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804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7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数:54学时 (理论讲授33 、实践讨论15、录像 6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考查课。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

2、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理论两大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大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教学中要讲清伦理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伦理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三、课程教学学时分配与结业标准1、学时分配章目教 学 内 容学时授课讨论录像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64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6411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6411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6411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22第五章尊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31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6411第七章增强法律意

4、识弘扬法治精神6321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8431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2 1 1 合计5433156四、教学内容要点和要求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教学内容要点】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二、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指

5、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使大学生提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并自觉践行,提高自我修养和法律意识。【思考题】1、你如何度过大学生涯?2、如何做一个不迟到、不无故旷课、自立自强的大学生?(实践题)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的理解。4、进入大学后,如何从小事做起,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类型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确立

6、远大的志向二、认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思考题】1、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如果有信仰的话,只信仰金钱和自己。果真如此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体会?2、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动力?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结合自

7、己的实际,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增强国防观念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以振兴中华为已任【教学要求】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8、【思考题】1、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4、什么是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5、怎样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6、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协调自我身

9、心关系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而使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好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大关系这四大关系,以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考题】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2、为人民服

10、务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最大利益原则的关系如何?3、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5、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6、当代大学生应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谈谈如何有效处理自我身心关系。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9、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

11、内容三、道德建设中错误思潮评析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三、弘扬共产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伦理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作风,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思考题】1、人为什么需要道德?2、如何理解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西方道德传统?4、人为什么要为别人,请

12、说出至少五个理由。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集体主义需要预设哪些条件?6、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7、阐述和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及其原因。第五章 尊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要求道德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教学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

13、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思考题】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7、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哪些突出特

14、点?8、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一、择业与创业二、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教学要求】了解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爱情的本质和爱情的道德要求,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

15、并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想一想,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3、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4、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成才所面临的障碍有哪些,成才的关键是什么?5、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恋爱过程中的各种关系?6、道德和法律对于婚姻家庭分别具有什么作用?7、如何保持家庭稳定、追求幸福婚姻?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

16、念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体系、基本精神以及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使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每个公民法律素养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思考题】1、如何理解法律的概念和本质?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怎样的?3、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是什么?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17、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方面?5、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是指哪些观念?6、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7、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8、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节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宪法

18、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使学生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知识及规范有基本的理解和把握, 了解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基本知识,形成对程序法框架体系的基本认知,要学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为维护社会正义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思考题】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2、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如何理解行政合法性原则?4、什么是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5、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6、法律规定消费者的主要权利是什么?7、税收的意义及税种是什么?8、谈谈你对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理解。9、我国的

19、刑罚体系包括哪些?10、简述行政诉讼的程序?11、民事诉讼参加人有哪些?12、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种类?13、我国仲裁法律制度?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马列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党的文献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江泽民关于法制建设的论述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3、相关文献(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9期。(2)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 2000年12月21日。(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版。(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条件教材使用本课程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21、工程重点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统编教材,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已达24万余册,拥有数十种社会科学期刊杂志,且已经建成自动化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学院资料室拥有2万余册社会科学书籍,其中有1万余册“两课”教学参考书籍,订有十余种社科期刊杂志。多媒体教学环境学院目前已建有60余个多媒体教室,拥有座位近3000个,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网络教学环境学院已经开通校园网,由我部建设的大学生专用信箱hongye_sf正式开通,投入运行,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践性教学环境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及教务处教学管理的规定,从2006

22、级学生开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也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性论文。结合所讲、所学,让学生撰写新知识、新应用等方面的论文,提高他们自我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的能力。2、组织学生开展热点、难点问题的辩论赛、讨论会等,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或参观。4、着力提高学生伦理道德素质,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学生举办伦理道德方面讲座。5、与学校航空心理教研室合作,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周定期开展对

23、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6、发挥学生社团组织“法律协会”作用,开展法律热点问题的课后探讨等。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方法1、实行考评结合的方式。2、结合平时作业、自选论文、做课表现、经个人申请、综合评定、在学期所有考试科目结束后给定。3、确定合理比例,提交学生总评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10%,实践课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描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

24、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本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学基础理论两大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大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

25、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能系统掌握伦理道德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提高道德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色1、教学体系的创新开放:即通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答疑、课后问卷调查、模拟法庭、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道德修养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

26、以及请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以及创建心理健康咨询站、法律咨询站等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体系的创新开放;并不断开展“十六字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开展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及“开放式研究型、讨论式、案例型”教学方法的研究。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实现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教学手段的开发应用:在研究、制作完成完整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基础上,利用学院的校园网开展网络教育,借助学科组自主建立的电子信箱和学院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答疑、网上课外辅导,组织网上学术交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历史沿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沿

27、革过程。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10月,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多数高校先后开设思想品德课程。1984年,思想品德课终于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198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要求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必须开始法律基础课程。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又颁布实施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是我国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中把“思想道德修养”、“

28、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统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并提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德育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思想品德课程设置方案从1995年至此2005年基本稳定不变。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决定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新方案中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开设“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新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是以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简单相加,而是整合创新。即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出发,将

29、思想道德内容与法律意识、基本规范有机融合为一体,开拓出一门崭新的课程。按照中央的部署,新课程方案自2005年秋季开始在少数高校试点,2006年秋季学期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成为新方案课程中第一门正式全面实行的课程。自此,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校严格遵照中央要求,及时选调和引进教师,开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的一门思想品德课程。我院

30、大学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未来骨干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能系统掌握伦理道德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

31、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 本课程的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2.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

32、、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中国近现代史纲是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课。它使学生“懂得些中国历史”,了解国史、国情,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奠定历史知识的基础,又为学生在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立足今天,学好各门专业知识,明确为明天顺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奠定思想教育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

3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

34、,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 通过教学,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

35、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内容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下编综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五、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1.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分别

36、采取: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历史影视资料演示、参观访问等方法和手段进行。2. 重点 讲清楚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史实。 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3. 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怎样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六、学时分配(36学时) 各章节

37、学时分配情况如下: 教学内容: 授课学时: 参观、讨论学时:引论:学习内容;教学目的、要求 1学时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学时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学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学时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学时 2学时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学时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学时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学时 2学时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学时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3学时 2学时下编综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学时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学时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学时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

38、代化建设新时期 2学时 2学时 期末小结辅导: 2学时合计: 36学时 七、课程考核 1. 考核方式开卷、论文等形式。2. 成绩构成比例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八、教学参考文献目录鸦片贸易史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 .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剑桥晚清史费正清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建国方略孙中山 .华夏出版社 ,2002年版。中国大革命史王宗华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 军事科学院主编

39、.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两种命运的决战肖生生 .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 ,1981年6月。邓小平文选( 1-3卷) 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共中央党史办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教研室2007年7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总学时:54 (理论50 机动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课程的

40、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

41、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体包含正确认识物

42、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学时)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三、努力学习

43、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学时)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学时)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三、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学时)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