3、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张俞,字少愚,北宋益州人。他多次应试不中,后来隐居在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蚕妇是一首著名的抒情短诗,诗中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通过农村一位养蚕妇女进城卖丝所引起的感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张俞很有才华,曾经有人介绍他当秘书省校书郎,他却把这个难得的职位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后来他又七诏不起,遨游天下、纵情山水。但是诗人非常关心民间疾苦,还兴办教育,亲自教授儒家经典。诗人有一次深入农村,看见了很多

4、不正常的现象,于是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慨。前两句叙述事情,也兼有描写,“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位妇女平时栽桑养蚕,入不敷出、生活贫困。昨天她刚把自己缄成的丝拿到城里去出售,想换回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她满怀希望地出发,高高兴兴地去,希望可以把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换个好价钱。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却悲伤地边走边哭,不仅泪如泉涌,而且连手巾都湿透了。“泪满巾”是用夸张的语言,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她为何这样悲伤?最后两句用她自己的话,形象地作出了回答,“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读者可以想象出,她一年来辛辛苦苦地栽桑、养蚕,但缴成的丝却卖不到几文钱,根本不能养家糊口。而家中可能有失去劳动力的老人,还有少

5、不更事的孩子,甚至还有病重的丈夫等待她买药。也许她还希望用卖丝的钱,给自己买件花布,她也记不得自己有几年没有添件新衣了。她在城里看见很多富贵人家,他们穿着用绫罗绸缎做成的华丽衣裳。起初她还觉得很自豪,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人们认可,装扮了无数的帅哥靓妹。可是再细想一想,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些富贵人家不栽桑不养蚕,却不劳而获,而她却衣衫褴褛。在强烈的对比之下,她心中感到不平,于是伤心垂泪。正如罗隐所说,“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J这首诗言简意赅,寥寥20个字,却寓意深刻。诗人没有从正面去展现蚕妇的悲苦生活,而是选取她入城的生活细节,从侧面加以反映。作者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蚕妇的形象,有声有色,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种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创作手法,反映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再细想一下,诗人希望通过这类现象表现农家的辛苦,鞭挞那些剥削者的丑恶。但是如今社会,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有些人是重体力劳动,有些人是强脑力工作,甚至有人手指动一动就会创作财富。但是归根结底,没有像蚕妇这样的劳动者,社会分工也不完善;而如果她们依然无法体现自身价值,就会伤害很多普通人的情感。所以,蚕妇的形象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依然可以启迪心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