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00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换热器简介ppt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换热器简介,1,1、换热器的定义 以在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装置统称换热设备,又称换热器(热交换器)。2、功能 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回收利用余热、废热和低位热能。3、应用 换热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轻工、食品制药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设备。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一、概述,二、换热器的分类,3/20,4/20,二、换热器的分类,列管式换热器 结构比较紧凑,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40150平方米/立

2、方米),传热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弹性较大,尤其适用于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是管式换热器中应用最普遍的换热器。注意: 当两种流体的温度超过50时,就应当从结构上考虑热膨胀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热补偿措施。 根据热补偿方式的不同,列管换热器分为三种形式:1、固定管板式2、浮头式3、U型管式,三、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列管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数最多,旁路最少;每根换热管都可以进行更换,且管内清洗方便。缺点:壳程不能进行机械清洗;当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差较大(大于50)时产生温差应力,需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因而壳程压力受膨胀节强度的限制不能太高。适用于壳方

3、流体清洁且不易结垢,两流体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浮头式换热器,优点:当换热管与壳体有温差存在,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管内和管间的清洗。缺点:结构较复杂,用材量大,造价高;浮头盖与浮动管板之间若密封不严,发生内漏,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适用于壳体和管束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U型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低;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缺点:管内清洗比较困难;由于管子需要有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层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

4、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适当地选择管内、外径,可使流体的流速增大,且两种流体呈逆流流动,有利于传热。缺点: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大;管子接头多,检修清洗不方便。适用于高温、高压及小流量流体间的换热。,蛇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防腐蚀、能承受高压。缺点:由于容器的体积较蛇管的体积大得多,管外流体的传热膜系数较小,故常需加搅拌装置,以提高其传热效率。,喷淋式换热器,优点:检修清理方便,传热效果好等。缺点: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冷却水

5、量较大,喷淋不易均匀。蛇管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常被用于制冷装置和小型制冷机组中。,列管冷凝器,按材质分类:碳钢、不锈钢、钛材、衬钽、哈氏合金、石墨、石墨改性聚丙烯等 按安装方式:立式、卧式,优点:可在较小的温差下操作,能充分利用低温热源;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3倍。缺点:操作温度和压力不宜太高,目前最高操作压力为2MPa,温度在400以下;因整个换热器为卷制而成,一旦发现泄漏,维修很困难。,四、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板式,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通常由隔板、翅片、封条、导流片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以及封条组成一夹层,称为通道

6、。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紧凑,轻巧,适应性强,并且传热效率高;但其易堵塞,不耐腐蚀。目前在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等领域,板翅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油、水、气体冷却器等。,平板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设备所提供的换热面积大;组装灵活,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一般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拆装方便,有利于维修和清洗。缺点:处理量小;操作压力和温度受密封垫片材料性能限制而不宜过高。适用于经常需要清洗、工作环境要求十分紧凑,工作压力在2.5 MPa以下,温度在 -35200场合。,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用焊接结构替代橡胶垫密封, 全焊式和半焊式板式换热器的出现, 消除了由于垫片材料耐温、耐腐蚀、耐压方面的限

7、制。耐压耐温达3. 2MPa 和300, 单台换热面积F 为3m22 000m2。可用于气- 气、气- 液、液- 液的换热和蒸气的冷凝,列管式换热器 结构比较紧凑,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40150平方米/立方米),传热效果好,适应性强,操作弹性较大,尤其适用于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是管式换热器中应用最普遍的换热器。注意: 当两种流体的温度超过50时,就应当从结构上考虑热膨胀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热补偿措施。 根据热补偿方式的不同,列管换热器分为三种形式:1、固定管板式2、浮头式3、U型管式,五、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夹套式,夹套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

8、制成性能特点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相变的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动的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的给热系数。为补充传热面的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五、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夹套式,热管式换热器 以热管为传热单元的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它是由壳体、热管和隔板组成的。热管作为主要的传热元件,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原理:将壳体抽真空后充入适量的工作液,密闭壳体便构成一只热管。当热源对其一端供热时,工作液自热源吸收热量而蒸发汽化,携带潜热的蒸汽在压差作用下,

9、高速传输至壳体的另一端,向冷源放出潜热而凝结,冷凝液回至热端,再次沸腾汽化。如此反复循环,热量乃不断从热端传至冷端。,六、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热管式,热管式换热器,适用范围 特别适用于低温差传热及某些等温性要求较高的场合。热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气气、气液和液液之间的换热过程。,其他类型换热器,图2 螺旋缠绕换热器,图1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7.1、换热器选型 选择换热器需注意的三个基本参数1)换热介质的温度2)工作压力3)介质物性,例如:管式换热器具有能适应高温、高压场合换热的特点,但是换热效率相对板式换热器

10、而言要低,且体积较大。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特点,但其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换热场合,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7.1、换热器选型-流体流经管程或壳程的选择原则:传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腐蚀性流体宜在管程,以免管束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内,以免壳体承受压力;饱和蒸汽宜走壳程,饱和蒸汽比较清洁,且冷凝液容易排出;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一般走壳程为宜;需要被冷却物料一般走壳程,便于散热,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7.2、提高换热效率的途径强化传热过程传热计算的基本公式:其中:Q为换热量;K为换热系数;S为换热面积;tm

11、为对数平均温差。,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7.3、强化传热过程方式:1、增大总传热系数K,方法:降低污垢热阻 通过增大流速冲刷管壁防止污垢沉积,或采用阻垢剂等化学和机械方法来抑制污垢的生成速度,并注意及时消除。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增加湍动程度、减少层流底层的厚度,比如:(1)提高流速,增加雷诺系数。如增加折流层数。(2)增加流体的扰动。如采用浅密波纹。,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2、增大传热面积S方法:1、提高单位体积内的传热面积,采用小管径,板状换热表面,改变传热面形状等;2、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小的一侧的面积,如波纹管,翅片管等。,七、换热器的选型和提高热效率的途径,3、提高传热推动力tm方法:1、适当提高加热蒸汽压强,降低冷却水进口温度,确定适宜的出口温度都可提高tm;2、两侧变温情况下,尽量采用逆流流动;,Thanks,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