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8240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X 页数:541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1页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1页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1页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1页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ppt讲解全套课件.pptx(5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统 计 学 课程介绍,课程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成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战略性资源。在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期,既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又熟悉经济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数据分析人才,正成为各行各业的急需人才。本课程是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课程教学配套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统计学,吉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怎样理解这样一些统计结论?,吸烟对健康是有害的,吸香烟的男性减少寿命2250天不结婚的男性会减少寿命3500天,不结婚的女性会减少

2、寿命1600天身体超重30%会使寿命减少1300天上课坐在前面的学生平均考试分数比坐在后面的学生高漂亮的女性有损男性的智力。男性在看到漂亮女性时智力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大学里的女孩子比男孩子学习好的原因,什么是统计?请先看看实际数据,2018年我国GDP为900309亿元,同比增长6.6%。2017年我国GDP为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2016年我国GDP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2015年我国GDP为6890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2014年我国GDP为643974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13年我国GDP为59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12年

3、我国GDP为540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2011年我国GDP为4893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国内生产总值,什么是统计?请先看看实际数据,2003-2018年我国基尼系数,1. 收集数据:取得数据2. 处理数据:图表展示 分析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数据解释:结果的说明得到结论: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客观结论,统计学是分析、处理数据的一门科学!,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应用领域,用统计识别作者红楼梦的作者? 已有学者将统计学方法引入文学研究,对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中虚词出现频率、同义词的用法等进行统计和研究,发现二者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文学研究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可以借

4、鉴其他方法,尤其是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是相通的,要互相借鉴。,统计学应用领域,用统计帮助企业决策啤酒与尿布的故事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通过分析顾客购物的数据后发现,很多周末购买尿布的顾客同时也购买啤酒。经过深入观察和研究分析发现,美国家庭购买尿布的多是爸爸。年轻的父亲们下班后要到超市买尿布,同时“顺手牵羊”带走啤酒,好在周末看棒球比赛的同时过把酒瘾。 后来沃尔玛就把尿布和啤酒摆放得很近,从而双双促进了尿布和啤酒的销量。,课程介绍,统计学:一门应用科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并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

5、量方面开展分析。提高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一般统计学为工具,研究社会和经济管理现象,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出席情况、作业情况),按40%计; 期末理论考试,按60%计。,参考书目,1.统计学原理(第6版),李洁明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2.统计学(第6版),贾俊平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3. David S.Moore:统计学的世界,中信出版社;4.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修订版),吴广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5.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修订版),李嫣怡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一章 绪论

6、,本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1.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2.统计学的作用与研究方法3.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若干概念学习重点:1.统计学的涵义2.统计学的三类主要研究方法3.统计学几个重要的概念,引例,在工作中人们更容易找到统计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例子。管理界有句名言:决策科学化靠的是90的信息和10的判断。信息统计研究的是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研究事物的是数量规律,统计是用数据说话的,通过统计工作得出的认识通常有方法依据和信息支持,而且八九不离十,比起单纯的理论说教,能给人以更实在的感受,分寸感强。因此,统计工作常常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可以说管理决策时刻离不开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也贯

7、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只要用心发现,统计随处可见。,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一、统计的含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学,统计(Statistics),统计工作,分析材料,统计理论,统计资料,统计方法,统计图表,统计分析报告,注:统计工作是过程,统计学是理论,统计资料是成果。,二、统计学的分科,大类: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统计学。中类:社会经济统计学包含经济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部门统计学和统计史;数理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无更细致的划分;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统计学包含生物统计学、气象统计学、水平统计 学、物理统计学等等。小类:部门统计学分为人口统计学、农业统计学、工业

8、统计学、商业统计学、文化卫生统计学、环 境统计学、教育统计学、科学技术统计学等。,三、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特点,1.研究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统计学,并且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2.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通过对这个对象的研究,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三、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特点,3.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统计学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综合性;统计学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性;统计学

9、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具体性;,第二节 统计的活动过程和职能作用,一、统计的作用,(1)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利武器;(2)统计是获取有用信息的主要手段;(3)统计具有服务和监督作用。,二、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1)为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检查政策的贯彻情况提供依据;(2)为编制计划、检验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3)为加强经济管理,搞好增产节约工作提供资料;(4)经常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总结国内外建设的经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第三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工作发展史(历史悠久,四五千年)二、统计科学发展史(仅300多年),表1 各大统计学派,统计学创始人,统计学之父,注

10、:现代统计学包含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三大学派。,1.主要观点(苏联)统计学的性质: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统计学的对象: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统计学的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指标法等。统计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2.在我国的发展1949年以前,照搬欧美国家的数理统计学教材,脱节严重;1949-1977年,引进苏联社会经济统计理论和制度,但否定了数理统计学;1978年至今,发展迅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三、社会经济统计学“认识社会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列宁),第四节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

11、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抽样法、相关法、统计图表法和统计预测法等。2.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第二章)、统计整理(第三章)和统计分析。,统计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知识,来验证该学科的理论原则。统计学是应用科学,研究社会和经济管理现象。,二、统计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重点),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重点),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概念 统计总体:客观存在的、在同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这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意即原始资料最初从总体单位那里取

12、得。 注: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实物。,总体、总体单位,总体、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总体的特点 同质性:构成总体的各总体单位必须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大量性: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单位组成的。 差异性:同一个总体在某一方面必须是有差异的。3.总体的类型 无限总体: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如:由实验数据构成的总体。(非全面调查) 有限总体: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待检验的产品总数等。(非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全面调查),课堂思考与判断,1.您是怎样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这对概念的?您认为单独的

13、一个企业能成为总体吗?为什么?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对或错)3.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对或错),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可以,例研究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错,数量特征。,错。,二、标志1.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如性别2.标志表现: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如“男”和“女”3.标志分类:,4.判断,三、变异和变量1.变异统计研究的基础定义:可变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的差异。分类:包括属性变异(性别表现)和数量变异(年龄表现)。2.变量定义:可变的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的名称。分类:,四、统计

14、指标统计工作的中心(正确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标)1.定义:用于说明统计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数值的总和。 *2015年CPA考试中会计通过率为15.15%.(指标名称+指标数值=统计指标)2.性质:可量性、总体性(综合性)和具体性。3.分类:,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补充知识:指标体系,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课堂练习,1、如果要研究某市30万在校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情况,总体单位是( ) A30万个大学生 B每一位在校大学生 C每一所大学2 、如果要研究某市3000家外资

15、企业的基本情况,其中甲企业职工人数800人,这是一个(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值3、如果要研究某市2万户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 ) A每一户贫困家庭 B2万户贫困家庭 C所有贫困人口4、如果要研究某市人口的性别比例关系,那么,每个人的性别是 ( ) A品质标志 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5、 当研究对象为某班50名学生时,张三同学的年龄29岁是一个( ) A变量 B变量值 C统计指标,答案:BABAC,课外思考与作业,作业:请查阅自身专业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从专业实践角度,以”我为什么要学习统计知识”为题目,写一篇学习感想。(300字左右,国庆节后发邮箱XXXXXXX

16、QQ.com即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不可复制粘贴),思考:统计如何应用到相关专业实践中?,本章完,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基础环节,这里的数据,指的是统计数据。即所谓“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统计数据即统计资料,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统计数据呢?通过统计调查。,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江西某高校招生就业处,委托某市场调查研究所,调查分析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假设我们是该市场调查研究所负责人,该如何完成这个项目?学完本章要完成的任务:(1)设计调查方案,即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2)

17、选择调查方法和种类。(3)设计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学习内容:1.统计调查的相关理论2.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3.调查误差,学习重点:1.统计调查的方法2.调查方案的设计3.设计问卷,引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林和几个同学准备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此,他们请教了教统计学的曹老师。曹老师向他们提了几点建议:对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上,而应当开展深入细致的定量分析。,如何观察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引例,为此,首先有必要收集有关居民收入的详细数据,深入了解我国居民现在的收入分配

18、状况;其次要利用统计分组的方法,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居民分成不同的组进行考察,并用累计分布曲线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计算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最后,还可以分析引起基尼系数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曹老师所提的研究思路中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正是本章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如何观察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统计年鉴,有关期刊,有关网站与数据库,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1.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世界搜集各种统计数据的工作过程。 例:欲获得电商班全班同学的平均年龄

19、? 调查方案:向班主任(学工处)查寻获得;自己动手获得。 2.统计数据的类型(1)原始数据(资料):未经加工整理的资料。(2)次级数据(资料):已经加工整理的资料。,(一)统计调查,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3.意义 调查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调查获取信息,对于了解现状,进行管理决策和探索未来发展均具有要意义。4.质量要求: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准、快、全 准中求快、准中求全5.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信法和实验调查法。,(一)统计调查,(二)统计调查的方法,1.概念:搜集统计资料的具体方法。2.方法:(1)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点数、计量的方法。

20、花费较大(2)报告法:根据规定的调查方案按时向上级报告有个资料的调查方法,具有强制性,且针对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不针对个人。花费相对较少。,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二)统计调查的方法,2.方法:(3)采访法:由调查机关派出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个别采访和集体采访(调查会)。包含电话调查。花费较大(4)通信法:寄送方式,但对被调查者要求较高。花费相对较少;(5)实验调查法:通过某种实践活动的验证去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花费较大。,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调查方法实例,您好!我是调查公司的调查员,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重点),定期统计报表,一次性调查,调查对象

21、范围的不同,统 计 调 查,组织形式的不同,非全面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专门调查,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重点),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观察和登记。全面调查可以通过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经常地收集基本统计资料,也可以通过普查取得一次性的资料。2.非全面调查:是指对总体的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和登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随机抽样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定期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1.定期统计报表(1)含义: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上而下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材料的一种统计调查形式。布

22、置:国家 省、市、自治区 设区市 县 乡;上报:国家 省、市、自治区 设区市 县 乡。(2)种类: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内容不同);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报告周期不同);电讯报表和表式报表(报告方式不同),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重点),二、定期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2 专门调查(重点)(1)含义:为研究和解决某个问题而专门、临时组织的调查。(2)种类: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四种。 附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 在1993年全国统计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即: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

23、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方法体系。,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重点),2 专门调查(重点),普查:是指为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每逢“6”的年份进行;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每逢“3”和“8”的年份进行重点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主要作用是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2.专门调查(重

24、点),典型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将典型调查比作“解剖麻雀”。列宁同志将典型调查比作“放大镜”。抽样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随机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普遍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质量看着以及市场调查等方面。,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对全部单位进行调查,总体单位,调查单位,重点调查,只调查重点单位(单位数不多但其标志量占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总体单位,调查单位,典型调查,对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典型单

25、位的选择并不一定按规模,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总体单位,调查单位,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选择调查单位,各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同。,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三、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1.经常性调查: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其目的是取得某种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所累积的总量,如工业产品产量,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量,商品销售量等。,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重点),2.一次性调查:是指对事物在某一时点的状况进行一次性登记。一次性调查的目的是反映事物在某一时点(时刻或瞬间)存在的状况,如人口数、学校数、企业数、职工人数、商品库存量、设备数量等。,课堂练习,1.全国

26、人口普查时,(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口的性别是总体的标志 E、人的年龄是变量2.了解全国人口数量应采用哪一种调查方式(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3.对居民消费心理的调查宜采用全面调查。(对或错)4.专门调查均属于非全面调查。(对或错)答案:BCE,A,错,错,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统计调查目的(why)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who)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at)核心部分4.调查时间、期限和地点(when/where)5.调查的方式方法和实施计划(how) 确定上述方案,可以

27、使统计调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按期完成,并收集到合乎要求的统计资料。指导统计调查的纲领性文件。,(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基本内容),(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基本内容),1.统计调查的目的(why) 确定调查目的,是组织统计调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例人口普查:准确查清人口的数量、地区分布、构成和素质状况及其变化情况。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who) 调查对象:统计调查中的总体; 调查单位:统计调查中的总体单位;,(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基本内容),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who)填报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负责向调查者报送调查结果的单位。调查对象是有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调

28、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思考调查单位和填告单位的关系?,(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基本内容),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at)调查项目:作为调查内容规定下来的调查单位的特征(标志)调查表:合理有序地排列调查项目的表格,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基本内容),4.调查时间、期限和地点(when/where)(1)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范围。(2)调查期限:某种统计调查工作的起讫日期。(3)调查地点:调查对象所在的地点,即所属的空间范围。 例某局欲派员调查B企业2008年的产值及年末职工人数情况,要求调查工作于次年1月1日开始,资料1月底之前上报。,(一)调查方案设计(五大

29、基本内容),5.调查的方式方法和实施计划(how)(1)调查的方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调查的方法和种类。(2)实施计划:对本次调查的组织实施问题做出妥善安排。,课堂思考,江西某高校招生就业处,委托某市场调查研究所,调查分析该校电子商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假设我们是该市场调查研究所负责人,该如何完成这个项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二)问卷设计,1.设计问卷的基本要求(1)主题明确;(2)词语精简准确,不模棱两可;(3)设置的问卷项目不让被调查者反感或疑虑;(4)问卷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先易后难或由浅入深;(5)注重调查

30、对象的特点,设计切合实际;(6)问卷设计时充分了解情况,向熟悉业务的行家共同研究,并经过试验性调查修正后再确定最终问卷;(7)调查技术的合理选择。,(二)问卷设计,2.问卷的基本结构开头、甄别、主体、背景四部分。(1)开头部分(问候语、填写说明和问卷编号)问候语:女士/小姐/先生 您好!我是市场调查公司访问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电子商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方面的调查,目的是想了解人电子商务/经济统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电商和统计行业就业形势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促进电商/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真实地反映了您的情况和看法,就达到了这次调查的目的。希望您

31、能积极参与,我们对您的回答完全是保密的。调查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二)问卷设计,2.问卷的基本结构开头、甄别、主体、背景(1)开头部分(问候语、填写说明和问卷编号)填写要求:1.请您在所选择答案的题号上画圈;2.对只许选择一个答案的问题只能画一个圈;对可选多个答案的问题,请在您 认为合适的答案上画圈;3.需填写数字的题目在留出的横线上填写。.,(二)问卷设计,目的:确保被调查者合格,能够作为该市场调查项目的代表,从而符合调查研究的需要 。 例您是否是某高校电商/经统专业的学生?A.是 -继续访问;B.否-终止访问(3)主体部分 调查问卷的核心内容。包括所要调查的全

32、部问题,主要由问题和答案组成。(4)背景部分 通常放在问卷的最后,主要是有关被调查者的一些背景资料。 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背景。,(2)甄别部分,(三)调查技术,1.概念:获得准确可信的答案的调查技巧。2.方法:四种,(三)调查技术,3.注意事项 (1)多项选择法:所设问题互斥且全面,应同时设置单选题和多选题。 (2)赋值评价法:对打分或等级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如五分量表法(李克特量表)。 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

33、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她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第五节 统计调查误差,(一)调查误差的概念 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据直接存在的差异,即调查所得的数据大于或小于调查对象实际数据的差额。分为工作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二)产生调查误差的原因 1.因调查过程中记录不准或转抄有误而产生的登记误差。 2.因计量器具不准、计量单位折算和数据汇总有误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3.因调查方案规定不妥而产生的设计误差。 4.因被调查者故意弄虚作假而产生的故意性误差。,第五节 统计调查误差,(三)防止与减少调查误差的办法(注意)1.正确周密地制定统计调查方

34、案2.健全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4.加强对调查资料的的审核5.科学地抽取样本和选择典型6.加强统计司法,严惩弄虚作假行为,课堂思考,某家用电器生产厂家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以下问题:a.企业产品的知名度b.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及满意程度 要求:(1)请你设计出一份调查方案;(2)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3)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课后作业,请以寝室或4人为一组,根据你们熟悉或者想了解的一种社会现象,找一份现成(自己设计更好)的调查问卷,导入问卷星中。(可复制粘贴,但同学间的调查问卷尽量不要重复)请大家慎重选择问卷(尽量

35、与自身专业行业相关),因为这牵涉到你们后面的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系列的学习。,本章完,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中心环节,案例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江西某高校招生就业处,委托某市场调查研究所,调查分析该校电商/经统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假设我们是该市场调查研究所负责人,该如何完成这个项目? 学完本章要完成的任务:(1)整理第二章设计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原始资料。(2)绘制统计表、统计图。,引例 如何整理和显示数据?,为确定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质检人员在该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表3-1:,表3-1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表,700 7

36、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37、683 692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学习内容:1.统计整理的相关理论2.统计分组和分布数列3.统计资料汇总的相关技巧4.罗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学习重点:1.统计分组的种类2.统计整理的技能3.编制变量数列,1,统计数据整理概述,意义,程序,审核和订正,组织形式等,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个体总体)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与汇总的工作过程。主要意义:1.从现象到本质;2.从感性认识

38、到理性认识; 3.从个体量到总体量的认识;4.承前启后等。(二)统计整理的程序1.对统计资料的审核;2.选择适当的分组标志(核心程序);3.根据分组情况,汇总各项资料;4.编制统计表。,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三)统计资料的审核与订正,1.全面性和及时性审核: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准确性审核:审核资料的正确性,主要包括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两种。3.审核历史资料。主要从资料背景、调查目的和来源等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以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得趋势来判断资料的正确性。4.资料审核后的订正。,数据审核案例:对某单位职工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一户家庭的相关数据如下:,课堂练习,第一节 统计

39、数据整理概述,(四)统计资料整理的组织形式1.逐级整理:自下而上逐级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如定期统计报表等。2.集中整理:全部资料集中进行整理,可大大缩减整理资料的时间。3.综合汇总:逐级整理和集中整理相结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4.会审汇编。,2,统计分组(重点),分组的意义、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分组种类。,(一)统计分组的意义,1.概念(1)含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若干部分的过程。比如按性别、按年龄分组等等。 例对2017级电商班的61名同学进行分组 A、按专业分组 B、按年级分组 C、按性别分组 D、按籍贯分组(2)过程:分 “

40、总体”;合 “单位”(3)分组要求:组内同质、组间差异。(4)分组原则:不重复、不遗漏。,第二节 统计分组统计研究的三大方法之一,2.统计分组的意义(三种)(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第二节 统计分组统计研究的三大方法之一,分组,分组前,分组后,25,33.3,41.7,2.统计分组的意义(三种)(2)研究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例我国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1978年 GDP

4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8.6 8.8 9.1 9.3 9.4 9.4 27.7 第二产业 39.840.9 43.1 44.0 45.3 46.4 47.7 第三产业 51.650.2 47.8 46.7 45.3 44.2 24.6,(3)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例中国农民家庭按收入分组的恩格尔系数(1984年),按收入分组(元)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恩格尔系数(%) 64.9 60.2 56.7 54.4 50.5 49.9 43.6,(1)分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的标准或根据。 (2)遵循的原则(三个)

42、: (a)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b)必须选择最主要的、能反映总体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c)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三)分组标志的选择(关键),(四)统计分组的种类(两大类,五小类) (1)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2)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并列分组。(最多不超过3个) 注:并列分组应用较为广泛,独立而不重叠。,(3)统计分组的方法(重点),1.品质标志分组例对我校学生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2.数量标志分组(要点)(1)单项式分组: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运用于变量变动幅度小、项目少的分组。如离散变量、变量值

43、较少的情况。 (2)组距式分组:将变量值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运用于变量变动幅度大、项目多的分组。如连续变量、变量值较多的情况。必须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采用不等距分组。,(四)统计分组的种类(两大类,五小类),单项式分组表,表3-1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等距分组表(上下组限重叠),表3-2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等距分组表(上下组限间断),表3-3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等距分组表(使用开口组),表3-4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3,频数分布(重点),分布数列的意义、种类和编制方法。,(一)分布数列的意义,1.分布数

44、列的概念,第三节 频数分布(重点),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把所有的组及其单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分布状况的数列,也称为次数分布或次数分配。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一)分布数列的意义,2.分布数列的两要素(名称和频数),第三节 频数分布(重点),(1)组的名称:按一定标志划分出来的各个组。按数量标志分组表现为各组的变量值(标志值),常用x表示。(2)各组次数(频数):落在各组中的总体单位个数,绝对数。常用f表示。频率:各组频数f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频数的相对数形式。反映总体的构成,常用f/f表示。(频率分析),分配数列/

45、频数分布表的一般形式:,表3-5 2017级某校电子商务学生的性别构成,课堂练习,根据上表回答: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分组依据和分组种类:哪个指标是绝对数(频数): 哪个指标是相对数(频率):,(二)分布数列的种类,第三节 频数分布(重点),(1)全距(R)概念:全部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R=Max(全)-Min(全)。用处:说明变量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动。(2)组距(d)和组数(m) 组距(d):每个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d=Max(组)-Min(组)。d相同时,则称为等距分组;d不相同时,则称为不等距分组。组数(m):将总体现象划分为几个组。尽可能为单数,513或更多。三者之间的关系

46、: R一定时,组数越多,d就越小;反之,d就越大。,1.组距式数列中的几个主要概念(一定要掌握),(3)组限和组中值,组限:每个组两端的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组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组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注意事项:连续型变量中相邻组限必须重叠,且组上限不在内; ) 离散型变量中相邻组的组限必须不同。组中值:代表每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1.组距式数列中的几个主要概念(一定要掌握),开口组:组距数列第一组只有上限而没有下限,最后一组只有下限而没有上限。总体单位数量标志有异常值。,闭口组:组距数列的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既有下限,也有上限。总体单位数量标志没有异常值。,(3)组限和组中值,1.组距式数列中

47、的几个主要概念(一定要掌握),判断以及求解:1.左表属于哪种数列?2.求左表的全距R、组距d和组数m。3.求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答:1.组距式,开口组。2.R无法确定,d=5,m=7。 3.第一组:上限110,无下限,组中值为110-5/2=107.5。最后一组:下限为135,无上限,组中值为135+5/2=137.5。,课堂练习,表3-5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分组表,(1)分布数列的分类:简单次数分布和累计次数分布。用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来体现。(2)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方法和步骤以组距式数列为例。,编制频数分布表的步骤,确定组数,(三)分布数列的编制,(3)次数分布图的编制 (a)单

48、项式数列次数分布曲线(折线)图:以变量为横轴,以次数为纵轴,在坐标上描出各组的变量值和相应的分布次数所对应的坐标点,并用折线连接各坐标点。,(三)分布数列的编制,(3)次数分布图的编制 (b)组距式数列次数分布图:直方图和曲线图。等距数列的次数分布图绘制步骤: 以横轴代表变量,并在上面标出各组组限值所在位置;以纵轴代表次数,并按需要标出各组次数所在位置。 以各组组距为宽,以各组出现的次数为高,绘出各组所对应的直方图。 将各矩形图上端的中点连成一条折线,即形成次数分布曲线(折线)图。,(三)分布数列的编制,(3)次数分布图的编制 (b)组距式数列次数分布图不等距数列的次数分布图绘制方法:首先消除

49、组距大小不等的影响,将不等距的次数换算为统一的标准组距次数(通常为组距数列中的最小组距)。换算公式:后续步骤同上。,(三)分布数列的编制,(4)累计次数分布累计次数分布:将变量数列各组的频数或比率逐组累计而形成的分布。向上累计:从低组到高组累计,表示该组上限以下的次数或频率共有多少。向下累计:从高组到低组累计,表示该组下限以上的次数或频率共有多少。作用:可表明各组变量在该组上限值以下或下限值以上的次数或频率共有多少;在图上可直观地看到中位数等数值的近似值;借助各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累计数,还可以图示集中曲线,表示社会经济现象的集中水平。,次数分布的类型,钟形分布,特征:中间大、两头小

50、,U形分布特征:两头大、中间小,J形分布特征:一边大、一边小。,集中曲线:以变量数列中各组累计频率为横轴,以各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累计数为纵轴。(如第五节中的罗伦茨曲线),A 人群中身高、体重的分布 B 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 C 按人口年龄分布的死亡率 D 餐饮企业销售额的分布 E 某商品需求量的分布,思考题:以下现象的次数分布符合哪种分布的特征?,4,统计表,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和统计表,第四节 统计表,1.含义:用来表示经过汇总加工后的综合统计资料的一种表格形式。2.结构: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指标数值等三部分内容。,(一)统计表的意义及其结构,3.统计表的种类,主词: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