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9058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6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监督管理课题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可研报告申报单位(盖章):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申报单位联系人: 王健 联 系 电 话: 01057520246 申 报 时 间: 2013年2月 26日 44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可研报告目 录第1章建设背景11.1建设背景11.2建设必要性21.3建设内容5第2章建设目标72.1业务目标82.2服务目标92.3技术目标92.3.1先进性92.3.2开放性102.3.3稳定性102.3.4高可靠性102.3.5可扩展性122.3.6易维护性122.3.7安全保密性122.4建设的收益13第3章建设方案153.1建设原则153.2参考文献153.3整体框架16

2、3.3.1SOA体系架构163.3.2企业数据库建设173.3.3产品数据库建设183.4功能模块203.4.1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子系统203.4.2产品日常执法检查子系统213.4.3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子系统223.4.4标准管理子系统223.4.5生产许可证管理子系统233.4.6风险预警管理子系统233.4.7检验机构管理子系统243.4.8应急管理子系统273.4.9企业库管理子系统283.5非功能性设计283.5.1系统基本要求283.5.2平台性能需求293.5.3平台安全需求30第4章技术方案314.1设计原则314.1.1实用性原则314.1.2先进性原则314.1.3可扩展性原则

3、324.1.4可靠性原则324.1.5现有资源利用原则324.1.6安全性原则324.2设计思路334.3设计特点344.4技术路线354.4.1技术选型364.4.2Web中间件364.4.3数据库374.4.4开源软件374.4.5开发标准规范374.5硬件设计384.5.1数据库服务器394.5.2应用服务器394.6软硬件设备清单39第5章项目实施415.1实施原则415.1.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415.1.2双方精诚合作原则415.1.3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组织原则415.2实施策略425.3技术支持425.4实施计划43第1章 建设背景1.1 建设背景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

4、个战略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国务院在2012年2月6日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强化法制、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上的规划,为高起点建设决策支持提供了依据。落实顶层设计和十二五信息规划,给我局带来

5、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全面升级。到“十二五”期末,创建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高、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的北京质监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继续走在全国质监领域前列,为创建服务型质监行政部门提供优质保障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制度的建立,我局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监管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规模和产品质量监督的复杂性也大大提高,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局质量监督工作内容也逐步地趋于丰富和完善,使得原有的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的需要。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只实现抽查业务信息化管理,对管理的对象缺乏全方位管理,对全部业务的管理

6、和领导的决策分析缺乏有效地支撑。1.2 建设必要性在质量发展纲要精神的引领下,要求实现加快质量法制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全面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迈好建设质量强国的坚实步伐,为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局的质量监督信息化工作尽管在此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对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质监系统建设仅仅关注业务登记的本身,而忽略了整体数据的前后衔接的一个整体的应用,包括系统的统计分析,和对公众的服务等。现有的质量监督流程化管理只是局限于当时监管的

7、一项核心业务,食品和工业品从业务上的管理非常复杂,数据量也很大,信息数据的核准和编辑仍然不够准确,对内部领导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现有的业务系统只是承载了部分业务,无法承载所有质量监督业务,并且原有的系统也是按照比较单一的模块来做的规划和建设,数据集成能力相对较弱,整体信息的整合效率也不是很高。目前整个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其实是围绕我局的所管理的企业对象为基础的,对于他们如何形成一套以这个为核心的建设方法和思路,来提升我局质量监督工作的安排落实也成为一个未来提升他管控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因此,需要完善对所有监管对象的统一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标准流程,在现有的监督抽查系统基础上去做扩展,并

8、且建立规范的产品分类库。目前我局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业务上要实行对管控对象的精细化管理,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全面了解所有的监管对象,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能够使所有的质量监督流程形成一个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的业务数据流程,便于加强监督管理;2. 目前的信息系统缺乏对企业数据、产品数据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而且企业库和产品库信息的颗粒度还是不足,产品库的产品分类目录需要整理和完善;3. 当前业务部门质量管理这部分对食品和工业品整体的检验标准比较滞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4. 在所有的管理流程之外,对于企业数据的维护应该要单独去考虑建立一套规范的流程,原

9、来的企业库,就是简单的数据维护,而现在的企业库需要建立一个有约束的维护,而产品库的改进还是更科学的分类和未来完整的维护机制;5. 目前的日常监管,证后监管,以及风险信息,完全对原有信息化没有支撑的东西进行扩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进去,目前的系统就是为业务本身来服务的;6. 现有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很混乱,导致数据库里面数据质量不高;综上所述,此次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管理规范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的细化,要进行全部业务的全面覆盖,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一个更全面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已经是我局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局现有的实际情况,围绕所管理的各个企业,通过对所有监管对象的数

10、据梳理,在质量监管领域提高一个层次,为未来实现标准、规范化、品牌化和网络化的质量监管,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同时也可以使我局现有的系统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更上一个台阶。为了满足当前复杂的各项业务工作,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需要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全部业务管理,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产品质量监督业务工作的流程信息化,并且支持领导决策、支持公众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所以我局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1.3 建设内容我局目前现有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以业务系统为基础,各个业务系统对企业数据、产品数据支撑不完善、很多的外部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同时企业统计范围大、产品升

11、级快、更新频率高对业务监管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对各类企业重点产品的质量,加快建立全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信息系统,以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状况,提升科学监管水平。通过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提高风险预警管理、用数据库和实现企业公众互动等措施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此次我局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将建设内容如下:1. 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构建集监督抽查、监督检查、企业分级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等业务范围为一体的一个流程化支撑的综合质量监督管理系统;2. 建设一个信息完整的企业库,实现对所有监管对象的信息化统一管理,提供快速的数据维护、数据挖掘以及查询统计等管理

12、服务;3. 建设一个分类清晰的产品库,按照类别将所有监管产品详细分类,并建立产品目录,可采集到所有监管对象的有效信息和产品的相关数据;4. 建设一个以领导决策为主的顶层服务体系,实现对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的支撑;第2章 建设目标推进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信息化建设,走新型的现代化道路,是总局贯彻“十二五”的精神和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作为政府机构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迈好建设质量强国的坚实步伐,使质量强国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

13、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我们质监事业的这项宏伟的战略目标,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覆盖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公众的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平台。目前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此次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对将来的战略目标做全面支撑,加强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企业、产品质量、认证认可的监督管理,实现从根本上加快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我局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网络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质监业务工作过程的实时监控,收集、分析、研判、汇总统计各类质监数据,为质监决策提供支持,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

14、的手段和依据,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的质量监督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进而全面提升我局质量监督的管理水平。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业务目标、服务目标和技术目标。2.1 业务目标实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生产许可管理、监测机构管理、标准管理和风险信息管理及预警等业务功能信息化。下图为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业务板块展现图:2.2 服务目标针对现有的业务类别,建立企业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以及详细的产品分类目录,实现产品质量监督信息的详细注册、准确审核和及时发布,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信息,并且满足所有企业信息查询的需要,达到为社会、企业和

15、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目的。2.3 技术目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的技术目标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根据整体业务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业务增长的发展趋势,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本次建设中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保密性、开放性、稳定性、以及易维护性,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通过完善的数据组织体系,建立面向领导、面向企业、面向公众的业务应用以及详细产品分类的数据支撑体系,具体技术目标分述如下:2.3.1 先进性本系统应依据国际标准开发,所有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应统一,支持用户应用软件程序的开发

16、,保证能和其它业务系统互联和集成一体,或者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间的接口。并且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研发技术、先进的设计思想、以及先进的开发工具,完全可以保证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先进性。2.3.2 开放性1) 系统应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提供开放式环境,支持多种硬件平台。2)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在线可扩展性,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扩充、逐步升级,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3) 系统容量可扩充,包括可接入的各个业务系统的系统数据库的容量等,不应该有不合理的设计容量限制,支持未来生产体制改革对技术支持系统的合理要求,从而能使系统平台可以整体设计、分步实施。4) 系统功能可扩充,能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以满足质监局里的各

17、个业务系统的运行管理不断发展的要求。2.3.3 稳定性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保证所有客户端、服务器实时数据的一致和稳定,各个业务系统的元数据和前台展现数据完全一致。2.3.4 高可靠性1) 系统的重要部件均需为冗余配置,系统通过自动切换功能实现冗余配置的硬件设备之间的功能后备,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功能的可用性不受单个设备故障的影响。2) 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均采用冗余配置,当一台发生故障,其功能自动由其备用设备代替,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3) 系统能够迅速隔离和切除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连续运行,并保证故障恢复过程快速而平稳。4) 系统具有完善的实时数据库、历

18、史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方案,能定期自动和手动实现数据的库的备份,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性。5) 系统具备自诊断、自恢复功能。包括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网络负载等的在线检测,当系统发生异常时能予以报警并记录。对于一般的软件异常,应能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对具备冗余配置的设备,能自动切换到冗余设备运行。6) 系统应实现多核CPU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功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的任意单核负载值与其它单核负载值之比的百分值应大于90%(均衡度大于90%),禁止出现某个单核高负载运行。2.3.5 可扩展性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系统整体性能能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

19、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同时满足我局各项业务扩充时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系统性能的要求。本系统还具有良好的在线可扩展性,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扩充、逐步升级,并且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2.3.6 易维护性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具有美观的用户界面,便于使用、维护和管理,可操作性强,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连续性的需要。2.3.7 安全保密性1) 在任何情况下,系统的操作失败或系统缺陷不能导致一次系统的事故及二次系统的崩溃。2) 系统应具有防止未授权用户非法访问系统、非法获取信息或进行重大非法操作的功能。3) 系统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确保数据存储、数据恢复、系统结构和其它操作的安全性。4) 系统正式上线前可通过第三方安

20、全测评机构的信息安全验收测评,保障系统平台的整体应用不存在中高风险的安全漏洞。5) 各个业务系统应对涉及管理用户的帐号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并保障用户密码的高安全性,具备定期提示用户修改密码功能。2.4 建设的收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改造的技术目标是从宏观角度需要达到以下的目标和效果: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包括各业务系统数据和基础数据库等,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业务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网络资源、业务系统,以及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根据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业务增长的发展趋势,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改造建设。纵观当前我局的质量监督

21、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以质监业务标准化工作为基础,将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向全面、深入的方向扩展延伸。从质监系统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加强共享,不断完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将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方面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积累质量技术监督业务数据资源,并加强数据的分析利用,使之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应用体系,使用于优化管理、决策支持。质量监督系统的建设,为加快质量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加强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

22、水平,提升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化水平,促进完善城市安全智能保障。第3章 建设方案3.1 建设原则随着我局业务工作与领导决策对信息化应用支撑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各项业务数据的不断扩大,当前现有的业务数据信息需要形成一个统一集成的整体。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整体战略规划指导下,在统一的信息规划原则上形成整个专业管理信息化体系,形成整个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信息数据的业务信息基础支撑。所有的专业管理体系都将提供整合所有业务的共享数据平台。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建设原则是提供一个技术先进的管理支撑系

23、统,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并且符合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要求。3.2 参考文献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的设计参考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133号总局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121号令)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86号令)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使用煤炭质量的监督规定(42号政府令)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管理规定(规范性文件)3.3 整体框架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以质监局现有信息

24、化系统建设体系结构为基础,系统部署在质监局,基于现有的网络、硬件、安全平台、系统管理体系,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体系结构由SOA架构、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数据支撑层和应用展现层构成。3.3.1 SOA体系架构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中,SOA是构建系统的重要一环,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下图为质量监督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图:3.3.2 企业数据库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企业数

25、据库建设是按照现有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组织以及管理企业数据的集合。可以把数据库简单的定义为按一定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为用户所共同关注的全部数据的集合。围绕管理对象,开发建设质量监督工作业务工作系统,实现产品质量监督业务工作流程信息化。最终实现监督管理对象的综合分析、查询统计功能,包括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各监督管理业务产生相关信息。企业数据库包括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管辖的37000多家企业的注册信息,而我局包括基层分局负责质量管理的人员一共不到200人,统计范围非常大,不太方便管理,导致了对监管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的编辑和核准不够准确。因此,此次系统的企业数据库围绕以下4个

26、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建设:第一, 信息来源。加强数据来源质量、增加数据频度提供智能功能检索发现遗漏企业。第二, 业务提升。通过完善业务流程、业务提升加强监管,捕获遗漏企业。通过企业分类分级、风险控制加强业务。第三, 内控管理。增强市局、区县局、检测机构内部管理规范性。第四, 企群参与。给消费者提供监督、举报渠道。给企业提供信息查看、修改渠道,建立企业信用等级机制。3.3.3 产品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局的产品数据库的内容复杂繁多,产品分类非常不一致,很多企业不在生产制造业的范围之内,而且制造业里的管理数据实际能用到的很少,一个标准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业务模式,需要选择产品,选择企业,选择检测机构来共同制定

27、计划,将最终的检测结果做统一反馈,并将不合格的企业做处理。而目前产品库的最大缺陷,还是在于产品分类目录的整理和完善,当务之急还是急需建立一个完整的产品分类目录,完全对原有信息化没有支撑的东西进行扩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进去,目前的系统就是为业务本身来服务的,将现有的产品质量监督系统相关的数据集成起来,要在业务承载和数据全面的基础上,实现对领导决策的支持,要更加丰富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下图是产品数据库数据流程图:3.4 功能模块系统框架的基础功能: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包含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日常执法检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标准管理、生产许可证管理、风险预警管理、检验机构管理、应急

28、管理以及企业库管理等9个子系统模块。3.4.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子系统本系统模块是将基于已有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基础,搭建质量监督数据平台,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子系统,其具体功能是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中需要建设的最基本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平台内容的应用,并且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筛选和过滤,同时进行加载或替换为其他含义数据,并可根据字段空值实现分流加载到不同目标库,实现统一的编码、统一的分类和组织。3.4.2 产品日常执法检查子系统(1) 执法检查计划生成(市局、区县局用户)A 计划制定序号:文件(任务)名称(填报):文件号(填报):任务文本(上传):任务结束时间(填报):检查产品及范围确定(与产品库、企业

29、库关联):B 计划下达(2)监督检查结果填报(区县局)A 任务来源/接收(市局下达任务、区县自行组织的执法检查或投诉举报)B 执法检查工作填报工作总结(上传)3.4.3 企业分类分级管理子系统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工业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保障能力和实现程度,为优化行政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引导工业企业不断提升质量履责和质量诚信水平所实施的综合监管模式。 具体分为:(1)企业分类分级工作文件及评价规则(文本上传)(2)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申报(企业用户)申报内容(填报固化填报信息、信息内容需要梳理确认):评价规则(根据填报信息固化):(3)企业分类分级申报核准(市局用户、

30、区县用户、第三方机构用户)对企业信息进行核准(4)企业分类分级调整(市局用户、区县用户)根据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等工作信息,调整级别。3.4.4 标准管理子系统对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标准等整个标准化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标准化任务的完成。3.4.5 生产许可证管理子系统生产许可证管理师指国家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统一目录,统一审查要求,统一证书标志,统一监督管理。 (1)本市获证生产企业数据库(市局、区县局用户)企业库中的获证企业(2)企业报告A 年度报告提交(生产企业用户)报告文本上传、确认B 年度报告审查(区县局)序号、名称、报告年度、提交时间、报告内容

31、(点击展开)、报告审核结果、现场核查结果提交(填报表格);(3)许可监督检查(带入执法检查模块)3.4.6 风险预警管理子系统对收集到的产品质量信息是否尽可能的准确的核准和研判信息来源、主要内容、危害对象、产生原因,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能否尽可能准确的提出产品质量风险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模块与产品库关联,依据产品建立风险信息收集、汇总、评估、预警的工作模式。(1)风险信息报送(月报)(区县局、检验机构用户)报送表格详见附件(2)开发舆论网络检索工具(市局用户)(3)抽查结果、执法检查结果、风险监测结果统计(市局用户)(4)风险信息分析月度汇总报告提交、送达(市局用户)(5)

32、重点风险信息数据库管理(市局用户)(6)风险信息提示及预警(系统平台渠道、短信渠道)(市局用户)(7)风险信息评估分析报告及处置工作建议(季度)提交(市局用户)(8)分析报告、预警信息接收(区县局)3.4.7 检验机构管理子系统有关质监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对向社会提供检验服务的技术服务组织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检验机构及安检机构管理界面(见机构库)查看/维护检验机构及安检机构基本信息(市局、区县局用户)检验机构人员资格(通过考核考试系统导入)(1)机构审查专家数据库(许可系统导入)(2)年度审查A 计划制定(市局)计划名称;文号;文本上传;确定审查检验机构(从机构库选择);选

33、择审查专家(从专家库选择);确定审查时间;任务下达检验机构、专家、区县局(带有短信提醒功能):B 审查专家接收任务;反馈接收结果(对于无法按时审查情况,提供信息反馈渠道);C 年度审查报告提交(专家)报告文本上传发现问题填报D 机构年审观察情况报告(区县局用户)E 问题整改情况填报、提交(检验机构用户)整改报告文本上传、提交(3)机构比对A 计划制定(市局)计划名称:文号:文本上传:确定参加比对检验机构、安检机构(从机构库选择):确定比对试验组织单位(增加/维护用户):确定比对产品(产品库):确定比对项目、比对标准(标准库):任务下达并自动通知检验机构B 检验机构填报并提交检验数据C 试验组织

34、方(或市局用户)填报比对试验结果比对试验总结上传填写各检验机构比对试验评价结果并反馈(选择符合/偏离/可疑)D机构上传提交整改报告(4)日常监督检查A 计划制定(市局、区县局用户)序号:文件(任务)名称(填报):文件号(填报):任务文本(上传):任务上报时间(填报):检查产品及范围确定(与产品库、企业库关联):B 计划下达C 任务来源/接收(区县局)(市局下达任务、区县自行组织的执法检查)D 执法检查工作填报工作总结(上传)检查表单填报(设计执法检查表单项,按机构填报表单)3.4.8 应急管理子系统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

35、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1)应急启动(市局用户),信息字段包括:应急任务编号应急任务名称应急启动时间应急任务描述(文本上传)应急管理对象及应急范围应急处置单位具备应急短信通知功能。(2)应急单位接收报送应急任务接收;A 区县局应急结果报送;B 检验机构应急工作报送;(3)应急任务终止(市局)3.4.9 企业库管理子系统3.5 非功能性设计3.5.1 系统基本要求先进性与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性设计,兼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和相关系统之间易于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安全性与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基于系统、网络、应用、管理的各种安全策略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36、灵活性与可扩展性:系统应易于扩展、升级和移植。所选主机、网络设备应可以提供良好的扩展性。主机产品的CPU、内存、磁盘等部件应可根据日后的需求增长而扩充;各级网络设备同样支持在网络规模急聚扩张时不需对整体网络结构做大的调整。现有网络系统能够与应用的需求同步增长,能适应网络结点的增加、业务量的增长、网络延伸距离的扩大等各种发展的需要。系统指标体系、业务功能体系设计留有余地,应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相关应用进行扩展,不需要对系统架构做出调整。准确性与时效性:保证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提供多种数据审查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时效性。3.5.2 平台性能需求1网络平台性能:要求数据传输网络畅通、快捷、

37、高带宽、安全、可靠、可扩展。2系统平台性能:要求采用通用性好的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吞吐能力强,保证系统良好的性能。3支撑平台性能:要求支撑平台为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具备有异构系统和数据平台的信息交换能力,并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和高度的可配置管理性。4应用系统性能:应用系统应满足用户的要求,稳定、可靠、实用。人机界面友好,输出、输入方便,图表生成灵活美观,检索、查询简单快捷。5数据性能:系统数据应完整、准确和及时。汇总统计、制表制图、分析计算、模型测算等功能比较齐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6系统维护性能:提供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包括:数据

38、备份与恢复、应用系统管理、信息内容管理、用户权限管理、代码维护等。3.5.3 平台安全需求出于安全需要,需要进行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将市质监局网络划分为安全隔离的机关政务外网和机关内网。第4章 技术方案4.1 设计原则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是应按照“统一规划、保障安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建设思路,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紧抓标准规范,注意梳理业务流程,做好全局数据规划工作,设计可集成、易扩展的技术架构。系统设计标准化原则,系统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政府要求。4.1.1 实用性原则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和可行,把满足用户业务管理作

39、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全部人机操作设计均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尽可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实用。4.1.2 先进性原则广泛吸取国内外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有发展前途的信息化技术,使系统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符合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4.1.3 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平台设计中要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并根据今后项目工程的实际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同时,方案在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4.1.4 可靠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

40、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同时系统具有一整套完成的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4.1.5 现有资源利用原则此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局信息化建设现有的网络、硬件、软件和人才资源,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4.1.6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整体设计和系统有机集成时,对安全性要有统一完整的考虑,要有完善、周密的安全体系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同时,作为政府信息化应用系统,必须保证信息流转和发布的严肃性、准确性和安全性。4.2 设计思路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为

41、了保持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可靠性,该系统采用SOA的架构体系,这种架构是目前在软件开发领域进行大型企业用开发的主流架构,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并得到了广泛的用。并且选用业界主流的操作系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合长期运行重要的企业用程序和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端采用Unix操作系统或Windows Server系列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及以上版本),客户端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在数据库的选择上采用成熟的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需支持完整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容错、容灾等机制,满足大容量数据的存储、检

42、索、挖掘等功能要求。主要有: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本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是Oracle10G以上版本。系统架构符合SOA架构设计理念和高内聚、低耦合特点,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4.3 设计特点(1)先进性与成熟性软件设计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平台架构,选择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软件技术与软件产品来构造系统的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保

43、证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技术领先,保证系统的性能、生命力及投资价值。(2)开放性用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因此,系统中采用的各项软件技术和产品都必须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要遵循现有的各种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以便根据需要充分选择合适的相互兼容的产品,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与透明访问。(3)标准化与模块化标准化是开放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信息交换、减少冗余的前提;选用的产品符合国际上的工业标准;功能要标准化;信息的表达及格式规范化;术语符合相关标准。软件设计要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软件的功能合理地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44、4)实用性与易维护系统平台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业务用,充分考虑到工作习惯、专业结构、使用水平、培训时间和建设周期等诸多因素对系统产生的综合影响。做到系统功能具有针对性,界面简洁友好,易学易用,可操作性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系统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便于对系统进行管理,减少维护的工作量。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使用开放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设计开发工具等。(5)安全性要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系统要能提供严密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权限划分等安全机制,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4 技术路线此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采用分层技术,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提供RESTful风格的服务,通

45、信协议采用HTTP(S),数据格式采用JSON。4.4.1 技术选型Web界面展现技术:采用成熟界面展现技术,包括Ajax、JSP、Flex(4.1版本)等。支持IE7、FireFox3.6、Chrome 12或以上版本服务端开发技术:选择Java路线,JDK/JRE 1.5,Servlet 2.4/Jsp 2.0(Java EE 1.4标准);开发编码:统一采用UTF-8编码, Java代码、客户端组件、数据序列化等相关文件、数据统一采用UTF-8编码。4.4.2 Web中间件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

46、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递。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 OS 环境。 本次系统建设的中间件支持Tomcat6.x、Weblogic9.2.x及以上版本;支持其他符合或兼容Java EE 1.4及以上标准的容器。4.4.3 数据库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采用的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并且支持国产数据库达梦、金仓等。4.4.4 开源软件选用BSD、Apache Licence 2.0、LGPL、MIT协议的开源软件;优先选用目前2个平台中已应用的开源软件日志组件:Log4j组件容器:Spring3.1.1模块化容器:Equinox3.5连接池组件:DBCPORM组件:Hibernate 3.2.6定时调度组件:Quartz 2.0通用组件:Apache Common (httpclient,io,codec)4.4.5 开发标准规范本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参照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