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0353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前指导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7年中考考前指导策略一指导学生掌握题型的答题方法,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把常规失分降到最低限度。【基本要求】1.稳收基本,力夺高分。不丢基本,发挥特长,展示优势。2.回顾打包,建立网络。依据章节目录,回忆知识,建立网络,看一节结一次,读一章理一片。3.读图看表,寻找规律。读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关注现象,找出差别,发现规律,表格要横比纵比,抓住变与不变,同与不同的特点(控制变量法),总结规律。4.仪表读数,慎了又慎。先找刻线,后看量程,再看分度值。读出大格,再加小格。5.抓住特点,步进捷径。电学:一看连接,二看仪表,三抓变化,四找规律,五列式子。力学:一作简图,二画受力,三识平衡,四找规律

2、,五列方程。光学:一辨实虚,二依规律,三分类别(实像凸透镜成像、小孔成像;影子光的直线传播;虚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放大镜)。作图时,一找“点”,二作“法”,三画“角”(“线”),四加箭头。热学:物态变化抓特点吸、放热;晶体与非晶体。 有关因素记清楚蒸发因素、沸腾特点、液化办法。 内能变化对外做功 对物体做功温度变化能量转化、内能转移。如练习20。 吸放热【题型答题要领】1.填空内容前呼后应,不忘单位和标(作)图;数值、比值须动笔,看清题意明道理,稳答求准无一缺。2.选择从想到,仔细辨别再确定。概念型。辨别是非,通过比较选答案;应用型。抓住规律,比较要素找对应;计算型。应用公式先求解,后对项;

3、现象型。根据公式、规律,理解意义,抓本质。3.简答、材料阅读题,抓住现象,找原理,根据原理,寻规律(公式),按照规律,写要点。注意分值写理由,能用公式,务必写。4.实验读数、使用加方法,找出原理定方案,依据方案选仪器、定步骤,读图画图要认真,遵循规则是根本。通过联想,应对开放是上策。5.计算先易后难是常规,公式、代入、答案三步全,统一单位明单位,细心审题认真算,上步不“会”先假设,按照假设求下步。二以探究性试题的训练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实验探究题的解答能力。例1冰、水、水蒸汽的物质成分相同,请你猜测一下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态。【猜想能力】猜想一:与温度有关猜想二: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猜想三:与

4、分子间的排列情况有关例2探究: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猜想:变大或变小 【猜想能力】设计、进行实验的步骤:取一定量的水倒入杯子中,记下水面的位置,把这杯水放入冰箱中让它结成冰,观察冰面的位置,比较水面与冰面的位置。 【设计实验能力】表达能力结论: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例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小宇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华发生剧烈的争辩。小宇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底下与大树底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华认为,遮阳伞下比树下炎热,因为大树的树叶在不停地蒸发水分,吸收大量的热,使大树周围形成相对较低的温度。对于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

5、 小 华 的观点。【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方法: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挂在伞下和树下,过相同时间,读取温度值并作比较。【设计实验】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注重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好方法。【交流】启示:这类题以生活现象为背景,运用经验和所学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实验方案,突出了学习过程、淡化了结果,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重实验结论转向主动探究,强化过程与方法。例4学习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小新和小明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空白

6、处填空。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m2m1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m2m1 V【评估与交流】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方案一:第3步中,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时,会有一部分油倒不干净;测量出的食用油体积偏小;会加大实验误差

7、。方案二:第1步中不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就调节横梁平衡,将会使所测的食用油质量偏大。2你淮备选择方案 二 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例5.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鸡蛋的密度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鸡蛋的质量m; B按如下步骤来测量鸡蛋的体积V; c根据测量数据算出鸡蛋的密度=m/V (1)一位同学认为该实验过程误差较大,请你指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主要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可画简图并配文字说明) 【提出问题】 (2)请你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再设计出一种测

8、鸡蛋密度的方案 写出:实验步骤;鸡蛋密度表达式分析:产生误差的实验环节是用手取出鸡蛋时带出一部分水,使测出的体积偏大(或误差较大)因思维的角度不同,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分析法、比较法、收敛法等。要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孝并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例6.【猜想与假设】分析:学生应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推测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学生首先应明确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比入射角先达到90度而产生全反射。启示:必须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9、趣,提高实践能力。例7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_.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_. 【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启示:对有关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归纳探

10、究结论,是科学基本素养之一。例8.【探究过程的综合考查】启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考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不大,但认真应对才能得高分【评估、交流与合作】例9.某初中的同学们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岩所在小组的同学选了两个“2.5V 0.3A”的小灯泡,按下左图所示的电路做了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A点的电流 IAAB点的电流 IBA C点的电流 ICA第一次测量 0.28 O.28 0.56第二次测量 O.26 O.26 0.52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时小岩认为该实验应有如下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

11、电流都相等;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为I干路=nI支路。(n为支路条数)由于本组其他同学对小岩得出的结论有异议,于是他们又选用了一个“3.8V 0.3A”和一个“2.5V 0.3A”的小灯泡,重新做了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二所示。(1)分析表二数据,如果你是组内成员。你将如何评价小岩的观点? (表二) A点的电流 IAA B点的电流 IBA C点的电流 ICA第一次测量 0.22 0.26 0.48第二次测量 0.18 0.22 0.40(2)回忆你在初中阶段的实验经历,并结合本次实验对你的启发,谈谈在物理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答案: (1)小岩的观点在特殊条件下(如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相同时

12、)是成直的(1 分),但是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知,A点电流不等于B点电流(或IAIB),而且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也不是I干=nI支(或I干nI支),所以小岩的观 点不具备普遍性(2分)。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特殊情况,要注意寻找普遍规律;注意进行多次实验归纳结论;注意依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器材;注意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等。 (4分) 例10.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实验次数物重G/N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11.000.600.6521.501

13、.100.9032.001.601.15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答案: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1G,这是由于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丙图F2G2,是由于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2使用定滑轮时乙图,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或水平拉动弹簧测力计;或实验前先测出测力计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时丙图,要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轾质滑轮或增加钩码的重。启示:各地中考对

14、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都有所加强,要求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或操作等方面作出评估,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指出实验设计的优越或不足,实验操作过程有无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实验结论是否科学等。题目一般比较开放,要求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语言简结。三.加强实际应用型的试题的训练,力克难点,争取有新的突破。例11.图28是一种草坪喷水器,它是通过向外喷水而使自身转动的。小明和小芳为了探究草坪喷水器的旋转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离可乐罐底1cm的罐体上,用如图29所示的方法打一个孔,将细绳系在可乐罐的罐顶中心,把可乐罐浸入水中,灌满水后,快速把可乐罐提到水面上方,如图30所示,将可乐罐在10

15、s内旋转的圈数记入下表中。改变孔的大小和数目,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下表数据。实验次数孔的大小孔的数量10秒可乐罐旋转圈数1小1112小2153小3214中1155中2266大1227大230(1)通过分析表中第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数量一样时,孔越大,转速越;(2)通过分析表中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孔的一样时,;(3)实验中在可乐罐体上打孔时,钉子戳入罐体后要以罐体的直径为基准旋转90,这是因为。先垂直往里戳,然后以罐体的直径为基准旋转90评析:本题提供实际应用中的有趣现象,以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来进行实验探究。不但让学生理解“草坪喷水器

16、”的原理,而且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趣,增强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试题体现从社会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难度值控制在0.90是很可取的。例12.小明弯曲手中的钢锯片,感觉到弹力大小与弯曲程度有关,同时他猜想,弹力大小可能还跟钢锯片的长度有关。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进行了图23所示的实验,将钢锯片夹在厚书内,伸出的长度(简称长度)用L表示;钢锯片形变量(弯曲程度)用末端侧移量x表示,钢锯片的弹力用F表示,其大小等于测力计的读数。实验数据如下表。图230.70.60.50.40.30.20.12 4 6 8 x/cm0(1)由第 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钢锯片在形

17、变量x一定时,弹力F 随长度L的 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fgdf实验次数12345678910长度L/ cm15202525252525252525形变量x/ cm2212345678弹力F/N0.480.220.060.120.180.240.300.390.510.66(2)由第37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钢锯片在长度L一定时,弹力F跟形变量x成 ;(3)请用表中钢锯片长度L为25cm时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弹力F跟形变量x关系的图象;(4)分析图象,进一步归纳得出: 评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的分析论证能力,它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景,灵活、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学

18、生对实验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得出结论过程中,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和图像的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领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必须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物理规律且规律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科学思想,突出了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是一道较有深度的科学探究考查题。例13:餐饮业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小伟同学利用暑假到某餐馆进行社会调查,以事实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他每天从餐馆收集到顾客剩余、丢弃的啤酒约20Kg,测出一只空酒瓶(含瓶盖)的质量是0.55Kg,未开封的一瓶酒总质量是1.15Kg,酒瓶标签上注明每瓶啤酒的净含量是620ml。求:(1)一瓶未开封的啤酒中啤酒的质量;(2)该餐馆相当于每天浪费几瓶

19、未开封的啤酒;(3)啤酒的密度。评析:本例针对社会热点,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证据,并应用物理知识加以分析,披露生活中浪费的严重性。既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也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育学生学会节约,反对浪费,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注的试题】力学巩固练习:5、6、10、21、29、48、77、80、85、86电学巩固练习:7、12、40、44、54、59、70、71、77光学巩固练习:1、2、7、18、28热学巩固练习:6、8、31综合练习一:2、4、27、28、32综合练习二:4、31综合练习三:2、8、12、15、25、30综合练习四:23、24根据市中考命题会议的精神,今年命题难中易比例为118,命题的依据是教材、探索中考、市质检试卷和练习卷。值得注意的是:探索中考中的试题原题采用不能超过15,大多数的题目必须是教材、探索中考、市质检试卷和练习卷的改造题。试题联系社会、生产和科学,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考查探究和开放能力是命题的趋势。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