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73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第七章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系: 唐家业,第七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 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1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第1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职期间,废除了封建旧学制,制定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宗旨和学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学校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使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享誉海外内的著名高等学府。,第1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927年先后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蔡元培

2、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著名篇章中。,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1912年,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提出了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

3、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实力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美感教育即美育。世界观教育。,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世界观教育则是“超轶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轶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这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它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蔡元培

4、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它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1.军国民教育(体育)筋骨 “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胃肠 “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呼吸 “何为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揭示者,自由、平等、关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4.世界观教育心理 “培养人超轶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 5.美育神经

5、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三、“尚自然” “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在于: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他主张新教育应反其道行之。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教育者,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

6、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针对上述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他主张:不论哪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胎教院接受胎教,生下子女之后,进入乳儿院,一年后进入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他对学前儿童公育的设想是先从贫儿院下手,再推广到不贫的儿童,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五、倡导学前儿童美育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偿者 。其中有关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其次,他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蔡元培关

7、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第二节 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四、论家庭教育,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革命教育家、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与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紧密相连。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发表了理想之儿童俱乐

8、部;家庭教育论;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驳杨效春君非儿童公育等文章,儿童公育思想是其主要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一)儿童公育关系到世界的改造和国家的前途 1.“教育是改造世界的唯一有力工具儿童共育对于世界的改造,有很重大的效力” 2.“儿童乃国家、社会将来托命之人物,苟彼等尽为恶势力所吞啖,则将来之国家必尽为恶势力所占据,即将来之国家社会绝对无可托命之人。如此,吾国之前途将有较今日更悲惨无望之一日。”,(二)儿童公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 儿童公育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 (一)旧家庭不能使劳动人民子女受到教育,实行儿童公育才

9、能使教育得到普及 (二)旧家庭中父母难以担负科学地教育儿童的重任,儿童公育机构的教师才能胜任这种工作,(三)旧家庭不是儿童合宜的教育场所,儿童公育机关则是理想的儿童教育园地(四)幼稚园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也不能完全承担教育的儿童的任务,四、论家庭教育(一)论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也,教育者之各种方法使儿童身(体育)、心(智育)、性(德育)各方面均完全发达。”,1.体育: “活动为教育上最要之条件,而身体之活动尤要”,对婴幼儿应从襁褓开始,让其在床上、地上 自爬自动,体育应以体操和户外活动为主,同时反对父母经常抽烟、喝酒、打牌。,2.智育: 胎教感官教育科学常识启蒙教育;智育应结

10、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方法为诗歌、谜语和歌谣等形式;幼儿识字可采用游戏形式。3.德育: 强调父母以身作则,对父母的道德行为有四点要求。,对父母的道德行为有四点要求:(1)须自备有秩序的习惯;(2)须自备有勤俭的习惯;(3)须自备有好善的习惯;(4)须自备有清洁的习惯,(二)论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主张在家庭中多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出“游戏乃小儿天然生机,不可遏除”,儿童“如无游戏,即无教育”其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主要在其译著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方式方法:1.潜移默化,循循善诱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严而有格,扬长避短4.任其自由,合宜指导5.适当暗示,积极防范6.经常反省,善

11、于总结,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2.1924年,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细心研究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以及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 3.1930年,应熊希龄之聘,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 4.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系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抗战爆发后,幼师迁重庆,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 5.1946年,前往台湾办理儿童保育院(台北育幼院),后因工作繁重,患上眼疾,并于1952年离开育幼院。 6.1960年,他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

12、行为课程等专著。 7.1973年脑病复发,抢救无效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中的北张,他对北方和台湾的幼教影响很大。1924年译著福禄倍尔游戏辑要、蒙台梭利及其教育。1930年秋,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期间,编辑了幼稚师范丛书,进行了教育见习、实习的改革试验。1934年,开始了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并讲授幼稚教育于各大学。1947年,任台北育幼院院长。之后,陆续写下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十几本专著,为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

13、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 (一)培养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清末仿效日本办理的蒙养院 (二)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 (三)以发展儿童个性的幼稚教育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导的幼稚园 他认识到儿童本位思想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 (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理想的幼稚教育。 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 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行为课程

14、”的阿理论和实践体系。在70年代出版了中国幼稚教育课程研究,对幼稚课程做了进一步探讨。 (一)行为课程的含义 张雪门认为: “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配置,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动作。” 什么是行为课程?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可见,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在他看来,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地生活中。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二)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组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 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和人事界没有明显的界限,他看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

15、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 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但更应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 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的经验。”他非常注重幼稚园课程的整体性、个体性和直接性。,(三)行为课程的教学法 要旨: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 “行为即课程” 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以行动为中心,四、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四种单位:1、中心幼稚园 2、平民幼稚园 3、婴儿保育院 4、小学 (二)关于见习、

16、实习的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 9学时 分三次进行 第二学年:学生自由支配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三)关于实习的组织 条件: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特点:空间上 时间上 内容上 一是空间上,它把幼师生的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到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二是在时间上,它从只集中在三年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增加到三年中均有实习; 三是内容上,它从仅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第四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

17、18911946),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同年赴美伊利诺大学留学,一年后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同年回国在南京高师任教。 2.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还担任新教育新教育评论等杂志的主编。 3.1927年,与赵叔愚一起创办了晓庄学校,192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科学博士学位。 4.“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积极提倡国难教育。 5.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入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和平、争民主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在各地发表了

18、100多场演说,7月24日,他连夜整理诗稿10万字后,于25日凌晨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享年55岁,第四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力主改革旧教育,批判中国传统教育。曾一度着力介绍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说。但他也反对简单地“仪型他国”,反对盲目崇拜外国地洋化教育。五四以后,在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他总结平民教育地经验,指出平民教育是:“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最初平民教育主要在城市进行,后来,陶行知逐渐认识到中国受苦百姓,更多的是在农村,认为平民教育应该下乡。他的乡村活动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第四节 陶

19、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学校,以晓庄学校为中心,设小学师范院、幼稚师范院、晓庄小学,还有乡村医院等。1931年,陶行知回到上海,发起“科学下嫁活动,办“自然科学园”主持编辑儿童科学丛书。1932年在上海大场办山海工学团。1936年陶行知发起国难社教育,开展国难教育运动。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在育才学校实施生活教育理论。1945年后,他的教育活动由战时教育转入民主教育运动。,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在批判传统教育

20、基础上,陶行知曾接受了杜威的教育主张。因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主张将学生从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这观点在反传统教育很有意义,在五四运动前后有很大影响。 他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教育是新教育的绊脚石,就是被称为进步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也无法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新路。他逐步酝酿一个新的教育理论体系,这便是在办晓庄学校时期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生活教育理论。,南京晓庄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南京,学校前身是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1、 “生活即教育” 强

21、调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含义: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真教育”。,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2、 “社会即学校”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狭小的教室里,大自然、大社会都使学前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 是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改造而来的。他认为应把受教育者放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这是陶行知苦心探索大众教育的“穷办法”,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主要内

22、容: 3、 “教学做合一 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切忌空口说教,而应将教与学统一在做上,教室在儿童的活动中进行教育、教学 教学做合一就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从哲学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懂得。在这一点上,陶行知逐步摆脱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新民主主义教育是民族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大众的,陶行知

23、一生奋斗就是要解决普及大众教育问题。,(三)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国家的前途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所以小学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三、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1、 陶行知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时认为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即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其中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的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传统,强调儿童早期教育。,三、论学前教育的意义 2、 陶行知主张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本,幼儿

24、教育尤为根本之本。小学应当普及,幼儿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四、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工人和农民,最应该办幼稚园的地方是工厂和农村。工程附近开办幼稚园是幼稚园的第一新大陆。陶行知开辟幼儿教育新大陆的思想,是他坚持幼儿教育要为工人农民而服务的方向,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稚园下厂、下乡的运动。要办好中国的工厂和农村的幼稚园,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打破对外国的盲目崇拜,要建立中国式的幼稚园,使幼稚教育适合国情。,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 幼稚园之新大陆: 工厂和农村 三 大 弊 病: 外

25、国病 化钱病 富贵病 三条 改革 方针: 中国化 省钱化 平民化,普及幼稚教育的三个步骤: 改变我们的态度; 改变幼稚园的办法; 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1927年11月,他带领助手张宗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究会成立。,陶行知,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进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这便可以认识小孩子有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

26、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嘴巴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具体的他曾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么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3.解放儿童的眼睛。要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世界上的事物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4.解放儿童的嘴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5.解放孩子的空间。把孩子从牢笼式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

27、界,以发挥儿童内在的创造力。6.解放儿童的时间。,(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1.需要充分的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需要因材施教。4.发扬民主。,六、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把旧的幼稚师范改造成新的幼稚师范 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陶行知运用了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中,陶行知解释了艺友制:“益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六、论益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

28、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首先是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是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第三,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3年的毕业期限。陶行知认为,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不是培养师资的唯一方法,应与普通幼稚师范学校“相辅而行”,不是拿来替代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不能废除,而应当根本改造。,两个特点:1. 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2. 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七、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 (一)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 (二)重视儿童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第五节 陈鹤琴

29、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陈鹤琴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1914年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霍布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 2. 1920年起,以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同时又以其子女为对象,研究家庭教育,写成家庭教育一书 3. 1923年,在自家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其实验成果作为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4. 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5.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开展难民难童的文化和抗日教育 6. 1940年,在江西省

30、泰和县文江村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7.1946年1949年,积极投入民主运动,在好友陶行知逝世后,亲自主持了他的追悼会。 8.50年代后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受到批判,被迫离开他热爱的教育岗位。 9.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他著名教育家的地位,1982年12月30日逝世,享年90岁。,主要教育活动 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不久建立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展幼稚园的课程、设备、故事、读法以及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项试验研究。创立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1929年,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陈鹤琴被选任为主席。

31、1928年任华人教育处处长。,主要教育活动 1940年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试验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的教育事业。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陈鹤琴无愧于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第五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活教育理论 “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一)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样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第一要

32、有强健的身体;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能力;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 抗战胜利后,他进一步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第5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二)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第5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四)教学原则 陈鹤琴的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题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第5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五) 13条训育原则 1、从小到大; 2、从人治到法

33、治; 3、从法治到心理; 4、从对立到一体; 5、从不觉到自觉; 6、从被动到自动; 7、从自我到互助; 8、从知到行; 9、从形式到精神; 10、从分家到合一; 11、从隔阂到网络; 12、从消极到积极; 13、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从1920年起,以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20世纪50年代初,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系统地论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他认为:“儿童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 一方面儿

34、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活谓可教性。”从而认定“幼稚期(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应当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好动 儿童没有自制力,他的动作是受感觉支配的,所以好动。 2.好模仿 (1)模仿的动作和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 (2)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 (3)模仿能力是有差异的; (4)儿童模仿是无选择,3.好奇 好奇心不是永久不变的,是随年岁而发展的。,4.好游戏 (1)游戏的种类 (2)游戏的发展 (3) 游戏的价值 第一,发展身体 第二,培养高尚道德 第三,能使脑筋锐敏 第四,为休息之灵丹为休息,5.喜欢成功 不要让孩

35、子做的事情太难 6.喜欢合群 让小孩子交品行良好的小朋友;给驯良的小动物作朋友;给布娃娃之类的玩具作伴侣。 7.喜欢野外生活 多让小孩子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 8、喜欢称赞 成人应用语言、动作、表情去鼓励幼儿,但不可滥用。,(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 1.新生婴儿期新生 (1)发展特点; (2)教育重点 2.乳儿时期新生后到1岁左右 (1)发展特点; (2)教育重点 3.步儿时期1岁左右到3岁左右 (1)发展特点; (2)教育重点,4.幼儿时期3岁半左右到6岁左右 (1)发展特点: 思想活动、社会性的发展、情绪的转变 (2)教育重点: 以积极代替消极; 不姑息不严厉; 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36、; 让儿童有自己活动的园地; 发展儿童的好问心; 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按照儿童发展的有序性,揭示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并确定了与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重点。(1)发展特点第一,儿童行走的发展。第二,言语的发展。(2)教育重点第一,行走教育。第二,言语教育。,四、论家庭教育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地依据。陈鹤琴指出,小孩子既难养,更难教。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首先略数儿童的心理与学习性质及原则。 1.学习的性质。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有3种基本能力,即感觉,联念和动作。 2.学习的原则。一是

37、刺激的原则。二是联念的原则。三是动作的原则。,(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 生活的各个方面。 1.卫生教育方面。 2.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 3.智育方面。,此外,陈鹤琴认为全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 70年代末,他还建议“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 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应当向家庭广泛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使广大家长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五、论幼稚园教育(一)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1.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3.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地

38、教他。4.幼稚园地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5.幼稚园地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可以变更。6.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9.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 10.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 11.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 12.幼稚园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 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式儿童的朋友。 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对幼稚生应当养成的德行、习惯、技能、知识,都应有考查标准。,(二)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1)做怎样的人:应有合

39、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2)有怎样的身体: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功能。 (3)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 (4)怎样培养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他提倡的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地,教材也必然是整个地,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5.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60年代初,陈鹤琴提出了编制幼稚园课程的十大原则、九项内容、

40、五指活动及三种编制课程的方法。 关于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 (1)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包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 (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5)语言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等。关于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他提出了三种方法: (1)圆周法,即各班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 (2)直进法,即各班的

41、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 (3)混合法,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第五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他认为幼稚教育之重要是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其次,他认为幼稚教育之所以重要,也是由于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此外,它还从幼稚园与家庭之关系方面指出幼稚园是家庭托付儿童之第一场所,最能与父母接触之第一种教育事业。,二、论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一)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 张宗麟对陶行知提出的幼稚园下乡进厂运动的主张非常拥护,并主持创办了晓庄的乡村幼稚教育。他在提倡转移幼稚教育服务方向的过程中,还对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作了细致的分析,提出有以

42、下几种人最需要帮助: 1、农家妇; 2、工厂的女工; 3、贫民区; 4、有较好的职业者,如女招待,女秘书等。因此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幼稚园,对孩子们的福利,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任何的幼稚园来得大。,(二)幼稚教育的发展方向 张宗麟提出了明日的幼稚教育的设想,认为明日的幼稚教育将是明日社会的产物,但可以预测和判断的有以下几点: 1.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普及的。 2.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为某个集团(国家或其他)或某种思想训练幼稚儿童的一种重要事业。 3.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教”与“养”并重的,幼稚园不但教育儿童,也是母亲受教育的地方。 4.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与家庭沟通的。,5.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是

43、与小学联系的。 6.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训练儿童有集团工作的精神,免去个人单独行动的散漫行为。 7.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引用科学的养护法。 8.明日的幼稚教育必定有它的一贯主张,一切设施合乎这个主张。 9.明日的幼稚教育除了为着维持自己的生活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为着实现他的集团的理想。,四、论幼稚园的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 张宗麟指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其范围包括“一切教材、科目、幼稚生之活动”。他认为课程之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以儿童活动分类。包括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养成的习惯。 另一类是以学科分类,把儿童活动分为各种学科,包括音乐,游戏,手工,自

44、然等。,(二)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张宗麟认为社会化的课程有两个根据,即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张宗麟主张成人应当尊重儿童社会,应当让孩子们到他们自己的社会里去,而不要拉他们到我们的社会里来。,(二)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关于社会化的课程应包括的内容,他指出共有7类。为了使社会化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地发展,他还强调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儿童具有互助与合作的精神。 2.培养儿童具有爱和怜的情感。 3.培养儿童具有顾到别人的思想。,五、论幼稚园教师的培训 (一)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包括: 1.养护儿童。 2.发展儿童身体。 3.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

45、。 4.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 5.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革良方。 6.研究儿童等。其中尤以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二)幼稚园教师的培养幼稚园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幼稚师范学校进行的。 首先,他认为师范教育为国家教育事业,绝对不能容忍外国人、教会或私人包办,国家对师范教育应负完全责任,幼稚师范自然也不例外。,其次,他认为幼稚师范应以培养健全的幼稚园教师为目的。同时他特别指出,幼稚园教师非为女子之专业,必须有男子加入。张宗麟还认为,幼稚师范为了培养健全的幼稚园教师,决不能搬用教会设立的幼稚师范那种养成牧师式之教师的课程。为此对幼稚师范的课程设置提出一系列标准。,(三)幼稚园教师的进修 张宗麟指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稚园教师,只靠在学校中的几年的学习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随时修养以谋和于潮流,以求其业之进步。,希望大家为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而努力学习!,同学们努力吧!未来属于你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