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939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41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重大意义和有利条件。第二节 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学。 一、国际关系 是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课件,特点:,1、行为体主要地不是个人、家庭以及各国内部的阶级、政党和集团,而是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基本行为体。2、国际关系不等于阶级关系。实质是各种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外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状态:运动中。层次:微观和宏观。,特点:1、行为体主要地不是个人、家庭以及各国内部的阶级、

2、,二、什么是国际关系学,研究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1、研究国际关系体系中各成员(行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2、研究该体系中各个成员、各个部分同整个体系的相互关系。3、研究推动和制约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个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关情况和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4、揭示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二、什么是国际关系学 研究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1、政治学领域: 马基雅弗里:君主论、对话和霍布斯:利维坦提出国家间的关系处于“自然状态”,成为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2、哲学领域 黑格尔的唯物史观成为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3、。,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关系理,3、地理学领域,A、德国学者拉策尔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理论:有机国家论;生存空间论;边界可变论。),被视为近代政治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基伦:大陆帝国;豪斯霍夫。B、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海军战略论和英国海军将领拉尔逊提出 “海权论”。,3、地理学领域 A、德国学者拉策尔1897年发表的政治,C、陆权论: 英国学者麦金德:地缘政治论(“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区;谁统治了心脏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提出“边缘地带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欧亚大陆;谁统治了欧亚大陆,谁就掌

4、握了世界命运。“,C、陆权论:,4、世界史领域,“均势理论”:鲁塞莱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均势原理”。马基雅弗里:王子。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英国:“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18、19世纪英、法、俄、普、奥将均势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4、世界史领域“均势理论”:,5、国际法领域,1626年“国际法之父”、荷兰国际法学家格老秀斯:论战争与和平的法律,提出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国家独立的重要原则。 1789年,伯塞姻:立法原理和道义概念,第一次使用“国际关系”词汇。,5、国际法领域 1626年“国际法之父”、荷兰国际法学,二、马列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了宇宙

5、体系和“国家体系”的理论。2、列宁创立了关于时代和帝国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上升、绝对统治和衰落、帝国主义时代)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先后提出了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民族、两个营垒和三类国家的理论。,二、马列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两种民族: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个营垒: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营垒。三类国家:1、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约有12.5亿人。2、保持原来地位的国家,约有2.5亿人。3、享有瓜分世界利益的国家,不到2.5亿人。,两种民族: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4、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理论。,5、马克思、列宁提出了资本主

6、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趋势和战争不可避免的理论。(结盟;对立)6、列宁提出了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倾向的理论。(武装干涉;维持和平)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关于战争根源和性质的理论。,4、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理论。5、马克思、,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密切联系的理论。,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向结合),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密切联系的理论,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产生:1

7、919年5月30日。 西方国家国际理论的四个流派:1、理想主义: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国际邦联;“民族自决”;“公理正义”;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易平等。 实践表现:建立国联;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制定和平处理国际争端的日内瓦公约等。,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本观点,2、现实主义,(1)、形成的标志:1939年7月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成熟:1948年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2)、内容:A、人的自私本性和生存意识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国家权力在国际关系中也表现出这样的权力意志。

8、,2、现实主义(1)、形成的标志:1939年7月英国威尔士大学,B、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权力不可调和。,C、国际关系学应着重研究现状,以寻找国际间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规律。实践:“遏制理论和“冷战政策”,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60年代的“灵活反应战略”和“核威慑”理论,70年代“尼克松主义”,“均势战略”和“缓和战略”。,B、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权力不可调,3、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60年代至70年代),60年代出现,主张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用于研究国际关系。观察假设收集资料统计分析证明或发现。,3、科学行为主义与

9、传统现实主义(60年代至70年代)60年,科学行为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1、将自然科学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原理引入国际关系分析,打破现实主义“利益”和“权力”论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统天下。2、认为国家不再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参与者,国家集团、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也应视为重要的国际关系的行为者。3、逐渐改变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混为一谈的情况,对国际关系开展综合研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行为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1、将自然科学的三论(系统论,传统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现实主义:重视权力、利益;传统现实主义:重视大国均势、国际组织,传统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现实主

10、义:重视权力、利益;,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1、多边作用和经济合作日益扩大,调节控制合作和冲突的关系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关键;2、世界相互依赖程度加强,各国事务趋于全球化;3、彻底制止战争、维持和平的途径是建立世界政府,在这一目标实现前,应尽力维持核时代下的“多中心均势”。,传统现实主义的观点:1、多边作用和经济合作日益扩大,调节控制,4、新现实主义(70年代末以来),新现实主义:为权力和世界秩序而斗争;现实主义:为权力而斗争新现实主义出现的标志:1977年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4、新现实主义(70年代末以来)新现实主义:为权力和世界秩,新现实主义的理论:,1、国际政治经济学。2、国际合作论

11、(霸权稳定理论;霸权后合作理论;无政府状态下合作理论)。3、国际机制论。,新现实主义的理论:1、国际政治经济学。,新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1、新现实主义在承认国际体系的同时,承认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2、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3、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4、现实主义更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注重第三世界问题;5、新现实主义反对现实主义用全球遏制战略追求美国利益的主张,强调美国利益应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新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修正:1、新现实主义在承认国际体系的同,四、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

12、和流派,1、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提出。2、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提出。3、威尔逊主义。4、现实主义。5、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6、新现实主义。,四、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和流派1、门罗主义。,五、国际关系理论在法国的发展,阿隆制度决定论:政治制度的相同能够战胜经济模式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五、国际关系理论在法国的发展阿隆,六、国际关系理论在联邦德国的发展,施密特:均势战略德国的和平政策和超级大国1、将均势作为战略来考虑;2、依托于既定的结盟关系;3、渐进主义。,六、国际关系理论在联邦德国的发展施密特:均势战略德国的,勃兰特:全球主义研究,1980年

13、,研究报告:北方与南方:争取生存的纲领,承认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经济新秩序的合理性。1983年,勃兰特委员会:共同的危机南北合作争取世界经济回升,呼吁南北对话。,勃兰特:全球主义研究1980年,研究报告:北方与南方:争取,七、第三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思潮,1、尼赫鲁的中立主义。(动态概念) 瑞士等国的“中立”,意味着战争时期的不结盟(静态概念);中立主义,意味着冷战时期的不结盟。第一阶段(19471949),初步设想。第二阶段(19501955),建立“亚洲和平区”。第三阶段(19561962),推动了不结盟运动,朝着间接结盟并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最终自我毁灭。,七、第三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14、中的思潮1、尼赫鲁的中立主义。(,2、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A、世界经济体系是一种“中心外围”结构; B、“中心外围”结构的本质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打破不合理的“中心外围”结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2、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A、世界经济,阿明的世界规模理论:,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利润出现下降趋势时,迫使资本流向外围国家以寻求高额利润。这是导致资本积累趋向世界规模的原动力。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是世界规模积累的同义语。1、随着中心资本主义的传入,外围“社会构成”的特点是经济结构非同质化;阶级结构复杂化。2、世界规模的积累导致外围资本主义的不发达。3、建立国际经济

15、新秩序的构想:经济上相互援助;集体行动,调整国际分工。包含南南合作的思想。,阿明的世界规模理论: 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利润,八、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1、苏联勃列日涅夫(1)、社会主义大家庭论。(2)、有限主权论。(3)、国际专政论。(4)、国际分工论。,八、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理论1、苏联,戈尔巴乔夫:,(1)关于时代。“国际社会各国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的时代。(2)关于战争与和平。在核时代条件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已经过时了。新的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将同归于尽。应将社会的道德伦理标准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3)关于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需要将全人类利益置于时代的至高无上

16、的地位。,戈尔巴乔夫:,(4)关于两大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竞赛;合作。(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互利、互助。(6)关于世界政治格局。两极;多极化的发展趋势。,(4)关于两大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竞赛;合作。,2、中国,毛泽东的外交理论:(1)坚持独立自主。(2)建立统一战线。(3)划分“三个世界”。(4)反对霸权主义。,2、中国毛泽东的外交理论:,周恩来的外交理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求同存异原则。(3)外交策略:分析客观形势,估量主观条件;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周恩来的外交理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1、时代观:

17、和平与发展。2、外交定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大国,又是小国;中国是多极世界中的一级。3、外交目标:争取世界和平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外交政策和策略: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受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四、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第二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第二章 国际关系行为体,第一节 国际关系行为体一、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特征与类型,概念: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

18、。特征:1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2具有特殊的利益3具有对外施加压力的手段4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第一节 国际关系行为体一、国际关系行为体的特征与类型,类型:,1基本行为体主权国家原因:(1)主权国家是现代国际关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2)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3)主权国家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2非主权国家行为体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政党组织;国际宗教组织;国际政治运动);争取获得独立的民族;跨国公司,类型:1基本行为体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的特点:,(1)种类日益增多;(2)数量急剧增长;(3)活动范围涉及到

19、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4)发挥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非国家行为体的特点:(1)种类日益增多;,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和局限性:,地位:(1)在国际关系中起到单一国家难以起到的作用。 (2)发挥不同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局限性: (1)对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而言,行动难以协调一致。 (2)对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而言,未有推行其政策主张的直接物质手段。,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和局限性:地位:,第二节 国家利益,第二节 国家利益,一、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凡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就是国家利益。 1安全利益 2经济利益 3政治利益,一、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 凡是满足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就,1、安全利益,集中表现在保

20、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首要的、根本的利益。,1、安全利益 集中表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2、经济利益,国家的经济利益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繁荣等方面。 它要求一个国家对内拥有发展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对外与其他国家能够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2、经济利益 国家的经济利益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3、政治利益,在国家种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从维护自身地位的角度出发,总是要把本阶级的利益作为国家利益来维护。这集中表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谋求巩固、完善和发展

21、有利于本阶级统治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力求在世界范围扩大自己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3、政治利益 在国家种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从维护自,二、国家利益的两重性,1阶级性 2民族性或全民性,二、国家利益的两重性 1阶级性,1、阶级性,表现在: (1)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要把维护自身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的对外政策总是要从有利于本阶级的统治这一角度出发。 (2)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其国外经济利益的追求,都首先表现在对于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追求。,1、阶级性 表现在:,2、民族性或全民性,表现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和争取本民族生存和发

22、展的条件,维护本民族的语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 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是在民族和国家的范围内得以实现的,离开了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统治阶级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2、民族性或全民性 表现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三、不同的国家利益观,1在处理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上 2在处理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上 3在处理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上,三、不同的国家利益观 1在处理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上,1、在处理本国利益与别国利益上,资产阶级学者和政治家主张本国利益高于一切。(“权力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主张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国家应有的正当利益。,1、在处理本国利益与别国

23、利益上 资产阶级学者和政,2在处理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上,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把阶级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总是试图使民族利益服从于本阶级的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在处理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上 资产阶级,3在处理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上,在当今社会,全球利益不可能取代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还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安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上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还不能不为捍卫本国利益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3在处理本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上 在,第三节 国家力量,第三节 国家力量,一、国家力量的

24、构成,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他国际关系行为体采取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为的能力。 1物质的、可见的力量(1)人口和地理因素:人口只有在与国家力量的其他因素(如土地面积、资源状况、经济承受力)成合理比例时,才能成为国家力量中的积极因素。(2)军事力量:居于核心地位。是国家力量的主要象征。包括常军事力量、核力量、核防御能力、战争动员能力。,一、国家力量的构成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他,(3)经济力量:包括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能力、资源的拥有状况和生产能力、国际经济的参与能力。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般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对外贸易和

25、对外投资数额等数量指标。(4)科学技术水平: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科研体制。,(3)经济力量:包括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能力、资源的拥有状况,2非物质的精神的因素,国家、民族的内聚力; 政策目标的合理性; 政府素质和政治组织力; 社会制度。,2非物质的精神的因素 国家、民族的内聚力;,二、国家力量对主权国家的制约作用,1国家力量是国家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手段。 2国家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国家力量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 4不能无限夸大国家力量对主权国家的影响。,二、国家力量对主权国家的制约作用 1国家力量是国家实,第三章 国

26、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国际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一、两种国际战略概念1、从国际战略和我国的外交实践看,国际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2、研究世界战略全局、战略规律。,第一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 外交、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理论,1、外交:是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

27、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2、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3、外交政策理论: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各国外交政策的比较研究。,二 外交、外交政策和外交政策理论1、外交:是国家为实行其对,三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二者都是以国家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其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都以对国内国际环境的认识为其依据,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其目的,以国际社会为对象,以同国内政治的密切联系为特征。区别:1、内容不同;2、层次不同(国际战略决定外交政策,外交

28、政策是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三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以国家内占,第二节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结构,一、国际战略的结构国际格局;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外交政策。二、外交政策的结构目标;基本原则;国别和地区政策。,第二节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结构一、国际战略的结构,第三节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制定,一、决策的内部环境1、国内政治和对外决策。2、政府机构与对外决策。3、党派、利益集团与对外决策。4、公众舆论与对外决策。5、决策者个人因素与对外决策。,第三节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决策的内部环境,二 决策的外部环境,1、国际格局与对外决策。2、国际形势与对外决策。3、

29、他国情况与对外决策。4、国际组织、国际法与对外决策。,二 决策的外部环境1、国际格局与对外决策。,三、决策的基本方式和程序,1、信息情报收集。2、分析咨询。3、方案制定与选择。,三、决策的基本方式和程序1、信息情报收集。,第四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实施手段,1、政治外交手段:信息传递;国际谈判和协商;签订条约协定;参加国际组织;遵守和运用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国内法。2、军事手段:使用和威胁使用军事力量;同有关国家签订军事协定;建立军事集团;在国外设立军事设施;向有关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第四节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实施手段1、政治外交手段:信息,3、经济手段:经济技术援助;经济合作;经济封锁;贸

30、易禁运;限制技术出口;金融战;贸易战;技术战。4、宣传、新闻媒介手段。5、文化手段:包括教育、体育、艺术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3、经济手段:经济技术援助;经济合作;经济封锁;贸易禁运;限,6、民间交流活动:各国间友好协会等组织的文艺、体育等文化交流活动;各国和平组织之间的联系;环境保护组织的跨国宣传、组织活动;友好城市的活动;各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界之间的学术交流。7、非法手段:派遣特务间谍,谋杀、颠覆、破坏。,6、民间交流活动:各国间友好协会等组织的文艺、体育等文化交流,第四章 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合作与冲突,第四章 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合作与冲突,第一节 国际竞争,一、国际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

31、本状态 国际竞争是指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了现实利益和目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相互攀比、你追我赶的状态。 二战后国际竞争的特点:1、参加竞争的行为体增加。2、国际竞争日益激烈。3、国际竞争的内容丰富。4、国际竞争的作用增大。,第一节 国际竞争一、国际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最基本状态,二 国际竞争与国际冲突,是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自成一体的两种状态。1、国际竞争有时是冲突各方之间的竞争。2、大量的国际竞争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冲突性质。3、国际竞争与冲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4、国际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的两种具体状态。,二 国际竞争与国际冲突是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

32、各自独立、,第二节 国际合作,一、国际合作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是指在一定领域内利益和目标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的各国际关系行为体所进行的不同程度的协调和联合。 类型:1、根据合作的方式分为:通过默契进行的合作;通过签订条约、协议进行的合作;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进行的合作;通过跨国公司建立的合作。,第二节 国际合作一、国际合作的含义和类型,2、根据合作的规模分为:全球性合作;区域性合作;双边性合作。,3、根据合作的程度分为:带有结盟或战略协调性质的合作;具有一定程度协调的合作;一般性的合作。4、根据合作的领域分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合作。,2、根据合作的规模分为:全球性合作;区域性合作;双边性合,二、

33、战后国际合作的基本特点,1、国际合作的全球性。2、国际合作内容的广泛性。3、国际合作的稳定性。4、国际合作的超意识形态性。5、国际合作的主动性。,二、战后国际合作的基本特点1、国际合作的全球性。,第三节 国际合作的深化一体化与多样化,一、国际合作的基本条件相互依存1、从密切程度看。以相互需求量的大小为标准;以相互需求物高低为标准。2、从对称性看。对称的相互依存不一定是密切的;密切的相互依存是对称的。3、从平等性看。相同发展层次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是平等的;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是不平等的。4、从敏感性和脆弱性看。敏感性强的国家不一定十分脆弱;脆弱性强的国家不一定敏感。,第三节 国际合作的深化

34、一体化与多样化一、国际合作的基本,5、从一国对外依赖程度和独立自主程度看。,6、从积极性和消极性看。积极的相互依存,密切了国际联系,协调和缓和了多种国际矛盾,有助于国际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消极的相互依存指联系密切增加了触发国际冲突的因素,导致国际社会的不稳定。,5、从一国对外依赖程度和独立自主程度看。6、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二、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社会一体化,1、一体化展开的前提:利益的基本一致;利益的总体保障。2、一体化完成的条件:利益的高度一致;一体化利益剧增,并强有力地制约着个体行动;一体化成员之间保持通畅、持久、多渠道的沟通;系统内部矛盾协调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一体化成员之间的高度融合。

35、,二、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社会一体化1、一体化展开的前提:,3、全球一体化进展比较有限;区域性一体化颇有建树。,4、国际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一体化。5、当前国际合作和一体化面临的难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国际合作的深度和规模;社会制度的差异;各国处境、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4、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3、全球一体化进展比较有限;区域性一体化颇有建树。4、国际经,三、国际社会多样化,1、基本前提:追求国家利益、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一国制定对外关系的出发点。2、多样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表现:国际行为体的多样化;民族国家行为的相对自主化和多样化;国际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和相应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国际体

36、系力量中心的多元化。3、一体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合理的一体化进程为多样化提供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体化不等于单一化。,三、国际社会多样化1、基本前提:追求国家利益、走符合本国国情,第四节 国际冲突,一、国际冲突的含义和层次1、含义:国际社会各行为体出于对一定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的追求和维护而产生的对抗和摩擦。2、层次:语言象征性冲突;各行为体非对抗性矛盾引发的冲突;对抗性或日趋对抗性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国际危机;国际战争。,第四节 国际冲突 一、国际冲突的含义和层次,二、国际冲突的基本特点,一、国际军事冲突的规模下降,非军事冲突扩大,直接介入冲突的国家增多。二、冲突的内容丰富。三、冲突的烈度下降。

37、四、冲突的联动性增强。五、冲突的频率提高。六、冲突的延续性缩短。七、冲突的危险性和可控性增强。八、冲突的形式。经济、文化冲突的地位提高,结构性暴力冲突在更大程度上取代军事冲突。,二、国际冲突的基本特点一、国际军事冲突的规模下降,非军事冲突,第五节 国际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一 国际战争的形式和特点1、形式: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局部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使用暴力;二战后局部战争。,第五节 国际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 一 国际战,2、二战后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的原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作用;战后的全球和地区霸权主义;民族解放战争的必然性;众多的历史悬案;当代武器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2、二战后局部战争

38、频繁发生的原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作用;,3、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间接参战者增多;战争目的的复杂化;战争决策的政治化;战争的突发性和临时性;战争持续时间大大缩短;战场空间大大扩展;作战手段的高技术性和灵活性;战争结束意义增大和战争胜负的相对性。,3、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间接参战者增多;,二、国际战争的政治性质,不仅要看进行战争的主观目的,而且要看战争的客观效果。1、是否威胁人类的生存;2、是否威胁交战国的生存;3、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交战国社会发展的潮流。,二、国际战争的政治性质不仅要看进行战争的主观目的,而且要看战,三、两种国际战争与和平的概念,1、国际战争是指国家之间

39、、国家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和平是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冲突、竞争、合作状态。2、广义的战争概念: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狭义的和平概念:积极、完全的和平。,三、两种国际战争与和平的概念1、国际战争是指国家之间、国家集,四、国际冲突与国际战争的根源,追求国家不合理的利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四、国际冲突与国际战争的根源追求国家不合理的利益;,第五章 国际关系的体系与结构,第五章 国际关系的体系与结构,第一节 国际关系体系及其内部结构,一、研究国际关系体系的意义国际关系的体系,是指国际行为体之间各种形式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意义:对全面关系和多边关系有全面的深刻的了

40、解,把握国际关系全局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第一节 国际关系体系及其内部结构一、研究国际关系体系的意,二、国际关系体系内部结构,1、体系内的力量(主要是国家)。2、国家之间的关系。3、体系中各种力量的实际组合情况。,二、国际关系体系内部结构1、体系内的力量(主要是国家)。,第二节 国际关系体系的组合法则与稳定性问题,一、国际关系体系组合的基本法则 体系中各成员的力量的利益、地位与国际力量对比必须相适应。,第二节 国际关系体系的组合法则与稳定性问题 一、国际关,二、体系的不稳定因素,1、国际关系体系中各成员利益的不同、与体系本身的不公正性。2、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3、

41、各国内部的剧烈变动。,二、体系的不稳定因素1、国际关系体系中各成员利益的不同、与体,三、体系相对稳定的原因,1、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过程。2、国际关系体系的保持或改组,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体系中个别成员的力量和愿望。,三、体系相对稳定的原因1、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一个较为缓慢的,第六章 国际关系的动力和环境,第六章 国际关系的动力和环境,第一节 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一、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1、科技革命引起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不断冲破国家的领土界限,推动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各国科技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不平衡,引起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42、。3、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加剧了国际关系各行为体的竞争,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第一节 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一、根本动力,二、直接动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及殖民地的矛盾。2、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二战后:东西方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东东矛盾;南南矛盾。,二、直接动力 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间接动力,一国内部各阶级、政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四、领袖人物的巨大作用,三、间接动力一国内部各阶级、政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第二节

43、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一、国际关系的政治环境时代的影响1、资产阶级上升时代。2、资产阶级绝对统治时代。3、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4、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外部环境一、国际关系的政治环境时代的,邓小平对当代世界主题的概括及其客观依据和意义,和平与发展 客观依据: 1它反映了列宁分析过的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 2它建立在对二战后世界主要力量矛盾关系的分析与认识上。 3它反映了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和趋势。 4它反映了我国国内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对当代世界主题的概括及其客观依据和意义 和平与发展,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它为我们党和国家调整

44、对内政策,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3它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地理环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一各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形地貌、资源状况,人口的数量和素质与国家的力量和国际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2、地理因素既可以给一个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提供条件,也可给它带来不方便。3、从宏观方面看,地球上陆地、海洋、岛屿以及主权国家的分布情况,影响到国际关系体系的内在结构。4、不能夸大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5、利用地理因素影响和推动国际关系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二、地理环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一各国家的地理位置

45、、领土面,第七章 国际关系的控制机制,第七章 国际关系的控制机制,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控制问题,一、自发作用机制战前国际关系主导作用机制的自发性,来源于战前时代的某些特点:1、近代民族国家缺乏内在稳定性。2、在近代至战前的多极性世界政治结构中,力量对比的相对接近及其可变性,大国均势政策的自私性,对多极均势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必然产生有效性的冲击。,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控制问题一、自发作用机制,3、二战前,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高级政治”问题。低级问题的解决手段在经济范围之外。,4、战前国际社会的组织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的国际行为都没有被纳入某种组织体制。国际社会呈现出严重的无政府状态。5、战前的国际关

46、系,在思维和决策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非理智性。,3、二战前,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高级政治”问题。低级问题的,二、控制作用机制,国际关系控制机制的出现,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1、战后人们希望通过在组织体制方面的某种安排,来维持世界秩序。2、大战为世界塑造了一个超级双强结构。3、战后民族国家的国际法地位远比战前更为稳固。4、战后的国际关系,思维和决策的理智性都大大提高。5、国际关系的规模空前扩大。,二、控制作用机制国际关系控制机制的出现,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日常协调,一、保持、扩大和深化国际交流1、民众外交。2、各国对国际社会一体化潮流的推动。3、两个

47、超级大国的巨大作用。,第二节 国际关系的日常协调 一、保持、扩大和深化国际交,二、预防、调解与平息非暴力冲突和动乱,1、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提供了一套重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2、主要发达国家对相互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关系的协调体系。3、对南北关系的协调。4、区域性和专业性集团的内部协调。,二、预防、调解与平息非暴力冲突和动乱1、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提,第三节 国际关系的和平保持,一、直接的和平保持1、战后集体安全政策。2、以核威慑为中心的当代军事战略。3、有限战争。4、危机管理政策。5、军备管理。6、战略均衡。,第三节 国际关系的和平保持 一、直,二、间接的和平保持,在军事以外的广泛领域里积极消除或减少战争危险,这是一种广义的间接的和平保持。1、国际联系和交流的发达及与此相关的国际组织体制的日益完善,为国际和平提供了空前广泛的支持。2、战后国际力量的多元化,特别是第二世界的飞速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助于国际局势的缓和。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体系相互关系的变化及与此相应的观念更新,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持因素。,二、间接的和平保持在军事以外的广泛领域里积极消除或减少战争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