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286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军行(杨炯)(含边塞诗总结)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军行 杨炯,二、解题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一、介绍初唐四杰,初唐四杰即唐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坷失意。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

2、骨凝练的佳作。,作者简介,杨炯(650年692年),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他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写作背景 唐高宗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3、1.从军、出塞之作,多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对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和繁荣有一定的影响。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整体感知,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一个投笔从戎,不甘作伏案书生,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整体感知,一二句来犯,三句出征,四句围城,五六句苦战,(七八句抒怀),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文本研习,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

4、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首联,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文本研习,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一、首联,3.赏析关键词“自”。,文本研习,“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一、首联,前两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暗示军情

5、的紧急,“照西京”言烽火映照京城,渲染了紧张气氛。在国家危难关头,有责任心的志士不会坐视不理,自然引出下句“心中自不平”。“自”字,表现了志士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写出了初唐士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1.“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文本研习,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古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二、颔联,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2. “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文本研习,这句话用了

6、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诗中常用“龙城”,指代敌人的巢穴。 “铁骑绕龙城”,写唐军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二、颔联,3. “绕”字有何内涵?,文本研习,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二、颔联,颔联描写将士辞京出师、赴敌作战的情景。,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

7、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苦战 烘托悲壮激烈(听觉视觉),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炯)(原诗略)“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请评析“照”和“

8、自”的表达效果。“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写怎样的场面?尾联运用什么抒情方式,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链接高考】,【明确】“照”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自”写出了书生由衷的报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明确】描写了将士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练习1、尾联抒情方式2、“绕”字好在哪里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艺术特点4、主旨句,直抒胸臆,形象有力地写出唐军神速地把敌人城堡包围的水泄不通的强大气势。,景物描写烘托环境的恶劣艰苦战场的紧张氛围;听觉和视觉结合,抓住

9、旗和鼓典型意象表现唐将士奋勇杀敌的无畏精神和悲壮场面。,(2009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答案(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

10、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析军城早秋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值唐军与吐蕃军交战之际。严武作为全军的统帅,胸怀全局,腹有良谋,对敌我双方了如指掌,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却能一气呵成,气魄宏大,简练紧凑,给人以力量和勇气。首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里的“秋风入汉关”,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寓军情。此刻西山凝重昏暗的云层,笼罩着整个山峰;一弯孤独的边月,挂在山后,放射出冷冷寒光。朔云和寒月,烘托出一种肃杀凝结的沉重气氛,这种气氛,恰

11、恰是大厮杀前充满火药味的一种特有气氛,它使人预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场恶战将怎样开始,又将怎样进入白热化呢?这是人们想要知道的。但作者接下去并没有写这些,反而将它们全部略过,来了很大的跳跃,一下子便转到“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场面。一个“更催”,表明胜败已成定局,战事也已接近尾声。“飞将”,写出了将士们昂扬的斗志和骁勇迅猛的雄威。“骄虏”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揭示了敌军将士骄横狂妄的心理。然而,在严武统帅的唐军面前,他们尽管“骄”,最后还是“虏”,除了丢尸疆场外,就只有逃跑和被俘。,严武对抱头鼠窜的敌军,发出了威严的军令:“莫遣沙场匹马还。”从这一句,我们一方面看到严武的果断和坚

12、决;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敌军七万余众,匹马无还。全诗中,没有一处写流血,但可以想见,鲜血必然成河;全诗中,没有一处写尸骨,但尸骨也必然会漫山遍野。无字处,正是作者潜心用意所在,表现了高度凝练、注意传神写意的艺术特色。,边塞诗,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边塞诗,什么是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

13、“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知识归纳,2.边塞诗的特征,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等感情。,从意象看 地点:楼兰、阴山、凉州、长城、玉关大漠 景物:黄沙、秋风、冷月、雪、雁铁骑 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乐器: 笛、琵琶、号

14、角、鼓 曲子:折柳梅花落关山月,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

15、带来的痛苦。,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体归纳如下: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同情劳动人民,厌恶战争人 将士 思乡念亲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

16、上思想内容 。,五、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衬托、虚实结合等六、主要风格: 雄壮豪迈,边塞诗的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选一),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凉州词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对这些类似的问

17、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构、情感、主旨),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答题步骤,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拓展阅读,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参考答案,链接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