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技术标书OK(DOC7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绘技术标书OK(DOC79页).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正本】投标文件 技术部分项目名称: 1:500地形图动态更新项目编号: 投标人名称:二一六年十二月二日技术文件目录771 对本项目服务总体要求的理解1.1 项目来源1.2 任务划分1.3 项目内容1.4 项目工期1.5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1.6 服务定位2 服务方案2.1 已有资料情况分析2.1.1平面控制资料2.1.2 高程控制资料2.1.3 地形图资料2.1.4 航摄资料2.1.5 数据库资料.2 技术依据2.2.1 定义与描述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 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
2、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数字XXXX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2.2.2 获取与处理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 14268-200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GB/T 27920.1-201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2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GB/T 27920.2-20
3、12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 27919-201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CH/T 3006-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C
4、H/T 3007.1-2011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2.2.3 检验与测试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 1794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CH/T 1020-20102.2.4 成果与服务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CH/T 9008.1-2010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
5、产品元数据 CH/T 1007-20012.2.5 管理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 1001-200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H 1016-20082.2.6 其他测绘合同通过甲方批准的项目技术设计书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2.3技术指标和规格2.3.1数学基础2.3.1.1 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 2.3.1.2 高程基准xx高程基准。2.3.1.3 成图比例成图比例尺:1:500。2.3.2 DLG分幅与编号2.3.3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要求:本测区大多为丘陵地形,一般情况下按0.5m等高距表示,个别图幅的丘陵地如0.5m等高
6、线过密,影响图面表达时,可按1米等高距表示,同一图幅应采用一种等高距。地形类别划分如下表所示。地形类别划分表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地面倾斜角(度)22-66-25252.3.4 成果基本内容及格式(1)数字线划图(DLG)数据为全要素数据,包含有定位基准、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内容。格式为DWG格式。(2)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ArcSDE,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集成在Oracle数据库中,使用ArcSDE统一管理。2.3.5成果数据精度2.3.5.1 像控点和空三精度要求(1)像控点精度要求像控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5
7、cm,相对临近像控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5cm。像控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丘陵地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8,山地、高山地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6。(2)空三加密精度要求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平面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上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平面位置中误差 单位为毫米项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加密点中误差0.350.50内业加密点对附近野外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实地不应大于下表规定。 高程中误差 单位为米项目地形类别(等高距)加密点中误差平地(0.5)丘陵地(0.5)山地(0.5)高山地(1.0)-0.180.240.60 阴影、摄影死角、森
8、林、隐蔽等困难地区的内业加密点点位和高程中误差可分别按以上两表规定值放宽0.5倍。2.3.5.2 数字线划图(DLG)(1)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图上距离)。 平面精度表地 区 分 类点位中误差(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mm)平地、丘陵地0.50.4山地、高山地0.750.6阴影、摄影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放宽0.5倍。(2)城市建筑区和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的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15m。其他地区的高程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高程精度表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m
9、)1/3等高距1/2等高距2/3等高距1等高距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的高程中误差放宽0.5倍。(3)地物点平面和高程的最大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4)丘陵地高程注记点密度一般地区为图上每格网812个,平地及地形简单区域可适当放宽至1.5倍,山地、高山地应适当加密。高程注记点应注记至厘米。(5)相邻图幅几何图形与要素属性都必须严格接边。2.4总体技术路线2.4.1总体技术路线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更新范围。利用2014年6月航摄成果,经拼接、粗纠正生成调绘DOM,然后与原图进行对比,确定变化区域。再利用调绘DOM实地进行全面巡视,确定更新范围。2)确定更新技术方法。相对于原图,若实地地物、地貌性质和
10、属性发生较大变化,但与调绘DOM一致,则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法进行更新。相对于原图,若实地地物、地貌性质和属性发生变化较小,或者实地发生变化且与调绘DOM不一致,则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进行更新。3)更新测绘。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者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实施更新。4)地形图编辑与入库。通过采用XXXX软件,完成变化区域内外业采集数据的制作与编辑工作,形成本项目成果数据库。总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2-2总体技术路线图2.4.2遵循的原则2.4.2.1充分利用航摄成果2.4.2.2充分利用已有资料2.4.2.3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2.5 更新范围和技术方法确定2.5.1确定更新范围2.5.2更新方法的确
11、定2.5.2.1出现下列情况时,宜进行重测更新:原图内的地物要素变化率超过40%。2.5.2.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修测更新:1)地物要素变化率超过10%,但小于40%;2)原图内某种重要地物位置发生变化。2.5.3更新技术方法的确定相对于原图,若实地地物、地貌性质和属性发生较大变化,但与调绘DOM(数字正射影像图)一致,则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法进行更新。相对于原图,若实地地物、地貌性质和属性发生变化较小,或者实地发生变化且与调绘DOM不一致,则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进行更新。巡视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测区内每个角落走到、看到,在完成全面巡视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巡视,确保建成区巡视到
12、位,其为重点更新对象。2.6全数字摄影测量将拼接、粗纠正生成的调绘DOM与原图进行比对,结合实地巡视,相对于原图,若实地地物、地貌性质和属性发生较大变化,但与调绘DOM一致,则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法进行更新。全数字摄影测量法更新,外业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图2-3外业作业流程图2.6.1像控测量2.6.1.1像片控制点选点像片控制点应满足下列条件:1)像片控制点点位一般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2)像片控制点的选取,其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别,当目标与其它像片条件矛盾时,着重考虑目标条件。3)像片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不小于3cm(23 cm23 cm像幅),当旁向
13、重叠过大时应分别布点。因旁向重叠过小时,两点裂开的垂直距离在像片上一般应小于1cm,困难时不应大于2cm。4)航线两端的上下对点,应选在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相互偏离一般不应超过半条基线,最大不应超过1条基线。全野外布点点位偏离该线不大于1 cm,最大不大于1.5 cm。5)像控点距像片边缘一般不小于1.5cm(23 cm23 cm像幅),距各类像片标志不小于1mm。6)区域网四周控制点要能控制测绘面积,遇自由图边应布于图廓线外4mm以上。2.6.1.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像控点采用区域网布设方案,遇平地、落水等特殊情况时采用全野外布点。像控点均布设成平高点。2.6.1.2.1区域网布
14、点区域网划分综合考虑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航摄分区、地形条件、图幅分布等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力求图形呈方形或矩形。区域网的划分和布点以能满足空中三角测量精度为原则。区域网的大小和像控点之间跨度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参数及对系统误差的处理等因素确定。(1)区域网内不应包括有像片重叠不附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不应有大片云影、阴影等影响内业加密建网连接的像对。(2)平面网和平高网的航线跨度、控制点间基线数不超过下表规定;平地、丘陵地平高点应采用全野外布点。比例尺1:500航线数,条45平高控制点间基线数,条45高程控制点间基线数,条56(3)区域网的控制点可根据下列情况布设:1)当区域网用于加密
15、平面控制点时,可沿周边布设6个或8个平高点,布设方案如图2-4、图2-5所示:图2-4:区域网布点法1 图2-5:区域网布点法22)当区域网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时,可沿周边布设6个或8个平高点,成图的定向点高程宜采用全野外布点,采用内业加密时,其跨度应为24条基线,布点方法图2-6所示:图2-6:区域网布点法33)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应在凸出处布平高点,凹进处布高程点,当凹角点与凸角点之间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在凹角处应布平高点。(4)卫星定位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设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则区域网可采用四角两边或四角两线法;采用四角两边法时,应在区域网的四角各布设一个
16、平高控制点,并应在区域网两端垂直于航线方向的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各布设一个高程控制点;采用四角两线法时,应在区域网四角各布设一个平高控制点,并应在区域网两端垂直于航线方向敷设两条构架航线;不规则区域网像控点布设应在区域网周边增设像控点,并宜在凸角转折处布设平高控制点,当凹角转折处为一条基线时,应布设高程控制点,当凹角转折处为一条以上基线时,应布设平高控制点; 四角两边法 四角两线法 不规则区域网布点法图2-7:采用卫星定位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布点略图平高控制点; 测图航线;高程控制点; 构架航线;针对数码航摄实际情况,应考虑空三加密软件的特点和过去类似工程的经验,可将整个测区按照地形、面积分成几个加密
17、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子区域按照区域网方案布设像控点。若本项目航飞过程中采集有POS数据,像控点以满足区域网空三加密需求、保证成图精度为原则,像控跨度可适当放宽进行布设。区域网间必须布设公共点,网间像控点尽可能公用。区域网角点可布设成双点,便于内业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测图区域外围的像片控制点必须布设在图廓线外,确保像片控制满幅。2.6.1.2.2全野外布点当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时考虑采用全野外布点:1)平地图幅2)内业加密精度满足不了测图精度要求时;3)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影响到模型连接;4)航向重叠不够50%或旁向重叠不够15%的立体像对。 像控点 像主点图2-8:全野外布点图布点方法:每个立体像对
18、要布设四个平高点。在主点附近加一个平高点,如上图所示。全野外布点时,应最大限度地控制测绘面积。2.6.1.2.3特殊情况的布点1)航摄区域接合处的布点:航区或航摄分区接合处,控制点应布设在航线重叠接合处,邻区尽量公用。如不能满足公用要求时,应分别布点。2)航向重叠不够时的布点:航向重叠度小于53%,存在航摄漏洞时,应分别布点,漏洞处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法补测。3)旁向重叠不够时的布点:旁向重叠部分小于15%的重叠度时,应分别布点。重叠部分大于1cm,影像清晰,范围内无重要地物,可在重叠部分内加测23个高程点;影像不清楚或重叠小于1cm,重叠不足部分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法补测数字地形图。4)像主
19、点和标准点位落水的布点:点位落水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点位落水(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等覆盖,或无明显地物),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b、像主点2c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相对应全野外布点。5)水滨和岛屿的布点:水滨和岛屿地区,应按全野外布点,以能最大限度控制测绘面积为原则。超过控制点连线1cm以外的陆地部分应加测平高点,困难时刻改为高程点。用航测方法难以保证精度时,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法补测。2.6.1.2.4保密点的布设为检核内业加密点及地形图的精度,适当布设保密检查点,精度同平高控制点。保密检
20、查点须选在明显的地物点上,位置应远离区域网点和全野外高程点,保密点成果单独整理交质量检查部门使用。2.6.1.3像控点的选点像控点目标选刺在影像明显、高程变化不大、正交的线状地物交角(交角约90度左右),小于0.1mm的点状地物。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不宜作为选刺点目标。当控制点刺在植被、高出地面或陡坎等地物边缘时,应说明点位落于坎上或坎下,量注其点位至较大参照地面的比高,比高量至0.1m,并说明点位刺在何处,高程测至何处,注记在像片背面。并在实地打木桩或作出标记,必要时拍摄点位照片。选点目标应便于GPS或全站仪观测。点位实地的判刺精度为图上0.1mm。选择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作为刺点片,刺点误差
21、和刺孔直径不得大于0.1mm(刺孔要透)。像片点位刺孔应刺透。刺点位置刺偏时,应换片重刺或作说明。点位刺孔后要在实地与目标校核,并绘制略图及编写点位说明。2.6.1.4像控点的整饰可采用相纸输出的相片进行像控点判刺与整饰,相关要求按GB/T 7931执行;也可在数字影像上选点、标记,准确标示出刺点位置。控制片仅整饰刺点片。同航线和相邻航线公用点只进行转标,相邻区域公用点为避免转刺的误差,也只进行转标。像片控制点在像片正面用直径为7mm圆圈表示,高程点符号用绿色,点号与高程用分式表示,其它符号、注记用红色,像片正上方用黑色注明图号。像片背面实地绘制刺点略图,说明刺点位置,点号,刺点者、检查者及日
22、期,略图大小为2cm2cm,符号大小与像片正面相同,刺点位置、刺点略图、刺点说明三者必须一致,控制像片的正反面整饰参见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中附录E、F。采用数字影像资料时,可采用影像预选点、放大打印影像选刺点的方法,整饰以判读为主,刺点为辅。2.6.1.5像控点编号像控点应按自然顺序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前冠英文字母编写,平高点前冠P,高程点前冠G(如水准点),保密点前冠字母“B”,如B1。全测区各类控制点编号统一分配号段编制,不得重复。2.6.1.6像控点测量2.6.1.6.1采用的方法像控点平面位置联测采用连续运行基准站支
23、持的RTK测量或全站仪测距导线测量。高程测量采用RTK高程测量加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处理或水准、三角高程测量。2.6.1.6.2像控点的精度1)平面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5cm。2)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5cm。2.6.1.6.3像控点平面测量首选RTK全野外施测,个别不适宜GPS作业的地方可采用导线、引点方法施测,具体要求应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的要求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CH/T 3006-20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
24、1-2008中相关的要求,具体精度参见RTK高程测量的要求;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时执行下表要求:光电测距附合导线、支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类别地形类别路线全长(图上)mm边数水平角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闭合差(图上)mm距离往返测较差DJ2DJ6附合导线平地、丘陵地35001212240.5山地、高山地45001512240.7支导线9003123(a+bD)注:n转折角个数;a 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 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km);D 测距边长度(km);2.6.1.6.4像片控制点高程测量像控点的高程测定宜优先采用RTK高程测量加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处理,个别
25、不适宜GPS作业的地方可采用测图水准或图根导线等传统方法进行施测。1)RTK测量要求每个像控点独立(关机或卫星失锁)至少观测三次,观测成果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超出时应增加测回数。取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作业开始或重新设置之后,应至少检测一个已知点或重复测量点,检测点至少观测1个测回,检测点点位较差应小于5cm,作业完成后再联测该已知点或其它已知点,以保证成果可靠。使用GNSS单频/双频接收机作业。每次开始作业前检查仪器并正确设置参数、天线高信息。3) 卫星状况要求RTK作业时卫星状况应符合下表规定。RTK作业中GNS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15
26、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窗口66勉强可用的窗口58避免观测的窗口84) 数据处理要求a、使用GPS仪器随机软件及时将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备份,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注意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定期整理。b、利用软件导出包括点号、平面坐标、高程、水平精度、垂直精度、卫星数等信息的测量成果表,像控级以上成果打印并随资料上交,其他上交电子文档。5)传统方法施测精度要求:测图水准用于高差不大的地区,起闭于等外水准以上联测过的三角点、高级地形控制点或像控点。采用水准标尺单面一次读数,读记至厘米。水准仪i
27、角应不大于20;观测时仪器应尽量安置在前后标尺的中央。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垂直角应直返觇,视线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避免通过热体上空,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以上;仪器高和觇标高应量至mm;使用DJ6 仪器测定天顶距时,应首先测定垂直度盘偏心,在观测结果中加以改正。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规定见下表: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规定等高距m附合路线全长km高程闭合差m独立交会高程点测图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三角高程导线交会边长km高程较差km0.5550.21.0202080.420.32.0(2.5)30200.820.52.6.1.7成果整理与质量控制2.6.1.7.1成果整理1)像控点测量成果
28、手簿记载要正规,项目要齐全,平差计算成果必须正确。2)像控点成果表应注明成果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号、刺点片号、坐标及高程。整个测区应绘制像控点布点结合图。3)控制点成果整理应以作业区为单位,抄录布点区域内的所有成果,并应提交所有控制点成果,以作业区为单位统一整理上交。4)各类成果在上交前均应进行自查、互查,各级检查人员必须签名。2.6.1.7.2质量控制像控点布设、像控点测量中的外业选刺点、野外调绘为关键过程,像控点测量中的RTK测量为特殊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均严格执行二级检查和一级验收制度,成果合格后方可进入下工序。1)选刺与整饰:像控点选刺与整饰的质量检查内容:检查像控点在像片上的位置
29、条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像控点刺点转刺是否准确整饰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刺点略图与影像地形是否相符,说明注记是否完整准确清楚。2)测量检查内容:观测数据、记录野外观测手簿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无缺。3)RTK观测数据的测后处理:检查观测参数是否正确;检查观测数据的正确性,是否剔除了粗差及不可靠数据, 是否检测已知点, 较差是否符合限差要求。2.6.2 空三加密与数据采集2.6.2.1 数字线划图(DLG)的基本指标2.6.2.1.1 精度指标1)平面精度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平面精度表地 区 分 类点位中误差(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30、mm)平地、丘陵地0.50.4山地、高山地0.750.62)高程精度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其它地区DLG的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1/31/22/31注:对于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中规定值放宽50%。3)接边精度更新地物要素几何图形与原图的接边误差不应超上表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倍,且应保证要素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2.6.2.1.2 技术要求1)图幅分幅
31、与编号图幅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与原图一致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20257.1)。2)图幅规格图幅规格为50cm50cm。3)DLG数据为全要素,包含有定位基准、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内容,其数据按图幅分幅存放。4)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平坦及丘陵地0.5m,山地1m。城市建筑区和不便于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起伏变化用高程注记点表示。一幅图内采用一种等高距。5)高程注记点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520个。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6)数据格式本项目提交的外业原始数据及
32、坐标成果的电子数据,均应按照统一格式整理;内业编辑成图应采用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最终形成edb格式的地形图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要素+图形+属性”的整体框架,有机地将CAD技术与GIS技术结合在一起,从数据生产的源头率先实现从数字图到信息化的转变。通过平台生产完全信息化的数据,在GIS层面上,满足查询、统计、分析以及信息挖掘等各种层次的应用,在CAD层面上,配以动态符号化技术,可以满足打印出图的需求。2.6.2.2作业平台1)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空三加密软件:2套;VirtuoZo:20套;Jx-4C:20套。2)矢量数据编辑: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45套;ARCGIS
33、10:6套。2.6.2.3空三加密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图2-10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流程空三加密前应准备好所需的资料:影像数据、野外控制像片、外业控制网布点略图、控制点成果略图和技术设计书。按照创建区域目录及相关文件、自动内定向、选测航线间的拼接点、相对定向与模型连接、粗差检测与自动选点、空三平差、相邻区域的加密点接边的作业流程进行。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数码影像没有框标,内定向由系统自动完成。空三加密的相对定向的限差、模型连接差的限差以及定向点残余误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7930-2008执行。空三加密点的选刺要求如下:1)电
34、算加密点本身所需的连接点(标准点)不能与像控点公用时应另选标准点;2)像控点在测量片上只专标不刺孔,观测时可根据控制片上的刺孔、图和说明来确定量测位置;3)加密本身的连接点,应选在规定的1,3,5,2,4,6六个标准点的位置附近,其中1,2点选在距像主点1cm范围内,个别困难时,亦应在1.5cm范围内,3,4,5,6点应与测图定向点一致,其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大于5cm。旁向重叠过大,连接点离开方位线的值的距离不小于5cm时,应在距方位8-10cm处和离开通过像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距离不大于1cm范围内补选标准点;当旁像重叠过小,在重叠中线处选点难以保证量测精度时,应分别选点,其中两点
35、至旁向重叠中线之和不得大1.5cm;4)点位离各类标志要大于1mm,点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5cm;5)自由图边应照顾像对测绘面积,把点选在测图范围线外。2.6.2.4立体数据判绘采集2.6.2.4.1数据判绘采集数据判绘采集采用VirtuoZo 或Jx-4C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调用空三加密成果或野外像控点联测等数据文件,进行数据采集。其相对定向的限差如下:1)相对定向各点的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08mm。2)绝对定向的平面对点误差不的大于图上 0.2mm,最大不应大于图上0.3mm。高程不符值限差不得大于0.2m。2.6.2.4.2数据判绘采集的一般规则数据判绘采集区域,按航片像对进行,
36、采集时一般情况下数据判绘采集区域不得超过像片上加密控制点连线外1cm且离像片边缘一般不小于1.5cm(因摄影造成的相对漏洞和重叠不够的部分例外)。最终按图幅进行切边和接边处理。1)建立立体模型,先按照模型判读进行地物、地貌的测绘,对能直接判准的地物、地貌元素,按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直接测绘;对不能判绘的地物、地貌元素,内业只测绘外轮廓,标明疑点,以便外业调绘处理解决。2)地物、地貌的判绘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a、1:500成图时,内业只测绘平面位置。b、地物、地貌元素应根据立体模型仔细辨认和测绘,不
37、得错漏、位移和变形。描绘房屋和街区轮廓时,应以测标中心测准房屋或轮廓拐角然后再打点连线。各种道路、管线、沟堤等应跟迹描绘,走向明确,衔接合理。用符号表示的地物,其定位点或定位线应描绘准确。2.6.2.4.3数据判绘采集记录数据判绘采集时应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应断缺、遗漏、移位。作业要求如下:1)地形图数据采集的要素内容及图形表达按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分类分层按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执行。2)要素的数据模型包括几何特征、图形代码、表示方法、属性
38、项以及要素相互关系等,按照数字XXXX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严格执行。3)点状要素按定位点采集,有向点要素还需要再采集第二点确定其方位角。4)半依比例尺线状要素采集中心线;依比例尺线状要素采集定位边线、范围线。5)有向线状要素(陡坎等)一律将符号部分放在数字化前进方向的左侧。一般情况下,线状要素采集应连续,尽量不中断;线状要素上点的密度以几何形状不失真为原则,点的密度应随着曲率的增大而增加;面状要素应封闭。6)地名中的生僻字,为保证图面表达准确,可采用线划表示。7)地貌测绘:地貌表示以等高线为主,同时恰当配合各种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点。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地形点和明显地物点上,河
39、谷、平坦地区闭合等高线内应有高程注记点,等高线与周边的高程点及水系上下游关系应合理,与单线河及面域水岸线关系应协调。用符号表示的各种地貌元素,在图上的位置、形状、大小、方向等应符合实地真实情况。等高线应在全数字测量设备上实测,当相邻两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4mm的等倾斜地段,只测绘计曲线,首曲线可以插绘,但不允许大范围的内插曲线。绘制等高线时要注意等高距变化引起的首曲线和计曲线的变化。居民地、人工绿地、广场等区域不绘等高线。当等高线遇到房屋、窑洞、公路、双线表示的河渠、冲沟、陡崖、路堤、路堑等符号时,应表示至符号边线。计曲线高程注记应分布适当,其字头朝向高处。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100cm2面积内
40、应有1-3个等高线高程注记。依比例尺斜坡式土堆、石质陡崖、石质有滩陡岸、石质无滩陡岸、陡石山、斜坡式路堑、沟堑、路堤需按有向线采集外,还需采集下沿线。8)高程注记点:高程注记点位置选择:碎部高程点位置应选在明显的地物点及特征地貌处,在平坦地区兼顾均匀分布的要求。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注高程注记点。各级道路的中心,在图上每隔10cm-15cm应测注高程注记点,主要道路交叉口及转折出、地面倾斜变换处、小区(单位)门口也应测注高程。沟渠应测注渠边和渠底高程(或注深);堤坝、斜坡应测注顶部和坡脚高程;泉、井应测注
41、出水口或井台高程。水渠、斜坡、陡坎边缘的高程注记值应与注记点在同一侧。9)地物测绘在影像上按地物的真实位置进行数据采集,即使在要素密集的情况下也不能移位采集。采集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测标应立体切准地物的轮廓线;采集不依比例尺、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时,测标应立体切准其定位点和定位线。测量控制点(包括GPS点、三角点、水准点等)按其坐标及高程值录入,无坐标的水准点可按外业核查成果判绘。水系:要体现出水网结构,面状水域(如双线河渠、湖泊、水库等)的常水位岸线一般按摄影时水位测定;若摄影时为枯水或洪水期,与常水位相差很大,则依据调绘资料参照立体按常水位采集。交通:要按道路网(包括街道)的结构、等级采集
42、,依比例尺表示的道路要采集其边线,道路立交时要出入清楚,上下层次分明。居民地:要反映房屋的分布特征,按照图式的综合取舍要求,不要综合太大。居民地的取舍要求为:城镇建成区的房屋逐个表示,突出房屋、多层、高层房屋一般应根据立体影像独立采集;农村居民区内相邻主房合并,外围用围墙表示,院落内厢房、分户墙等应舍去,但必须保证院落的完整性,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注意保持街道的整齐和美观。管线:参照调绘成果在立体影像上确认起止点、转折点,线路清晰。植被与土质:根据影像采集植被与土质图斑,轮廓线要封闭。特别注意对植被、土地利用等要素的属性交待正确。要求在地类符号中按相应位置选取地类符号进行注记,以便于下工序作业成
43、图。10)接边相邻模型、图幅应做接边处理,测区四周均为自由图边。11)其他等高线与地貌、地物符号相交时,应间断表示;与点状符号、文字注记相交时,应连续表示;等高线在计曲线注记处需消隐表示。各类地物要素的表示,均以内业描绘数据为准,编辑时不得任意挪动平面位置。符号的中心位置偏移一般不大于0.2mm,个别不大于0.3mm。境界表示:表示至区级的行政境界。2.6.2.4.4图幅接边图幅接边处测绘地物、地貌时,应在仪器上与已测边进行拼接,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做出处理。2.6.2.4.5纸图回放判读测图完毕,经编辑后的数字化图用绘图仪打印出图纸。利用打印出的图纸供野外巡视检查,进行地名、单位名称、路名、桥
44、名、水流方向、以及与城市部件有关的内容等属性调绘和房檐改正,并解决处理内业疑点问题。2.6.3 图纸调绘、地物补测与高程点测量2.6.3.1 调绘的基本要求1)外业调绘时应认真仔细,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幅幅清、点点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及时自查互校。2)内业测绘的地物、地貌要素,均需由外业根据回放图在实地进行调绘、检查。调绘内容的绘制必须清晰易读,线条不得徒手绘出,各种注记要准确无误,位置恰当,书写工整。3)内业无法判读测量的地物和新增要素采用以下方法补测:对于单个、小范围漏测或新增地物,一般采用皮尺丈量的方法直接补绘到初编工作图上,做到“量准、记清”,符号运用绘制正确。对于大
45、面积变化地区的补测,采用全站仪实测的方法,用RTK布设图根控制点,在图根点上架设全站仪进行数字化碎部采集,并现场绘制草图。解析法,采集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RTK测量等。4)本测区量取的定位数据一律注记至厘米,对已拆除的建筑物和可舍去,不表示的地物打“”划去。5)房檐改正:当房檐宽度大于图上0.2mm时,一律进行房檐改正,房檐改正数要用皮尺准确丈量,并用红色数字注记在相应位置。量取方法:屋檐宽度便于直接量取的应直接丈量;不便于直接量取的应实地量取房宽改正屋檐。6)1:500图在高程点测量时,可采用水准仪散点法或全站仪极坐标法、RTK等方法施测。采用RTK法时,其高程应采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2.6.3.2地物、地貌要素的调绘与补绘2.6.3.2.1测量控制点标石完整的三角点、天文点、水准点及埋石的高级地形控制点都应以相应符号精确表示,并以分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