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994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心梗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急救护理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主要临床表现: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发生心律失常,心衰或休克。,急性心梗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急救护理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主要临床表现: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发生心律失常,心衰或休克。

2、,心肌梗死定义心肌梗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一、病因、病理、二、临床表现三、实验室与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情评估八、心梗的常规治疗 九、早期治疗 (支架术)十、 预后不良的因素十一、的护理,一、病因、病理、,病因、病理、发病机理,病因 1.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偶见病因冠脉栓塞、炎症、冠脉先天畸形。 病理解剖 (一)冠状动脉病变 (二)心肌病变,病因、病理、发病机理病因,病 理 生 理 学,. N J . 1992;326:310-318. . . 1990;82( )38, 46.,病 理 生 理 学 . N J .

3、 1992;326:3,临床表现,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枝循环情况密切有关先兆 疼痛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需与心绞痛相鉴别 1的疼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 2.发作后经安静休息不能缓解,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明显效果; 3.疼痛时间较心绞痛长,可达数小时,甚至时重时轻达数日之久; 4.疼痛更剧烈,难忍受,常需麻醉性强镇痛药才能减轻; 5.患者常烦躁不安,不像心绞痛时呆立不动; 6.疼痛范围叫心绞痛更广,常包括整个心前区,疼痛也可放射至下颌、颈、背等处,但不如心绞痛明显。,临床表现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枝循环情况密切有关,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二)房性心

4、律失常 (三)加速性交界性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四)室性心律失常(五)传导阻滞(六)充血性心律失常(七)休克(八)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九)体征,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 浓度的动态改变,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1,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测定,表1AMI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项目肌红心脏肌钙蛋白,诊断,1.典型诊断不难。但我国约1/3-1/4的无明显疼痛,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以下为的可能性的一些临床表现: 1)初次出现下列任何一个心脏症状,心

5、前区疼痛、心律失常、运动后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2)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或改变,或伴发心力衰竭;3)可能起源于心脏的疼痛,不典型胸痛、上臂或上腹疼痛,上颌痛、或咽痛、牙痛;4)可能起源于心脏的难以解释的低血压或休克、大汗、软弱、晕厥、虚脱;5)难以解释的动脉栓塞和脑血管意外;6)手术并发持续性难以解释的发热和白细胞增高;7)难以解释的心包炎或肩手综合征,体检发现第一心音减弱,增强的第四或第三心音,乳头肌功能不全的、窦速、早搏或其他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双肺野对称的湿性罗音等。以上几点提示可能性大。,诊断1.典型诊断不难。但我国约1/3-1/4的无明显疼痛,症,2.多次重复,动态检测.

6、,心肌酶谱; 3.室早若出现即提示心梗; 4.难诊断,可借助放射性核素扫描、超声心动图。,2.多次重复,动态检测.,心肌酶谱;,鉴别诊断,(一)心绞痛 (二)急性心包炎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四)主动脉夹层分离,鉴别诊断(一)心绞痛,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 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破裂 心室游离壁破裂 心室壁瘤 肺动脉栓塞 体循环动脉栓塞 胸壁综合征 梗死后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心梗的常规治疗,治疗原则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频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梗塞面积,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使病人

7、恢复正常生活。 治疗目标:缓解缺血性疼痛,稳定血液动力学,降低心肌需氧量,改善心肌的供血,心梗的常规治疗治疗原则,心梗的常规治疗,一)入院前的处理 镇静、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硝酸酯类 应用 (二)监护和一般治疗 镇静、吸氧、开通静脉通道 (三) 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 2)钙离子拮抗剂:常规治疗中钙拮抗剂被视为不宜使用的药物 3)他汀类药物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梗的常规治疗一)入院前的处理 镇静、吸氧、开通静脉通道、,5)镁盐 :早期应用有争议。6)极化液:心衰、肾功能不全禁忌 。7)抗凝治疗和血小板抑制剂 抗凝治疗的目的:a.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b.预防周围动脉栓塞;

8、c.防心梗早期再梗或梗死区延展及降低病死率,早抗凝使病死率降30,总病死率降21%. d.溶栓治疗成功后的早期再闭塞及病死率;e心梗二级预防。 抗凝药物的应用禁忌症:a.出血或出血倾向;b.活动性消化性溃疡;c.严重肝肾功能不全;d.血压过高,5)镁盐 :早期应用有争议。,抗血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潘生丁受体拮抗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抗凝(血酶)药物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类(包括,如速碧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及其衍生物因子抑制剂: 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抗血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心梗的常规治疗,非抬高的治疗理论基础由动脉

9、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阻塞所致。非抬高心梗提示血栓形成持续存在。 粥样斑块中含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浸润、相关的金属蛋白酶可使冠脉粥样斑块的纤维帽薄弱,引起破裂和溃疡。血管炎性也可引起粘附分子,促使凝血因子表达。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样物质A升高,也支持炎性学说。 体外反搏:增高舒张期血压,降低收缩期血压,心肌缺血减少,左心功改善。,心梗的常规治疗非抬高的治疗理论基础由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高危患者的特征,高危患者的特征为:1.反复发作的静息心绞痛;2.动态段改变,段压低=0.1或一过性(=0.1;3.心脏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升

10、高;4.观察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5.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6.早发梗死后不稳定心绞痛;7.糖尿病;8.延迟并不能改善预后,强烈推荐早期中常规支架植入。,高危患者的特征高危患者的特征为:1.反复发作的静息心绞痛;2,适应证:a在段抬高和新出现或怀疑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直接可作为溶栓治疗的替代治疗,但直接必须于发病12小时内或虽超过12小时但缺血症状仍持续时,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类适应证)。,直接,适应证:a在段抬高和新出现或怀疑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b急性段抬高Q波心肌梗死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 75岁,发病在36小时内,并且血运重建术可在休克发生18小

11、时内完成者,应首选直接治疗(类适应证)。,b急性段抬高Q波心肌梗死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并发心源,c. 适宜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直接可作为一种再灌注治疗手段(a类适应证)。d患者非段抬高,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血流减慢,如可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可考虑进行(b类适应证)。,c. 适宜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直接可作为一种再灌,在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选择性。发病12小时以上或己接受溶栓治疗且已无心肌缺血证据者,不应进行。直接必须避免时间延误,必须由有经验的术者进行,否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治疗的重点仍应放在早期溶栓。,注意事项,在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选择性。

12、发病12,对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不主张立即行。建议对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若无缺血复发,应在710天后进行择期冠脉造影,若病变适宜可行。,(3)溶栓治疗再通者的选择,对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不主张立即行。建议对溶栓治,早期治疗,围手术期用药及患者不论是否,均应联合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初量150300,17d后100(75-150)长期口服,者300,一月后100(75-150)长期口服。氯吡格雷300负荷量后,75至少用一月。行者术前624H氯吡格雷600后,75。植入裸金属支架者氯吡格雷服用一月,药物洗脱支架者至少服用6月,建议用912月。围手术期必要时用受体拮抗剂 ,阿昔单抗只推荐用于早

13、期患者,对药物保守治疗者无益或有害。静脉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是和的基础治疗。,早期治疗围手术期用药,早期治疗,3、直接者采用有力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包括:(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普通肝素直接常规应用;(3)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阿昔单抗。4、早期溶栓治疗5、溶栓再通指标6、溶栓并发症7、溶栓后的治疗,早期治疗3、直接者采用有力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预后不良取决许多因素,其中后左室功能状态最重要,有以下因素存在,多提示预后不良。 1. 充血性心衰;2. 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3. 大面积心梗;4. 新发的束支阻滞;5. 型或 ;6. 前壁心梗;7.

14、再梗或梗塞范围扩大;8. 室颤或室速;9. 频发或多源性室早及室早;10. 室上性心律失常;11. 信号叠加异常;12. 梗塞后心绞痛;13. 运动试验不能耐受;14. 运动诱发心绞痛、抬高或压低、血压异常、室早等;15. 糖尿病;16. 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消失;17. 年龄大于70岁;此外,治疗是否及时、正确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预后不良的因素预后不良取决许多因素,其中后左室功能状态最重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发病初期:发病时剧烈心绞痛使之产生死亡恐怖感。 A、监护室中,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情绪,各种急救、监护设施、取血化验、输液等,会使患者感到压力,产生紧张心理。 B、焦虑

15、反应,由于疾病的威胁,耽心预后,对未尽事业的失望。表现焦躁、忧虑。 C疑虑,症状较轻者,对病情估计不足,对入监护室和各种检查表示怀疑和不满。不能很好配合,甚至提出不合理要求。 D、抑郁反应:意识到重病在身,对前途、家庭、经济问题等耽心,轻者表现情绪低落、表情淡漠。重者悲观怨天忧人,甚者有自罪、厌世思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 发病初期:发病时剧烈心绞,恢复期。各种症状基本控制,对医院环境已能适应。表现因人而异。 A、不安情绪,耽心再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表现对各种检查结果特别关心,询问心电图演变等。 B、抑郁状态,女性较男性多。中年患者较多,因精神、经济、家庭负担重。尤其在病情恢复

16、较慢时,易有悲观情绪。表现意志消沉、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孤僻好静、食欲不振、失眠、倦怠,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C、焦躁,急于恢复健康,喜怒无常,或对医护人员过多的感谢。见到家属或朋友奋的流泪。有的对医护人员刁难、挑剔,不合作。人际关系紧张。恨病吃药,求愈心切,急于要求过多的康复训练。 D、官能症状态,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注意力内移,不但对疾病敏感,甚至对过去未曾察觉的正常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血管搏动、胃肠蠕动等皆可感知,并认为是异常状态。主诉多,如腰背疼、大小便障碍等。E、退行状态,依赖心理。表现过分地谨小慎微绝对地遵循医嘱,事事依赖他人,生活不敢自理。 F、痴呆状态,高龄,伴有脑动脉硬化

17、者,可出现智能下降、健忘、淡漠无欲或无端的哭笑。甚至有幻觉、错觉、妄想等。有的日间意识清醒,夜间谵妄,戒明显的不安、无目的的动作等。,恢复期。各种症状基本控制,对医院环境已能适应。表现因人而,心理治疗原则,急性心肌梗塞本身对患者即是一负性生活事件,必定引起心理应激。应引导患者适当地缓冲和应对这一刺激。帮助患者顺应环境。心理变化不是始终如一,各人之间也大不相同,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反应。故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仔细询问患者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心理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塞本身对患者即是一负性生活事件,必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关

18、怀体贴病人。有些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呈一过性,只有和患者朝夕相处的护士才能发现。 治疗必须有的放矢,对患者职业性质、文化素养、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全面了解,抓住主要矛盾。 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地进行心理治疗。不可千篇一律。 心理治疗必须和临床治疗和护理同步进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抓住时机,积极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工作作,心理治疗方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以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刚入监护室时,应予以安慰。在整个住院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a)何谓冠心病、心肌梗塞;(b)易患因素及控制方法;(c)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及具体计划:

19、(d)怎样预防复发,并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当前状态,振作精神与疾病斗争,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复归的信心。 环境。病房布置舒适,减少不必要的监护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仪器的噪音。 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家属工作。向家属交待病情,诊疗计划和预后,争取家属充分理解和合作。探视时间有次数多、每次持续时间短为好。,心理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治疗。以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文体活动。病情允许应尽早地听收音机、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孤独感。病情继续好转后可根据爱好,参加文体活动。 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身体、精神全面放松。加强心理诱导,使向正常转化。 行为矫治。对着急、持续的时间紧迫感和无端的敌意,进行耐心地矫治。要

20、持之以恒。 此外尚有音乐疗法、心理疏泄法、暗示疗法、认知调整法、领悟疗法等。,文体活动。病情允许应尽早地听收音机、阅读报刊、杂志,以减,护理,1.监护室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尤其在前24h内必须连续监测 2.疼痛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限制探望,防止情绪激动。 3.心源性休克应将患者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度40度,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肺炎等并发症,做好24h监测记录。,护理 1.监护室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尤其,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

21、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5.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6.给予心理支持以减轻焦虑。,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7.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劝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安排生活;对有焦虑心理的病人,采取放松治疗法,如学习气功,使病人自如地应用放松疗法应付内心的焦虑情绪和外界环境的刺激。8.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劝病人戒烟、戒酒。因为饮酒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吸烟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快粥样硬化,使病情加重。9.向病人客观的讲解病情的演变,讲清病情稳定后要适量活动

22、,让病人了解不活动不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甚至会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鼓励病人活动并在活动方式和活动量上给予指导;在病人活动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有安全感,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7.对盲目自信、过分乐观的患者,反复讲明本病的有关常识,,心梗的护理在心梗患者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续缺血,引起局部坏死,造成临床上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及胃肠道症状。营养治疗是心梗综合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缺血面积,防治并发症,减少复发率等。心梗的护理包括心梗病人的饮食,心梗病人的活动,心梗治疗的药物。,心梗的护理在心梗患者的

23、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心梗是由于冠状动,心梗病人的饮食原则和要求,1.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发作后3日,由他人协助下给予流食,可选米汤、菜泥、藕粉、去油肉汤等。每日进食总量10001500毫升,可分56次给予,以避免一次食入量过大而使膈肌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此阶段禁用牛奶、豆浆、浓茶、咖啡、浓肉汤等有刺激性或胀气食物。 2.进入稳定期后,可选用半流食,例如面条、面片、碎菜、肉末、馄饨、粥等,应保持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再过渡到软饭。,心梗病人的饮食原则和要求 1.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发作后,3.可适量增加含镁丰富的食物,这是由于镁可能有助于保护缺血心肌。成年人每日镁需要量为300400毫克,

24、来源于有色蔬菜、小米、面粉、海产品等。 4.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5.进入恢复期后,饮食原则及可用与忌用食物应与冠心病时的要求相同,特别应注意防止复发。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成为临床最有效的药物之一。,3.可适量增加含镁丰富的食物,这是由于镁可能有助于保,心梗病人的活动注意事项,休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至关重要,此举能使病人的体力得以恢复,精神上得到安慰,进而减轻心脏的负荷。而不合理的活动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须执行严格的休息制度。在床上的活动亦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心梗后第一周应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许多病人不

25、愿意在床上大便,他们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不可以的。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床上排便,不可用力过猛地排便,否则,易发生心脏破裂或猝死。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可用缓泻药帮助排便。,心梗病人的活动注意事项休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至关重要,此,第二周之后,可以在床上做四肢活动、坐起。当休克与心衰症状消失后,可做四肢被动与主动的活动,以减少或避免血栓的形成。第三周帮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第四周起,下床至附近椅子上休息或缓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慢慢增加室内活动。休息的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充分愈合。但如果病情重,有心衰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休息时间要延长。从笫78周起,一般病人均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再经过2个月的锻炼,可恢复轻微工作。,第二周之后,可以在床上做四肢活动、坐起。当休克与心衰症状消失,谢 谢,急性心梗急救护理课件,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