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实验室质量手册(DOC6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AS实验室质量手册(DOC62页).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 量 手 册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文件编号:版号: 受控状态:电子版受控手册目录修订页简介授权书公正性声明批准页公正性保证措施第1章 范围第2章 依据和引用标准第3章 术语和定义第4章 管理要求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抱怨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 改进 4.11 纠正措施4.12 预防措施4.13 记录的控制4.14 内部审核4.15 管理评审第5章 技术要求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
2、认 5.5 设备 5.6 测量溯源性 5.7 抽样 5.8 检测校准样品的处理 5.9 检测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 5.10 结果报告 附录附录1 程序文件目录1范 围1总则中心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建立管理体系,并控制其运作,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达到如下目的:a.证实中心具备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检测和校准的能力;b.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增强顾客满意。2 中心被认可的管理体系覆盖的检测项目范围:a.铁矿石、铁精矿、人造矿中全铁、硅、
3、钙、磷、硫;b.萤石中钙、氟化钙、硅;c.石灰石、白云石中硅、钙、镁、磷;d.煤中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硫、粘结指数、全水分、发热量、反射率;e.焦炭中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硫;f.铁合金:硅铁中硅、锰、碳、磷、硫;硅锰中硅、锰、碳、磷、硫;铬铁中铬、硅、碳、锰、磷;钼铁中钼、硅、铜、磷;锰铁中锰、硅、碳、磷;g.炼钢生铁中硅、锰、磷、硫;h.钢铁中碳、硅、锰、磷、硫、镍、铬、铜、钼、钒;i.镁质耐火材料中硅、铁、铝、钙、镁;j.工业高纯铝中硅、铁、铜;k.不锈钢中碳、硅、锰、磷、硫、铬、镍、钼、铜、钨、钴钒;l.钢铁及金属材料中拉伸(ReH、ReL、Rm、A、Z)、弯曲性能、布氏
4、硬度、冲击吸收功、反复弯曲次数、晶粒度、脱碳层深度、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珠光体面积百分含量、洛氏硬度。3 中心认可的校准项目范围:abcdef;ghij2依据和引用标准1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 2016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 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 CNASCL19:2010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6 CNASCL25:2014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3术语和定义1 本手册和程序文件采用I
5、SO 9000与质量有关的通用定义,与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有关的定义采用ISO/IEC 17000。若ISO 9000与ISO/IEC 17000和VIM中给出的定义有差异,优先使用ISO/IEC 17000和VIM中的定义。2本中心常用术语和定义a.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简称计量设备):是指用于测量、监控的计量装置、标准物质以及辅助设备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本术语包括计量检定、校准中使用的设备以及用作检验手段的夹具、定位器、样板、模具、实验软件等;b.常规检测校准项目:是指列入常规检测校准项目目录的检测校准项目;c.非常规检测校准项目:是指未列入常规检测校准项目目录的检测校准项目。第4章 管理要求4
6、.1组 织1总则中心按工作实际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单位和各岗位人员、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为实施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证。2组织机构2.1中心外部组织机构及隶属关系中心所在的母体组织XX,是一个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中心是独立于公司生产的检测机构,隶属XX最高管理层领导,独立开展认可范围的检测校准工作。通过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界定以及归口管理,从组织上避免了与其他部门的潜在的利益冲突。a.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公司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归口管理部门;b.经理办是集团公司协调领导办公管理部门;c.甘肃XX公司设备材料处是检测中心设备和供应品的采购部门;d.培训中心负责集团公司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e.甘肃X
7、X公司储运部是供应品的仓储部门。检测中心外部组织机构框图人力资源部公司经理办培训办培训中心宏兴股份设备材料处储运部检验检测中心内部组织机构框图2.2 中心内部组织机构及质量职责中心下设四个管理科室,本部下辖九个检测计量作业区,即。2.3 中心的法律地位中心经XX批准正式成立。公司董事长XX是法定代表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董事长任命XX为中心主任,全面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授权检测中心在检测校准活动领域中,可以独立与客户签订检测校准合同,进行检测校准活动。2.4 中心所有检测校准工作应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XX、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2.
8、5 当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有变动时,联系人应当向相关国家认可委报告。2.6 中心的管理体系覆盖形态中心在固定的设施场所和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开展检测校准活动,管理体系覆盖了这些场所中所进行的检测校准工作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检测中心新纳入异地检验检测站参照本实验室体系逐步执行。3 职责3.1通用职责a.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b.负责本单位体系文件和记录的管理;c.负责本单位资源的管理;d.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对本单位负责的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3.2综合管理科职责a.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b.负责人员的培训及资格确认的管理;c.负责检测公正性管理;d.协助中心主任
9、负责组织的管理及职责分配;e.对成本与费用计划进行管理;f.对外财务结算。3.3 计量质量管理科职责a.组织检验检测计量工作质量管理;b.负责服务客户和抱怨/申诉的管理。3.4安全环保科职责a. 负责安全管理;b. 负责消防管理;c. 负责环保管理。3.5生产设备科职责a.负责生产运行管理;b.负责检测样品和抽查的管理; c.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管理;d.负责检验校准日常工作的质量控制和不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控制;e.负责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的管理;f.负责外部支持服务及供应品的管理;g.负责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的控制管理; h.负责计算机、能源及通讯设施的管理;i.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检测校准
10、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推广、方法研发工作;j.负责检验校准方法的选择、试验、方法确认和实施;k.负责能力验证、比对试验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l. 负责组织仪器设备测量溯源性的管理;m.负责文件资料的控制管理;n.负责接收外委样品与合同的评审管理;o.负责检测校准报告的归口管理;p.负责检测校准分包的评审和实施;r.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3.6供料作业区职责负责生产厂、工序供料的取制样工作。3.7炉料检验作业区职责负责承担钢铁生产辅助原燃料、合金、化产品、生铁、炉渣等的检测工作。a.负责承担黑色金属及原燃料的化学成分的检测工作;b.承担不锈钢金属原料合金化学成分的检测工作;c.承担疑、难、
11、杂、特试样检测工作;d.承担辅料化学成分的检测工作;e.承担内部工作质量抽查、质量异议的分析、仲裁检验工作;f.负责技术培训、攻关项目等试验试样的检测工作。3.8轧钢检验作业区职责负责钢材物理性能检测工作;负责承担板坯、板材、线材、棒材、型材、管材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3.9铁钢检验作业区职责负责承担区域生铁、钢及钢材、炉渣化学成分分析工作;负责承担碳钢薄板生铁、钢及钢材、炉渣化学成分分析工作。3.10铝业检验检测站负责承担铝业区域铝业相关分析工作;负责承担铝业原材料分析工作,同时承担铝业相关计量工作。3.11检定室部门职责a.负责集团公司内部长、热、力、电、化学五大专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12、b.负责公司最高计量标准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公司量值传递和溯源准确。3.12衡器维检作业区部门职责负责衡器计量设备及检化验设备维护检修、检定、校准,改善设备性能,确保设备的稳定、准确顺行。变更为负责集团公司内部衡器计量设备维护检修、检定、校准及检化验设备维护检修,改善设备性能,确保设备的稳定、准确顺行。3.13物资计量作业区部门职责a.实施公司本部汽车衡、轨道衡计量检斤业务;负责完成集团公司外进、外发、厂际间转移物资量的计量及数据采集工作;按比对要求进行大型衡器设备量值(零点)比对;b.对物资计量原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核对确认静态秤、动态秤系统的采集计量数据,并完成数据上传工作;3.14工程质
13、量监督站负责XX公司在建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4 主要人员职责4.1 中心主任a.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b.遵守认可准则;负责中心管理体系的策划,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c.合理组织资源配置,保持中心可持续发展;d.组织管理评审。4.2中心副主任a.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b. 遵守认可准则;根据分工负责中心生产、质量、设备等具体管理工作;c.受中心主任委托完成相应的工作。4.3 质量负责人a.遵守认可准则;负责中心的质量工作,组织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 b.组织内部审核;c.协助管理评审。4.4 技术负责人(包括一名已获认可的化学检测范围内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成
14、员)a.遵守认可准则;负责中心技术工作,协助组织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b.负责合同评审结果的审批;c.协助管理评审;d.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及评定。4.5 技术委员会a在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保证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有效运行;b负责中心技术创新工作的评价;c负责中心技术人员的管理及考核;d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4.6综合管理科科长a. 负责组织人员的培训及资格确认的管理;b. 负责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c. 负责组织检测校准公正性的管理;d. 协助中心主任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e.对成本与费用计划进行管理;f.对外财务结算。4.7计量质量管理科科长a. 组织检验检测计量工作质量管理
15、;b. 负责组织质量异议调查;c. 负责组织服务客户的管理和抱怨/申诉的管理。4.8安全环保科科长职责a. 负责安全管理;b. 负责消防管理;c. 负责环保管理。4.9生产设备科科长a.负责生产运行管理;b.负责检测样品和抽查的管理; c.负责质量记录的控制管理;d.负责检验校准日常工作的质量控制;e. 负责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的管理;f.负责组织外部支持服务及供应品的管理; g.负责组织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的管理; h.负责组织计算机、能源及通讯设施的管理;i.负责方法确认和能力验证方面管理;j.负责组织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检测校准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推广、方法研发工作;k.负责组织仪器设备测
16、量溯源性的管理;l.负责组织文件资料的控制管理。m.负责接收外委样品和组织合同的评审管理;n.负责组织检测校准分包的评审和实施;o.负责检测校准报告的归口管理;q.负责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4.10各检验校准作业区、站(室)负责人a.全面负责本部门的管理体系,确保检测校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本部门的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及检测校准任务的质量负责;b.负责本部门检测校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严格按程序、规程和标准开展检测校准工作。对本部门检测校准程序的符合性、检测校准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负责;c.管理本部门人员,执行相关的规定和纪律;d.审核检验校准报告,确认检验校准记录。4.
17、11 技术人员a.负责本部门的技术工作,确保检验校准规程的准确执行和各种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出规程的修改草案;b.负责组织本部门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检测校准人员工作水平;c.负责本部门检测校准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分析各种检测校准数据,确保检测校准结果准确可靠;d.负责不确定度的评定。4.12 内审员a.熟悉中心管理体系,遵守相应的审核要求,参与内部管理体系审核;b.客观公正地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报告审核结果,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验证。4.13 计量设备员a.负责建立中心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档案及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检修;b.负责制定有关检测设备的校准
18、及检定计划,确保其在检定期内有效运行;c.负责各类仪器的配置,并监督其运行状况,维护仪器设备的有效性。4.14 材料员负责供应品的管理;4.15安全员负责安全环保、消防及剧毒样品的管理。4.16人事员a.负责制定中心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b.负责落实人力资源的配置;c.负责中心人员技术档案的整理及归档工作。4.17文档员a.负责体系文件、资料的发放、归档、借阅、保存等管理工作;b.保守文件秘密,监督在用文件的有效性,对体系文件的有效性负责。4.18 监督员a.要熟悉掌握监督职责范围内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熟悉检测的技术依据及作业指导书,熟悉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质量管理、检测的全过程(包
19、括检测前的准备、检测的实施及检测后的复查)和各阶段的具体质量要求,并一丝不苟地执行。 b.检测人员的监督。工作人员应具备检测相关领域对应的业务能力,经过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监督其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并形成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c.检测依据的监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有责任提醒并指导组织学习、开展必要的试验;进行必要的设备补充或更新,以及更换作业指导书的版本。 d.检测设备和设施的监督。仪器设备的基本功能正常,在其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修记录。此外,在使用
20、前后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判断和记录,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应监督相关人员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e.环境条件的监督。检测环境条件中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振动、电磁干扰、灰尘对检测项目影响的要求是不一的,必须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控制措施和控制结果进行监督,并将相关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f.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检测的全过程中,抓住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或环节进行监督。重点环节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注意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客户的特殊需求、检测的性质等。 g.对检测报告进行监督。包括满足客户需求
21、的全部信息、检测的数据及测量不确定度或结论三部分内容。重点监督检测报告的数据与原始记录数据的一致性、计算数据的正确性。信息要完整、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要注意文字打印和装订质量等。对检测校准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正确性负责,根据要求审核报告。 h.质量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将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i.检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监督。从抽样或送样到数据和结果出具的全过程,包括合同评审、人员的资格及资格保持、检测依据和检验方法、仪器设备、设施环境、检测样品、试剂和消耗性
22、材料、抽样方法、安全防护和检测报告。 k.质量监督的评价。是否能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措施是否有效;前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再次发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体系运行、技术运作中是否发生。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应采取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 l.质量监督员的权限,有权对检测校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质量监督员有权对已经进行的测量结果要求进行复检;有权要求停止不合格测量过程的测量工作;有权没收无证、无编号测量设备;有权对检测人员的奖励和处罚提出建议;签发不合格报告要求责任部门或人员制定纠正措施并及时改进工作。质量
23、监督员可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最高管理者沟通。4.19授权签字人a.熟悉相关检测检验校准标准,方法,项目的限制范围;b.了解认可准则的内容,有效控制检验报告的质量水平;c.掌握设备状态,熟悉记录,报告和其检查程序;d.对报告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能对有关检测结果进行评定。4.20 检测校准人员a.按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开展工作,严格保守用户机密,维护客户所有权;b.认真填写质量记录,及时开具检测校准报告,对检测校准数据的真实性负责;c.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有关检测校准方法;d.做好检测校准设备及设施的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保持检测校准环境整洁。e. 校准人员、校核人员
24、、授权签字人等关键校准技术人员应具有所从事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了解测量标准以及被校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测量标准和被校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校准方法涉及的测量原理;掌握校准结果相关的数据处理,能够正确应用和报告测量不确定度;能够正确使用规范的计量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4.21 取制样人员a.按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开展工作,严格保守用户机密,维护客户所有权;b.按照标准或作业文件进行取制样,对取制样的准确性负责;c.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有关取制样方法;d.做好取制样设备及设施的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保持环境整洁。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中心主任赋予了所有人员所需的权
25、力和资源,管理和技术人员要切实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能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校准活动的偏离,并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种偏离,必要时对管理体系实施改进。5.2 权力的委派为保证中心检测校准活动的正常开展,防止行政、技术和质量管理等工作出现真空,各有关被授权人可以代理行使相应的职权,被授权人应熟悉相应的检测校准管理程序和记录、报告和审核程序,了解检测校准要求的目的,清楚本人签字领域和范围。a.中心主任不在时,由中心副主任或其指定代理人行使职权;b.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任何一方不在时,互相代理行使职权;c.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均不在时,由其指定的代理人行使职权;d.授权人在授权范围
26、内签字。授权人签字识别表5.3 检测校准活动的监督监督员应保证对每一项检测校准活动的方法及程序,以及检测校准目的、检测校准结果进行监督。当监督中发现怀疑检测校准质量存在问题时,应及时予以记录,并积极采取核查措施。5.4 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及所有权中心承诺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客户提供的标准方法、技术要求和图纸工艺文件、说明书以及委托合同和协议等与检测有关的所有文件及受检样品、检测校准结果均属于保密范畴。5.5 沟通机制管理和技术人员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向主管该要素的部门报告;通过质量分析向中心领导、各单位反馈质量状况;中心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进行体系运行状况的沟通。5.6能力验证
27、及比对试验中心积极参加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组织的同行业实验室之间的能力验证及实验时间比对试验,以不断提高中心检测校准能力和水平。6 相关文件6.1 SYSCX-07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管理程序第 64 页 共 64 页 职责部门体系要素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综合管理科安全环保科计量质量管理科生产设备科各检测校准单位管 理 要 求4.1组织ll4.2管理体系l4.3文件控制l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l4.5检测和校准的分包l4.6服务和供应品采购l4.7服务客户l4.8抱怨l4.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l4.10改进l4.11纠正措施l4.12预防措施l4.13记录的控制l4.14内部
28、审核l4.15管理评审l技 术 要 求5.1总则l5.2人员l5.3设施和环境条件l5.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l5.5设备l5.6测量溯源性l5.7抽样l5.8检测和校准样品的处理l5.9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l5.10结果报告l实验室质量职责分配一览表 图解:l 为主管, 为分管, 为协办附录管 理 体 系 运 行 框 图用户抱怨处理受理收集、调查分析抱怨事项抱怨属实抱怨不属实进行整改通知用户确定抱怨处理结果记录存档检测过程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查检测样品的确认及制备检测数据处理出具检验报告审 核合格不合格检验报告用 户方法选择确认选择方法满足要求采用不满足要求确认仪器设备的质量保
29、证仪器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定校准新购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周期检定按合同验收合格粘贴检定合格证准予使用不合格不准使用办理保修退货交付使用部门使用合格粘贴检定合格证准予使用不合格停止使用维修检定检 定设施和环境条件的保证检验按检验要作业 求保持环区 境条件符合要求时开展检测活动不符合要求时查清原因并纠正人员素质培训和资格确认组织人员培训考 核合 格不合格上岗 操 作在职培训个人技术档案客户要求客户满意不符合检测工作的处理分析原因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措施予以纠正跟踪验证纠正措施4.2管理体系1总则中心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
3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运行和保持与承担的检测校准工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配置了为实施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手册是中心管理体系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有效运行、统一和规范中心检测校准行为的准则,中心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2职责2.1中心主任负责管理体系的策划,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保持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2.3生产设备科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3 管理内容及要求3.1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第一层文件第二层文件第三层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规程、标准、方法 作业
31、指导书、记录表式等质量计划根据标准要求和中心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层文件结构,将中心的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成文件,使管理体系、技术运作有效运行,并予以持续改进。3.2实验室管理层遵循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了满足要求的组织机构,确定部门和人员职责,通过监督、审核等措施,使中心所有的工作处于受控状态。资源要求管理要求调查、分析和持续改进顾客满意顾客要求法规人员设备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过程控制开展新项目监控检测校准报告中心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见下图;图释: 增值过程 信息流 逻辑过程 3.3质量方针声明3.3.1质量方针内容遵守法规 客观公正 科学准确 优质服务 持续改
32、进遵守法规:中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关检测业务。客观公正:中心所有员工应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文件,并严格执行中心的手册和程序;同时不受任何商务、财务、生产和其他压力的影响,保持判断的独立性和诚实性;中心所有员工应严格遵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科学准确:指优先使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和其他被证明是可靠的方法,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度满足约定的要求。优质服务: 指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中心利益相关的人或单位的交往中,所体现的提供热情、周到、优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持续改进:指不断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
33、过程,满足质量体系水平的提升。3.3.2质量目标a. 顾客有效投诉次数不超过5次/年 ;b. 理化检验、校准抽查合格率大于99% ; c.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不断提高检测校准工作水平,拓展检测校准领域。3.3.3服务承诺a. 中心管理层遵循认可准则的要求,根据需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保留并能及时提供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承诺的证据;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管理机构要求的重要性传达到员工;当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的变更时,确保维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b.全体员工全面贯彻质量方针,维护检测校准工作的公正性、诚实性、独立性和客观性;认真贯彻质量手册和管理体系文件,承担服务中的义务
34、和恪守法律责任,满足顾客和法定管理机构的要求。c.全体员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用符合要求的标准,选用先进的检测校准设备,确保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性。d.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全体员工以规范的行为、过硬的技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3.4质量手册的控制3.4.1手册的编制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手册,编制要符合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它文件的编制应与其相协调,不得与其相抵触;手册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后报中心主任批准发布实施。3.4.2手册的形式内部使用的手册和程序以电子版形式发放,发放时要以密码保护文档或PDF格式等不能改动的格式进行,用于培训等目的打印的纸质手册和程序不受控,只可
35、以留作资料保存。3.4.3手册的发放和保管3.4.3.1手册经编号、登记后发放,发放范围: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单位。3.4.3.2持有者应妥善保管手册电子版,不得外借,持有者工作变动时,应及时交给接任者。3.4.3.3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种形式。中心内部使用的为受控文本,提供给上级有关部门、有关用户的为非受控文本。3.4.3.4各版手册均应在生产设备科存档一份。3.4.4体系文件的修订3.4.4.1当体系文件存在下述情况时根据情况进行修改和改版。a.编制体系文件所依据的有关标准、法规有较大变动;b.中心组织机构或管理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影响手册的执行;c.认可服务能
36、力发生显著变化;d.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发生变化;e.评审、内审中出现较大管理体系问题,需要进行调整;f.体系文件中的个别条款不适应管理体系运行;g.其他需要改动的情况。3.4.4.2体系文件应根据具体情况,至少每年审查一次。3.4.4.3体系文件的评审、修改和改版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执行;改版和修改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进行,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后报中心主任批准。3.5体系文件宣传贯彻3.5.1在质量手册生效前,必要时生产设备科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使其了解质量活动的管理内容和技术要求,同时对体系文件条款作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以便在活动中得以正确贯彻。3.5.2要求中心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并自觉遵照执行,共同实现对
37、用户的承诺,以准确的检测数据和一流的服务,满足用户要求。4相关文件 4.1 SYSCX-03文件资料控制程序4.3文件控制1总则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均能得到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2职责2.1中心主任负责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和颁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2.2生产设备科负责管理体系文件资料的控制管理。2.3各单位负责文件资料控制的具体实施。3 管理内容及要求3.1文件分为内部文件和外来文件,有“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状态,可采用书面或电子媒体形式发布。3.2管理体系文件以文件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以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文件。3.3 管理体系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中心主任
38、批准;生产设备科做好文件的控制、发放、收回、销毁、归档工作,具体执行文件资料控制程序。3.4文件应定期评审,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应及时修订。3.5文件变更时,由原审批人负责审批;若更换审批人,需授权给了解背景资料的人员。中心体系文件一律不允许手写修改。3.6所有文件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转抄、复制、外借。4相关文件4.1 SYSCX-03文件资料控制程序4.2 SYSCX-11记录管理程序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1 总则对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进行评审,评价中心满足该合同要求的能力,在客户的期望与需求得到充分理解后作出规定,予以实施和保持。2职责2.1生产设备科负责合同评审的管理。2.2各单位对职
39、责范围内的合同进行评审。2.3技术负责人负责非常规检测项目合同评审的审批。3管理内容及要求3.1对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应包括对检测校准方法、能力、资源及客户需求进行评审,并形成文件。3.2对于常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内的合同,由生产设备科进行评审,双方签字确认。3.3对于非常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内的合同,或者新的、复杂的或先进的检测校准项目的合同,由生产设备科组织评审,技术负责人批准。3.4对重复性例行检测校准,如客户要求不变,初次检测校准前由生产设备科一次评审,以后检测校准不再进行评审。3.5客户要求、标书与合同之间应是相适宜的,每项合同应得到中心和客户双方的接受。3.6应保存包括任何重大
40、变化在内的合同评审记录。在执行合同期间,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果与客户讨论的记录,也应予以保存。3.7若合同评审涉及实验室分包,对分包方的能力要进行审核。生产设备科要将分包情况通知客户,并得到客户同意。3.8对合同出现任何偏离时,应立即通知客户。3.9在合同执行期间如需对合同进行修改,应组织按程序进行重新评审,并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4 相关文件4.1 SYSCX-04检测合同评审管理程序。4.5检测的分包1总则 中心将部分检测校准项目分包给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是利用其他实验室能力对自身或未能预料的原因导致的检测校准能力不足的补充,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方法,因此对检测校准工作的分包进行控制。2职责2.1生产设备科负责组织检测校准工作分包的评审和具体实施。2.2技术负责人负责签订检测校准分包合同或协议。3管理内容及要求3.1中心因承检能力所限,将部分检测校准工作或项目分包给其他实验室承担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