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715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0 大小:38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2140011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画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nimation 课程编号:x2140011学 时 数: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1.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对于动画的产生、发展、分类、风格流派、动画电影的基本原理、动画电影的摄制过程以及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都能够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同步进行的素描课程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之后的动画基础造型乃至将来的运动规律、原画、动画、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明确学习目的,达到了解动画、对动

2、画概念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形成动画意识并且能够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动画的本源和想象的特质;世界动画电影发展简史;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契机以及动画电影的基本原理。理 解:“动画”的基本概念;促使动画发展的关键性事件与人物及其如何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主要特点。掌 握:动画本质属性的主要提法和评论;视觉残留现象的概念;美术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中、美、日三国动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熟练掌握:世界各国的动画包装的运作方式。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差异。以迪斯尼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产业的营运模

3、式。拍摄动画电影的三个阶段。重 点:熟知动画技术的萌芽过程,归纳出各时期动画电影的发展特征;中国动画的优势和弊端;美国动画的特点以及美国动画始终处于世界动画的先驱地位的原因;日本动画的商业运作过程模式化的优势与弊端;在动画的摄制过程中每个阶段包含的内容和步骤。难 点:中、美、日三国动画的差异;日本动画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动画的摄制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要求。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世界动画电影简史讲授22:1二美术片的分类讲授2三动画的风格流派讲授8四动画电影的摄制过程讲授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

4、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为之后的动画基础造型乃至将来的运动规律、原画、动画、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是培养学生了解动画的关键,也为下学期动画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六、教学参考书目动画概论 贾否 路盛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5年5月 世界动漫艺术圣殿 十一郎 北京西网电子出版 2002年9月 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 刘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1月 大纲撰写人:吴丽莉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21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影视赏析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the Films And Televis

5、ion课程编号:x2140021学 时 数: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1.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影视赏析是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影片分析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通过影片分析的课程可以精读各类国内外精品电影。学习经典影片的剧作、视听语言、剪辑、蒙太奇技巧等方面。根据影片的文本来整理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视听方案,是动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经典影片的欣赏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影片加以欣赏与评析。将学生对影片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到实践影片的分析掌握阶段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真正转化。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欣赏分析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

6、具体课程内容(不同类型的影片),学习各个类型影片独特的表现技巧与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求学生在欣赏分析过程中能大胆创想,敏锐地选择材料和巧妙地运用材料,灵性的展现构成美。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影视作品的基本分析方法。理 解: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特点。掌 握:对影视作品的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解读的方法。熟练掌握:对影视作品的文本分析、叙事分析、技术手法、文化研究、视角、类型等方面的分析能力。重 点:电影蒙太奇的概念与功用以及与之相对立的长镜头理论;对于电影结构的分析和判断。难 点:通过对影视作品及一些经典电影知识理论的积累和研究,能够比较合理的总结出对影片的分析读

7、解。真正的掌握理解、解读影视作品的能力。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影视艺术欣赏的特性讲授42:1二欧美电影讲授4三亚洲电影讲授4四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讲授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堂精讲与学生自学赏析相结合;课下多读、多看相关书籍和影片,收集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对于动画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摄影”、“摄像”课程的摄影技巧;“动画场景设计”的电影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的影视分镜头;“动画剧本写作”的剧本等等课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作用。 因为动画是电影的一种类型,因而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学习到的很多镜头语

8、言的运用、画面效果的设置、叙述方式的技巧等等知识技巧都可以在日后学生个人的动画作品里得到理想的应用。这也是动画专业普遍设置影视赏析课程的原因。六、教学参考书目影视鉴赏 彭吉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电影艺术欣赏 李标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美)波德维尔,汤普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 电影出版社 1992年 大纲撰写人:张玲玲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31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透视学英文名称:Perspective课程编号:x2140031学 时 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

9、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公共基础课。与素描、动画背景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透视的基本概念的论述中,阐名了透视的基本原理中心投影。强调了取景范围的客观性,提出了透视理论空间划分的新观点,指出由透视画面将理论空间划分为景物空间和视距空间。是贯穿于透视画法理论的基本法则。阐述了平行、余角、斜面、倾斜透视的设计构图画面特点及基本画法。并指出宜于表现的主题及场景。强调了透视画面要素的掌握与运用及原线变线透视法则的运用与掌握,是增强创作设计主动性的根本之一。强调取景范围,创作草图与设计效果图在视阈范围内的控制界线。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

10、难点了 解: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透视的基本规律。平视中物体的高度,从与透视画面的关系看属于原线。把物体在空间存在的复杂形状,以其主体的点线面归纳在方形景物。理 解: 视平线(视平面)、地平线、视心、视点的作用。平视中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平行、余角(成角)、斜面、倾斜透视的基本概念。掌 握: 弄清视域中取景范围的客观性,视距的作用与确定,以及他们的构成关系。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的基本概念。平行、余角(成角)、斜面、倾斜透视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原线与变线基本特征,既透视大小与方向的变化特征及其确定的科学方法。视高测高法、透视缩尺法的应用。平行、余角(成角)、斜面、倾斜透视的实际应用。重 点:视

11、平线(视平面)、地平线、视心、视点的的基本概念。视高测高法的应用。平行、余角(成角)、斜面、倾斜透视的绘制方法。难 点:原线与变线基本特征。透视缩尺法的应用。距点法、测点法的应用。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透视基本概念讲授42:1二视觉运动中的单视域空间讲授8三曲线透视讲授4四人物透视讲授4五阴影与反影透视讲授8六视觉运动中复合视域空间讲授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讲授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余角(成角)、倾斜透视的基本概念和记忆方法,在讲授同时配合透视范例讲解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基本概念的讲授、透视范例的欣赏过后依次进行平行、余角(成

12、角)、倾斜透视的练习。 在联系的同时进行指导,指导应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命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透视表现方法。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透视学课程中描绘的都是精确的场景结构,这种对场景和人物的精确绘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接下来的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背景课程中所要绘制和研究的都是大量的抽象人物和场景,而抽象人物和场景的绘制需要大量的写实经验作为基础的,所以透视学对动画基础造型与动画背景课程起到铺垫的作用。六、教学参考书目绘画设计透视学 恩刚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8年10月动画技法 严定宪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年8月 现代动画设计 孙立军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2月

13、大纲撰写人:吴丽莉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51素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素描英文名称:Sketche课程编号:x2140051学 时 数:80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5.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素描是动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手绘造型能力。本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通过写生的教学过程,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1、掌握全因素素描的作画过程和塑造物体的体量感、空间感和材质感的表现方法。2、了解物体的基本造型规律和表现方法。3、能够达到熟练造型的能力。4、培养学

14、生眼的观察力、脑的分析力、手的表现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5、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与鉴赏能力。6、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7、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基础素描的概念、目的、意义与作用以及素描的分类。理 解:复物体中明暗对比与空间关系;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空间关系、虚实关系。掌 握: 全因素素描的绘画规律及特点;熟练掌握:深入刻画塑造物体的空间、明暗关系的能力。重 点:正确的素描写生的作画过程和深入刻画塑造物体的能力。难 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写生的熟练程度与造型准确程度及画面的

15、整体性和艺术性。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素描概述及全因素素描作画步骤讲授42:1二静物写生讲授、指导14三石膏像写生讲授、指导31四人物头像写生讲授、指导3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基础理论方面:1、利用CAI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各个绘画步骤,充分吸收理论知识。2、课题内容的安排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3、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注重学生个人特点,在正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不同的 表现方法。4、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绘画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绘

16、画作品。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教学辅导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出有个性的绘画作品。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是动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将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广西美术出版社 素描 朱万方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5月美术之路素描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美术出版社石膏几何形体 张会元 张会安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0年7月精彩景物挂图 张闰明 王作文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年8 月 大纲撰写人:吴丽莉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51素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素描

17、英文名称:Sketch课程编号:x2140051学 时 数:80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5.0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素描是工业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在掌握造型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表现形式美规律的积累。本门课程主要分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素描训练也是基本技能掌握部分;第二部分是设计素描表现,训练创造性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用绘画语言传达、记录、思考等视觉转换任务。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基础素描了 解:素描

18、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理 解: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掌 握:素描静物写生步骤, 培养学生眼、脑、手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 熟练掌握:构图与透视关系、造型与形体结构关系。 重 点:具有较强的绘画造型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认识。 难 点:准确的造型能力和对形体的表现能力。 第二部分:设计素描 了 解: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及学习设计素描的目的。 理 解:观察与表现客观物体所具有的结构规律和表现方法。 掌 握:运用形式美的语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质感、空间等造型因素。 熟练掌握:设计素描中线的积累与运用及丰富的表现能力。 重 点:表现方法上线的积累与运用。在创意素描中体现创造性思维与

19、表现能力。难 点:创造性表现能力。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 号主 要 内 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 时分 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第一部分:素描概述讲授22:1二素描静物写生步骤与方法讲授2三静物写生训练指导22四第二部分:设计素描概述讲授2五设计素描表现方法与作品欣赏讲授2六静物写生练习指导22七精细与创意素描的表现方法及作品欣赏讲授4八精细素描写生训练指导12九创意素描构思与表现指导12四、课程其它教学环节要求基础理论方面:1、利用CAI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各个绘画步骤,充分吸收理论知识。2、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艺术修养。课题训练方面:1、课题

20、内容的安排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2、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示范教学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注重学生个人特点,在正确表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3、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绘画作品。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教学辅导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出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本门课程将为后继的课程,手绘效果图等打下良好的造型设计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素描 周若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2月设计素描 宫六朝(主编)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3月素描静物教学问答 宫六朝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9年1月设计素

21、描 陈晓惠(编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3月设计素描 孔繁强(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大纲撰写人: 罗名映 大纲审阅人: 王 玲 大纲负责人: 刘东升X2140061动画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画基础造型英文名称:Modling Based Animation 课程编号:x2140061学 时 数: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3.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动画基础造型这门课在动画片创作中是前期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一部动画片中,人物的造型是让观众最直观理解剧情的途径之一,造型设计是指对动画片中所有角色形象、服装服饰、

22、常用道具等进行的创作及设定,它应充分表现出每个角色的特征并符合动画制作的技术要求。动画是电影与绘画两种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所表现的角色是通过人为设计而设定的,是动态的。动画造型是对生活、自然中所有形象,根据动画角色需要进行选择、概括、提炼、综合等,塑造出一个个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符合动画制作的视觉化艺术形象的要求。动画造型中以物为角色的造型均离不开拟人化这一基本特征。由于制作、生产动画片的种种制约,在动画造型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动画造型设计中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动画表现语言的特殊性,更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首先通过充分理解并掌握标准人体的形体结构、

23、骨骼、解剖、头部、四肢、五官组合等基础理论知识,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成为动画造型。为以后的动画创作进行铺垫,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动画造型形体结构。了 解:我们设计人物造型的时候,可以先用体块大体的先设计出人物的动作。理 解:头部、胸部和骨盆部是人体中三个最大的体块。掌 握:无论这三个体块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熟练掌握:体块的倾斜度和透视变化,以支重的一侧为准,将人物运动趋势线画出,以表明身体的总的倾向,然后,将四肢的运动线画出。重 点:理解头部、胸部和骨盆部三大体块的倾斜度和透视变化,要在复杂变化的动作中抓住要领。难 点:可以把肩膀与骨

24、盆的关系简化为二根横线,把活动性最大的脊柱简化为一竖线,即简称的“一竖、二横、三体积”,通过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来掌握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二)动画造型解剖结构。了 解:研究形态解剖,塑造人体形象,必须以卯榫的方式去架构(骨骼),以体积的观念去组合(肌肉)。理 解:肌肉的形态结构,肌肉按形态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类。掌 握: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围的结缔组 织所形成的结构,有保护肌肉和辅助肌肉运动的作用。熟练掌握: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人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重 点:(1)头颈肌:头颈肌可分为头肌和颈肌 。(2)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

25、肌和腹肌等。(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为上肢肌和下肢肌。难 点:将标准人体肌肉结构提炼简化为动画肌肉形态。(三)服装、道具组合了 解:服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每一件服装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其所处的时代的特征。理 解:服装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服装上判别与其有关的人文历史背景。掌 握:道具能够体现人物的身份、习惯、社会地位及审美情趣等。熟练掌握:设计服装和道具的时候不只要考虑到人物的时代背景,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物的年龄和性格,以及你所设计的服装是不是和其他的人物服装和谐不冲突。重 点:在将人物结构绘画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准确合理的服装。难 点:如何准确的设计出符合

26、人物身份、习惯、社会地位及审美情趣的服装和道具。(四)动画造型绘制了 解:动画造型要在每个环节中接受检验,由于与背景的配合、色法的限定等因素的制约,规定了动画造型设计不可能是设计者随心所欲的创作。理 解:大多数动画片中的主要角色多是人物或动物。掌 握: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或动物角色是依据体态语言。动作变化同样能反映出性格、职业、年龄等的特征。熟练掌握:局部是指手、足的动态造型,通过手、足所传达的信息是其语言的延伸,手与足的动作不仅能够表现其本身的基本功能。重 点:练习以全身和头部造型为主,以人物和常见动物为对象,着重观察和以描绘、体悟其最具美感和代表性的体面和角度,通过某个角度可以表现特别的情感

27、、或给人以视觉上的新鲜感。难 点:形式是风格的外化,也是内容的一部分。造型艺术中所有形式与手段都可以在动画中运用。(五)角色动作设计了 解:动画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赋予每一个动画角色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理 解:角色服饰及色彩的设定流程。掌 握:每一部分的设定都是繁杂而细致的工作,要尽可能做到清楚明晰,目的是为动画加工制作的中间环节提供尽量详尽的规范。熟练掌握:同一人物要有正、背、侧三视图,还要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设定,面部表情体现人物的性格。重 点:众人在一起的比例关系要明确,场景和人物的比例关系也要明确。难 点:人物整体造型与环境的呼应关系。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

28、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动画造型形体结构。讲授22:1二形体结构训练指导6三动画造型解剖结构讲授2四解剖结构训练指导6五服装、道具组合讲授2六服装、道具设计 指导6七动画造型绘制讲授2八动画形象设计指导6九角色动作设计讲授2十动作设计指导1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教学以理论讲授和设计指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采用有针对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大胆创新,配合扎实的理论基础,创作出想象力丰富的动画角色。老师讲授有启发性,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打开视野,并调动同学们对本课程的积极性。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练习巩固每个知识点。五、本课程与

29、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是在素描、透视学和色彩之后的专业课,为以后学习三维动画软件中的角色建模构成制作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动画技法 主编:严定宪 中国电影出版 2001年8月原画设计 主编:汪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可视性二维动画教室 主编:韩宇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5年1月 大纲撰写人:阎 延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81摄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摄像英文名称:Camera课程编号:x2140081学 时 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摄像是通

30、过素描、透视等基础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递进式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静态画面到动态画面的过渡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际解决学生们的创造美再表现美的能力。摄像是让学生掌握基础镜头运动和画面运动,培养学生对实际镜头操作的能力。对涉及到镜头画面构成元素、手段、方法、规律、经验、问题、特性等作综合性的论述。拍摄中解决景别、光线、角度、轴线等画面内部和外部的实际问题,对镜头蒙太奇形成初步认识,为动画场景设计、分镜头等课程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了 解:摄像的概念和作用;景别的产生与发展;拍摄角度的三要

31、素;光源色温、光线的性质;动作再现的基本因素。理 解:景别的概念;拍摄距离影响景深、透视和立体感;硬光、软光、混合光形成不同的光线造型;画面内部运动、画面外部运动和视频图像的频率变化。掌 握:摄像操作要求;景别的实际运用和景别构成的蒙太奇;内反拍和外反拍角度的运用,画面总角度的作用;三点式布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画面内部运动的处理和表现作用;摇摄镜头的视觉因素和操作方式;移动摄像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操作;各种景别的含义、特点、作用和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摄像角度与轴线的关系,人物关系轴线的形成,人物方向轴线的形成、运动方向轴线的形成;双轴线的拍摄角度;光线的水平角度形成的12个光

32、位和他们不同的造型作用,光线竖直角度形成的5个光位和他们不同的造型作用;摄像机的运动,正确使用推、拉、摇、移、跟、升降、晃动、旋转、甩镜头。重 点:白平衡的调整步骤;不同景别的运用和注意事项;拍摄角度三要素的分别运用和表现的含义;光线的角度和造型作用。难 点:光圈、增益、色温三者的关系;景别蒙太奇的形成和运用;借用景别和画面主体的变化正确进行越轴的处理;三点式布光;场面调度中画面内部和外部的处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 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一电视摄像技术基本理论操作方法讲授12:1二景别的划分与运用景别的概念与划分、各种景别的含义、景别的实际运用讲授22:1三拍摄角

33、度轴线拍摄角度三要素内外反拍角度拍摄角度与轴线的关系越轴的处理方法讲授2四光线造型的表现手段可见光谱与光源色温光源决定光线的性质照明角度与造型作用三点式布光讲授2五动作造型的表现手段动作在现的基本因素摇摄镜头与移动摄像讲授1六学生操作练习指导2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带领学生对影片由针对性地进行观摩和分析,通过实例学习世界摄像大师拍摄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构图、景别、轴线的变化,对不同角度拍摄熟练掌握;对运动画面场面调度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做好预习、复习。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摄像先修课程为素描、透视学、,在景深、轴线、构图等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摄像的景别划分,拍摄角度

34、轴线、场面调度等知识点也为以后学习动画分镜头、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影视摄影 刘永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年6月(第一版)电视摄像 任金州 高波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一版)实用电视摄像 苏启崇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单机拍摄与制作 罗伯特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大纲撰写人:张玲玲 大纲审阅人:韩 宇 负 责 人:刘东升X2140091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英文名称:Color课程编号:x2140091学 时 数: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3.0适用专业:动画一、课

35、程的性质和任务色彩是动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静物、人物、室内环境的描绘及学生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观察、表现、分析等综合能力。本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通过写生的教学过程,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1、掌握色彩静物、色彩人物、室内环境的作画过程及运用色彩塑造物体的体量感、空间感和材质感的表现方法。2、了解物体的色彩基本造型规律和表现方法。3、能够达到熟练造型的能力。4、培养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分析力、手的表现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及一定的整理创作能力。5、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与鉴赏能力。6、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色彩概述及作画步骤了 解:色彩的概念、目的、意义与作用。理 解:写生色彩的规律、色彩的发展概况。掌 握:色彩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熟练掌握:色彩写生的绘画规律及特点;静物、人物、室内环境绘画的方法重 点:构图概念的讲解。难 点:色彩规律的讲解、绘画方法。(二)色彩静物写生了 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