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社会效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与社会效率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o. C20000022000-02缺乏和包含不对称信息假设的信贷市场模型 * 本文的中文翻译和电脑制图分别得到吴靖乐和王佳茜同志的帮助。作者谨表示感谢。刘民权 霍普金斯南京中心,中国 上海财经大学徐晓萍1.引言 有两大系列的文献涉及竞争性信贷市场及其运行机制。其中一个系列来源于Mckinnon(1973)及Shaw(1973)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以下简称MS模型),另一个系列则始自Stiglitz和Weiss(1981)的相关论文(以下简称SW模型)。区分两类模型的主要依据是二者对信息及贷款回报确定性的不同假设。1简单而言,MS模型假设完全信息及贷款回报的确定性,而SW模型则把贷款回报的不确
2、定性及非对称性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在过去数十年间,MS模型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反,SW模型并未被大量论及。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两类模型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我们发现,在贷款回报确定且信息完全充分的情况下,MS模型确实提供了一种对竞争性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的理性描述,并且这一市场的运行将带来资金的最有效率的配置。然而,在更为普遍存在的信贷回报不确定且信息不对称的场景中,SW模型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合理的可能性:竞争性信贷市场的运行有可能导致超额信贷需求的出现和投资处于社会最优水平之下。竞争性信贷市场的真实运行机制及其配置资金的效率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
3、的课题。因为它的解答能够最终引导我们制定合理的金融改革目标并使我们对日后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成效有一个较为现实的预期。在另一篇论文中,作者再对如何运用这两类模型来解释中国金融体系的现存问题及短期改革方向进行探讨。2MS模型及竞争性信贷市场假设在一个以银行为主要金融机构的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着许多(可计算的无限数量的)经济个体。其中一类个体是企业家,他们每人具备一个投资项目并是潜在的贷款人;另一类个体是存款人。投资项目的回报率确定但各不相同。信息是完全充分的,即银行和企业家都知道具体投资项目的回报水平。图1中的曲线LD给出了在各个真实贷款利率水平上企业家们对贷款需求的总量,LS描绘了存款人在各个存
4、款利率水平上愿意储蓄的总量。出于方便考虑,我们假设不存在交易费用。那么,在一个竞争性金融市场中,均衡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均为r*, 并且均衡投资和均衡储蓄水平同为L*。银行的利润为零,这符合竞争性市场的基本要求。在L*处,投资处于最优状态,投资的社会成本是当前放弃的消费,LS曲线给出了其边际价值。投资的社会收益即为投资的回报率,它的边际价值由曲线LD给出。在L*处,投资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二者均为L*。上述分析只涉及静态效率。然而,MS模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释金融市场的性质(即是否存在金融抑制,例如,贷款利率或存款利率封顶)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在图1中,金融抑制表现为贷款利率封顶r
5、1,这限制了存款额和可贷资金总量(L1)。这将影响经济的增长进而制约存款的供给。从长期来看,贷款的供给线向左平移至Ls, 从而使投资水平由原来的L1减少至L1。如果贷款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贷款利率将由r2上升至r3。银行获取的超额利润可能用于诸如广告,设立新的分支机构等社会回报水平值得怀疑的活动上。如果贷款利率同时被限制在r3之下,那么,被实施的项目将不是那些回报水平最高的,这意味着社会福利的进一步损失。2虽然MS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考察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只关注其对竞争性金融市场运行的解释和它对这一市场取得最有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本观点。我们注意的是MS模型的成立在多大程度上取决
6、于完全信息和回报确定的假设。命题1:无论投资回报是(a)确定的或(b)有风险的,只有在完全信息条件下MS模型才是一个解释竞争性信贷市场获取最佳资源配置的有效理论。我们首先证明命题1(a)。令贷款合同为标准债务合同,贷款本金为K, 利率为r,那么,借款人或企业家只有在项目回报R超过或等于其债务额 (1+r)K 时才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反之,借款人宣布破产(存在有限责任制),项目留存回报归银行所有。出于方便考虑,我们假设借款人在项目中的自有投资额为零(既无股权投资)且不存在任何抵押担保。3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不知道具体项目的真实回报水平,那么他们就无法阻止那些每元项目投资回报水平低于贷
7、款利率因子 (1+r*) 的借款人申请贷款 (r*为图中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相等时的利率水平)。这些企业家获取了非负的利润,任何损失将由放款银行承担。如果这些企业家确实成功地获得了贷款,那么就存在效率的损失。而且,由于银行的总体利润水平为负值(r*被支付给存款人作为利息),他们要么必须降低存款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或兼而有之。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进一步意味着效率的损失。MS模型所认为的最佳资金配置效率无法实现。命题1(a)得证。当然,银行也试图筛除赢利较差的项目。然而,这里存在一个甄别成本,这再次意味着对市场均衡水平的效率影响。通常,银行无法获得足以筛处较次项目的正确信息。上述有关确定回报的
8、例子可能看起来缺乏真实性,因为那些投资项目的平均预期回报水平低于贷款利息因子的企业家所获取的利润为零,显然,这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他们为什么愿意向银行贷款。以下,我们考虑更加接近现实的回报不确定的情况。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每一个项目都存在两种可能的结局:成功或失败。成功的概率区间为pi=(0,1),成功的回报水平为Ris,失败的回报为零。所有的项目要求同样的投资额K,并且具备相同的预期回报ER=,即对所有的项目i有piRis= (1)通过限定预期回报为一常数,方程(1)使我们突出考虑风险因素。假设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家知道其拥有项目的成功概率,但银行仅知道pi的分布。银行和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均为中性。
9、4我们接着证明命题1(b)。首先,我们需要制定衡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衡量边际社会收益的规则。从全社会的观点来看,一项投资的效益应根据其对社会中每个成员的福利影响加以判断,这一问题实际上等同与政府如何对一个公共工程或政府投资进行评估。根据Arrow-Lind定律(Arrow & Lind, 1970),由于一项工程的风险分散于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之上,即便每个人都是风险厌恶型,对单个人来说,其引发的风险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政府可以简单地依据预期收益对项目进行评估。在我们的案例中,这意味着边际社会收益等于其预期回报率/K。并且,当贷款和存款利息因子均为/K,投资水平达到社会最优状态。5然而,这可能不
10、是一个可以持续的市场结果,沿用前面的标注,企业家将从项目i中获得的预期回报是:E()=piRis-(1+r)K (2)企业家只有当E()0时,才会实施投资项目。如果贷款利率因子被设定为/K,对所有的项目 i有E()=piRis- piRis0,即所有的项目将带来正的预期回报。因此,所有的企业家都会申请贷款。但是,在这一贷款利率水平,并且存款利息因子等于贷款利息因子的话,银行将在所有的贷款项目中蒙受损失(即便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银行对项目i的预期利润为:E()b=pi(1+r)K-(1+b)K,其中b为存款利率。很明显,如果(1+r)=(1+b)=/K,那么对所有的项目i,E()b0均成立
11、。为了保证经济上的可存活,银行要么减少借款利率水平,要么提高贷款利率,或兼而用之。因此,最优效率的结果无法实现。命题1b证毕。3信息的不对称与市场均衡我们现在考虑MS模型有关信贷市场总能使供给和需求实现平衡的假说。我们紧随Stiglitz 和Weiss(1981)的研究成果,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当信息是不完全且非对称,并且项目回报是不确定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无法实现均衡,其分析的核心是伴随着贷款利率升高所出现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效应。3.1逆向选择Stiglitz 和Weiss(1981)考虑的项目是具有连续随机回报并且其概率分布是最安全项目的均值保留展型(m
12、ean-preserving spread)。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同前面一样,仍采用两结局的例子。为了展示逆向选择,我们首先对方程(1)求导dRis/dpi=-Ris/pi对方程(2)求pi的导数,并将上述结果代入表达式,整理后得:dE()/d pi =-(1+r)K0 (4)即具有较低成功概率的项目将给企业家带来更多的预期利润。直觉上看,这一现象可用以下简单的事实加以解释。当所有项目的预期回报piRis相同时,项目的预期支出pi(1+r)K则决定于其成功概率pi。pi越小,预期支出就越低。事实上,在极端的情况下,当pi接近零时,E()趋向于预期收入。接着,我们定义一个关键的pi=,使得E()
13、=0。那么,企业家只有在项目的成功概率不大于时才会申请贷款。对方程(2)求E()=0时的导数,得d/dr=- pi/(1+r)0,所有的项目均申请贷款。因此,在这些贷款利率上(r)为严格的单调递增。然而,当rr, 逆向选折效应发生。我们预期(r)的轨迹将呈现先上升然后趋平随后向下倾斜的模式。这同样意味着银行的最优贷款利率r*必须位于r之上。这一结果与前面提到的在贷款利息因子为/K时银行在所有项目上将蒙受损失的结论相一致。但它并不足于使我们获得任何有关逆向选折下市场均衡状态时的福利学性质。以下,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上述简单竞争性信贷市场模型的福利学含义。(图3)图3有助于我们探讨这一问题。msc(L
14、)曲线是以当前放弃的消费来表示的投资或储蓄的边际社会成本函数。它实际上就是图2象限II中存款供给函数的逆函数。因此,它可以表达为=(DS),其中是存款利息因子(b+1)。msc(L)曲线给出了投资的边际社会福利。前面提到,由于所有项目具有相同的平均预期回报。因此,所有项目具有相同的社会收益/K。社会最优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是L。但是,L并不是竞争性市场的均衡点。为了获得竞争性信贷市场的均衡点,我们利用一个简单的过渡工具:图3中的曲线(LD)。它的推导过程如下。在图2象限II,LD函数将贷款需求与贷款利率联系起来。由于其是单调递增,因此可求得其逆函数r(LD) 。将r代入(r)可得( r(LD)=
15、(LD)。8由于(r)是凹函数且r(LD)为单调递增,因此(LD)的轨迹呈凹型。(LD)的性质决定了市场均衡点要么是超额需求或市场出清。图中所示的例子为超额需求的情况。银行将利率定在r*从而获得了的最大值max。均衡贷款需求是LD*。给定银行利润为零,max同时是支付给存款者的存款利息因子。这意味着均衡点的存款供给是LS*,少于LD*。在图3中,有一值m使得市场出清。然而,m并不是银行的最佳选择。只要(LD)始终位于(DS)的下方,(LD) 函数的这一形态将使得市场不论在任何下都无法出清。相反,如果的最高点位于(DS)曲线的左边,此时的市场如不出清就不可能实现均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定于最大
16、值将导致超额供给的出现,这将促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扩大贷款需求。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至超额供给的完全消失。但是,当r增大时,减小。因此,均衡的值只能发生在(LD)与(DS)曲线相交处,也就是(LD)曲线斜率为负的地方。命题3:当信息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并且贷款利率上升将导致项目的逆向选择时,不论市场出清与否,市场的均衡点的投资水平位于社会最优水平之下。对该命题的证明关键在于证明max/K。通过对图3的考察,我们可知不论市场出清与否,使市场均衡点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达到最优的一个充分条件是使max严格地位于水平线/K之下。我们将证明这一命题。首先考虑在银行最优贷款利率r*下成功概率为的边际项目。
17、根据模型定义,企业家的预期利润为零:E()= Ris-(1+r)K=0这意味着:/K= (1+r) (6)在r*处=max,但假设所有贷款申请人都被批准获得贷款:max= (7)g(pi)是项目成功概率pi的密度方程式并为银行所知,(但银行不知道具体项目的成功概率)。由于r*适用于所有贷款,方程(7)的分子给出银行贷款的总体预期回报,分母为贷款总规模。在存在超额需求和信贷配给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贷款申请人都能获得贷款。因此,方程(7)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夸大了银行的总贷款回报及总放贷规模。但是,由于银行无法根据贷款的风险水平分辨项目,方程(7)可视为大体上定义了max。在认可了方程(7)之后,在
18、逆向选择的情况下,pi,代入方程(6),可得:max(1+r)K0。10 De Meza 和Webb假设一个通用的失败回报水平Rf0。以下,我们假设Rf=0。他们证明在这一条件下市场均衡点表现为市场出清且投资位于社会最优水平之上。这一结果的关键在于项目的“有利选择”,其证明相当简明。根据前面的定义,企业家的项目预期回报是E()=piRs-(1+r)B- W (9)显然,E()随着pi的上升而增加,这意味着贷款申请人将是那些项目成功概率分布位于某一关键水平之上的那些企业家。因而,这里存在一个对项目的“有利选择”。我们同样定义为使得E()=0的pi。那么,只有项目成功概率pi 的企业家才能获得非负
19、的预期利润。因此,只有这些企业家才会申请贷款。命题4:当信息是不完全和非对称且存在对项目的正向选择的情况下,市场的均衡点具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 (a)市场出清,(b)投资位于社会最优水平之上。在给定任何利率r都存在对项目的正向选择的背景下,证明4(a)是相当容易的。首先令方程(9)为零。我们可推导出d/dr0,即r 的上升将导致确保企业家获得非负预期利润的项目的成功门槛概率上升。这样一来,银行贷款的平均回报必将随着 r的上升而单调递增。当这一平均回报被支付给存款人,它将反过来导致贷款供给函数LS(r) 的单调递增。由于贷款需求函数LD(r)将随着r的上升而单调下降(r的上升意味着贷款申请人数量
20、的减少),因而市场均衡点表现为市场出清。命题4a得证。(图4)在证明命题4b之前,有必要参考一下图4。图中的msc(L)曲线的推导同前所述,并且它是图2存款供给函数DS()的逆函数。msb(L)曲线给出了投资的边际社会福利piRS/K。当pi=1时msb(L)与纵轴相交于RS/K。随着L上升,边际社会福利下降。如果潜在项目的个数是无限的,msb(L)函数的轨迹将无限趋近于横轴L。否则,它将逼近横轴L并在L等于所有潜在贷款申请人的总数时中断。图3中的(LD)曲线的推导来自复合函数( r(LD)。由于r的上升将导致单调上升,因此(LD)呈单调递减。如图4所示,(LD)曲线位于msb(L) 曲线的上
21、方。这一事实对证明正向选择情况下的投资规模多于最优水平的结论相当重要。我们现在证明命题4(b)。11首先,如图4,如果(LD)曲线始终位于msb(L) 曲线的上方,那么给定单调递增的msc(L)或存款供给函数,市场出清水平将大于投资的社会最优水平。因此,为了证明过度投资的存在,我们首先需要证明(LD)曲线始终位于msb(L) 曲线的上方。接着考虑企业家所从事的边际(最不安全)的项目。令方程(9)为零,整理后可得:RS/K=(B/K) (1+r*)+(W/K) m (10)是边际项目的成功概率,r*是市场出清的均衡贷款利率,m是企业家将其财富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存款利息因子。方程(10)表明RS/K
22、是 (1+r*)和m的加权平均值。我们希望得出m(1+r*)也即证明mRS/K。给定银行利润为零,m是银行贷款的平均回报率。m= (11)g(pi)是银行所知的项目成功概率密度方程。由于pi,所以m (1+r*),也即mRS/K。最后,如图4所示,由于前面提到的msb(L)曲线是单调递减,而msc(L)曲线是单调递增;如果市场均衡点的m大于RS/K,两曲线的交点给出的社会最优投资水平一定要少于市场出清时的投资水平。命题4b证毕。通常,我们预期(LD)及msb(L)的轨迹如图4描绘的那样。pi(1+r)曲线并未在图中给出。但pi(1+r)是银行的边际贷款回报,并被认为将随着L的变动而改变, 原因
23、是随着L的变动,成功概率和贷款利率都会改变(r当然随LD的变化而变化)。它将位于msb(L)曲线的下方。但,pi(1+r),(LD)及msb(L)三线将相交纵轴于RS/K处。证明过度投资的关键在于证明m(1+r*)。直观上,可以如下解释,由于(1+r*)是银行从其边际项目中获得的预期回报,而m是所有贷款的平均预期回报,在正向选择下,银行的平均回报要大于边际回报。6结论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信贷市场的两大主流文献。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Mckinnon(1973)及Shaw(1973)(MS 模型)及Stiglitz和Weiss(1981)(SW模型)。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这样一个事实:虽然MS模型一直
24、给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运行及金融市场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在实际上,它是非常脆弱的,并仅在特定的信息完全且风险不存在的情况下成立。在现实世界中,不完全及非对称信息和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当信贷市场受制于这些约束时,MS模型丧失了解释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不可能很好地指导金融改革政策的制定。将信息不对称及风险引入我们的分析框架将产生所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项目回报的随机分布形态,它同样可能引发银行方面的有利选择。相关的案例不胜枚举,并且结论之间的差别甚大。在本文中,我们对逆向选择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将这一市场的均衡状态表征为社会投资水平低于最优态及可能出现的非市场出清均衡。SW模型及
25、这一流派随后的文献尚未对信贷及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可能原因是这些模型通常缺乏确定性并且政策启示不够明晰。这可能是理论尚属初级阶段的反映,但也可能仅是真实世界复杂性的必然结果。简单的理论可以给出简单明了的结论及政策建议,但它可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归根结底,理论的有用性体现在其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作者认为,基于不对称信息的理论模型将能够大大帮助我们确认实际问题并使我们的改革努力有的放矢。参考文献Arrow,K.J. and Lind, R.C. (1970), “Uncertainty and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Investment
26、Decis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0, pp.364-378.De Meza, D. and Webb, D.C. (1987), “Too Much Investment: A Problem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2, pp.281-92.Fry, M.J.(1989),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Recent Experience”, Oxford Review of Econo
27、mic Policy, vol. 5(4),pp.13-28.Hillier, B. and Ibrahimo, M.V. (1993),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Models of Credit Rationing”,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vol. 45(4), pp. 271-304.Hillier, B. And Worral, T. (1994), “The Welfare Implication of Costly Monitoring in the Credit Market”, Economic Journ
28、al, vol. 104, pp. 350-362.Mckinnon, R.I. (1973),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Shaw, E.S. (1973),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tiglitz, J. E. And Weiss, A.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
29、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1, pp.393-410.Williamson, S. (1986), “Costly Monitoring,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vol. 18, pp. 159-179.尾注1 本文回顾的MS模型及SW模型仅是体现两大体系文献的主要特征及区别的代表模型。毋庸置疑的是,在同一体系内的观点和结论也存在着重要的区别。2
30、此处的分析紧随Fry(1989)。可将问题分别置于两种场景下具体分析即若干年前曾有金融抑制政策和没有金融抑制政策对当前的影响。3 虽然这些是简化假设,它们仍可被视为分析有关风险和信息等基本问题的有用工具。在现实世界中广泛采用的企业家股权投资和抵押担保可视为克服贷款过程中根本存在的信息和风险问题的措施。4 这个简单的两结局假设借用了Hillier和Ibrahimo (1993)的方法。此处及随后的的一些讨论源自他们的工作。5 Arrow-Lind定律的成立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初始收入与项目的回报无相关关系。通过假设在任何自然状态下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初始收入将使这一条件得以满足。6 本文与许多
31、SW文献一样,模糊地使用“银行”和 “银行业”两个概念。我们假设银行间相互竞争,因此他们采用相同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并且利润都为零。出于方便考虑,我们可假定银行具有同质性,并且各自拥有份额和概率组合相同的贷款申请人。如果银行是不同质的,利率竞争仍能保证银行提供相同的存款和利息报价,但某些银行可能因此获得正的利润。作为第三种选择,我们可视其为一垄断银行,但潜在的强烈竞争使其利润为零。 7 Hillier和Ibrahimo (1993)通过揭示d/dr符号的不可定信证明(r)曲线的非单调性。这使得(r)曲线的轨迹存在多种形态的可能。确保(r)曲线轨迹凹现的充分条件是d2/dr20。我们不在此探讨在何
32、种情况下这一条件将得以满足。出于方便考虑,我们假设(r)曲线只存在一种形态。8 (LD)曲线可以被视为银行的“贷款业绩函数”。它给出了银行在任何给定贷款需求水平下的平均回报水平。逆函数LD ()则给出了每一实际价格水平(也即全行业的银行发放贷款的平均价格)上企业家的贷款需求。9 比较图1,图2和图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图1中的LD曲线表示投资的边际社会收益。但图2中的LD曲线却不是,其斜率朝下的原因是d/dr0。SW模型中的边际社会收益由图3中的msb(L)曲线给出。类似地,虽然LS曲线在图1中给出投资的边际社会成本,但图2中的LS却并非如此。图2中的LS和DS曲线显然不同。这一现象从一方面解
33、释了为什么在MS模型中竞争性金融市场能实现最优效率,而在SW模型中却不能。10. 每个企业家将其拥有的初试财富W(可相同或不同)投资于自己从事的项目是De Meza和Webb模型的必要假设。否则,当RS (1+r)K时,所有的项目将给企业家带来非负的利润,因而对贷款的需求将趋向无限。而当RS(1+r)K则意味着贷款的需求为零,因为此时所有企业家的利润为零。11. De Mezza和Webb对超过社会最优化投资的证明不够清楚,我们希望此处的证明是对他们证明的一个改进。r*参考文献: Fry(1989).LSLS图1: MS 模型.0 rL r3 r2 r1L*L1L1LD (iii)1 0 LSrr*rrmr*$=(1+b) DS*DSLS*45oLS*图 2: SW 模型.参考文献: Hillier 等. (1993)1 0 D D*(iV)DSD*LSM(ii) LD, LS(i)DSLDLSZ1 0 Dm 2/K Dmax $=1+b,LS*LD*L*LD(LD)图3: 逆向选择和次优化投资 Dmsc(L)=$(Ds)msb(L)RS/Kmsb(L)L图 4: 正向选择与超优化投资 L1DmD(LD)msc(L)=$(DS) L2 1 0$,D, msbR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