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696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V1.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七年六月目 录1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21.4研究期31.5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31.5.1背景31.5.2必要性42需求分析42.1覆盖范围需求52.2工作流程需求52.3组织机构需求52.4办公场地需求52.5基础数据普查需求52.6信息量需求52.7数据要求的需求62.8编码标准化需求62.9性能需求72.10整合资源的需求72.11网络平台需求72

2、.12安全性需求82.12.1系统安全需求82.12.2应用安全需求92.13信息平台需求92.14手持终端需求93总体建设方案建议93.1建设方案特点93.2建设目标113.3建设原则123.3.1系统标准化原则123.3.2技术先进性原则123.3.3功能实用性原则123.3.4资源共享原则133.3.5系统安全性原则133.3.6可扩展性原则133.3.7易操作和易维护原则133.4建设内容134总体设计方案154.1设计原则154.2总体架构164.3应用平台架构174.3.1数据逻辑层184.3.2业务逻辑层184.3.3业务表示层184.4系统安全设计184.4.1技术防护措施18

3、4.4.2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194.5接口规范设计194.5.1系统内部接口规范194.5.2系统外部接口规范215工作流程建设215.1业务流程建设215.2数据流程建设226办公场地建设246.1设计依据与原则256.1.1设计依据256.1.2设计原则256.2建设内容267基础资源库建设267.1万米单元网格划分277.1.1万米单元网格的概念277.1.2划分原则277.1.3单元网格的编码规则287.2数据普查287.2.1精度要求287.2.2城市部件分类编码297.2.3城市事件分类编码327.3资源库建设347.3.1基础地理数据347.3.2单元网格数据347.3.3地理

4、编码数据347.3.4业务数据357.3.5综合评价数据357.4数据库群建设357.4.1数据库群建设的特点357.4.2数据库群的组成367.4.3数据库群设计原则377.4.4数据库群总体框架377.4.5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方案388基础设施平台建设398.1建设原则398.2系统硬件架构408.3建设内容418.3.1网络与通信系统418.3.2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428.3.3呼叫中心系统448.3.4视频监控系统488.3.5大屏显示系统528.3.6安全系统558.3.7核心机房建设629“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建设639.1建设原则639.2总体设计649.3建设内容649.3.1无线

5、数据采集子系统659.3.2监督受理子系统659.3.3协同工作子系统669.3.4监督指挥子系统679.3.5综合评价子系统689.3.6地理编码子系统689.3.7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699.3.8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699.3.9 GPS定位监控子系统709.3.10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709.3.11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719.3.12其它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7210标准规范建设7510.1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7510.2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7510.3标准规范建设框架7610.4标准规范建设内容7610.4.1“数字城管”业务流程标准7710.4.2部件、事件的编码标准7710.4.

6、3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规范7810.4.4地理编码规则7810.4.5数据交换标准7810.4.6运行管理规范7911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7911.1组织机构7911.1.1人员编制8011.2信息采集员队伍8011.3人员培训8111.3.1数据普查人员培训8111.3.2信息采集员培训8311.3.3专业部门培训8311.3.4值班长、视频监控员、呼叫中心人员、派遣员培训8511.3.5相关领导的培训851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条件8612.1政策环境可行性8612.2效益可行性8612.2.1社会效益分析8612.2.2经济效益分析8712.3技术可行性8712.4财务可行性8812.5设备供

7、应8812.6环境保护8812.7节能分析881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8914资金计划及筹措方式8914.1资金计划8914.2筹措方式9315项目经济评价9315.1一次性建设费用测算9315.2年总成本测算9315.3 BOO方式下的费用测算9315.4结论与建议941概述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范围1.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适应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

8、日)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CJJ/T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技术规范条文说明(2005修订版)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年1月18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城市

9、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1号令)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年6月4日国务院第198号令)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8号令)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90)城市街容标准(GB33/T1001-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建筑与建筑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

10、制指南 (GB/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T 9385-1988)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2006年7月印发。3)宁波市海曙区城市管理局“关于委托编制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4)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5)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市场调研报告。6)宁波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7)宁波市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宁波市基础

11、测绘十一五规划。9)宁波市海曙区城市管理局提供的基础数据。10)相关软硬件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和设备报价。1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其它有关规定。1.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需求分析和项目内容。3)项目建设方案。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条件分析。5)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6)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7)环境保护与节能分析。8)项目资金计划和筹措方式。9)项目进度安排。1.4研究期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期为10年,从2007年至2016年。其中:建设期1年,即2007年;生产期9年,即20082016年。1.5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5.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

12、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管理在城市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改革开放20多年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同时,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也成为

13、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传统、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城市管理的各专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尚不完备;城市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而运用高科技手段、高效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城市则越来越显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2004年10月,“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北京东城区首创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管理技术,通过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和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等城市管理

14、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7月,该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号召在全国推广。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了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现场会,推动“数字城管”建设工作。2006年7月13日,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研究部署浙江省“数字城管”建设问题。2007年3月,宁波市海曙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试点城市(区)。海曙区“数字城管”项目建设从2006年初开始酝酿,展开了以建设包括街面治安、交通秩序等公共安全在内的“数字城管”大系统思路的调研。鉴于系统整合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

15、因,项目建设停留在调研阶段。2007年初,海曙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现阶段以借鉴国内比较成熟的“数字城管”建设经验,建成以公共设施管理和市容秩序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争取2007年底前项目建成试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拓展。1.5.2必要性“数字城管”模式代表了当今城市管理的一种趋势。“数字城管”将建立起精确、主动、高效和可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协同化和现代化目标。它将对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上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实现手段创新,运用空间技术、网络技术等10余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目

16、标;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监管分离和部门协同,实现城市管理协同化目标;在管理机制上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改革城市管理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目标。“数字城管”在北京、上海、杭州、路桥等试点城市(区)的运行情况看,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效果明显。近年来,宁波城市快速发展,获得了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众多荣誉。海曙区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城区,体现了宁波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水平。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上级的重视支持下,海曙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海曙模式”和“城管、警察、法庭”有机结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及其保障机制。在新的起点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技手段和管理机制,

17、对于加快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意义重大,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十分必要。2需求分析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并结合海曙区实际情况,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覆盖范围需求海曙区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流动人口约20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需在全区范围实施,覆盖本区范围内所有(市管和区管)事部件。2.2工作流程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确定,首先要以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为基础,同时结合海曙城市管理实际情况,涵盖问题上报、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监督协调、综合评价等方面;事部件权属于

18、市级单位的,由海曙区城管局指挥中心上报给市城管局指挥中心,再由其安排相关市级部门对问题进行处理。2.3组织机构需求为了顺利开展海曙区数字化城管管理工作,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配置必不可少。按照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要求,管理机构上,设立海曙区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中心。2.4办公场地需求为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最大功效,其办公场地对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办公装修、综合布线系统、安保系统、UPS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办公电话系统、会议系统、机房监控系统和机房基础设备。2.5基础数据普查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需包括地形数据、行政区划网格数据、地理数据、部件数据、事件数据等。2.6信

19、息量需求根据对数据来源和现状的分析,系统的核心数据是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部件数据和空间地理数据。其公共交叉部分是市政附属设施(1:1000,1:2000),每种约在16G左右;正射影像(1:1000,1:2000)数据经过压缩,也可控制在16G左右,再加上路网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地名数据,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90G。部件、事件、值班信息,更新频度较大,以每天平均2000个问题,每个问题产生1M相关数据(含拍照图片)计,则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约在2000M左右;则每年的数据量约在730G。视频信息,每60分钟,若采用Mpeg4格式约为735M,考虑到视频监控需要回溯查看,以备份最近2个月的视频监控录

20、像,则视频监控系统所需要的空间约为1060G。所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每年的数据量累计约为1880G。2.7数据要求的需求1)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置、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2)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尤其是地下管线附属设施的一致性,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编码并能够满足各专业管理单位的要求。3)准确性要求:地理位置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4)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区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应该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

21、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5)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置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2.8编码标准化需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编码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4月29日发布的行业标准,结合海曙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涉及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编码、城管网格的编码、责任网格的编码、部件编码、事件编码、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2.9性能需求“数字城管”的性能要求项目分类时间响应时间1.简单查询,少量数据

22、10秒2.复杂多重查询,少量数据20秒3.简单查询,批量数据30秒4.一般性的统计查询50秒更新处理时间1.更新一条记录10秒2.更新批量记录(指一次可能输入的最大记录数)50秒连接建立时间在局域网内连接数据库,包括确认身份、操作权限等30秒2.10整合资源的需求海曙区“数字城管”需整合城管局原有的信息系统,包括:投诉处理平台、网上办案系统、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系统、行政审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市民诉求渠道,如114、96310、87103110(作为统一接入号)、81890、市(区)长热线、市(区)长邮箱、信访类的诉求等。2.11网络平台需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是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前提,对于

23、 “数字城管”这样重要的系统,需确保网络有效互联、系统安全稳定。综合考虑,本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高可靠性此系统所建设的网络平台是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高安全性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网络在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地位,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显得异常重要。3)高网络性能“数字城管”项目涉及相关单位较多,业务交换频繁,因此网络系统应保证具备高性能的交换能力,核心交换区、服务器接入区和用户接入区要做到无阻塞的设计。具体流量要求如下:a)应用服务器通过网络访问空间数据库,利用本地缓存管理优化性能,响应时间瓶颈在于数据的初次加载中的网络

24、传输。实现海曙区内1:500基础地形图以及综合管线图的叠加显示,总数据量约在16G,响应时间要求2秒,则服务器应选择1000MB接入带宽。b)对内部数据部件、事件、值班信息,更新频度较大,按每天平均2000个问题,每个问题产生1M相关数据(含拍照图片)计,则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约在2000M左右,则每年的数据量约在730G;该部分信息需要实时更新;实时更新信息如果按每秒有20个并发更新,每个信息按1M字节计算,并且要求更新信息在2秒中内传输完毕,要求网络每秒至少传输100M字节数据,因此网络对外连接应该使用百兆网,并具备1000MB接口的扩展能力。4)高扩展性为了满足“数字城管”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25、,本项目建设应充分考虑对今后业务的支持与扩展,网络的核心层交换机应具有丰富的网络扩展接口类型,并且交换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空间,本次建设的区级“数字城管”平台应为下一步三级架构的形成(市区街道)考虑统一、开放的接口。5)集中管理随着信息化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的管理任务会日益繁重,因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2.12安全性需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跨越政务专网、无线网,用户类型众多,整个平台将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2.12.1系统安全需求系统安全的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如:安全漏洞的风险、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风险。2.1

26、2.2应用安全需求应用安全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用户管理系统用户在不同的业务系统有不同的角色定义,对应不同的功能权限,因此需要针对用户特点,构建相应的用户集中管理模式,实现用户统一身份和标识管理、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2)无线网信息传输在城市管理平台中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搭建的,用户的相关信息都通过无线网传输,因此更需要解决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等应用的安全性问题。3)用户命名统一随着海曙区各类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实现用户的集中管理及信息共享成为必然需求,其中统一命名规范是前提条件。2.13信息平台需求在确定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后,需进

27、行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公众网站、呼叫中心、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GPS定位监控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2.14手持终端需求信息采集员应配备具有通话、短信、拍照、录音、手写、GPS、GIS等多种功能的PDA移动终端。根据海曙区的业务流程要求定制“数字城管”所需功能,增加呼入呼出限制,提高定位精度。3总体建设方案建议3.1建设方案特点1)遵循建设部行业标准,贴近海曙区城市管理特点数据库群设计和业务流程设计都在建设部行业标准基础上,按照宁波市海曙区城市管

28、理的特点进行定制,极大提高“数字城管”效率。2)创新“二级监督、三级指挥”的管理模式海曙区“数字城管”整体规划“市区街道三级虚拟平台”,采用“二级监督、三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充分地调动区、街道积极性,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便于指挥调度,便于协调管理,便于人员配置,解决了人员归属问题,解决了事部件的归属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员调动权限问题。3)“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创新信息采集方式,把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养事不养人”,信息采集市场化,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由专业公司承担城市管理问题相关信息采集,克服了政府雇员成本高等问题,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信息公正客观和服务质量。同时,发挥

29、已有专业监管队伍的作用,加大了核查力度,提高了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增强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监管效力。4)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充分整合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和共享技术,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宁波市海曙区已有信息系统,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使各个分立的系统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海曙区“数字城管”通过电子政务网,实现政府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互通,实现全区城市管理业务单位、4个城管养护中心和69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初步建立政务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与公安视频监控、特定区域监控、海曙区“三防”决策等系统的对接;将GPS与GSM定位

30、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信息采集员和城管作业车辆的实时跟踪监管;实行全天候监管和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范围覆盖全区29.4平方公里。5)具有自维护、自扩展能力的工具式软件系统工具式软件系统技术开发模式的特点是,在组件、群件、面向对象、工作流、知识管理等现代软件开发新趋势的出现,以及用户个性化、动态化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开发单位对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本质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并且能够用新的、成熟的软件技术加以实现。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政府部门很多,相关的机构人员、业务数量、业务类型、表格、流程、地图都会随着工作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因此系统需要支持不断变化的城市管理模式。系统提供的构建平台

31、包括“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和“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在不用编码(零代码)、不用了解系统的详细结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完成系统与数据的搭建、日常维护和不断扩展;无须依赖开发单位,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维护或添加机构、人员、业务、流程、表格、地图等信息,使系统数据(包括OA、MIS、GIS数据库)和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得到逐步扩展;实现“快速开发、自我维护、灵活调整、持续完善”的目标。图3.1-1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业务构建与维护平台示意图6)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从数据库到空间数据引擎到WebGIS平台到最终的Web Server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即保证了

32、系统的高性能,又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7)基于组件化开发技术基于组件化开发技术,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能够满足城市管理新需求。8)采用具有领先优势的ArcGIS软件作为统一GIS平台采用具有领先优势的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作为统一GIS平台,规避了GIS平台选择不当而带来的投资风险,能够很好地与宁波市海曙区其他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3.2建设目标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1) 先进性:充分吸取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城管”研究与应用成果,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3S”空间信息技术(是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基础

33、,将RS、GlS、GPS三种独立技术领域中的有关部分与其它高技术领域(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而形成的一项新的综合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2) 特色性:建成覆盖全区、具有海曙特色的系统平台;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海曙区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资源。3) 实用性: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具体难题,系统易于操作、便于维护,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更

34、新便捷。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应用成效显著。3.3建设原则3.3.1系统标准化原则“数字城管”包括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编码和建库,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实施。数据库系统、网络结构、安全体系的设计,应尽可能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没有现行标准可供参考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建立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标准,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和技术基础之上,实现区级平台与相关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之间互联互通。3.3.2技术先进性原则系统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技术科学先进性和功能完善性,要选择国内外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要考虑

35、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好地解决今后系统升级等问题。3.3.3功能实用性原则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管理业务的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具体难题,要考虑系统操作界面的友好、易于使用、快速响应、便于维护,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更新便捷。3.3.4资源共享原则在系统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在全部功能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节约投入成本的目标。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较多,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包括政务网、公安视频监控等,对人员、设备、

36、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资源。3.3.5系统安全性原则通过应用多项现代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3.3.6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提供一定的扩展方式,防止由于数据、业务变化等因素造成系统运行的不稳定。3.3.7易操作和易维护原则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为政府部门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需考虑到用户操作层面的易操作和易维护性。3.4建设内容至2007年12月底,在海曙全区范围内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包括:l 确定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l 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

37、两个轴心(即“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l 完成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基础数据库建设;l 整合利用海曙区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l 完成基础平台建设;l 完成“数字城管”应用系统的建设;l 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监督评价体系;l 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标准规范的制定。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流程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确定,首先要以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模式为基础,同时结合海曙城市管理实际情况,涵盖问题上报、核实、立案、任务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监督协调、综合评价等方面。2)建设

38、“两个轴心”根据海曙的实际情况,由监督中心负责案件的受理、立案、监督、核查、结案、考评,由指挥中心负责案件的派遣、协调、督查,形成具有海曙特色的“监管分离”的两个轴心。3)建设基础资源库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支撑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等。4)整合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l 整合城管局的投诉处理平台、车辆违章案件处理系统;l 整合公安监控点和特定区域(如天一广场、南站广场等)的视频监控系统;l 整合市民的诉求渠道,包括:114、96310、87103110(作为统一接入号)、81890、市(区)长热线、市(区)长邮箱、信访类的诉求等;l 整合城管局原有的门户网站,进行功能扩充。5)建设基础设

39、施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包括:网络与通信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硬件平台的设备部署,同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呼叫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等,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联网、信息共享以及“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6)建设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GPS定位监控子系统、构建和应用维护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和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等。7)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分为内评价和外评价两个方面,内评价主要从“数字城管”内部提取数据进行评价;外评价主要从公众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公众对

40、城管问题投诉量的变化提取数据进行评价。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由于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繁杂所造成的难以量化评价考评的问题。8)制定海曙区“数字城管”标准规范通过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行成海曙区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从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既便于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传递,又可与其它电子政务信息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4总体设计方案4.1设计原则为了保障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快捷、安全、稳定的运行,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和标准、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设计原则:1)体

41、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2)符合建设部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划分、功能设计、业务模式设计、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设计等方面需符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等建设部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3)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数字城管”项目的建设将随着城市管理职能和重点的变化而不断推进,系统的规模也

42、会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因此,系统设计应根据宁波市海曙区需求特点,提供可扩展的应用维护系统,满足城市管理模式中部件事件扩展、专业部门扩展、流程扩展、表单扩展等方面的需求。图4.1-1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展性示意图4.2总体架构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如下:图 4.2-1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框架示意图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基础平台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数据资源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所有基础数据库;业务支撑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支撑中间件;应用系统层实现了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信息采集

43、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必要保障。在标准规范体系、安全防护体系的框架内和系统支撑平台上建立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在GIS平台、工作流引擎和中间件构成的运行平台基础上建设“数字城管”应用系统,各种终端用户通过统一门户来登录到各个应用系统。4.3应用平台架构由于应用系统的不断扩充和新功能的不断增加,基于传统的二层数据处理结构中系统拓展性、维护成本、数据安全性和应用间通信功能障碍等原生性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分布式互联网体系结构(Distributed in

44、terNet Architecture,简称DNA体系)。分布式互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数据逻辑层(Data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业务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4.3.1数据逻辑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数据逻辑,所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完整性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并发操作等都是在这一层完成。4.3.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对应应用服务器,所有的应用系统、应用逻辑、控制都在这一层,系统的复杂性也主要体现在业务逻辑层,将业务逻辑单独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用户界面与应用逻辑位于不同的平台上,两者之间的通信协议由系统自行定义。通过这样

45、的结构设计,使得业务逻辑被所有用户共享。4.3.3业务表示层业务表示层,主要指为用户提供可用、高效、一致简单的界面,用户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完成相关的任务派遣、协同工作等内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分布式互联网体系结构设计,使应用系统具备了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今后在“数字城管”工作不断深入和细化的要求方面,将无需重新调整体系结构,完全可以随着软硬件网络环境的扩充而支持更多的应用。4.4系统安全设计根据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和安全策略,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同步建立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4.4.1技术防护措施根据安全

46、策略的分析,海曙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安全建设中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为:1)加强功能服务器的安全部署,增强防护措施,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保护内部信息系统安全;2)在网络出口处部署防火墙系统,进行网络安全域划分,加强访问控制,保护重要单位信息系统。入侵检测等系统,对进出内外网数据进行检测;3)使用入侵检测检测系统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入侵行为检测,配合防火墙组成一套完整的边界防护体系;4)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终端机器、网络设备的监视及配置管理;5)在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服务器和终端机器上安装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实现对病毒的防范和查杀;6)对关键服务器进行安全技术增强和加固,部署操作系统安全补丁更新系统,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等,从而增强其抗攻击能力。4.4.2应用系统安全解决方案根据安全等级保护策略,建设统一认证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任服务机制和身份认证手段,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可信;提供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