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9098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咳嗽中医理论知识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14,咳嗽-中医理论知识,2022/9/27咳嗽-中医理论知识,【概述】,一、概念 : 咳嗽是指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概述】 一、概念 :,咳嗽是一个症状,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所有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症状,但是只有当咳嗽为主要表现时,我们可诊断咳嗽。 故咳嗽既是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咳嗽是以症状命名的(这也是中医不严谨的一方面)。,咳嗽是一个症状,可以是生

2、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所有的,二、沿革,1.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咳嗽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种4.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5.清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二、沿革 1.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三、范围,1.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2.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篇互参。外感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内伤咳嗽痰热郁肺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痰湿蕴肺慢性支气

3、管炎、肺气肿 肝火犯肺胸膜炎、肺炎 肺阴亏耗支气管扩张,三、范围1.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病因病机】,肺失布津津聚为痰,邪壅气道,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肺卫,六淫外邪,口鼻,皮毛,外感咳嗽,肺失宣肃 气逆而咳,一、病因,【病因病机】 肺失布津津聚为痰邪壅气道邪束卫表寒热身痛,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情志刺激 肝郁化火 气火循经,内伤咳嗽,内邪干肺,肺脏自病 阴伤气耗 肃降无权,一、病因,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情志刺激 肝郁化火 ,1.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2.外感咳嗽属于邪实(病性)但可发生演

4、变转化。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3.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多由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上干于肺所致。 (病性)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二、病机,1.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4.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5、二、病机,4.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二、病机,5.咳嗽的转归及预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但燥与湿二者较为缠绵。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淤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二、病机,5.咳嗽的转归及预后。二、病机,【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兼证。,【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二、病证鉴别,1、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2、咯痰特点的鉴别:包括咯痰色、质、量

6、、味等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二、病证鉴别,二、病证鉴别,咳嗽为主要表现时,我们可诊断咳嗽,一般病情轻浅,预后较好。所有的肺系疾病均可以有咳嗽的症状,但除咳嗽外,还有明显的其它定位症状,如前面讲的感冒的定位症状是恶寒,发热,舌苔薄,脉浮。常见病如下:,二、病证鉴别,1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根据其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1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

7、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2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为感染“痨虫”,但发病与否还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2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3喘证:,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为喘证。,3喘证: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4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主要表现。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

8、浊、水饮与血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4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三、相关检查,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痰培养、胸片X线透视或摄胸片,以资协助诊断。,三、相关检查 结合病史、病情、体检作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沉,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起病,急,慢,病程,短,长,证候特点,咳嗽伴肺卫表证,咳嗽伴脏腑内伤证,虚实,实,虚实夹杂,治法,疏邪宣肺,忌收敛,调理脏腑,忌辛散,【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内伤咳嗽起病急慢病程短长证候特点咳嗽,外感咳嗽 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内伤咳嗽 多为虚实

9、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注意分清标本主次缓急。,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 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2.辨证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二、治疗原则,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二、治疗原则,注意:咳嗽是人体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保护作用与破坏作用)。,注意:咳嗽

10、是人体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常用药: 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三、分型论治,(一)外感咳嗽三、分型论治,2、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

11、,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清肃肺气 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3、风燥伤肺证,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

12、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燥。,3、风燥伤肺证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 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温肺降气。,(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2、痰热郁肺证,

13、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常用药: 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 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3、肝火犯肺证,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

14、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 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3、肝火犯肺证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4肺阴亏耗证,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常用药: 沙参、麦冬、花粉

15、、玉竹、百合滋养肺阴, 甘草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 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泻热。,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预防调护】,一、预防感冒。二、慢性久咳肺气虚弱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三、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应适当休息。四、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五、缓解期应坚持 “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预防调护】,【结语】,一、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 二、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 三、辨证

16、当辨外感内伤。 四、咳嗽的预后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其病尚浅而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结语】一、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指肺失宣降,肺气上,1.咳嗽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常见病机转化有哪些?2.试述咳嗽常见证型的症状、治法及方药。3.咳嗽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复习思考题:,1.咳嗽的主症是什么,其病因病机如何,常见病机转化有哪些?复,病例分析,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以反复咳嗽咯痰四年,加重两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四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多色白,症状反复,未作系统治疗,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晨起咳甚。两周前因受凉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增多,曾在门诊求治,服用宣肺解表的中药,外感症状缓解,仍发热,咳嗽,咯痰,痰多黄稠难咯出,胸满气粗,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病例分析王XX,男,65岁,退休厨师,形体肥胖,嗜烟,以反复,诊断:咳嗽辨证分型:痰热郁肺治法:清热化痰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金苇茎汤加味:鱼腥草、海蛤壳、葶苈子、瓜蒌皮、花粉,诊断:咳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