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880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3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壹、前言品質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也是基本目標,優良的教育品質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並獲得大眾的認同及社會聲望。在民國85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曾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在高等教育發展分析中指出大學教學品質未能提升、大學評鑑未落實等問題,並提出強化教育研究與評鑑的建議,其認為是提升教育品質的策略之一,而我國新修正的大學法第五條規定大學應定期對教學、研究、服務、輔導、校務行政及學生參與等事項,進行自我評鑑;其評鑑規定,由各大學定之。教育部為促進各大學之發展,應組成評鑑委員會或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其結果,作為政府教育經費補助及學校調整發展規

2、模之參考;其評鑑辦法,由教育部定之。此條文確立了教育部對大學評鑑之權責,至此政府大力推動各級學校全面實施校務評鑑,評鑑結果亦成為衡量績效表現與品質保證之代名詞,教育評鑑更成為我國學校的重點教育活動。高等教育主要在追求、傳播知識,致力於研究、澄清價值及促進社會發展。為了檢視高等教育目標與確保高等教育之品質,在美國認可制扮演重要角色。美國認可活動的實施主要由六個非官方、非營利、自願、自我管理組織的區域認可學會組成。認可(accreditation)是一項由高等教育機構或學程自願接受外部認可機構品質檢核,在品質符合或超越認可標準時,以獲得認可地位的過程,鼓勵機構朝最大教育效能努力。認可對象是以大學校

3、院整體為主,也可以專業之學術學門(程)為對象。認可方法包括機構自我評鑑與專業同儕訪視,認可是對於教育機構表現與誠信的確保過程,其目的在強化並維持高等教育品質,贏得大眾信心、減少外部控制。西部各州校院認可學會更提出機構能力與教育效能兩個核心承諾,其中機構能力是指機構以清楚的目標、高標準的機構誠信、穩健的財務結構與組織運作,以達成目標;教育效能則是指機構證明清楚、適當的教育目標,機構執行評鑑過程,包括資料蒐集與利用,確保課程結構與學習者成就符合學位表現。期望認可能發揮透過標準和方針評量教育效能,促進卓越的高等教育;藉由持續的自我評鑑,鼓勵機構持續改善;檢視機構清楚定義適當教育目標,合理預期達到成果

4、的條件,組織有系統與支援持續維持成果,以對教育社群、大眾、其他機構與組織提供擔保;提供建議與協助予創建及發展中的機構等功能。認可結果並不是在進行排名,最終目的在於機構持續改善品質,提供品質保證,並邁向卓越。美國此一志願性之高等教育評鑑機制,經過世界各主要國家之引進修正,當前已成為主要國家高等教育評鑑實務所採行的主要方式。根據歐盟一項對其成員國評鑑機制的調查資料顯示,已有近一半之成員國採用認可制做為規劃與設計大學評鑑的實務。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專責單位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配合此一國際趨勢,在導入認可制進行專業類的系所評鑑之後,為建構完整之高等教育評鑑體制,推動專業評鑑模式,以瞭解大學辦學

5、現況及各校自我定位,確立發展方向,鼓勵大學發展重點特色,協助各校提出整體校務之改進計畫,並促進自我改進、追求進步,繼續將認可制導入校務評鑑勢在必行。因此,在確保我國大學校院校務評鑑機制能與國際並駕齊驅之前提下,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參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校務評鑑機制之實務,並植基於品質保證之精神下,結合全面品質管理PDCA之計畫、執行、檢核、行動循環圈的概念,以展開一連串追求校務評鑑改善的行動。貳、評鑑目的大學校院校務評鑑以改善並確保教育品質為出發點,期待藉由各校自我評鑑及實地訪評,確認是否每一項功能運作有助於達成學校之設立宗旨與目標,協助學校自我定位、發現優劣勢並強化發展特色,促進自我改進,具

6、體而言,校務評鑑之評鑑目的包括:一、檢視競爭態勢:促使大學從世界大學競局中,解析自我的強弱機先,從少子化及產業的趨勢,定位自我的教學研究內涵。二、落實校務發展計畫:要求大學確實擬定校務發展計畫,適時自評更新,並建立持續性改善之品質保證機制。三、評定教研績效:從行政管理、教學、研究、推廣、學生學習成效,評定大學教育績效。四、獎勵優質建立標竿校院:激勵大學明示在行政或教研上的特色及優異表現,並建立標竿校院分享其成功經驗。五、匡正發展偏差:列示在管理或教研上有偏失大學,促使限期改善。六、提供政策參考:綜合評鑑結果,提供高等教育發展意見,以供政策參考。參、評鑑原則大學校院之校務評鑑旨在對各大學之品質進

7、行確認,並促其自我改善,整個評鑑實施以認可制作為品質檢核依據,並秉持以下原則:一、明確公開校務評鑑的評鑑程序主張明確公開,將受評須知事先以正式之書面資料公布,強調明確清晰之文字敘述,使受評者瞭解評鑑之計畫、流程、方法與結果處理等資訊。二、專業認可校務評鑑採專業認可辦法,強調認可機制符應專業評鑑準則,由熟稔大學校務治理與經營之專家學者進行質性之品質判斷,不採固定量化指標進行排名,鼓勵大學自我定位,以執行專業、嚴謹的品管機制。三、公平公正校務評鑑之實施方式以公平、公正、積極為前提,各校同等對待,不因受評學校之規模或形象而有個別差異之評鑑,秉持利益迴避與避免偏見守則,以清正廉明的態度不偏袒任何大學,

8、以確保評鑑作業之中立性。四、連貫統整校務評鑑以學校績效責任為內涵,期望樹立品質保證、實現教育目標。因此,校務評鑑項目採系統結構、統整連貫取向,配合各校設立發展之獨特性,根據受評單位本身實況,提出證據說明校務核心能力及品質,以呈現系統化、一致性的評鑑歷程與結果。五、自我管制校務評鑑之核心在自我管制,以提升自我改善能力,各校應根據其設立之宗旨與目標、校務發展計畫等,規劃並設計符合各校需求之自我評鑑機制,以真正落實校務評鑑之精神。六、誠信透明校務評鑑之過程秉持誠實信用與訊息透明原則,可供審查檢驗,以增強評鑑結果的可信度及應用性。七、績效責任校務評鑑之結果,在確保學校能找到自我定位,並擬定校務發展計畫

9、,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建立自我評鑑機制,並能蒐集相關校務發展資料分析檢討,擬定品質改善行動方案,落實執行,以建立一個持續性改善之品質保證,確保學生學習與教師學術表現之績效責任,以型塑為一所高聲望之教育機構。肆、評鑑對象100年度大學校院校務評鑑之對象,係81所大學校院(含軍警校院與空中大學),以一年的時間進行全部的實地訪評作業。為因應學校運作之現況,實地訪評之執行期間採上、下年分別進行,各校受評時程之決定,則由各校代表公開抽籤決定。其中,國防軍警校院(含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陸軍專科學校、警察專科學校),因於99年度下半年接受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考量受評學校評鑑準備期程,則調整於100年度下半年接受

10、校務評鑑。抽籤結果如下:一、100年度上半年:共計40所大同大學、中原大學、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元智大學、玄奘大學、佛光大學、亞洲大學、東吳大學、明道大學、長庚大學、長榮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空中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國防大學、淡江大學、慈濟大學、義守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輔仁大學、銘傳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二

11、、100年度下半年:共計41所大葉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央警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華大學、世新大學、立德大學、東海大學、空軍軍官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南華大學、致遠管理學院、海軍軍官學校、真理大學、馬偕醫學院、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陸軍專科學校、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國立體育大學、國防醫學院、逢甲大學、開南大學、靜宜大學、警察專科學校、實踐大學、華梵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伍、評鑑項目

12、在確保大學校院校務評鑑機制能與國際並駕齊驅之前提下,本次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實施計畫之評鑑項目設計,主要係參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校務評鑑機制之實務在品質保證精神下,結合全面品質管理PDCA之計畫、執行、檢核、行動循環圈的概念,以展開一連串追求校務評鑑改善的行動。將我國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內容根據圖1的架構,分為五個項目。圖1我國大學校院校務評鑑標準之PDCA循環圈同時,為有效降低大學校院準備評鑑資料之行政負擔,由教育部各部門所執行之大專校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訪視、大學校院校園環境管理現況調查與績效評鑑、國立大專院校校務基金訪評、交通安全教育訪視或評鑑、大專校院數位學習訪視與認證服務以及大專院校體育專案評鑑

13、等六項與校務行政相關之專案評鑑及其訪視項目,基於整合之精神,亦依其性質統整於相關之評鑑項目中。惟大專校院推動性別平等教育訪視、大學校院校園環境管理現況調查與績效評鑑及大專院校體育專案評鑑等三項專案仍須依其結果作為相關獎補助經費分配,故將另外派任1至2位評鑑委員進行前述三項專案之評核,並另行給予評鑑結果。大學校院校務評鑑評鑑項目包括學校自我定位、校務治理與經營、教學與學習資源、績效與社會責任及持續改善與品質保證機制等五項,參考效標分述如下。一、一般大學校院項目一:學校自我定位內涵:大學校院能確認本身之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說明學校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界定學校之自我定位。同時按照校務發展目標,擬

14、定校務發展計畫。並依據校務發展計畫,開設適當系所及學程,並訂定學生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以符合教育國際化與市場化之趨勢,強化學校之競爭力。最佳實務:針對學校校務發展,大學能有專責之單位與機制,利用合適之工具,分析學校在內部與外部環境之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並透過標竿學習之歷程,選擇適當之標竿學校,找出學校之自我定位,以能充分反映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市場化之趨勢與需求。在確認學校自我定位後,能再依據策略規劃之內涵,訂定學校之發展願景與目標,並據以擬定校務發展計畫,明確設計達成發展願景與目標之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能有追蹤之考核機制。為確保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之達成,學校能根據國際化與市場化之趨勢與需

15、求,並充分掌握整體國家教育政策,設置相關之系所、學程、研究中心等相關學術單位;同時,學校能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做為各系所、學程與研究中心之依據,使各學術單位之發展方向與教育目標能確保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之達成。參考效標:1-1.學校分析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並找出學校自我定位之作法為何?1-2.學校依據自我定位,擬定校務發展計畫之過程與結果為何?1-3.校院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為何?1-4.校院相關學術單位之設置與校務發展計畫之相符程度為何?1-5.校院依據校務發展計畫,擬定之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為何?1-6.教師及學生對校院自我定位的認同與校務發展之瞭解為何?建議

16、準備參考資料:學校自我定位之分析與評估相關資料學校願景與發展重點特色相關資料院、系所及研究中心設置之相關資料校、院、系訂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相關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二:校務治理與經營內涵:學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需求,建立行政管理系統與運作結構,並進行適當的人力配置,促進有效能的學校領導;同時,為強化校務治理與經營,在校務發展方面,能有專責之機制以規劃擬定校務發展方向;在行政運作方面,各項重要會議與組織均能有效運作;在學校財務狀況方面,包括公立學校校務基金及私立學校會計制度之管理與規劃,可以穩定健全的發展並維持學校長期營運,以能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並且,學校為強化教師之國際學術合作和擴大學

17、生國際視野,能推動雙向之國際交流活動。最後,學校應能善盡社會公民責任角色,主動定期公開完整的校務資訊,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學校現況。最佳實務:根據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學校校長能有相符應之治校理念,並能依據政府法規,訂定組織辦法,設置符合校務治理與經營之行政單位,並在行政與學術單位配置適當之行政人力,以組成有效能之校務經營團隊,並善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同時,學校能提供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管道,並建立校務治理之檢核機制,以提升行政人力之專業知能,確保行政服務品質之效能與效率。而為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之需求,學校能設置有關規劃與研擬校務發展之專責機制,私立學校董事會並能依據法定章程運作且有合理之監督

18、機制設置。而在行政運作方面,包括校務會議、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校級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及與學校行政運作、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之相關會議或組織,均能依其規定開會且建立完善之會議紀錄。此外,包括公立學校之校務基金,以及私立學校之會計制度,其規劃、運用與管理、稽核,能充分支援行政運作、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需求,確保校務穩定健全的發展並維持學校長期之營運。在國際化已成為高等教育重要課題之趨勢下,學校能規劃統整性之國際化方案,在教師方面,能促進雙向之學術合作與交流;在學生方面,能開設並辦理國際化相關之課程與活動,包括提供國際學生進修管道及輔導,以及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習活動等,都能有效達

19、成強化教師之國際學術合作和擴大學生國際視野之目標。最後,為確保校務治理與經營之透明化,學校能定期蒐集有關行政運作與學術表現之資訊,並透過適當管道向利害關係人公開,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學校辦學現況。參考效標:2-1.校長治校理念符應校務發展計畫情形為何?2-2.校務發展規劃與擬定之機制與運作情形為何?2-3.學校行政組織與相關委員會(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環保安衛管理組織、交通安全推動組織、教師評審委員會等)運作情形為何?2-4.學校行政人力配置之運用情形為何?是否合理並符合實際需要?2-5.校務行政電腦化之資訊安全與校園網路安全之管理與作業為何?2-6.學校檢核並提升行政服務品質之作法為何?2

20、-7.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情形為何?2-8.私立學校董事會經營與監督機制之運作情形為何?2-9.私立學校會計制度之資產、負債、權益基金及餘絀、收入、支出情形為何?2-10.公立學校校務基金之組織運作制度、預算決算管理、營運作業管理、基金財務績效及與校務整體發展規劃的關係為何?2-11.學校追求國際化(含僑生教育之辦理)之作法為何?2-12.學校蒐集校務資訊做為自我改善並向利害關係人公布之作法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校務發展機制運作紀錄行政管理機制運作相關紀錄校務行政相關會議紀錄資訊安全管理制度推動(含是否通過認(驗)證、學校組織章程是否編列1位資安專職人力、是否由副校長以上擔任資訊安全長、驗證範

21、圍包含哪些校務行政系統等情形)、校園網路安全環境及資安認知教育推動相關資料校園環境管理、安全與衛生管理(含實/試驗場所)、災害防救管理等工作規劃、績效及經費編列之相關紀錄交通安全教育推動組織規劃運作及教職員生輔導之相關紀錄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運作相關紀錄私校董事會組織及運作相關資料私立學校會計制度之財務收支相關資料公立學校校務基金與校務整體發展規劃關係之相關資料公立學校校務基金組織運作機制、營運及運用分配、收支管理及財務績效之相關資料國際化相關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三:教學與學習資源內涵:教學與學習資源包括教學人力、獎助學金、學習空間及環境設施與設備四個部分。在教學人力部分,學校能確保提供學術

22、單位充足與專業之教學人力,確保教師人力與學生人數之合理性,並能建立明確之教師學術表現評核機制,同時獎勵教師卓越表現,以促進學術活動與教師專業發展。在獎助學金部分,學校能提供並爭取多元之獎助學金來源,以及必要之工讀機會,以使優秀學生能安心學習。在學習規劃部分,學校能設置健全之課程規劃機制,根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訂定適當之課程內容;在學習空間部分,學校應提供學術單位合理且統整之教學與學習空間,並規劃與設計安全、無性別歧視及無障礙之校園環境。在環境設施與設備部分,包括資訊科技、圖書儀器、運動休憩、衛生與安全、學生住宿、實/試驗場所等方面,學校應提供足夠的軟硬體設備,並有完善的管理和維護機制,以支

23、持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充分發揮支援功能,構築成為一所永續發展與經營之校園環境。而在學生學習方面,包括導師制、輔導機制、社團活動、生涯發展等方面,均有健全之機制,且能落實實施。最佳實務:學校對教學與學習資源提供之目的,在建立一個優質之教學與學習環境。學校除了提供教師與學生高品質的行政服務外,應該建立一套嚴謹的教學人力遴聘機制,以提供學術單位充足且能符合目標需求之專業教學人力,以確保教學人力與學生人數之合理性;同時為使教學人力能充分發揮學術專長,學校除提供教學與研究必要之資源需求外,亦能建立教師學術表現評核機制,且能落實實施,並根據評核結果,獎勵教師卓越表現,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教師學術品質

24、與學校學術聲望。在學習規劃方面,學校之課程規劃機制能定期運作,並強化通識教育(含永續發展議題)之規劃與實施,根據所訂定之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訂定合理之校、院、系級學分結構,並設計包括通識素養、基礎學科、專業知能三個領域之適當課程內容;在學習空間方面,學校除規劃與設計一個人性化之校園環境外,應有一套公平的教學空間分配與使用管理機制,確保學術單位擁有合理且具統整性之學習空間,以便利教師之教學研究與學生學習。除學習規劃與空間外,在資訊科技、圖書儀器、運動休憩、衛生與安全、學生住宿等方面,學校應提供足夠的軟硬體設備,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能有完善之一般與專業教室足供使用;在課堂教學外,教師與學

25、生能有豐富之圖書資源、先進之資訊科技、完善之運動休憩設施、健康之生活與安全環境、合理之學生住宿空間及充足與安全之實/試驗場所。此外,為確保教學與學習資源的充分運用與切合時代趨勢,學校應建立完善的規劃、管理和維護機制,確保教師與學生資源應用之便利性與合宜性。對學生學習方面,包括導師制之運作,學習、生活與心理輔導功能之落實,體育教學與活動規劃,社團活動之推廣,獎助學金與工讀機會之提供,以及畢業生生涯發展之輔導與協助,學校均能妥善規劃,提供學生優良之學習環境。參考效標:3-1.學校遴聘教師之機制及其運作為何?3-2.學校獎勵教師教學與研究卓越表現及協助專業成長之作法為何?3-3.校院評核教師學術(含

26、教學、研究及服務)表現之機制為何?3-4.校院課程規劃機制之運作情形為何?3-5.學校通識教育整體規劃機制與實施情形為何?是否納入永續發展之議題?3-6.學校整體空間規劃與分配之作法為何?3-7.學校營造永續發展校園(含節能減碳、安全衛生與環境教育、無菸害校園)、交通安全教育、重視性別平等教育,以及安全、無障礙校園環境之作法為何?3-8.學校提供學術單位一般與專業教室(含實/試驗場所)之資源為何?3-9.學校提供資訊科技、圖書儀器及數位學習機制以滿足師生需求之作法為何?3-10.學校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措施及成效為何?3-11.體育室(組)組織架構與運作機制為何?學校整體體育(含場地、器材、設施

27、安全規範及經營)、體育課程(含必選修)及體育教學(含師資、提升體適能、提升游泳能力及適應體育)規劃機制與運作情形為何?3-12.學校對教學及學習資源之管理與維護機制為何?3-13.學校提供學生學習、生活輔導與住宿之情形為何?3-14.校院級導師制之實施情形為何?3-15.學校辦理畢業生生涯發展輔導之作法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教師遴聘機制之相關資料鼓勵教師卓越表現與專業成長之相關資料教師表現評核之相關資料校院課程規劃機制相關資料校級性別平等委員會設置及運作相關紀錄校園環境、安全與衛生管理、災害防救管理工作績效之相關紀錄交通安全教育推動組織規劃運作及教職員生輔導之相關紀錄無菸害校園、無障礙校園之

28、規劃及運作相關資料軟硬體設備及營繕管理與維護相關資料節水、電、油績效及綠色採購相關資料實/試驗場所依法規要求之設備相關查核表、運作紀錄、人員證照、教育訓練紀錄等相關資料校院圖書設備管理與維護相關資料學校行政數位化相關資料學校推廣數位學習相關資料學校整體空間配置與設施管理資料學校通識教育整體規劃機制與實施,並納入永續發展議題之相關資料學校有關智慧財產權保護之相關資料學校體育行政運作、場地與設施、教學及活動之相關資料學生住宿與宿舍管理相關資料學生學習、生活輔導相關資料導師制之相關資料學生輔導與畢業生生涯發展輔導之相關資料校院學生國際活動參與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四:績效與社會責任內涵:衡量績效責

29、任的主體包括評量學生之學習表現與教師之學術表現。為確保學生學習績效,學校應對學生入學條件設定篩選機制,並對在學之學習效果進行評量,以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應有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而對教師績效責任的評估,則反映在教師的學術表現,包括教學、研究及服務三個部分。而藉由學生與教師績效責任的評量,學校應能定期檢視可確保學生與教師績效責任達成之資料的適合性及可用性,以能持續改善,達到品質保證;同時,學校應能符應社會期待,善盡社會公民責任,以型塑為一所高聲望之教育機構。最佳實務:為確保學生學習之績效責任,學校應有一套完整的學習評量機制,以能篩選合乎校務發展條件之學生,並對學生在學期間之學習,規劃可達成基本素養

30、與核心能力之機制,進行學習評量,以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應有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培育優良素質的學生,並有充分證據顯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卓越表現。此外,學校應確實根據對學生表現檢定之資料,進行分析檢討,而能持續性的改善學習績效。在學校提供教師一個完善之教學與研究環境下,學校也應相對地要求教師展現卓越之學術表現。在教學部分,應可獲得學生高度之認同與滿意,並能確保學生具備應有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在研究部分,教師應能做出符合校務發展方向與學術專業之高品質研究成果;在服務方面,藉由教師參與校內推廣教育,以及校外之學術社群互動與產學合作,而能獲得高度之評價。而學校在如何有效的落實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上,除藉由

31、學生與教師績效責任的達成外,應基於品質保證之精神,對師生績效責任達成校務發展目標的程度,規劃與設計評估教育效能的系統性方法,蒐集資料進行分析檢討,並不斷修正校務治理與經營的結構、教師教學方法及學術工作、學生學習表現,擬定學校未來方向。此外,在善盡社會公民責任已成為社會對大學校院之共同期待之潮流下,學校應能善盡社會公民責任,並提供弱勢學生之學習機會與照顧,藉此型塑為一所高聲望之教育機構。參考效標:4-1.校院學生入學資格之篩選機制為何?4-2.學校規劃與評核學生達成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之機制為何?4-3.校院學生學習評量之作法為何?4-4.校院學生卓越之學習表現為何?4-5.學校對教師教學評量之機

32、制為何?4-6.學校依據教師教學評量進行輔導與改善之作法為何?4-7.校院教師卓越之研究與專業表現為何?4-8.校院教師參與推廣服務之表現為何?4-9.學校爭取產學合作之機制與成果為何?4-10.學校檢核績效責任,型塑為高聲望教育機構之作法為何?4-11.學校善盡社會公民責任(含服務學習),提供弱勢學生學習機會與照顧之作法為何?學校提供獎助學金與工讀機會(含生活學習獎助金、緊急紓困金、低收入戶免費住宿等)之作法及成效為何?另學校如何推動各類措施之宣導事宜?4-12.學校推動校內外競賽、運動及社團參與成果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學生休、退學狀況相關資料學校招生情形相關資料學校提供弱勢學生學習機會

33、與照顧之相關資料、提供獎助學金與工讀相關資料(含生活學習獎助金、緊急紓困金、低收入戶免費住宿、宣導事宜等)學校檢核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機制之相關資料學生學習評量作法與改善之相關資料學生學習卓越表現之相關資料教師教學評鑑機制與改善之相關資料教師卓越研究表現之相關資料教師參與推廣服務之相關資料學校爭取產學合作之相關資料私立學校校務發展績效之統計資料學校推動內外競賽、運動及社團活動成果之相關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五:持續改善與品質保證機制內涵:一所高聲望之大學,對內需獲得師生之認同,對外需獲得利害關係人之肯定。為建立一套品質保證機制,對內學校能建立自我評鑑機制,依據校務發展計畫以檢視辦學績效,建

34、立持續改善之品質保證機制,以達成校務發展目標,而能確保校務永續發展;對外,應能蒐集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以做為品質改善與校務發展之參考。最佳實務:學校為確保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之達成,對內能基於計畫執行檢核行動之PDCA品質管理精神,擬定校務發展計畫,並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同時建立自我評鑑機制,以檢視辦學績效,並能根據評鑑資料進行分析檢討,針對問題與困難,透過標竿學習等適當之策略,訂定品質改善行動方案。學校對外應負起培養符合國家發展需要之人才,為瞭解所培育學生是否符合國家發展之需要,學校應能定期蒐集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以做為學校進行持續性品質改善以及校務發展之參考。學校唯有同時蒐集並瞭解內部與外部利害

35、關係人(包括學生、教師、家長、畢業生及企業雇主)之意見,才能建立一個持續改善之品質保證機制,而確保校務之永續發展。參考效標:5-1.學校之自我評鑑機制為何?5-2.學校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之作法為何?5-3.學校持續改善之品質保證機制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自我評鑑機制相關資料學校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作法之相關資料持續品質改善作法相關資料校務與系所評鑑之持續改善機制與成效之相關資料前次校務評鑑後續改善執行情形相關資料其他相關資料二、國防校院項目一:學校自我定位內涵:大學校院能確認本身之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說明學校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界定學校之自我定位。同時按照校務發展目標,擬定校務發展計畫。並

36、依據校務發展計畫,開設適當系所及學程,並訂定學生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以符合教育國際化與國軍建軍備戰之需求,強化學校之競爭力。最佳實務:針對學校校務發展,大學能有專責之單位與機制,利用合適之工具,分析學校在內部與外部環境之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並透過標竿學習之歷程,選擇適當之標竿學校,找出學校之自我定位,以能充分反映高等教育國際化之趨勢與國軍為用而育、訓用合一之需求。在確認學校自我定位後,能再依據策略規劃之內涵,訂定學校之發展願景與目標,並據以擬定校務發展計畫,明確設計達成發展願景與目標之執行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能有追蹤之考核機制。為確保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之達成,學校能根據國際化之趨勢與國軍建

37、軍備戰之需求,並充分掌握整體國家教育政策,設置相關之系所、學程、研究中心等相關學術單位;同時,學校能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做為各系所、學程與研究中心之依據,使各學術單位之發展方向與教育目標,能確保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之達成。參考效標:1-1.學校分析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並找出學校自我定位之作法為何?1-2.學校依據自我定位,擬定校務發展計畫之過程與結果為何?1-3.校院訂定學生應具備之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為何?1-4.校院相關學術單位之設置與校務發展計畫之相符程度為何?1-5.校院依據校務發展計畫,擬定之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為何?1-6.教師及學生對校院自我定位的認同與校務發展之瞭

38、解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學校自我定位之分析與評估相關資料學校願景與發展重點特色相關資料院、系所及研究中心設置之相關資料校、院、系訂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相關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二:校務治理與經營內涵:學校根據校務發展計畫需求,建立行政管理系統與運作結構,並進行適當的人力配置,促進有效能的學校領導;同時,為強化校務治理與經營,在校務發展方面,能有專責之機制以規劃擬定校務發展方向;在行政運作方面,各項重要會議與組織均能有效運作;在學校經費方面可以維持學校長期營運,以能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並且,學校為強化教師之國際學術合作和擴大學生國際視野,能推動國際交流活動(技職校院不適用)。最後,學校應

39、能善盡社會公民責任角色,主動定期公開校務資訊,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學校現況。最佳實務:根據校務發展願景與目標,學校校長能有相符應之治校理念,並能依據政府及國防部相關法規,訂定組織辦法,設置符合校務治理與經營之行政單位,並在行政與學術單位配置適當之行政人力,以組成有效能之校務經營團隊,並善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同時,學校能提供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管道,並建立校務治理之檢核機制,以提升行政人力之專業知能,確保行政服務品質之效能與效率。而為落實校務治理與經營之需求,學校能設置有關規劃與研擬校務發展之專責機制。而在行政運作方面,包括校務會議、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校級性別平等委員會以

40、及與學校行政運作、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之相關會議或組織,均能依其規定開會且建立完善之會議紀錄。此外,學在預算編列、規劃、經費運用、管理與稽核,能充分支援行政運作、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需求,確保校務穩定健全的發展並維持學校長期之營運。在國際化已成為高等教育重要課題之趨勢下,學校能規劃統整性之國際化方案,在教師方面,能促進雙向之學術合作與交流;在學生方面,能開設並辦理國際化相關之課程與活動,包括提供國際學生進修管道及輔導,以及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習活動等,都能有效達成強化教師之國際學術合作和擴大學生國際視野之目標。最後,為確保校務治理與經營之透明化,學校能定期蒐集有關行政運作與學術表現之資訊,並透過適

41、當管道向利害關係人公開,使利害關係人充分瞭解學校辦學現況。參考效標:2-1.校長治校理念符應校務發展計畫情形為何?2-2.校務發展規劃與擬定之機制與運作情形為何?2-3.學校行政組織與相關委員會(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教師評審委員會等)運作情形為何?2-4.學校行政人力配置之運用情形為何?是否合理並符合實際需要?2-5.校務行政電腦化之資訊安全與校園網路安全之管理與作業為何?2-6.學校檢核並提升行政服務品質之作法為何?2-7.學生參與校務治理之情形為何?2-8.學校年度施政計畫之編制(含經費的編列與應用)與執行情形為何?2-9.學校追求國際化(含外籍生教育之辦理)之作法為何?2-10.學校蒐

42、集校務資訊做為自我改善並向利害關係人公布之作法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校務發展機制運作紀錄行政管理機制運作相關紀錄校務行政相關會議紀錄資訊安全管理制度推動(含是否通過認(驗)證、學校組織章程是否編列1位資安專職人力、是否由副校長以上擔任資訊安全長、驗證範圍包含哪些校務行政系統等情形)、校園網路安全環境及資安認知教育推動相關資料各級教師評審委員會運作相關紀錄年度施政計畫之編制與執行等相關資料國際化相關資料其他相關佐證資料項目三:教學與學習資源內涵:教學與學習資源包括教學人力、公費支給發放與獎助學金、學習空間、及環境設施與設備四個部分。在教學人力部分,學校能確保提供學術單位充足與專業之教學人力,確

43、保教師人力與學生人數之合理性,並能建立明確之教師學術表現評核機制,同時獎勵教師卓越表現,以促進學術活動與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能提供學生在學期間公費支給並爭取多元之獎助學金來源,協助輔導學生培養正確價值觀與財務管理之觀念,以使學生能安心學習。在學習規劃部分,學校能設置健全之課程規劃機制,根據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訂定適當之課程內容;在學習空間部分,學校應提供學術單位合理且統整之教學與學習空間,並規劃與設計安全、無性別歧視及無障礙之校園環境。在環境設施與設備部分,包括資訊科技、圖書儀器、運動休憩、衛生與安全、學生住宿、實/試驗場所等方面,學校應提供足夠的軟硬體設備,並有完善的管理和維護機制,以支持教

44、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充分發揮支援功能,構築成為一所永續發展與經營之校園環境。而在學生學習方面,包括導師制、輔導機制、社團活動、生涯發展及實習幹部制度等方面,均有健全之機制,且能落實實施。最佳實務:學校對教學與學習資源提供之目的,在建立一個優質之教學與學習環境。學校除了提供教師與學生高品質的行政服務外,應該建立一套嚴謹的教學人力遴聘機制,以提供學術單位充足且能符合目標需求之專業教學人力,以確保教學人力與學生人數之合理性;同時為使教學人力能充分發揮學術專長,學校除提供教學與研究必要之資源需求外,亦能建立教師學術表現評核機制,且能落實實施,並根據評核結果,獎勵教師卓越表現,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教

45、師學術品質與學校學術聲望。在學習規劃方面,學校之課程規劃機制能定期運作,並強化通識教育(含永續發展議題)之規劃與實施,根據所訂定之學生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訂定合理之校、院、系級學分結構,並設計包括通識素養、基礎學科、專業知能三個領域之適當課程內容;在學習空間方面,學校除規劃與設計一個人性化之校園環境外,應有一套公平的教學空間分配與使用管理機制,確保學術單位擁有合理且具統整性之學習空間,以便利教師之教學研究與學生學習。除學習規劃與空間外,在資訊科技、圖書儀器、運動休憩、衛生與安全、學生住宿等方面,學校應提供足夠的軟硬體設備,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能有完善之一般與專業教室足供使用;在課堂教學外

46、,教師與學生能有豐富之圖書資源、先進之資訊科技、完善之運動休憩設施、健康之生活與安全環境、合理之學生住宿空間及充足與安全之實/試驗場所。此外,為確保教學與學習資源的充分運用與切合時代趨勢,學校應建立完善的規劃、管理和維護機制,確保教師與學生資源應用之便利性與合宜性。對學生學習方面,包括導師制之運作,學習、生活與心理輔導功能之落實,體育教學與活動規劃,社團活動之推廣及實習幹部制度,獎助學金之提供,以及畢業生生涯發展之輔導與協助,學校均能妥善規劃,提供學生優良之學習環境。參考效標:3-1.學校遴聘教師之機制及其運作為何?3-2.學校獎勵教師教學與研究卓越表現及協助專業成長之作法為何?3-3.校院評

47、核教師學術(含教學、研究及服務)表現之機制為何?3-4.校院課程規劃、軍(士)官養成機制之運作情形為何?3-5.學校通識教育整體規劃機制與實施情形為何?是否納入永續發展之議題?3-6.學校整體空間規劃與分配之作法為何?3-7.學校營造永續發展校園(含節能減碳、無菸害校園)、無性別歧視,以及安全、無障礙校園環境之作法為何?3-8.學校提供學術單位一般與專業教室(含實/試驗場所)之資源為何?3-9.學校提供資訊科技、圖書儀器及數位學習機制以滿足師生需求之作法為何?3-10.學校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措施及成效為何?3-11.體育室(組)組織架構與運作機制為何?學校整體體育(含場地、器材、設施安全規範及經營)、體育課程(含必選修)及體育教學(含強化師生運動風氣、提升國軍基本體(適)能)規劃機制與運作情形為何?3-12.學校對教學及學習資源之管理與維護機制為何?3-13.學校提供學生學習、生活輔導與住宿之情形為何?3-14校院級導師制之實施情形為何?3-15.學校辦理畢業生生涯發展輔導之作法為何?建議準備參考資料:教師遴聘機制之相關資料鼓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