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427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戴新安,历史背景,96011271279 赵匡胤 赵构崇文抑武经济:发达 城市与商业繁荣 崇尚奢靡思想:理学 三教合一 追求个性自由 以俗为雅文学成就辉煌,加强君权,稳定政治;知识分子参政,文官政府,军事落后; 忧患意识 爱国意识,宋代文学成就,宋词+宋诗+散文+话本,唐诗 宋诗情感: 热烈外扬 内敛温和风格: 色泽丰美 平淡瘦劲擅长: 情 韵 思 理,宋词的艺术成就,1.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2.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3.艺术风格上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艳丽相竞,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

2、”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周邦彦,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艺术享受是什么?,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情叹惋 ,和对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作品的内涵丰厚,构思新颖,对仗工巧,给人美的艺术享受。,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

3、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写作背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理解词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下诏,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拿着

4、符节去边地云中那样,使我重回朝廷?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风 格豪 放,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2、上下片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请你概括这首词的内容。,4、请你说说这首词的艺术风格。,词作分析,江城子表达内容。,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苏轼江城子艺术风格和成就,这首词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性格,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将词中历来的儿女情换成了英雄气。,江城子中四

5、狂、四豪,上阕描绘出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民众跟随去看,其一狂;“倾城”出看,其二狂;猎必射虎,其三狂;自比孙郎,其四狂。下阕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鬓微霜,又何妨,此一豪;盼持节到来,重回朝廷,此二豪;会挽雕弓,此三豪;西北望,射天狼,此四豪。下阕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鬓微霜,又何妨,此一豪;盼持节到来,重回朝廷,此二豪;会挽雕弓,此三豪;西北望,射天狼,此四豪。,(1)“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上阕后半部分的意思是(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 )形象,英武

6、豪迈,气概非凡。(3)这首词着一( )字贯穿全篇,大有曹操( )的气概,而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的悲伤感叹,实属( )派的典范词篇之一。,看孙郎,亲射虎,为了酬答满城人相随的盛意,,挽弓劲射的英雄,要点:,我要像孙权射虎一样好好地在猎场上表现一番。,狂,豪放,横槊赋诗,人生如梦,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解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二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管怎样打扮,西子总是美人,西湖景色也不管阴晴风雨,总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以新颖的比喻,突现西湖风景自然天成,不假修饰。,这是一首赞美

7、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抒发了诗人的浓浓的感情。,钗头凤 陆游 教材196页,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注释: 浥:y 鲛:jio 绡: xio,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柔软光滑细腻娇美的玉手,频频的斟着美味的黄縢老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

8、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

9、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

10、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陆游钗头凤主要内容,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

11、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钗头凤艺术手法,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词中“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充满悲不能言之苦。 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传世佳

12、作。,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84岁,生前最后一年的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并留下一首七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人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近六十年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不久便溘然长逝。,解析辛弃疾青玉案最后四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良宵佳节,到处反复寻觅思慕之人,突然发现,何等欣喜!表达一种朝夕苦求而蓦然获得、惊喜若狂的心境。,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方面在欧阳修、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等的成就,进一步摆脱汉魏以来辞赋家的习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引领古文走上以平易自然,明白晓畅为特点的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