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680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小调查:,1、同学们,你从小到大,得过什么病呢?2、同学们所得到的疾病是否都是传染病呢?3、什么样的病才算是传染?4、传染病一般是由什么引起的?,下列疾病哪些是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乙型脑炎、冠心病、乙肝、灰指甲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乙型脑炎、乙肝、灰指甲非传染病:贫血、龋齿、近视眼、冠心病,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病等。,历史大事件,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

2、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多,以至劳动力食缺。2003年,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一、传染病的特性,(一)有病原体(二)有传染性(三)有免疫性,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3、或动物。包括:1、传染病患者2、病原携带者简称携带者,是指无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3、受感染的动物如: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二)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3、虫媒传播4、日常生活接触5、医源性传播6、母婴传播(三)易感者,怎样预防传染病呢?,知识拓展,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存在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 。,知识拓展,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

4、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三、有关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一)有关预防接种的免疫知识1、抗原使人产生抗体的病原体。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蛋白质。 (二)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三)计划免疫1、基础免

5、疫 初次接种2、加强免疫 重复接种一次,四、儿童常见传染病,(一)水痘1、流行特点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低热,成对出现小红点,然后成水疱,最后结痂。 3、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4、预防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rin, 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接种人体后通过引起轻微感染而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力。90%以上的受种者会在接种局部形成溃疡持续数周至半年,最

6、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称卡疤。,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结核病临床表现,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

7、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1.肺部结核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2.胃部结核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

8、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结核病临床表现,3.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4.肠结核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二)麻疹,1、流行特点: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 以冬春季多见。,2、症状(1)发热、咳嗽、流鼻涕、流泪,口腔两颊有麻疹粘膜斑(

9、2)皮疹自上而下,手心、脚心也有,出现高热、呕吐、腹泻(3)3-4天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留下的褐色斑点,2-3周后消失。,3、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勤洗脸、漱口,多喝开水;(3)提供富含营养易消化食物;(4)注意并发症的发生。4、预防:(1)按时接种疫苗;(2)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可有保护作用。6日后注射后可减轻症状。有效期38周。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3)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4)接触者检疫,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

10、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三)风疹,1、流行特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11、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潜伏期2-3周;(2)病初轻度感冒症状;(3)发热次日出淡红色皮疹,手心脚心没有皮疹(4)病人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 3、护理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四)幼儿急疹,1、流行特点: 由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潜伏期约48天(2)起病急,食欲差(3)高热3-5天后出红色分散性斑丘疹,压之退色,1-3天全部退尽。3、护理:多和水,适当吃退热药。,(五)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特点: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呼吸道传染病。飞沫传播。2、症状:(1)起病急,发热、头痛、食欲不振;(2)腮腺肿胀。 (3)45天消肿,3、护理:(1)饭后漱口,保持口

12、腔清洁(2)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3)可服板兰根、清热解毒;4、预防(1)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2)接触者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知识拓展,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味苦。药用价值: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4、解毒作用,(六)百日咳,1、流行特点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期。类似感冒,咳嗽加重(2)阵咳期。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咳嗽。(3)恢复期。约为23周,3、护理(1)病人

13、住室应空气新鲜(2)因病人常有呕吐,呕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4、预防(1)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2)早发现、早隔离病人(3)接触者检疫,(七)猩红热,1、流行特点 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起病急,发热、咽痛、呕吐(2)出疹期。耳后、颈部、四肢出皮疹。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皮疹十分密集,呈现一条条红线。 病后23天,出现“杨梅舌”。,3、护理(1)用抗菌素彻底治疗(2)卧床休息,常用盐水漱口(3)23周时检查尿4、预防(1)早隔离病人(2)接触者检疫(3)病人停留过的房间,用食醋熏蒸消毒。,(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流行特点 简称流脑,是由

14、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2、症状(1)病初类似感冒,发热、寒战(2)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痛(3)频繁呕吐(4)烦躁或神智恍惚,嗜睡(5)出现血性皮疹(6)颈部有抵抗感,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2.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临床表现,(2)败血症期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

15、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为瘀点或瘀斑,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致脑膜炎期。,(3)脑膜炎期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

16、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3、预防(1)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菌苗(2)保持空气新鲜,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儿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3)接触者检疫,(九)传染性肝炎,1、流行特点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甲型肝炎病毒。耐热,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感染病毒后约经1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黄疸型肝炎。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2)

17、乙型肝炎病毒。耐热,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中。母婴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多为无黄疸型肝炎。,2、症状(1)黄疸型肝炎病初类似感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精神不好,乏力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26周以后,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2)无黄疸型肝炎 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甲型肝炎,甲肝是以黄疸、乏力、恶心、发烧、厌油等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肝脏。甲肝发生后,无特效性药物,仅需对症治疗,保持体液平衡,一般病程2周左右,即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没有后遗症,且获得终身免疫力,以后基本不会再得甲肝了。但是年龄越大,甲肝的症状越重,小孩一般没事,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的病死率会上升,有些

18、发生爆发性肝炎,应引起注意。最好通过接种甲肝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

19、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4.肝区疼痛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5.肝脾肿大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6.手掌表现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20、。7.皮肤表现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3、护理(1)卧床休息(2)饮食宜少吃脂肪,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4、预防(1)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2)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3)预防接种按严格的消毒要求操作(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5)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十)细菌性痢疾,1、流行特点 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饮食传播。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2、症状(1)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2)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性痢疾。,3、

21、护理(1)发热时卧床休息,注意饮食(2)遵医嘱服药4、预防(1)早期发现、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2)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3)马齿苋煎剂,知识拓展,马齿苋为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 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十一)流行性乙型脑炎,1、流行特点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2、症状(1)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

22、、嗜睡。(2)23天后,体温可达到40以上,抽风、昏迷。(3)少数病人留下后遗症,如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3、预防 (1)在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2)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除虫菊,青蒿,苦艾,辣蓼,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对症

23、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预防,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4、。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