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81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书(DOC115页).doc(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总体技术设计广州市从化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二一七年三月III目 录1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 作业区范围11.2.1 作业区范围11.2.2 首件产品范围21.3 主要工作方法和内容3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4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42.2 已有资料情况52.2.1 控制资料52.2.2 图件资料53 引用文件53.1 工作依据53.2 技术标准7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84.1 数学基础84.2 比例尺94.3 四等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94.4 1:500地形图精度94.5 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104.6 地籍图精度要求105 设计方案105.1

2、软、硬件环境105.1.1 主要硬件105.1.2 主要软件115.2 总体技术流程115.3 控制测量125.3.1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165.3.2 加密控制测量215.3.3 图根控制测量235.3.4 高程控制测量245.4 地形地籍图测绘255.4.1 作业方法要求265.4.2 外业数据采集要求265.4.3 测绘内容275.4.4 外业连线及几何作图325.4.5 数据编辑、内业成图335.5 地籍调查345.5.1 土地权属调查345.5.2 地籍测量395.6 房屋调查435.6.1 调查内容及调查单元435.6.2 房屋编码445.6.3 权属调查445.7 调查公示465.

3、8 处理成果数据475.8.1 1:500地形图要素475.8.2 地籍区(子区)界线495.8.3 土地权属495.8.4 房屋权属545.9 成果资料整理与扫描565.9.1 成果资料归档565.9.2 成果资料归档工作流程575.9.3 成果资料归档主要步骤576 质量控制616.1 基本要求616.2 质量保障措施616.3 产品生产质量控制626.3.1 1:500地形地籍测绘626.3.2 地籍调查637 项目进度及人员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7.1组织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7.2项目人员安排以及职能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7.3设备投入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7.4项目进度安排错误!未

4、定义书签。8 移交资料64附录1 GNSS静态观测记录表67附录2 点之记68附录3 实时定位观测记录表69附录4 地籍调查表70附录5 房屋调查表84附录6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90附录7 指界通知书91附录8 指界委托书92附录9 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93附录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编码94附录11 房屋产别分类99附录12 房屋建筑结构分类100附录13 房屋用地用途分类表101附录14 房屋用途分类103附录15 属性代码表105附录16 地籍图图式符号表112附录17 1:500地形图样式113附录18 1:500地籍图样图114附录19 公示图115附录20 公示表117

5、1概述1.1 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97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精神,按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籍发20151号)、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印发广州市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国房字2015690号)要求,为加快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

6、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夯实农村地籍管理基础,明细农村土地产权,有效保障土地权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从化区开展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零星国有建设用地1:500地形测绘和地籍调查,兼顾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补充调查,并进行农村地籍数据库建设。1.1. 1.2 作业区范围1.2.1 作业区范围 项目覆盖从化区街口、城郊2个街道办事处,共55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的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兼顾农房和零星国有用地的调查工作,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本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范围是通过Arcgis软件叠加从化区2012年农村集体土地总登记数据、2016年广州市从化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成果、

7、土地权属争议数据、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建设用地数据获取的。而零星国有用地、村改居以及2012年未指界村社须现场实测。下为作业区范围图:作业区范围如图1所示:图1 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范围1.1.1. 1.2.2 首件产品范围选定标段内不小于10.5平方公里的范围为首件产品试验区域,通过研究首件产品的技术路线和成果资料,及时发现、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它区域工作开展积累经验。1.2. 1.3 主要工作方法和内容1、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技术开展从化区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1:500地籍测绘,包括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要素数据采集编辑、面积量算、地籍图(含宗地)绘制、质

8、量检查与成果归档等。各个测区内采用E级以上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网,图根点可在导线测量方法控制点基础上加密或直接采用CORS方法测定。2、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兼顾农房和零星国有建设用地等的基本情况,核实土地权属界线界址,获取每宗用地权属、位置、用途、面积等信息,填写地籍调查表。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部分,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其工作质量将影响到后面的地籍勘丈、面积量算、宗地图绘制、统计汇总等工作。(1)预编宗地代码根据已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地籍区、地籍子区资料,在地籍子区范围内,统一预编宗地代码,并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通过地籍调查正式确定宗地代码。(2)土地权属状

9、况调查调查人员现场调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权情况(含共同使用情况)、他项权利状况,并对土地的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进行调查与核实, 现场填写地籍调查表,并收集相应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3)界址调查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指界、界址点及界址边长测绘等工作。以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为基础,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零星国有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权属状况(重点调查农村范围内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和未发证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状况),获取每宗用地权属、位置、用途等信息,填写地籍调查表。3、农房调查在开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的同时,调查地上

10、房屋的产权状况,如权利人、权属来源情况、建筑结构、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批准面积与实际面积等要素,实地测量房屋的房角点和房屋边长,结合房屋层数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并将房屋调查成果记载在地籍调查表、农房调查表等地籍资料中。4、处理成果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农村地籍调查成果资料按照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试行)及广州市农村地籍调查入库要求进行图形和属性数据采集、检查、处理并达到入库标准。5、 成果资料整理与扫描地籍调查工作结束后,参照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纸质档案生成归档规则,对成果资料进行整理、扫描、立卷、编目工作。调查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

11、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利人、权属来源情况、使用状况、建筑结构、建成年份、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批准面积与实际面积等要素,量取房屋外围尺寸等空间信息。2.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街口街道、城郊街道位于从化区中部,东与温泉镇接壤,南跟太平镇毗邻,西和鳌头镇接壤,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城郊街道辖区面积为160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6.98万人。街口街道辖区面积21.62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6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1万人。 街口街道、城郊街道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

12、沛。全年平均气温偏低,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明显;年头年尾均遇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各地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冰)冻天气过程出现。2.1. 2.2 已有资料情况2.1.1. 2.2.1 控制资料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GZCORS),于2006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动态、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它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覆盖全广州市域的高精度空间和时间信息。GZCORS具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可作为GNSS观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广州市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可用于计算控制点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2.1.2. 2.2

13、.2 图件资料(1) 从化区2012年农村集体土地总登记数据,可用于确认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已发证范围;(2) 从化区20166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可用于确认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已发证范围;(3)从化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可用于确认地籍调查范围以及填写地类编码等信息;(4)从化区土地权属争议数据,可用于确认地籍调查范围以及填写地类编码等信息;(5)从化区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数据及从化区行政区划数据,可用于确定范围以及编写宗地代码。3. 3 引用文件3.1. 3.1 工作依据(1)招标文件;(1)项目合同;(2)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

14、1号);(3)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97号);(4)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土资发2014101号);(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确定农村地籍调查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函20162661号);(6)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7)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籍发20151号);(8)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穗国房字2015

15、690号);(9)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指南(试行)(粤国土资登记发2016129号);(10)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41号);(11)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粤国土资地籍发2015194号);(1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作业细则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发20175号);(13)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2)项目合同;(23)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34)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籍调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97号);(45)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

16、行)(国土资发2014101号);(5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确定农村地籍调查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函20162661号);(67)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78)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籍发20151号);(89)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确定农村地籍调查工作试点单位的通知(粤国土资登记函20162661号);(910)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穗国房字2015690号);(101)广州市

17、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试点工作方案(穗云国规2016650号);(112)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指南(试行)(粤国土资登记发2016129号);(123)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作业细则(粤国土资登记发20175号);(134)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3.2. 3.2 技术标准(1)国土资发201541 号颁布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2)国土资发2015103 号颁布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3)GB/T 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GB/T 20001.3-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 3 部分:信息分类编码;(5)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6)

18、JGJ/T 246-2012房屋代码编码标准;(7)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GB/T 226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9)GB/T 4754-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0)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11)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12)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3)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14)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5)GB/T 14912

19、-2005 1:500、1:1000、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6)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7)CH/T 1020-2010 1:5001:1 0001:2 000 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18)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9)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21)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2)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

20、写规定;(23)CH/Z 1001-2007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24)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25) GB/T 30319-20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26)国土资发2014101号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27)粤国土资地籍发2015194号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版);(28)粤国土资登记发2016129号广东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指南(解析法)(试行);(29)广州市农村地籍调查检查验收技术方案;(30)国家、省补充的技术规定;(31)广州市从化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总体技术设计;(32)其它有关技术标准。当上述规

21、程、规定与本技术设计书不一致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4.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4.1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如表2所示。表2 基本等高距图形比例尺等高距(m)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5000.51.0地籍成果应根据需求转换成广州地方坐标系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等。4.2. 4.2 比例尺地形图测量采用1:500比例尺;地籍调查采用1:500比例尺。4.3. 4.3 四等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四等网或 E 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 1/45000。四等网或 E 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

22、差不得超过5cm。4.4 1:500地形图精度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1:500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表3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地区分类比例尺点位中误差(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m)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丘陵地1:5000.150.12困难地区、隐蔽地区1:5000.230.18其中,主要建筑物角点(如房屋角点和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米,主要相邻建筑物角点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0.10米;次要建筑物角点(如隐蔽围墙角点、简易房屋角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75米,次要相邻建筑物角点

23、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0.15米;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 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4.5 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表4 解析界址点精度要求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界址边长误差/c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二7.515.0注: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4.6 地形地籍图精度要求表5 地籍图精

24、度要求序号项目中误差(m)允许误差(m)备注1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0.150.3山地、森林及隐蔽地区等可放宽至1.5倍2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150.33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150.34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20.45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250.505 设计方案5.1 软、硬件环境5.1.1 主要硬件1) 交通工具:汽车;2) 野外数据采集与处理:GNSS接收机、全站仪、测距仪、卷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 计算机:高性能的计算机及服务器等;4) 绘图仪、打印机等;5) 其他设备:镐、铁锹、钳子、扳手、钢锯、梯子、吊绳、油漆等。5.1.2

25、主要软件GNSS软件:Leica Geo Office(LGO)、Trimble Business Center(TBC)、NETRTK、PowerNet等;制图软件:南方CASS 9.0、ArcGIS 10.1等;其它软件:Office 2010、UltraEdit等。5.2 总体技术流程?以摸清包含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固化集体建设用地现状和宅基地“证地对应”的有关要求,参考已有的测绘成果,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调查规程和标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和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地籍调查成果和登记成果,通过外业测量、复核审查、内业建库,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1:50

26、0地形地籍图测绘,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土地权属调查和房屋调查,建立地籍数据库,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2项目总体技术流程图5.3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参照地籍控制测量方法,包括首级控制测量、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首级控制测量采用静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建立首级平面控制四等网,首级控制点编号以字母“E”表示其等级,后接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顺序号。如E01、E02EXX(XX表示顺序号);加密控制测量在四等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NSS-RTK测量方法直接布设二级或三级地籍控制加密,其中二级控制点以字母“II”表示其等级,后接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顺序

27、号;如II001、II002IIXXX(XXX表示顺序号)。三级控制点以字母“III”表示其等级,后接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顺序号;如III001、III002IIIXXX(XXX表示顺序号)。 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GNSS-RTK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图根点编号采用自然数字前冠字母“T”,如T0001,T0002,TXXXX(XXXX表示顺序号)。(1)标石规格1)四等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如遇在楼顶,则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

28、009)要求浇筑混凝土标石,规格标石为上底20cm20cm,下底30cm30cm,高15cm,如下图3所示。2)二/三级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如需在非水泥地面上埋设二/三级控制点,则预制混凝土标石。规格标石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如下图3所示:3)图根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

29、油漆。在非水泥地面上,图根点可打入4420(cm)的木桩,在木桩中心打入铁钉作标志,并用红油漆填上点号等,铁钉为不短于3cm的十字螺纹钉。 楼顶普通标石(单位:cm) 二/三级点普通标石(单位:cm)图3 标石规格(2)标石面整饰标石表面如图4示:图4 标石面整饰示意图首级控制点标石埋设后应做点之记说明,并分别拍摄标石面、近景和远景照片。5.3.1 控制测量基本要求(1)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上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充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开展农村地籍控制测量。(2)采用静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制四等网。(3)在四等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NSS-RTK测量方法直接布设

30、二级地籍控制。(4)图根控制可采用GNSS-RTK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施测,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区内的通视条件而定,以满足地籍要素测绘需要为原则。(5)首级控制网由子包七作业单位进行整体技术设计,外业观测由子包一到六作业单位按照整体设计要求统一观测,数据解算由子包七作业单位完成。5.3.2 控制点布设1、在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简称GZCORS)基础上,按照平均边长2km布设,在边远地区可适当放宽,最大边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结合测区实际情况,遵循在布点相对均匀的基础上兼顾重要地区、并尽可能利用现有控制点的原则,共布设四等GNSS点15个,如图43所示。图43 四等GNS

31、S点布点方案示意图2、在四等点的基础上,优先采用GNSS-RTK测量方法布设二级控制点。3、地籍测量的需要,优先采用GNSS-RTK测量方法布设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量的需要来布设。一般每平方千米不应小于64个。地形复杂、隐蔽及城市建筑区,图根点密度应满足测图需要,并宜结合具体情况加密。4、居民区或其他困难地区若无法采用GNSS-RTK测量时,应布设图根导线进行测量。当居民区面积比较大且通视条件较差时,图根导线的附和可附和二一次,在个别极困难地区,可附和三次有没有规范?。5.3.3 选点与埋石1、控制点编号(1)四等控制点编号四等控制点以字母“E”表示其等级,后接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

32、顺序号。如E01、E02EXX(XX表示顺序号)。(2)二级控制点编号二级控制点以字母“II”表示其等级,后接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顺序号。如II001、II002IIXXX(XXX表示顺序号)。(3)图根控制点编号图根点编号采用自然数字前冠字母“T”,如T0001,T0002,TXXXX(XXX表示顺序号)。2、选点的技术要求(1)点位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并有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2)视场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3)对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经检查点位稳定可靠的,可充分利用。(4)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点位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电视塔、微波站不小于200米,离开

33、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电线信号传送通道不小于50米。(5)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1)标石规格1)四等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如遇在楼顶,则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要求浇筑混凝土标石,规格标石为上底20cm20cm,下底30cm30cm,高15cm,如下图54所示。2)二级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

34、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如需在非水泥地面上埋设二级控制点,则预制混凝土标石。规格标石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如下图54所示:3)图根控制点可在水泥面上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钉,控制点的标石规格统一在水泥面上周围凿20cm20cm,深0.5cm的方框、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在非水泥地面上,图根点可打入4420(cm)的木桩,在木桩中心打入铁钉作标志,并用红油漆填上点号等,铁钉为不短于3cm的十字螺纹钉。 楼顶普通标石(单位:cm) 二级点普通标石(单位:cm)图54 标石规格(2)

35、标石面整饰各等级控制点的标石面整饰分别如图65所示:图65 标石面整饰示意图5.3.41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5.3.41.1 技术要求首级控制网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 8-2011)中四等静态卫星定位网(以下称“四等GNSS控制网”)的标准测设,由GZCORS点二、三等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经基线解算、整体平差获得四等GNSS控制网成果。1、GNSS测量作业中,四等控制网观测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 、表7、表8的规定。表6 GNSS静态测量作业主要技术指标级别项目四等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标称精度(10mm+510-6d)同步观测接收机数3卫星截止高度角()15有效观测同类卫星数4平均重复设

36、站数1.62时段长度(min)120数据采样间隔(s)15PDOP值6注:1.应尽量考虑观测点到基准站点的距离关系,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性,观测过程中宜选择4至5个位置合适的观测点观测时段4小时,起到高级控制的作用;2.城区点位视野不够开阔,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性,要求每个观测点观测时段2小时。表7 GNSS静态测量作业主要技术指标 内容等级平均边长(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四等210101/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相邻点最小边长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大边长不宜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表8 静态GNSS网独立闭合环边数或附合路

37、线边数等级四等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10平差计算具体指标主要依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要求进行。5.3.1.2 布点方案本次布点方案以城市测量规范(CJJ 8-2011)为依据,按照平均边长2km布设,最大边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结合测区实际情况,遵循在布点相对均匀的基础上兼顾重要地区、并尽可能利用现有控制点的原则。5.3.1.3 选点要求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 8-2011),四等GNSS控制点点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2)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

38、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3)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4)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5)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6)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7) 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8) 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按点位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加以标定;9) 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10) 选点完成后,应绘制GNSS网选点图。5.3.1.

39、4 控制点观测1、控制点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四等GNS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须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技术指标见表6、表7。2、接收机选用观测采用单频或双频,投入本项目使用的GNSS接收机应为在检定有效期内、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510-6d的双频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接收机数不少于3台。天线或基座的圆水准器、光学对中器、天线高量尺,在作业期前应进行检校。3、GNSS网观测作业要求(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非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2)每点的观测作业均必须量取仪器高,于开机前后各一

40、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不应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输入GNSS接收机中。此外,还需及时输入测站名等信息,见附录1。(3)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4)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取下天线,以防雷击。(5)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从GNSS接收机转存到计算机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并拷贝备份由专人保管。同时应进行当天的基线计算。5.3.1.5 GNSS网数据处理1、观测数据格式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读取GNSS原始观测数据,对点号、天线高等信息检查无

41、误后导出为RINEX格式观测数据。观测数据统一采用RINEX格式提交,具体格式要求如下:导出为RINEX格式的观测数据,命名方式为:XXXXDDDN.*形式。其中XXXX为四位点号,DDD为年积日,N为时段号;不能擅改RINEX文件的名称,RINEX格式观测文件中点号应与RINEX文件名前四位一致。外业点位信息表须包括:点号、仪器高、接收机及天线类型等信息。2、基线解算(1)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对所有外业联测数据可采用TEQC程序软件对多路径、信噪比、可用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可用性低于70%的点,需特别注意处理。亦可采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根据软件包说明按缺省参数进行基线外业预处理。外业数

42、据质量检核(TEQC统计分析、基线外业预处理)的目的是保证获得高质量的GNSS观测数据,其结果主要为外业观测是否需要重测和补测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基线外业预处理按以下要求进行: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20%。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公式(5-1)的规定:(5-1)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mm;其计算按公式(5-2)执行;(5-2)其中:a表示固定误差单位为mm,b表示比例误差系数;d表示基线长度,单位为千米,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3)GNS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异步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5-3)(5-4)(5-5)错

43、误!未找到引用源。(5-6)式中:n表示闭合环边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mm,计算按公式(5-2)执行。未按施测方案要求,外业缺测、漏测,或数据处理后,观测数据不满足规定时,有关成果应及时补测。允许舍弃在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检验中超限的基线,而不必进行该基线或与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的重测,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满足边数不大于10条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有关的同步图形。(2)基线向量解算一般采用广播星历进行基线向量解算,采用标准气象元素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进行对流层延迟修正。基线解算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长度小于15k

44、m的基线采用双差固定解;长度大于15km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3)GNSS网平差1)GNSS网无约束平差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输出WGS84坐标系中各点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满足公式(5-7)、(5-8)、(5-9)的要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9)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表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mm,计算按公式(5-2)执行。2)GNSS网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观测量,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包括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相应的精度。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应满足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