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447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科学教研室涂海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定义、发病机制及病因,二、中医病因病机,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五、西医治疗,六、中医治疗,七、预后、预防与调护,西医病例,患者刘XX,女性,59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2年,头痛、乏力半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4mmol/L,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间断服用“诺和龙1mg每日3次”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近半年出现头痛、乏力症状,偶测空腹血糖11.4mmol/L,遂来诊。查体:体温正常,BP 1

2、90/100mmHg,P 70次/分,R17次/分H 146 cm,W 65 Kg,BMI 30.9Kg/m2(18.5-23.9)神清合作,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7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足皮温低,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双侧巴氏征阴性。,西医病例,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1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代为80mg Qd、拜新同30mg Qd”降血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低钾血症病史3年,血钾波动于2.8-3.6mmol/L无冠心病、甲亢等病史,

3、无吸烟、饮酒史 、无特殊用药史,无输血史,有高血压家族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入院当日化验:电解质:血钾2.75mmol/L,血钠144.6mmol/L,血氯93.1mmol/L血常规未见异常。尿常规示Glu+,Ket-,Pro-。,下一步检查?诊断?分型?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定义,定义:又称Conn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分泌过多的醛固酮(ALD),导致水钠储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继而出现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简称原醛症 (PA)。,背景知识:1.1955年Conn JW 首先报告这一病种。2.早年曾推测高达20的高血压为原醛所致

4、,但目前表明约10。,肾上腺解剖学部位,肾上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盐粒儿,糖葫芦,情网,肾上腺组织学,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包囊,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包囊,醛固酮,肾上腺髓质,醛固酮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因素:,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R-A-A)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3.血浆钾浓度,Na+,血压,交感神经输入信号,近球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肾上腺球状带,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TH,血钾,下丘脑垂体,R,A,A,A,醛固酮的生理病理作用,醛固酮,细胞内钾降低,钠增高,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肾脏排

5、出钾增加,血钠增加,血钾降低,肾脏泌氢离子增加,血中碱储备(HCO3)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 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增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钠潴留增加,醛固酮增加,肾上腺皮质,钾丢失增加,肾素降低,血管紧张素II降低,体液容量增加,高血压,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1. 醛固酮瘤,又称conn瘤:多为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肾上腺皮质腺瘤(醛固酮瘤)直径介于1-2cm,切面呈金黄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为特醛症,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图2.肾上腺双侧增生多为双侧球状带弥漫性增生,偶为局灶性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

6、,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又称为ACTH依赖型醛固酮增多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醛固酮受体在束状带异位表达致束状带增生。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病因不清,约占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5.醛固酮癌:少见,1%,体积较大,往往分泌多种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癌(同时分泌醛固酮)瘤体积大, 直径5-6cm或更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分类,6.异位分泌醛固酮组织:少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或卵巢、睾丸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根据本病以头痛、眩晕、高血压、肌肉麻痹、震颤,甚至痿软不用、夜尿增多、肢软腰痛等表

7、现特点,属于中医学“肝风”、“痉证”、“痿痹”等范畴,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病变初期病位在肝,继则影响脾、肾,最终可累计五脏。 本病基本病因是情志失调、湿热内伤、先天不足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病因病机,1.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暗耗阴血,形成阴亏阳亢,风火内胜之痹。2.湿热内伤 肝郁化火,肝木侮土,脾虚湿停,湿与火热之邪相夹;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生湿生热而致本病。3.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若生活不节,纵情纵欲,忧思劳倦过度,肾精固摄失常,阴阳受损,或久病失于调理,正气不复,阴阳气血不足亦可致本病。 本病病位在肝,而病根于肾,以阴虚

8、、实热为主,并多夹有湿瘀阻滞,最终为心肾阴阳俱损之病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一、高血压1.为其最早、最常见的表现;2.一般呈良性经过,血压逐渐升高,多170/110mmHg;3.一般降压药疗效较差;4.表现为头晕、头痛。5.长期高血压可致靶器官(心、脑、肾)损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1.阵发性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诱因:劳累、进食高糖,使用失钾性利尿剂、寒冷、腹泻、大汗等),发作频率从每年几次至每日数次不等,先为双下肢,严重时波及四肢,甚至是呼吸肌。2.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在低血钾严重时,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手足抽搐不

9、明显,而补完钾以后,可能神经肌肉的应激恢复,手足抽搐变得明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三、肾脏表现1.失钾性肾病:长期大量失钾,肾小管空泡变性,致使浓缩功能障碍,引起多尿、夜尿增多、尿比重低;2.大量醛固酮使尿钙及尿酸排泄增多,易并发肾石病和尿路感染;3.长期高血压可致肾动脉硬化引起蛋白尿与肾功能不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四、心脏表现1.心肌肥厚:较原发性高血压更易引起左室肥厚,病因去除后可改善;2.心律失常:低血钾可引起心律失常,以早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严重者发生心室颤动。3.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醛固酮可致心肌纤维化,最终引起心脏扩大和顽固性心力衰竭。,原发性

10、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一、早期诊断线索1.高血压伴低血钾;2.难治性高血压;3.低肾素活性型高血压;4.高血压伴多尿或碱血症;5.高血压发病年龄轻(50岁)6.肾上腺意外瘤,二、诊断步骤1.首先明确是否有原醛;2.确定病因类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一步:明确是否有原醛1.血液生化检查:A.低血钾:大多数血钾低于3.5mmol/L,一般在2-3mmol/L之间,严重病例可更低;B.高血钠:正常高限或稍高于正常。C.碱血症:血pH值和CO2结合力为正常高限或稍高于正常;2.尿液检查:A.常规:尿pH中性或偏碱性、尿比重低、低渗尿、尿蛋白;B.尿钾:普通饮食条件下,血钾低于正常(3.5mmo

11、l/l), 但24小时尿钾仍大于30mmol/l,提示尿路失钾。,3.醛固酮测定(立位及低钠时升高)A.血醛固酮测定:升高,病因为腺瘤时升高更明显;正常值:卧位50250pmol/L,立位80970pmol/LB. 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升高正常钠摄入6.486nmol/d,低钠47122nmol/d,高钠013.9nmol/d,注意:原醛出现严重低血钾时,醛固酮分泌受抑制,血尿醛固酮增高可不严重,补钾后醛固酮增高更明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4.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及ARR比值测定A.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测定:基础值降低正常值:肾素0.550.09 pg/(mlh),血管紧张素I

12、I 26.01.9 pg/ml肌内注射0.7mg/Kg的呋塞米并取立位2小时后,正常人以上两项数值分别增加至3.480.52 pg/(mlh)和456.2 pg/(mlh)而PA患者只有轻微增加甚至无反应。醛固酮瘤患者更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B. 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 ARR ):文献报道正常人正常上限为17.8,大于30怀疑原醛,大于50有诊断意义。 是很有用的PA诊断工具,注意:肾素活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体位、血容量、钠浓度),基础肾素活性或单次ARR 比值不足以排除原醛,可做功能试验提供诊断依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5.功能试验:A.高钠试验:ALD不受高钠饮

13、食抑制,血钾下降;B.低钠试验:肾素活性对低钠饮食无兴奋反应,ALD仍高,血钾可上升;C.螺内酯试验(安体舒通试验):ALD受体拮抗剂,用药后血钾上升,血压下降。无法鉴别醛固酮增高是原发还是继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5.功能试验:D.9-氟氢化可的松试验:口服1mg/天,共3天,原醛者血尿ALD不受抑制;E.盐水负荷试验:卧位抽血后予生理盐水2000ml于4小时内滴注,原醛者ALD下降很少或不下降,血钾下降F.卡托普利试验:卧位抽血后口服卡托普利25mg,坐位2小时后抽血,原醛者ALD不受抑制或抑制小于2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病例-实验室检查二,HbA1c 8.9%;肝肾功能

14、正常;心肌酶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24h尿:Glu19.94 g/24h,UMA:23.46 mg/24h,UTP:0.09 g/24h胰岛功能:,注:HOMA-IR:4.94;空腹INS分泌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病例-治疗情况,病例-实验室检查 三,血醛固酮(卧位):263.54 pg/ml (12-150) 血醛固酮(立位):384.46 pg/ml (70-350)血浆肾素活性测定(卧位):0.85 ng/mg/hr (0.15-2.33) 血浆肾素活性测定(立位):0.77 ng/mg/hr (1.31-3.95)血管紧张素II刺激试验(卧位):63.87 pg/ml (2

15、3-75) 血管紧张素II刺激试验(立位):59.62 pg/ml (32.0-90)肾上腺皮质激素:3.91 pmol/L (0-10.21)皮质醇(上午10点前):533.0 nmol/L (171-536) 皮质醇(下午5点后):377.5 nmol/L (64-372),病例-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多发结节,考虑占位性病变腹部B超:脂肪肝(轻度)心电图、眼底镜、胸部平片、心脏超声、甲状腺B超、双下肢超声、神经电生理均无明显异常。,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一步:明确是否有原醛总结:1.低血钾伴高尿钾2.血、尿醛固酮升高且不受抑制因素抑制3.血浆肾素活性降低且不受兴奋

16、 即基本可以认定确定原醛的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二步:鉴别病因类型1.临床表现 肾上腺皮质肿瘤者通常较特醛者重,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者介于两者之间。GRA有家族史,临床表现较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二步:鉴别病因类型2.卧立位试验:鉴别醛固酮瘤和特醛症,卧立位试验机理:正常人上午8时卧位至中午12时,血ALD下降,与ACTH、皮质醇下降节律一致,如果立位4小时,因肾血流量减少,激活RAS系统,ALD分泌增加。醛固酮瘤患者:产生大量的醛固酮,对RAS抑制力很强;肿瘤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数量及亲和力下降;醛固酮不受RAA调控而仍受ACTH影响,ACTH也是下降的,故原醛的醛

17、固酮浓度不升,反而下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二步:鉴别病因类型2.卧立位试验:鉴别醛固酮瘤和特醛症,卧立位试验机理:特醛因ALD分泌量不是很高,立位后肾素分泌增多,增生的肾上腺对肾素敏感增强,导致醛固酮水平增加。,8:00 平卧位仰卧一夜,12:00 立位活动4小时后,抽血项目:1.查血浆肾素活性2.血浆醛固酮浓度3.血浆皮质醇、18羟皮质酮、ACTH4.电解质5.三次血压,抽血项目:1.血浆肾素活性2.血浆醛固酮浓度3.血浆皮质醇、ACTH4.电解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第二步:鉴别病因类型2.卧立位试验:鉴别醛固酮瘤和特醛症 上午卧立位前后血醛固酮

18、浓度变化:90的醛固酮瘤者立位后血醛固酮无明显变化或下降,少数对肾素有反应,ALD可轻度升高,称肾素反应性腺瘤;但所有的特醛患者,则出现血醛固酮浓度的升高,且大于33%。,8. 影像学检查彩超:对于直径大于1.3cm的醛固酮瘤可显示CT、MRI:高分辨率CT可检出小至直径5mm的肿瘤。特醛症的CT扫描表现为正常或双侧弥漫性增大。MRI敏感性大于CT,特异性小于CT。9. 双侧肾上腺静脉插管分别测ALD/皮质醇比值可确定单侧或双侧肾上腺醛固酮分泌过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图1:正常肾上腺CT,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图2.图3:左侧肾上腺腺瘤(病理证实醛固酮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

19、,图4.图5: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功能实验表明特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1.非醛固酮所致的盐皮质过多综合征A.真性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糖皮质激素补充治疗 特点:17-羟化酶缺乏和11-羟化酶缺乏,导致产生大量具有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中间产物(主要为DOC,去氧皮质酮)以上两种缺陷均伴有双侧肾上腺增大,可被误诊为增生型醛固酮增多症,甚至误行肾上腺切除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1.非醛固酮所致的盐皮质过多综合征B.表象性盐皮质激素过多综合征 特点:病因主要为先天性的11-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此酶缺乏使得皮质醇不能被降解为皮质素,从而导致皮质醇与盐皮

20、质激素受体(MR)结合,引起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的表现。地塞米松治疗部分患者有效。,2.Liddle综合征 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高血压、低血钾、肾素活性低等表现,但醛固酮亦低,使用安体舒通治疗低血钾无效。主要为细胞钠通道异常激活导致钠重吸收过多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3.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特点:同样有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血症等表现,但肾素活性高是该病的始动因素。其中原发性肾素增高主要见于肾素分泌性肿瘤,如肾小球旁细胞肿瘤或肾外Wilms瘤或卵巢肿瘤;继发性肾素增高主要见于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单侧肾萎缩、结节性大动脉炎导致的肾缺血。,原发

21、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思路,高血压、低血钾、阳性家族史、严重的高血压,肾素活性,高,低,肾性高血压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醛固酮测定,醛固酮增多,醛固酮减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排除17-羟化酶和11-羟化酶、 11-羟类固醇脱氢酶缺乏、Liddle,4小时立卧位实验,肾上腺CT或MRI,1cm肾上腺包块,醛固酮升高、皮质醇降低,可疑或正常,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无醛固酮升高,但皮质醇降低,分泌醛固酮的腺瘤APA,肾上腺静脉导管取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思路,病例-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胰岛功能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依据:低血钾 高血压 醛固酮分泌增

22、多 血浆肾素活性降低,病例-二次住院,血糖:空腹7.2-8.4 mmol/L,餐后8.9-10.6mmol/L血钾:3.74 mmol/L血压:130/70 mmHg治疗方案:万苏平2mgQd,二甲双胍0.5bid,病例-随诊,空腹血糖:5.0-7.0mmol/L餐后2h血糖: 7.0-9.0mmol/L复查电解质:血钾3.86mmol/L血压:130/80 mmHg,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西医治疗,一.手术治疗1.术前准备: A.纠正电介质紊乱,使血钾恢复正常,心电图低钾表现消 失,并适当降压; B.补KCL 46g/日,分次口服; C.血压、血钠特别高的宜低盐饮食; D.安体舒通,每次406

23、0mg,口服34次/日。用安体舒 通不必补钾,补钾过程需监测血钾。 E.不宜使用利血平,以免术后血压骤降,2.术中处理 A.一侧腺瘤:一般将一侧腺瘤连同整个肾上腺全部切除; B.一侧腺瘤伴两侧增生:切除腺瘤一侧,对侧切除一半; C.双侧增生:切除一侧,对侧切除一半;3.术后处理 A.监测血压及血电解质变化 B.双侧增生者较腺瘤患者疗效差(一般首选药物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西医治疗,二.药物治疗1.安体舒通(螺内酯): 仍是原醛治疗的第一线首选用药用法介绍:开始剂量:4060mg 日服34次,一般低血钾可迅速纠正,但高血压需要48周;见效后逐渐减药,部分患者40mg即可维持疗效。在控制醛固

24、酮瘤血压血电解质方面疗效远胜于其他药物,特醛则血压控制不理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西医治疗,2.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钙离子是多种调节因素刺激醛固酮产生的最后通道。如硝苯地平 、氨氯地平等;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可使特醛病人醛固酮分泌降低,改善钾平衡,并使血压下降。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4.赛庚啶:可使特醛者ALD下降,但疗效不确定;5.酮康唑:阻断ALD合成6.地塞米松:用于治疗GR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西医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 本病中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节、饮食劳倦等因素,耗伤阴液使肝风内动所致,失治而使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肌肉失养;

25、久病及肾,肾失固摄使气化失职。故早期适宜平肝潜阳,中、后期当健脾益气,以利生化之源。后期还应益肾固摄为主。 本病发病率不高,临床往往根据现代医学病因分类和临床分期,把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治疗,二.分证论治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主证:头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抽搐,舌质红,苔少或黄厚腻,脉弦细或弦。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故头晕头痛,劳则伤肾,怒则伤肝,肝肾阴虚使肝阳更盛,阳升则五心烦热或手足抽搐。治法:平肝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处方:龙骨20g,茵陈、天冬各12g,麦芽、牡蛎各30g,玄参、生地各15g,丹皮、山萸肉、龟甲、怀牛

26、膝、白芍各10g。方中龙骨、龟甲、牡蛎潜阳熄风,玄参、天冬滋养阴血、柔肝息风,茵陈、麦芽疏肝平肝,山萸肉、丹皮补肾滋阴,牛膝引血下行,兼补肝肾。加减:头晕明显者加天麻、菊花养肝平肝;头困重、睡眠差者加石菖蒲、黄连、半夏清热化痰开窍;伴抽搐者加羚羊角粉冲服以平肝熄风;伴水肿者加车前子、茯苓、泽泻以利水肿;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治疗,二.分证论治2.脾肾两虚,气阴不足主证:下肢或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纳差,大便溏薄,腹胀,手足心热,或头晕,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或沉细。证候分析:脾主肌肉,脾气不足,筋脉失养,则全身乏力、纳差;腰为肾之府,肾阴亏虚,

27、则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精髓不足,不能充养于脑,故眩晕;脾失健运,则见大便溏薄,腹胀等证。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处方:人参、山萸肉、茯苓、山药、杜仲各10g,熟地黄、枸杞子各12g,当归6g,黄芪15g。方中人参健脾补气,山萸肉、山药、熟地、枸杞子滋阴补肾,杜仲补肾壮筋,当归、黄芪活血补气,茯苓健脾祛湿。加减:纳差者去山药、熟地、当归,加砂仁、炒白术、陈皮以健脾补气开胃;四肢麻木不仁者加桂枝、白芍以温通经络养肝柔筋;夜尿多者加金樱子、菟丝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治疗,二.分证论治3.气血两虚,经络痹阻主证:头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抽搐,舌质红,苔少或黄厚

28、腻,脉弦细或弦。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故头晕头痛,劳则伤肾,怒则伤肝,肝肾阴虚使肝阳更盛,阳升则五心烦热或手足抽搐。治法:气血双补,活血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处方:生黄芪、党参、鸡血藤各15g,生姜3g,大枣5枚,桑枝12g,白术、白芍、茯苓各10g,地龙、当归、桂枝各6g。本方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以治本病之本,并有疏通经络、益气补血之功。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益气补血健脾,鸡血藤养血疏风,桂枝、地龙疏通经络,生姜、白芍健脾和中。加减:唇暗、舌质紫暗者,加川芎、桃仁、红花以活血;腰痛者加续断、杜仲、怀牛膝以强筋壮腰;伴心悸、失眠者,可改用归脾汤加减以

29、养血安神。,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病例,袁某某,男,29岁,河南人。主诉:1年前由工作及情绪等因素引起手足抽搐,夜尿多,口渴,多饮,多尿,当时疑为糖尿病,服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经多次系统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近因病证加重来诊。初诊:口渴欲饮,头晕目眩,手足麻木,胸胁胀闷,急躁易怒,因情绪异常加重抽搐,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郁生风,肝阳上亢,治当清肝解郁,平肝潜阳;给予镇肝熄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龙骨20g,牡蛎30g,龟甲10g,麦芽30g,天麻12g,钩藤12g,石决明12g,柴胡15g,枳实15g,茵陈12g ,丹皮10g ,怀牛膝10g ,白芍10g。6剂,

30、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口渴缓解,口苦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胁胀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近1周未再出现手足麻木,以前方6剂。五诊:头晕目眩止,以前方6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中医病例,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约半年。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用方提示:根据急躁易怒、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肝郁,再根据手足抽搐、麻木辨为肝风,因口渴口苦、苔薄黄辨为肝热,以此辨为肝郁生风证。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天麻钩藤饮清肝降逆,息风止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预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无手术指征

3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良好。醛固酮瘤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后电解质紊乱可获纠正,临床症状消失,大部分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醛固酮癌预后不良,发现时往往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化疗药物如米托坦、氨鲁米特、酮康唑等可暂时减轻醛固酮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症状,但对病程演进无明显改善。ACTH依赖型需长期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预防与调护,1.避免过劳,预防感冒2.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黄贵心,庄日喜.内分泌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版.,本章节参考文献,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3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2016年美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南

32、解读Interpretation of the 2016 guideline on primary aldosteronism,3.1 筛查:3次非同日测定血压在150100mmHg以上;联合使用3种传统降压药(其中一种为利尿剂)血压仍大于 14090mmHg;需联合使用4种及以上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3.1 筛查:高血压伴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高血压伴肾上腺意外瘤;高血压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或有早发脑血管意外(40岁)的高血压患者;原醛症的一级亲属且伴有高血压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推荐采用ARR对

33、PA进行初筛测前准备:1纠正低钾血症,补钾的目标为4mmolL2检测前受试者不应限制钠盐摄入3以下对ARR有显著影响的药物需停用至少4周:a安体舒通、依普利酮、阿米洛利、氨苯蝶啶 b排钾利尿剂 c甘草制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4如果停用上述药物后所测得的ARR仍不高,应考虑停用下述药物至少2周:a受体拮抗剂、中枢-2受体激动剂、非甾体类消炎药bARB、ACEI、肾素抑制剂以及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5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可改用对ARR影响较小的降压药,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受体阻滞剂6含雌激素的药物(如避孕药)可能会导致血浆肾素浓度偏低(但对血浆肾素活性影响小),造成ARR异常增高(假

34、阳性)。但除非有更好更安全的避孕措施,一般不停服避孕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3.2 确诊:推荐筛查阳性患者接受1种或以上的确诊试验以确定或排除原醛症的诊断:口服钠负荷试验(卧位)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3.2 确诊:(坐位)静脉盐水负荷试验需要在输注盐水前半小时及输注过程中保持坐位,若负荷后的血浆醛固酮水平6ngdL提示原醛症。该试验可能较卧位盐水负荷试验更敏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最新进展,3.2 分型:指南明确提出,肾上腺MRI在原醛的分型评估方面并不优于CT,因此并不推荐MRI检查。指南推荐所有原醛症患者将肾上腺CT检查作为分型诊断的第一步,以除外肾上腺皮质癌。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是原醛症患者鉴别单侧和双侧肾上腺病变的金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