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8147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粮食稳产增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2022年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22年粮食稳产增产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充分挖掘旱粮种植潜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扎实开展“压责任稳面积夺丰收”“强科技提单产夺丰收”“防病虫抗灾害夺丰收”“强化政策夯实基础保丰收”“监测预警引导舆情保丰收”五大行动,切实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全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根据关于印发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上级下达我镇2022年粮食生产面积7975亩,产量3224吨的目标任务。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755亩、产量255

2、1吨,甘薯、玉米、大豆等旱粮播种面积2120亩、636吨。二、主要工作措施(一)落实粮食播种目标任务,确保面积只增不减L压紧压实生产任务。按照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求,按季节分品种细化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确保落实到镇到村到田。有效落实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双季稻,稳定发展水稻生产,综合利用边坡荒地、幼龄果园、西瓜地等扩种、间作套种甘薯等旱粮,扩大旱粮面积。坚决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对粮食生产任务完成好的村给予表扬,对没有完成的进行约谈并通报批评,切实承担主销区保面积、保产量责任。2 .用足用好耕地资源。严格落实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要求,切实履行村支部、村委

3、会职责,有效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有关工作要求,配合自然资源部门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保证可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质量不下降。引导农民将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稻谷等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立地条件优越的区域,可结合政策,引导农民退林(塘、果、茶)还粮。积极开展耕地种粮和摞荒情况调查,掌握耕地利用情况。加大山垄田改造及博荒地复耕等有关政策,和市区对规模种粮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主体参与摞荒地的统筹利用,有效减少摞荒地存量、遏制增量,挖掘粮食面积潜力。3 .做好水稻功能区的管护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在功能区至少种植一季水稻,种植经济作物的要在一季

4、后能够恢复水稻生产。开展全区5.2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依据,对形成坑塘水面、种植林果等确已不具备水稻生产功能的耕地要予以剔除,并尽可能在县域范围内补划。补划耕地数量不足的,争取提请在全市范围内调剂安排;无法调剂的,将采取工程等措施恢复功能区生产条件;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村组要及时补划,进一步规范“两区”划定数据管理。“回头看”结束后,不得擅自调整功能区,不得违规在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在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二)强化粮食科技投入,稳定提高生产水平4 .推进粮食增产增效创建。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项

5、目示范片创建,着力实施粮食全程机械化、“五新”技术应用及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稻菜轮作生产模式,实现示范片单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以上。集成组装推广一批粮食增产增效技术,带动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等增产增效技术推广。结合项目建设,组织现场观摩、强化技术培训、优化指导服务,切实提高稳产增产、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稳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5 .加强粮食种业创新。开展优质稻示范片展示工作,辐射带动优质稻扩种,确保粮食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扩大甘薯、马铃薯、鲜食甜(糯)玉米等优良品种种植,稳步提高优质旱粮比重。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提高种质资源

6、保护能力。大力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积极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进工作,并加快示范推广高产高效、绿色优质、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落实常态化监督检查组机制,加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6 .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突出春耕、双抢、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强化农机生产调度,抓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探索建设智慧农机试点,引导在大中型农机具安装北斗农用终端,打造先进的智慧农机系统服务农业,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模式,围绕水稻机种,马铃薯、甘薯机播和机收等薄弱环节,强化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根据2022-202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7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托管

7、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深化行业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借助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供需对接。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薄弱环节的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良种繁育、粮食加工流通和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等,培育壮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种植粮食作物。(S)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升生产能力8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强化管护资金保障,总结推广管护模式。鼓励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农田建设投入增长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标准。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或直

8、接投资等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9 .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实施地力提升“2345”工程,按照区府办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要求,上级今年下达我镇推广有机肥2.4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1万亩(次);示范推广种植绿肥0.4万亩;推进水稻秸秆等还田利用0.33万亩等指标任务,指导采取粉碎、堆讴、覆盖等措施。加强产地环境例行监测,推进耕地可持续安全利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加强土壤耕作层保护,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网络。按照“政府引导、属地管理、部门配合、财政支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原则,依托农业种植大户、农药经营店、再生资源回收网

9、点等,逐步建立“各回收网点回收、回收企业集中贮存运输、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10 .促进粮食生产节水。引导实施水稻集约化育秧及河泥育秧等模式,扩大旱育秧和薄膜育秧,育足育好壮秧。合理安排水稻播种时间,有效落实秧龄调控措施,科学安排移栽时间,必要时采取水稻直播的办法,全力保障早稻播种。抓住降雨有利时机,组织农民提前调水蓄水,并科学调度抽水、耕田机具,及时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开展浇灌,抓好翻耕溶田,满足插秧需要。指导农民因作物因墙因苗科学灌溉、节水灌溉,满足粮食生长需要。(四)立足抗灾夺丰收减损失IL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加强干旱、洪涝、台风和

10、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及早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完善技术方案,有效落实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措施。根据灾情、苗情和农情,提前制定印发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和通知。完善重大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及早落实应急种子储备等防灾减灾物资,强化灾情调度和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尽快恢复灾后生产。强化农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学调度种植、收获机具,提高应急抢种抢收效率。扩大水稻种植、马铃薯种植政策性保险面积,提高对粮食生产保障水平。12 .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节,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打好防控

11、战役,确保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尤其是做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大力推进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工作,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治技术及新型植保高效药械,从而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13 .推进粮食生产环节减损。推广水稻机插壮秧,避免过施氮肥,合理增施硅肥,强化稻田水分管理,实行干湿交替,增加茎秆

12、横径,培育水稻壮秆,提高抗风抗倒伏能力。指导农户在水稻籽粒90%-95%黄熟时收割,避免因收割过晚导致的掉粒断穗增多;对因灾倒伏的成熟水稻,尽快组织收获,防止霉变和生芽,减少收获损失。用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淘汰老旧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粮食生产机械,加快机具更新换代。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强化农机作业质量技能培训,提高农机手减损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有效落实“米袋子”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强化农情调度,及时与调查统计、气象等部门开展会商,及时准确掌握粮食生产进度和苗情长势情况,强化调研督导和任务完成

13、情况考核。各单位要加大对各项扶农惠粮政策及抛荒山城田复垦种粮等政策的宣传,进一步调动全社会重农抓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信息调度密度,确保粮食生产序时推进。(二)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全面核查补助信息,对摞荒复耕地应及时申请纳入补贴范畴,及时将资金足额发放到位。要加大对规模种粮主体的扶持力度,主动靠前,协助做好耕地规范流转,引导发展尽可能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发挥益农社信息平台作用,加大粮食产品的宣传,提高农民种植效益。(S)强化农资保障。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工作,组织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防止出现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并组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经营企业增设服务网点,延伸乡村服务,延长销售时间,确保质量可靠、市场稳定。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等专项行动,集中执法力量,严管重打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重点农资品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质量安全。(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APP等,宣传水稻种植(制种)、马铃薯等政策性保险保费政府大比例补贴等政策,并结合赶集、农民培训等活动,开展惠农政策解读,营造全社会重视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同时,及时总结全区推进粮食生产的做法成效,及时报送粮食稳产增产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