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0217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26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绿塘煤矿应急预案(初稿).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编号: 版本号:201601山东能源集团贵州矿业大方绿塘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方绿塘煤矿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 1月1日颁布 2016年 1月1日实施 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委会主 编: 齐崇俊副 主 编: 季兰忠 李 堂 任泽贵编写人员: 王 建 姚喜军 张 伟 侯晓彬王泽强 马卫东 徐德林 刘 伟 陈送祥 张艺滨 目 录第一部分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3第一章 总则13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15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19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22第五章 应急响应49第六章 信息发布52第七章 后期处置52第八章 保障措施 52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 53第十章 奖惩54

2、第十一章 附则54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57第一章 矿井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7第二章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0第三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2第四章 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2第五章 矿井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3第六章 矿井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8第七章 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8第八章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预案 125第九章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138第十章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46第十一章 矿井矸石山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54第十二章 灾害性天气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61第十三章 职业危害、中毒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71第十

3、四章 瓦斯抽放、瓦斯发电事故专项应急案182第十五章 地质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89第三部分 附件197附件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联系电话198附件2 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联系电话 199附件3 贵州矿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电话200附件4 贵州矿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专家联系电话201附件5 绿塘煤矿应急预案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 202附件6 贵州矿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管理表 203附件7 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明细 204附件8 绿塘煤矿地面消防材料库物资明细 208附件9 绿塘煤矿井下消防材料库物资明细 210第一部分 生产安全

4、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明确职责,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1.2.2国家有关文件和规定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

5、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绿塘煤矿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危害可能发展、后果可能扩大,超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由矿主要负责人发布命令,启动本预案。1.4 应急预案体系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和下列专项预案:大方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矿井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机电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地面火灾事故应急预

6、案 建筑工地事故应急预案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矸石山事故应急预案 灾害性天气引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瓦斯抽放、瓦斯发电事故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1.5 应急工作原则1.5.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 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绿塘煤矿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协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1.5.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

7、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5.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1 概况绿塘煤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西南部,井田中心直距县城约17km,隶属文阁乡、双山镇、高店乡、绿塘乡,鼎新乡、猫场镇管辖。全矿职工共有670人。地理坐标:东经10520001052900;北纬:265800270930,井田长约21.5km,宽

8、约1.5-5.5km,面积77.8km2。井田面积77.8 km2,资源储量40146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5800万吨。设计能力180万吨年。矿井设计概算投资200462万元;井田含煤35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7层。绿塘煤矿交通干线为公路,北部有321国道及贵毕高等级公路通过,距绿塘40km。东南边缘有大方至纳雍公路经过,纳雍至毕节的717县道沿井田西部通过。距大方县城50km,距毕节57km,距纳雍县城约57km,距正大方电厂35km,距贵阳为220km,大方经高店至绿塘坡脚的二级公路正在规划中。区内各乡镇均有乡道连通,交通较方便。井田地处贵州高原西部,属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剧烈,且多悬崖峭

9、壁。地表为裸露,半裸露地区,以生长各种灌木为主,少部分有树成林,部分荒坡秃岭。受构造的控制,山岭与沟溪走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形成背斜山,向斜谷地貌。但在中部,9线至5线间深部山岭与溪沟走向与地层走向垂直,顺倾向延伸。区内中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及北部地势较低,最高点位于龙昌坪大山西部,标高+2318.60m,最低点位于南部黄泥包南,标高+1203.00m。相对高差约为1115.60m。含煤地层出露标高为+1300-+2000m,一般+1500-+1600m。井田内大部分地形标高在+1600m以上。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矿井存在水害的危险因素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承压水害、

10、煤层浅部小窑、老空区积水属重大危险源:2.2.2 矿井存在瓦斯爆炸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因素(1)瓦斯自然成分CH4含量为46.0499.75%, N2含量为0.6553.48%;CO2含量为0.032.85%;各主要可采煤层中还含有0.027.15%的重烃组分。(2)瓦斯风化带根据勘探工程所作的瓦斯地质工作,经对瓦斯解吸试验资料及瓦斯气体成分中煤层瓦斯含量推测,瓦斯风化带距地表平均40m左右。(3)瓦斯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为5.4428.97ml/g.r,重烃含量为0.021.11ml/g.r。各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平均含量在9.3716.68ml/g.r之间,均为高瓦斯。瓦

11、斯梯度: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20.11m时,其瓦斯含量增加1ml/g.r。瓦斯增长率: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时,瓦斯含量增加4.97ml/g.r。今后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综合治理瓦斯措施,认真落实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确保安全生产。2.2.3 矿井存在火灾的危险因素由于井下存在的木材、油料、绵纱、煤炭以及瓦斯等可燃物,并且有可能出现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机械摩擦火花等高温热源,所以也存在发生外因火灾的可能性。2.2.4 矿井存在发生顶板事故的危险因素煤矿井工开采,冒顶、片帮事故难以杜绝,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高应力导致矿压显现日趋严重,目前的支护手段仍难以杜绝顶板事故的

12、发生。顶板事故能造成巷道和采煤面支护断面缩小或堵塞,支护失效,人员伤亡,风流变化或阻隔,设备设施受到破坏,煤岩体突出等,对煤矿安全危害严重。2.2.5 存在发生矿井机电、运输事故危险因素矿井供电事故。变电所变压器爆炸,供电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全矿停电,供风、提升中断,瓦斯积聚,威胁矿井安全。矿井提升事故。提升绞车断绳。矿井运输事故。井下、地面电机车运输,以防电机车相撞、追尾造成伤人事故;斜井运输跑车造成人员伤亡。2.2.6存在发生地面火灾的危险因素地面生产经营单位,有的存在大量可燃物,由于供电线路老化、电源线短路以及人为火种、雷击等点火源的存在,均能造成地面火灾。各办公场所、职工集体宿舍等人员相

13、对集中区域,如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烧伤、踩踏事故。夏季和冬季是最易发生火灾的季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2.2.7 存在发生建筑施工事故的危险因素建筑业存在高空作业、交叉垂直作业、垂直运输和机电设备故障等危险因素,有可能发生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2.2.8 存在发生压力容器事故的危险因素本矿所辖锅炉车间、供热锅炉以及压风机风包、氧气瓶等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或设备缺陷,可能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锅炉燃烧事故、过热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等发生泄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及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2.2.9 生产、使用、储存

14、危险化学品场所存在危险因素目前,本矿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炸药、煤层气(瓦斯)、油脂等。主要危险目标是:本矿炸药库、瓦斯抽放站可发生爆炸、火灾或毒物泄漏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2.2.10 矸石山存在崩坍、滑坡、爆炸等危险因素矸石山是由矿井开挖过程中的废弃物组成,内含少许煤、木料和大量矸石。存在自燃发火、爆炸、坍塌、滑坡、毒气熏人、高温灼烫、矸石自然滚落伤人等危险因素。在夏季,特别是在自由面被大面积破坏后,山体内积聚的大量热量会因温度升高和大雨而瞬间喷发,造成爆炸和坍塌事故,爆炸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携带大量矸尘的高温气体可造成附近人员灼烫伤亡

15、和财产损失,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安息角超过标准时大雨会使之发生坍塌和滑坡,给周围农田和建筑物造成损害。2.2.11 存在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贵州区域属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剧烈,且多悬崖峭壁高原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井田区域最高海拔标高为+2318.60m,最低点标高+1203.00m。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尤其在雨季降大到暴雨山洪暴发时形成山体滑坡或因采动影响造成的山体滑坡,山洪暴发,可能危及矿井的安全生产。雷电、强风、冰雹、大雪、凝冻等灾害性天气有可能造成供电线路受损,造成破坏性停电,威胁矿井安全,引发厂房倒塌、设备受损、人员伤亡等危险发生。2.2.12 职业危害、中

16、毒事故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H4、CO、CO2、SO2、H2S等,以上有毒有害气体,对矿井生产影响较大,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测和管理工作。食物中毒一般是指食用各种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有:食品保存不当,或餐具未消毒,细菌性食物,误食化学毒物或食品被化学毒物污,摄入有毒成分的某些动植物,进食受某些真菌污染的食物所致真菌毒素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在集体食堂用餐,因同一种有毒食品而暴发中毒,来势凶猛,发病率高,受害人员数量多,危害性大;发病快,多在摄入有毒食物后半小时到24小时内发病;临床症状大多相似,并有急性消化道病状,一般以急性胃肠

17、炎为主。2.2.13 瓦斯抽放、瓦斯发电存在的危险因素矿井瓦斯事故常常会酿成比较严重的后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加强对瓦斯抽放、瓦斯发电重大瓦斯泄漏、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有效控制,提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一旦抽放泵站、瓦斯发电站内发生瓦斯泄漏、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等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控制事故扩大,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少程度,依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以上危险源的存在,有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煤矿水、火、瓦斯、煤尘等事故有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

18、组织体系3.1.1 组织领导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总 指 挥:齐崇俊副总指挥:季兰忠、李 堂、任泽贵、王 建、姚喜军、张 伟成 员:侯晓彬、王泽强、高继斌、马卫东、徐德林、宋家义、 冯克群、吴修理、韩荣田、李同斌、肖太营、付正华、 黄金根、胡兆强、张艺滨、刘 伟、陈送祥、李光继、 王建国、高 珊、潘 磊、张沛先、苏 鹏(附绿塘煤矿应急组织结构图)3.1.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全矿应急管理工作。 (1)负责组织编制、修订绿塘煤矿应急预案。(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组织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4)发布预警信息,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绿塘煤矿应急救援力量

19、参加社会支援。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绿塘煤矿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绿塘煤矿应急组织结构图党群部财务科绿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矿长副组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专业副总安全监察处通防科生产技术科地测科机电科救护中队综合办公室职工医院 劳资科总 指 挥:齐崇俊副总指挥:季兰忠、李 堂、任泽贵、王 建、姚喜军、张 伟成 员:侯晓彬、王泽强、高继斌、马卫东、徐德林、宋家义、 冯克群、吴修理、韩荣田、李同斌、肖太营、付正华、 黄金根、胡兆强、张艺滨、刘 伟、陈送祥、李光继、 王建国、高 珊、潘 磊、张沛先、苏 鹏3.

20、2.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应急救援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2)组建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和救援物资、善后处理等;(4)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3.2.3 总指挥职责(1)作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2)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3.2.4 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工作小组:(1)现场处置组。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顶板、水害、中毒事故,由救护队现场指挥员任组长;机电运输事故由矿分管副总师任组长;现

21、场处置组组长主要负责指挥处置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2)抢险救灾组。由矿长任组长,绿塘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矿山救护队及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3)技术专家组。由公司总工程师任组长,绿塘煤矿总工程师、各副总师和技术部长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4)物资供应组。由后勤矿长任组长,物资供应中心、财务科长、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5)警戒保卫组。由矿保卫科长任组长,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6)医疗救护组。由综合办

22、公室主任任组长,所在地县级医院有关医疗专家、党群部参加,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7)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部门配合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等对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进行调查、分析。(8)情况通报组。由党群部负责人任组长,综合办公室等部门人员参加,负责统一掌握事故态势和处理情况,收集救援行动的有关信息资料,向有关人员、单位通报情况。(9)善后处理组。由绿塘煤矿分管党务工作的副矿长任组长,劳资科、工党群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善后处理工作。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 4.1.1瓦斯爆炸事故的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1)瓦

23、斯爆炸事故评估分析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爆炸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650以上)。瓦斯爆炸的界限是指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爆炸的大致范围,随着其他可燃气体的混入,瓦斯爆炸范围会发生变化,而环境温度、压力及点燃源的能量等都对瓦斯爆炸界限有影响。因此,瓦斯爆炸的界限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2)瓦斯积聚 a.工作面风量不足引起瓦斯积聚 b.通风设施质量差、管理不善引起瓦斯积聚 c.串联通风、不稳定分支等引起瓦斯积聚 d.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造成的瓦斯积聚 e.恢复通风排放瓦斯时期容易造成瓦斯积聚f.采空区及盲巷中积聚的

24、瓦斯 g.瓦斯异常涌出造成的瓦斯积聚 h.巷道冒落空洞等的瓦斯积聚i.其他如:主扇停止运行、掘进工作面一机供多头、矿井瓦斯检查、监控制度不完善、风机吸循环风等(3)瓦斯爆炸的点火源 a.井下爆破 b.电火花 c.摩擦撞击火花d.明火点燃(4)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防止瓦斯积聚的技术措施a.井下所有在用的巷道、硐室必须有合理的风量分配; b.保证井下风路畅通; c.每一掘进工作面施工前必须规划好合理的进、回风路线; d.局部通风机要设专人管理,禁止随意停开;e.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设在新鲜风流中,距离回风口的距离不小于10m;f.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并保证双风机、双电

25、源、自动切换。 g.坚持停风撤人制度; h.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离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 i.恢复掘进工作面通风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操作; j.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全负压通风; k.采煤工作面应特别注意回风隅角的瓦斯超限,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l.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 m.消灭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必须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 局扇前要悬挂瓦斯探头,并安装有断电装置; n.采空区、盲巷要及时封闭,并实行双牌管理; o.瓦检员要认真检查井下各个工作地点的瓦斯,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p.严格禁止掘进工作面一机供多头; q.禁止工作面风机喝循环风;r.完善瓦斯检查、监控制度,禁止

26、空班漏检现象发生。防止点火源的技术措施a.井下爆破必须使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炸药;b.严格执行“一炮三检”的瓦斯检查制度;c.禁止使用明接头或裸露的放炮母线,放炮连线、放炮等要有专门的人员操作;d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e.炮眼的位置、深度、装药量、封泥长度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执行;f.禁止放明炮、糊炮;g.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h.井下供电要做到:无“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局扇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i.严禁在井下拆开、敲打和撞击矿灯灯头和灯盒;j.禁止无煤安标志的设备、电缆等入井;k.不得在井

27、下从事电气焊作业;必须在井下从事电气焊作业时要制定安全措施,报矿长批准;l.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易燃物品入井;m.井口、主风机周围50m范围内严禁使用明火、吸烟;n.严禁在井下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等;o.井下严禁使用电炉或灯泡取暖;p.井下必须消灭电器设备失爆现象;(4)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地点本矿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各工作面专用回风巷、机电硐室等。(5)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人员撤退和自救技术措施: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时,现场人员要沉着,不要慌乱,首先要戴上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尽快沿避灾线路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在撤离过程中遇到爆炸冲击波与火焰袭来,应背向冲击波俯卧

28、在底板或水沟内,头部尽量放低,待爆炸波过后,用湿毛巾捂着鼻口或戴上自求器沿避灾线路尽快进入新鲜风流巷道,撤离时由现场管理人员或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序地撤离灾区。 避灾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控制矿灯的使用,照顾好伤员,沿途应设置撤离标志、记号;若巷道避灾线路破坏严重,不能撤离时,应到避灾硐室或较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耐心等待救援,有可能派人去侦察,侦察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至少两人同行,尽快与地面取得联系。 井下各地点,经检查瓦斯浓度超限时,立即通报值班的矿领导,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由专职人员安设局扇,待瓦斯浓度降至安全规程规定值内时方可通电工作。4.1.2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检测、

29、评估及监控措施(1)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地点各煤层探煤巷、采煤工作面、石门揭煤工作面。(2)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评估分析井下各地点采取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局部防突措施补充不到位,抽放效果不好,区域验证不精确,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技术措施新水平、新采区进行区域性突出危险性预测,针对预测突出危险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加强预测及措施效果检验,增大措施超前距离。回采工作面采前进行煤体预抽,抽放率达到规程规定,并在回采过程中边采边抽,提高抽放率。(4)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井下人员撤退和自救技术措施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与

30、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人员首先要尽快撤离灾区,波及区的人员在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时撤离。救灾指挥部在指挥救灾时,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撤出灾区人员,并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掘进工作面发生事故时,受灾人员要由下平巷撤退,转入安全的进风巷道。避灾时,遇险人员在班组长带领下,按通风人员、救护人员、救灾人员指引的避灾路线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在避灾过程中要守纪律、听指挥,撤离时,应两人以上编组成行,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不准单独乱跑。撤退进程中要注意风流方向,要尽快取捷径进入新鲜风流中。抢救时要先了解事故地点突出情况,要利用电话和专人立即通知和灾区相邻及灾害能波及到的地区人员进行撤离,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在抢救

31、人员的同时立即恢复正常通风系统,排除产生的有害气体。处理冒落区,给抢救人员创造有利条件。在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不能盲目送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决策措施进行抢救。完善井下紧急避险“六大系统”,提高防灾、抗灾能力。4.1.3 火灾事故的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1)火灾的分类根据引火火源的不同,分内因火灾、外因火灾两大类。根据可燃物的不同,分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炭自燃火灾等。(2)火灾的特点外因火灾的特点: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发现,往往会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内因火灾的特点:内因火灾的发生,往往伴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根据预兆能够早期发现,但火源隐蔽,经

32、常发生在人们难以进入的采空区和煤柱内,要想准确的找到火源确非易事,而且难以扑灭。(3)火灾的危害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矿井火灾对人身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CO、CO2、SO2、烟尘等。在火源及附近产生高温,高温往往引燃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使火灾范围迅速扩大。火灾发生后,可能形成火风压,造成井下风流紊乱,使灾区范围扩大;能够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源,而且在火的干镏作用下使可燃物放出H2、CH4和其它多种碳氢化含物等爆炸气体;同时火灾还可以使沉积的煤尘重新悬浮,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有可能烧坏设备和煤炭资源。(4)矿井火

33、灾的预测预报视力感觉法;用眼睛观察巷道周围是否有烟雾、火焰、雾气和“挂汗”等现象;气味感觉法;煤炭从自热到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温度感觉法;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附近的空气、水和煤岩体的温带升高;疲劳感觉法;火灾产生的CO气体,能使人头痛、闷热、精神不振、四肢无力,有疲劳的感觉;气体成分分析法;用束管监控系统可抽取井下气样,进行分析就能发现是否发生了火灾;(5)外因火灾发火的原因存在明火;如:井下吸烟、焊接等;出现电火花;如:煤电钻、电机、电缆、变压器、电铃等;违章爆破;如:放明炮、糊炮、空芯炮及用电力电源爆破、不装炮泥、炮眼深度不够或最小抵抗线不符合规定等;瓦斯、

34、煤尘爆炸;机械摩擦。(6)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a在井上、下建立防火设施;b木料场、矸石山距进风井的距离不小于80m;c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d井下爆破必须使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炸药;e严格执行“一炮三检”的瓦斯检查制度; f禁止使用明接头或裸露的放炮母线,放炮连线、放炮等要有专门的人员操作; g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h炮眼的位置、深度、装药量、封泥长度等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执行; h禁止放明炮、糊炮; i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器设备; j井下供电要做到:无“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坚持使用漏继电器、煤电钻综合保护、局扇

35、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k严禁在井下拆开、敲打和撞击矿灯灯头和灯盒; l禁止无煤安标志的设备、电缆等入井; m不得在井下从事电气焊作业;必须在井下从事电气焊作业时要制定安全措施,报安全、生产矿长或总工程师审批;n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易燃物品入井;井口、主通风机周围50m范围内严禁使用明火、吸烟;o严禁在井下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等; p井下严禁使用电炉或灯泡取暖; q井下必须消灭电器设备失爆现象;r必须加强井下火区管理。S在回采工作面留设必要的安全隔离煤柱,有效防止向采空区漏气。t在井下建立消防材料库,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材,以备不时之需。u地面综修车间、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主风机配电室、

36、充灯房、压风机、井下变电所等工作地点,要有灭火器、灭火沙等灭火器具;(7)发生火灾时井下人员的避灾和自救措施当井下发生火灾时,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戴上自救器,尽可能直接灭火,控制火区的发展、蔓延,并立即通知调度室和矿领导,其它人员应立即按避灾线路撤出,如火势很猛,现场无力抢救时,要迅速采取自救和避灾措施,撤离中如果巷道充满烟雾,不要惊慌、乱跑,迅速辨认火灾的方向,摸着轨道或铁管有序撤出,实在无法撤出的人要尽快在附近找峒室躲避,带上自救器,隔断风流,以便救护队来营救,同时要在峒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便于救援寻找。井上人员立即组织人员研究灭火措施,确定火灾地点,由救护队实施灭火工作。如果在

37、采掘工作面、进风平巷和运输巷以及采区附近的峒室发生火灾,没有瓦斯积聚危险时,可采用风流短路的方法救灾。(8)灭火方法当井下火灾火势不大时,可采用水、砂土灭火,电气、油类火灾严禁使用水来灭火。用水灭火时人应站在上风口,从火源周围开始灭火,逐步移向火流,不能直接将水流喷向火源中心,防止产生大量蒸汽和炽热煤块抛出伤人;或在火灾地点表面洒一层砂子隔绝空气与燃烧物质的接触而使火灾熄灭。用灭火器灭火:将火源与空气中的氧隔绝,使火缺氧熄灭。如不能直接灭火时,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建筑密闭防火墙,使火源与外界空气隔绝,氧气消耗完后,火灾自行熄灭。发生电气火灾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砂子、岩粉覆盖灭火。火灾处理

38、后,必须清理已燃烧过的残煤,防止复燃,由专职安全员、瓦斯检查员测定气体,确定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4.1.4 矿井停风事故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1)停风的地点井下所有生产地点(2)停风事故的分析评估矿井双回路供电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停电时出现停风事故,停电造成井下停风,可能造成井下瓦斯积聚。(3)预防停风事故的措施主通风机停止运转后,由机运工区负责在2分钟内把防爆门打开,确保矿井有自然风,并由专人看管,严禁人员进入。hPb设备管理资源网停电停风期间应安排专人看守,没有调度室命令,严禁任何人员入井。hPb设备管理资源网hPb设备管理资源网停电结束后,由调度员通知机运工区,由专人负责将防爆门关闭,关闭

39、后立即汇报调度室。由机运工区区长通知主通风机司机启动主通风机恢复井下通风,主通风机正常运转30分钟后,由调度室通知通防工区瓦检员下井检查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并将检查结果汇报调度室,一切正常后调度室安排给井下供电。hPb设备管理资源网恢复井下和各工作面供电,必须在瓦检员、测风员对机电硐室及工作地点进行瓦斯、二氧化碳、co、风量检查后,确认各机电峒室、各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均小于0.5%,co气体浓度小于24ppm方可进行,送电命令由矿调度员下达,并严格按送电程序送电。hPb设备管理资源网局部通风的各工作地点,必须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确认局扇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5

40、%时且巷口6米内CH4小于1%、二氧化碳小于1.5%时方可给局扇供风巷道中送电,未经瓦检员同意不得盲目送电。hPb设备管理资源网4.1.5 矿井大范围停电事故的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1)大面积停电事故评估分析大面积停电类型:线路故障或上级变电站突然停电高压开关柜故障变电所失压自然灾害(雷雨、大风等)造成的危害:矿井故障停电,造成主通风机停运,导致井下通风系统及局部通风不能正常运行,如停风时间过长,会造成采掘工作面瓦斯积聚。大面积停电使井下变电所停电,将造成排水系统停止运转,如停电时间过长,排水设备造成威胁。(2)检查、监控措施 机运工区加强线路的巡检,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加强春季预防性试验

41、,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避雷器,完善防雷系统。 按规定定期对高压供电系统进行检测。 定期对高压开关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测,开关柜保护装置整定合理,各项保护灵敏可靠。 加强供电线路、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供电线路处于完好状态。(2)大面积停电处理技术措施机运工区管理人员保持头脑清晰,发现停电应迅速查明停电原因,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责任区队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对供电线路、设备进行抢修,保证在短时间内能恢复供电。检修人员应严格按进行维修,确保设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停电时间超过10分钟,如不能恢复供电,应电话通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井下各采掘地点的作业人员,撤离到指定地点。如停电时间超过20分钟不能复电,

42、调度室应通知井下所有作业人员撤离到地面。通知机运工区主通风机司机打开防爆门,形成自然通风。供电线路恢复供电后,地面变电所值班人员按送电程序,先恢复主通风机的运行,待主通风机运转正常后,再恢复井下供电线路。井下供电线路复电前,地面变电所值班员必须电话联系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做好复电准备。井下在恢复供电时,必须严格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防止误送电。井下供电线路复电后,应先恢复各采掘工作面的风机专线的供电。待风机运行正常后,由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降于0.5%时,再恢复各采掘工作面的动力线路。(4)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井下人员撤退和自救技术措施当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时,井下人员撤退和自救技术措施如下: 当井下发生大范围停电事故时、采区变电所值班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首先要查明停电原因,检查各地点的馈电开关处于待电状态。停电超过10分钟不能复电,由调度通知各采掘地点作业人员撤离到指定安全地点。地面变电所值班员告知采区变电所值班员停电原因及做好复电准备工作。停电超过20分钟不能复电,通知打开防爆门,形成自然通风。瓦检员按规定对变电所内的瓦斯进行检查。在指定地点人员在安监员、瓦检员带领下,撤离到地面。故障排除后,按送电程序恢复供电。送电时,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4.1.6 提升运输事故的检测、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