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编制方式与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编制方式与要求.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QC小组活动基本知识1、QC小组的概念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2、世界开展QC小组活动情况(1)1962年日本首创QC小组。(2)有70多个国家开展QC小组活动。(3)全国QC小组代表会。 中国自1978年开始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作为质量管理四大支柱之一的QC小组同时被引入。 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了第一个QC小组,同年12月该厂召开了第一次QC小组成果发表会。1979年8月24日至31日,原国家经贸委在北京
2、召开了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4)国际QC小组代表会1997在中国召开。 3、小组活动内容与范围(1)选题范围: 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2)参加人员:所有人员,领导、管理人员、一线员工。(3)方法:PDCA。(4)应用工具:统计技术。(5)活动过程:全组成员参加,集体智慧。4、QC小组课题类型(组建形式)(1)现场型: 通常 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活动周期短,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比较容易出成果,经济效益不一定大。(2)攻关型: 通常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课题难度大,活动周期较长,需
3、投如较多的资源,通常经济效益显著或带来重大的技术更新换代。(3)管理型: 通常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有大有小,如只涉及本部门具体管理业务工作方法改进的课题就小一些,而涉及多个部门协作的课题就大些,课题难度不尽相同,效果也有较大差异。(4)服务型: 通常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这类课题的成果虽然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 以上四种类型又称为问题解决型。(5)创新性 通常Q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4、。5、QC小组活动课题分类 A 课题类型问题解决型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问题达成型创新型7、QC小组成果分类(1)无型成果: 是以改善环境、情感、人际关系、人员素质等活动,它是定性的、无法用货币计算的成果。(2)有型成果: 是指具有物质形式的、物化的、定量的、可以用货币计算的成果。8、QC小组的性质(1)QC小组与行政班组的不同点: 组织的原则不同; 活动的目的不同; 活动的方式不同。(2) 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不同点: 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侧重于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 QC小组不仅活动的选题要比技术革新小组广泛得多,而且在活动中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方
5、法的多样化,事实的数据化。9、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 (2)广泛的群众性; (3)高度的民主性; (4)严密的科学性。10、QC小组的宗旨(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11、QC小组的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12、组建QC小组的原则(1)自愿参加,上下结合; (2)实事求是,灵活多样。13、QC小组组长的职责(1)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2)制定QC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3)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14、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1)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2)业务知识较丰富;(3)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15、对QC小组组员的要求(1)应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安排按时参加活动;(2)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3)应是企业中不断改进的积极分子;(4)聘请有关专家或领导作为QC的顾问;(5)企业中的QC小组活动推进者也可作为小组成员
7、。16、QC小组组建程序(1)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2)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3)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17、QC小组的人数小组人数一般以310认为宜,宜少不宜多。在课题变化或小组成员岗位变动时,成员数也可作相应调整。18、QC小组的注册登记(1)企业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注册登记表的发放、登记编号和统一保管。(2)纳入企业年度QC小组活动管理计划,便于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服务,并可参加各级优秀QC小组的评选。(3)每年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以便确认该小组是否存在,或有什么变动,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QC小组予以注销。(4)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而QC 小组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
8、则应是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的注册登记。两者不能混淆。20、QC小组成果发表会及评审的作用(1)有利于成果的交流和推广;(2)有利于提高QC小组活动的能力和有效性;(3)有利于增加评选成果的群众基础和认可平述;(4)有利于鼓舞士气,吸引更多的职工参加和相互启发不断进取;(5)有利于满足心理需求,增加成员的吸引力和内聚力。 人的五大需求:(1)生理的需求;(2)安全和保障的需求;(3)社交的需求;(4)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的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问题解决型 QC小组活动成果 报告书的编写内容(一)、小组概况1、小组成立时间; 2、注册编号; 3、小组人
9、数; 4、小组类型; 5、小组成员表; 6、TQC受教育学时数; 7、活动时间;8、本课题活动次数; 9、本小组共循环次数; 10、历次成果情况。 11、本次所发表课题的简况(二)小组活动场所简介1、与本次活动课题有关的内容,报告书中不能完全表述的;2、不便于人们理解选此课题的重要性;3、此课题是上一次课题基础上深化的,可说明上一次活动课题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水平。4、 不能写成“企业概况”、“小组概况”,更不应写成“企业的广告”,“小组的光荣历史”。(三)、小组活动计划1、小组活动计划的作用(1)计划本次循环所用的期限;(2)指导小组活动的进程,正确计算活动次数;(3)便于企业主管部门按计划检
10、查指导工作;(4)便于成果评审中,评委查阅各阶段所用时间的有效性。2、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时间应在选择课题首次小组会议后,制定小组活动计划。3、小组活动计划应用的工具 常用甘特图(线条图)3、错误的课题名称(1)“手段+目的” 式 如“改造逆变电源装置,降低电机车事故率” “降低设备事故率、提高入选量” “运用QC手法减少极板浪费”。 这些“对策”很明显是课题完成时才产生的,而不是小组在注册时确定的。(2)未用质量特性值来表达式 “提高小钢模施工的混凝土质量” “提高汽机基座混凝土外观质量” “消除35t锅炉安全隐患” 没有给出质量特性值,看不出课题针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3)活动对象不清式
11、“加强成本控制节能降耗创高效”(4)口号式 “与时俱进抓质量,客运服务上台阶” (5)论文式 “幼儿园节约理念教学”、 “关于CM10后风窗玻璃水的改进成果”、 “对进口采煤机改造的研究”(五)、选题理由应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1、选题理由主要内容为: (1)企业方针; (2)部门要求; (3)顾客的需求; (4)现场存在的问题点等。 不必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罗列一大堆。2、存在的问题:有的成果将公司的质量方针、存在的问题抽象地进行条款的罗列,不是将现状调查中的数据和事实用生动、简洁有力的语言有机的组合起来,以充分的理由进行描述。 (六)、现状调查1、现状调查的目的。 (1)弄清所解决课题的现
12、状; (2)通过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影响课题的症结所在; (3)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2、如何进行现状调查。 (1)从企业的统计报表中进行; (2)从各种质量记录中进行; (3)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3、现状调查收集数据时注意的事项。 (1)要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数据; (2)收集的数据要反映客观事实,避免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忽略其他数据; (3)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性、要近期的。 由于问题的现状调查,往往是调查以往的数据,如需要间隔时间较长的数据,应说明课题现状和以前影响所要解决问题的因素的相似性,以体现用以往数据推断所要解决问题的正确性。 有的成果介绍或图表中无数据的来源时间、无
13、数据的计量单位,不能说明调查结论的正确性。(4)到现场去观察、去测量、去跟踪、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掌握问题的实质。 4、所应用的统计工具。 调查表、简易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分图)、排列图、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分层法等。 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5、调查分析的结论要明确 分步调查及全部调查后,分析的总结论都要明确,有的成果对现状进行调查后,确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没有交代。6、杜绝与成果无关的内容 。7、确定的主要问题不要过多,一般1-2个。8、成果报告书中需要展示的内容(1)用调查表、折线图或其他统计工具,描述在有约束性的时间内,与课题有关的现状原始数据。(2)对现状的原始数据,通过分析整理用主
14、次问题统计表和排列图来描述出来,并且做出结论,主要问题是什么。9、排列图的正确应用(1)排列图的图形比例,上下略多于左右;(2)排列图中的项目为5项,最多6项;(3)左纵坐标频数总和,要和右纵坐标累计百分比等高;(4)排累托曲线要画到原点;(5)坐标原点要表注0;(6)左纵坐标频数要标注(单位);右纵坐标要标注累计百分比;(7)标注频数总和N的数值;(8)标注各主次问题项目的名称;(9)排出的主次问题项目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七)、设定目标1.该内容应放在成果报告的哪部分 对于指令性目标值的设定可放在选题理由之后。 而对于自选性的目标,目标值的设定应放在现状调查确定主要问题之后。2.应
15、介绍的内容 针对确定的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将主要问题改善到所需程度的目标; 设定目标的依据。 用柱状图显示目标值与现状的变化情况。3.设定目标值应注意的事项(1)目标应与课题名称一致;(2)目标要定量化;(3)目标设定不宜多;(4)目标值设定的水平要具有挑战性;(5)目标是小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4、设定目标值的依据(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标准要求必须达到的;(2)顾客提出的需求,必须予以满足的;(3)与条件相当的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进行较;(4)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好水平;(5)通过现状调查,找出症结所在,预计解决的程度,测算出能达到的水平。 不要把一些抽象的、空洞的虚词套话作为设定目标值的依
16、据。 注意:指令性目标叫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非指令性目标叫设定目标值的依据。(八)、分析原因1、要针对现状调查中找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从各种角度把所有影响的原因都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3、分析原因要彻底;分析到可直接采取措施为止。4、所有原因都要用简练的贬义词来描述。5、找出两个主要问题时,需分别做因果图或用关联图进行分析。6、对分析出的末端原因要剔除小组不可控原因。7、主要工具:因果图、树图、关联图。8、常出现的问题;(1)因果图中的结果,直接对应的是课题;(2)因果关系颠倒或无因果关系;(3)只分析一层,未分析道第三层原因;(4)把本来就不是原因,也放在
17、因果图中;(5)原因分析中的语句字数太多,还有的是两个原因放在一起分析叙述。B:树图:又叫系统图。1、定义: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图。2、类型:(1)宝塔型,(2)侧向型。3、用途:(1)方针目标实施的展开,(2)质量设计或实施的展开,(3)组织机构框图(4)用于因果分析。等等。C:关联图:又叫关系图。1、定义:它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2、类型:(1)中央集中型,(2)单侧汇集型。3
18、、用途:(1)制定质量管理计划,(2)制定生产、经营、过程的质量改进措施,(3)用于因果分析。等等。(九)、确定主要原因1、确定主要原因的步骤。(1) 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末段因素收集起来; (2) 剔除末段因素中不可抗拒的因素; (3)对末段因素逐条确认。2、确认主要原因的方法。对找出的末端原因进行分析,看是否有不可控制的因素。 对保留的末端原因,逐条进行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 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 a)现场验证;b)现场测试、测量;c)现场调查、分析;d)实验室试验;e)邀请专家验证。3、应表述的内容 确定每个末端原因是否是要因的方法及事实依据。 结论:最后确定的
19、要因是哪些。 4、表达采用的方式 文字叙述式。 表格式。 图表加说明式。 5、应注意的问题 确认要因不能采取讨论研究的方式。 确认要因时小组成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去观察、试验、测试(测量)、调查,取得数据后,对其分析、判定是否是要因。确认要因要以事实为依据; 确认每一条末端原因,不应以危害程度、解决的难易程度来判是否是要因。 不要节外生枝; 即被确认的因素一定是因果分析中的末端原因,而不应是“中间因素”或非因果分析中的因素。 不能把能解决的原因判为不是要因, 在要因确认前将问题解决,不作为要因。 确定的要因应有标记。 确定后的要因应在相应的原因分析图中做出标记。(十)、制定对策1.对策表的内容 要
20、因:经验证确认的主要原因。 对策;解决要因的对策方向。 目标:对策方案达到的结果。 措施:对策方案。 实施地点:措施实施地点。 (6)负责人:小组分工成员。 (7)完成日期:要有约束的日期。 2.制定对策方案常用的方法 对策表法。 系统图与矩阵图联合运用。 3.应注意的问题: 对策中的“要因” 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认的要因; “对策”应体现消除要因的总对策方案; “目标”要反映消除要因的奋斗方向和能定量检查对策的效果; “措施”项目应据有可操作性,并使本次循环特有的措施。不能把固有的操作规程、标准等作为本次活动的措施。 措施的负责人要体现全员性。如有的小组全员9人,责任者只有3人。 对策表项目不
21、全或排列顺序不对,不符合5W1H的原理。有的小组把“对策”和“对策措施”认为是一回事,只有“对策”或“对策措施”一项。有的成果对策表项目排列顺序是:要因、现状、对策措施、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有的无目标。对策表中的要因与确认的要因、因果图中分析出的原因,在语言文字表达上不一致;有的将要因合并。 对策的目标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无法检查对策的效果。 (9)在对策表中不能使用抽象的词语: 如:“加强”、“提高”、“减少”、“争取”、“尽量”、“随时”。这些抽象的语句、含糊的要求,不符合“小、实、活、新,以实为主”的精神,无法指导实施。特别是在“目标”栏和“措施”栏中应杜绝这些抽象的词语。 4、对策
22、要进行评价: 采取的对策要提出两种以上方案,评价出有效最佳方案(十一)、按对策实施1、按对策表中的要因项目,按时间顺序,用肯定的语言,逐项描述实施全过程的主要活动。每项实施后的效果,要有结论,是否达到对策目标。2、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充分表现出来;所谓“难点”即对策计划中的难度较大的项目,如工艺参数的优选试验、网络图的优化及实施过程中对策的修订项目等。3、要图文并茂; 整理成果报告时应多用图表,少用文字叙述,防止长篇大论的文字介绍。4、要把实施对策表中的目标完成情况所应用的统计工具、试验、检验数据写出来;5、叙述实施的过程要详细,不要一带而过;6、一个要因措施实施完后要介绍负责人和完成时间。 7、
23、在组织外部发表时,对涉及技术机密的内容应注意保密,不得泄露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成果将几项措施综合起来进行介绍,不便于对策与实施的对比检查;(十二)、检查效果1.检查效果的主要内容:(1)描述实施后的期间内数据情况:(2)实施后与课题的目标进行对比;(3)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的变化情况; (4)经济效益;(5)社会效益。2.检查效果采用的方法 用调查表描述实施后期间内的数据情况: 用柱状图、质量特征值、水平对比表等表示目标值效果变化的幅度。 用排列图检查分析主要问题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 以经济效益表示小组创造的经值。(5)以社会效益表示小组创造的经值。 3.整理成果应注意的问题
24、检查效果要程序清楚、重点突出、 检查效果的重点应是主要问题、总目标值、要因的变化情况。说明效果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检查效果要全面 往往忽视相关指标的检查。只检查主要效果,不检查与其有关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如降低原材料消耗定额、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燃料动力消耗、减少试验检验费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减少职业病方面的节约等;为用户创造的社会效益的检查,如由于产品(工程)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工期的提前等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计算要有用公式计算; 有的成果只用柱状图显示一下效果,没有数据和事实的来源依据; 经济效果要展示财务部门的证明。(十三)、巩
25、固措施1.应介绍的内容(1)把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标准化;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了何文件,其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经修订并被批准的新标准必须正确执行;(3)巩固期内维持在良好的水准上,要有三个月以上的有关数据。2.应注意的问题(1)巩固措施要具体。不是把本次活动中已得到证明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纳入相应的标准或规章制度中,而是笼统的说“活动中有效的措施纳入xx标准”。(2) 巩固措施的来源要有依据,应是对策表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不要是“新的”、对策与实施中都未出现过的措施。(3)巩固措施要明确,巩固措施不能口号化要据有可操作性。如“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定期检查”
26、、“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等,都无法起到巩固作用,也无法检查是否做到了。(4)要对成果巩固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十四)、总结和下一步的打算1.应表述的内容;(1)总结技术方面有哪些提高,那些还欠缺;(2)总结管理技术方面,PDCA循环的进行、工具的应用是否恰当;(3)认真总结本课题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4)根据遗留的问题,提出下次活动的课题。(5)表明本小组继续开展活动的决心,以体现活动的连续性。2.应注意的问题 简明扼要,突出“总结”及“打算”。 若有遗留问题,应是效果检查中,原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问题。若不准备将其转入下一课题应说明理由。 若选新课题时,应简要说明选新课题的理由。对于
27、一次性的课题活动可只表明今后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的决心。(十五)、 QC小组成果材料逻辑分析(1)现状调查与课题相对应;(2)原因分析与现状调查中找出的主要问题相对应;(3)确定主要原因与原因分析中的末段因素相对应;(4)对策表与确认后的要因相对应;(5)实施与对策表相对应;(6)效果检查与现状调查和设定的目标相对应;(7)巩固措施纳入标准化的内容与对策表的措施相对应;(8)总结与今后的打算,要与效果检查中遗留的次要问题相对应。三、QC成果发布需注意的事项(一)、成果要有三稿。 1.发布稿。即展示的横版.PPT文件。要求背景颜色要淡,字体要清晰,与背景颜色反差要大,字号在26号左右。无与页面内
28、容不相关的图片或动画。整体色彩要协调、编排要规范。 2.打印稿。即评委手中的A4纸竖排的成果。要求字号在14-18要之间,有淡色背景或无背景。一般是横版的打印稿。 3.讲演稿。就是发表人发表成果时的讲话稿。按自己演讲习惯和控制的时间设定的内容,可以使自己对发表过程有底数,能把握发表的节奏,防止出现时间快到时仓促收尾。(二)、发表人1.着装。要尽量庄重大方。不要太过随意。男士、女士尽量正装或工装,休闲和运动服饰最好不穿。发布成果本来就是一件严肃的事,这是对小组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对发表人自己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台下评委和同仁的尊重。 2.配饰。要简约,不要繁琐。深色或浅色的单色衣服可适当戴有配饰,起
29、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即可。3.言行。包括站、说、指、神。 “站”要站如松,不僵硬,不做作。要45度角或大于45度角面对观众。 “说”要平稳有力。语速要适中,音量要适中,吐字要清晰。 “指”(指点)要到位。用教鞭时,臂与所要指的内容要成一线。如果用激光笔时注意提前试好,避免影响时间。“神”(神态)要自然。眼神与台下要有交流,不能自己自话自说,就像赶任务一样。微笑要适度。总之言行要庄重、自然、流畅,要有美感。四、QC小组成果的评审1、评审原则(1)从大处着眼,抓主要问题。通常所说的;挑大不挑小;(2)QC小组活动过程是否符合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3)成果是否真实、完整、正确、有效;(4)统计方法的
30、应用是否正确、恰当;(5)要客观并有依据,避免把个人的偏见带入评审意见中;(6)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7)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选优秀QC小组;(8)注重现场型小组成果。2、评审方法a)小组是什么类型的课题; b)成果有什么主要特点; c)在程序运用、依据数据“说话”、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交流、推广的价值; d)存在的不足之处。3、评价出成果水平成果水平档次:(1) 上 90分以上; (2)中上 8589分; (3) 中 8084分; (4)中下 7579分; (5)下 74分以下4、评审标准(1)QC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2)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表五、QC小组成果近几年发展分析六、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