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272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表现的测度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 短期经济波动(一):总需求与乘数原理,1,4.1 GDP决定的基本规律: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在一个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里,一个经济体的总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这里要讨论的总需求是指计划的总支出,是一个事前概念,也可以叫做合意的总支出或意愿的总支出。 4-1 这是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回顾GDP核算恒等式 2-1,2,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注意 公式4-1中的投资I是指事先计划的数值,而在恒等式2-1中的投资 是事后实现的数值。所以在恒等式中的各项支出都是事后实现的数值,而决定GDP水平的总支出或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数值。事前计划值与事后实现值不一定总是相等!,3,

2、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考虑对建筑材料如水泥的需求。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对水泥的需求减少了。2004年生产了100万吨水泥 只卖出去了85万吨 库存增加了15万吨水泥,4,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这15万吨水泥可能有7吨是水泥生产企业有意留下来准备来年销售的,而另外8吨则是没有卖掉而积压在仓库里。经济学家认为 2004年的水泥需求或计划总支出是92吨;但事后实现的支出是100吨,其中有8吨是被迫进行的支出:华古水泥等公司自己“买回”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5,计划总支出与实现总支出,在总支出的四个部分里,消费、政府购买、对外净出口的事前计划值和事后实现值是相等的。但是,投资大不一样。投资包括固

3、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存货投资又分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或非意愿的存货投资。因此,事后实现的投资很可能是非计划的,或非意愿的。,6,存货原理与均衡GDP,GDP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出去和留用做自己未来生产的投入(销售给自己)。如果GDP正好和总需求相等,GDP就是均衡的。总需求对生产的影响可以用存货原理加以说明:总需求的变化先影响到企业的存货数量,然后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安排。,7,存货原理与均衡GDP,只有投资的事前计划值和事后实现值可能不相等,那么实现总支出和计划总支出(即总需求)的差就是实现投资和计划投资之差,这就是非计划投资。回顾投资等于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之和实现投资

4、等于计划投资和非计划投资之和事后实现的固定投资一定是事先计划的固定投资,但事先计划的存货投资不一定会实现。如果有非计划投资,那一定是非计划的存货投资。,8,存货原理与均衡GDP,用Iu表示非计划存货投资或非计划投资(两者是相同的),用AE表示计划总支出,即:,9,存货原理与均衡GDP,总产量和(计划)总支出之间的关系为 4-2 或者 4-3,10,存货原理与均衡GDP,11,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恒等式表明一国或一个经济总产量由哪些部分构成;均衡公式则解释了总产量或总收入由什么因素决定。恒等式中所有的支出都是事后实现的数值,是统计的结果;均衡公式中的所有支出都是事前的计划

5、值,是一种预测。,12,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到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公式,既然是恒等式,则GDP和实现总支出在任何时候都是相等的;均衡公式只是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有可能被违背,但如果均衡公式没有得到遵守,GDP就会变化,直到均衡公式得到遵守为止。恒等式中的支出与均衡公式中的支出在数值上的差距表现为非计划存货投资。,13,4.2 只有企业和个人的两部门经济中的GDP决定,GDP决定于各类总支出,如果暂时只考虑由个人和企业构成的经济体,GDP就决定于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14,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不存在着政府部门,也不存在着对外贸易,因此在需求方面就只存在着两类:消费和投资。均

6、衡的GDP由消费和投资之和决定。 4-4 4-5 4-6,15,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于是,这个两部门经济的总支出AE等于: 4-7 将公式4-7带入到均衡公式4-4中,可得: 4-8求解得到均衡的GDP为: 4-9,16,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一种方法:Y=C+I,17,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回顾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2-2:两部门经济,不存在着税收,可得 4-10 将恒等式4-10和均衡公式4-4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到,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变成C+S=C+I,即: 4-11,18,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以大同矿务局的生产为例

7、。扣除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之后还剩下5万吨煤炭,形成储蓄。这储蓄起来的5万吨煤炭最终将被悉数投资,这是实现的投资。对企业而言,关键是这些投资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即计划的)。,19,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如果郑州热电厂、宏火燃气公司、太原市政供热公司将其中的4.5万吨煤炭买走了,大同矿务局本来就打算留存5千吨作为计划存货投资,以方便未来的销售,那么总体计划投资就是5万吨,正好等于全部的储蓄,即I=S。,20,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如果三家公司只购买了4万吨煤炭 尽管 ,但I0的现象。 大同矿务局会在下个时期减少煤炭的产量。如果三家公司一共了购买4.8万

8、吨煤炭 则IS ,从而Iu 0。 大同矿务局会在下个时期增加煤炭的产量。,21,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从消费函数4-5中,可推导出储蓄函数: 4-12则符合均衡公式I=S的均衡总产出为:,22,分析两部门经济GDP决定的另一种方法:I=S,23,ISIu0,I0,Y=C+I与I=S 的一致性,24,4.3 总产量的变化:支出变化的乘数效应,乘数原理:一个假设例子说明,25,乘数原理:一个假设例子说明,4-13因为 0c1,,26,乘数原理的几何解释,27,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初始均衡GDP为Y0,如果自发支出增加 的数量,那么总产量或GDP也一定增加,设新的均衡

9、GDP为Y1,则根据公式4-9一定有: 4-14 用4-14减去4-9,就可以得到均衡GDP的增加量 :,28,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4-15 公式4-15表明了自发支出变化对均衡GDP的影响程度,以及这种影响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个公式解释了乘数原理。自发支出乘数(autonomous spending multiplier)就是自发支出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均衡GDP的增加,是均衡GDP的增量和产生这个增量的初始支出增量之比。,29,利用简单的代数解释乘数原理,支出变化对GDP产生乘数效应是有前提的,即生产能力过剩。,30,案例分析: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中国消费倾向的变化,近年来,我国

10、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如下图所示,自2004年开始我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31,案例分析: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与中国消费倾向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似乎是必然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起呈下降趋势,至2008年已下降到0.727”,而且“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市居民, 。”,32,4.4 一个简要小结:储蓄与消费哪个更重要?,储蓄和消费孰重孰轻,取决于储蓄能否顺利地转化成投资。如果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储蓄能够立马转化成投资,消费者不购买的商品马上被企

11、业家买走了,那么储蓄增加不会抑制总需求。如果人们不愿意投资,消费者不购买,商品就卖不出去,那么储蓄多了就不好,产品会卖不出去,此时应该刺激消费。,33,4.4 一个简要小结:储蓄与消费哪个更重要?,从短期来看,只要储蓄总是能够转化为投资,那么无论是储蓄增加还是消费增加,都没有分别,都能够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总产量。从长期来看,足够的储蓄可以形成长期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因此储蓄更为重要。刺激短期总供给增加,往往伴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一起增加。,34,本章小结,在生产能力过剩时,总产量或总收入由总支出决定。国民收入均衡公式解释了总支出对总收入或总产量的影响。这个公式说明,GDP只

12、有在等于计划总支出时才是均衡的,不再发生变化。如果GDP大于计划总支出,未来的生产就会减少,引起GDP减少。如果GDP小于计划总支出,未来的生产就会增加,引起GDP增加。,35,本章小结,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存在的内在机制是存货原理。如果不满足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存货机制开始起作用。例如,当GDP大于计划总支出时,出现非意愿存货,为了减少非意愿存货,下一个时期的产量就要减少;反之,当GDP小于计划总支出时,实现存货小于计划存货,为了增加实现存货至计划水平,下个时期的生产就要增加,GDP也随之增加。,36,本章小结,总支出对总产量或总收入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当总支出增加时,总产量或总收入也跟着增加,而且后者是前者的倍数,这就是乘数的含义。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当支出增加时,GDP加倍增加;当支出减少时,GDP也加倍减少。这也表明,乘数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决定乘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支出对GDP的影响也越大。,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