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092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二八年一月目 录前 言2气候资源3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3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3土地资源6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6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7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8矿产资源91资源概况9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2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23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24能源资源261太阳能资源262生物质能资源323水能资源384火电43 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43生物资源45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45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47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49旅游资源51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512攀

2、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52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53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54结 语55前 言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

3、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气候资源1 攀枝花市气候概况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一般相对高差10002000米,全市最高点百灵山主峰海拔4196米,最低点平地镇思庄海拔937米,由于北部、西部、东部层层叠叠高大山脉的屏障,攀枝花市气候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纬度地区别具一格,形成了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旱季、雨季分明。2 攀枝花市气候特点2.1 全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平坝河谷地区基本无冬攀枝花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0.421.3(表1),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20

4、06年最长达2890小时(表2),年太阳辐射总量约56006300MJm2,l0 积温比四川各地多19795479(表3)。攀枝花市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辐射最强的地区。表1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平均温度(2006年) 单位:月份县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市区13.917.422.125.024.426.226.425.723.720.416.813.021.3仁和12.816.621.224.524.426.727.125.924.220.616.512.421.1米易12.015.720.723.723.624.925.924.9

5、23.019.915.811.620.1盐边12.916.221.224.023.725.425.525.123.019.716.012.320.4注:表1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2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年日照时数(2006年) 单位: 月份县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平均市区258.9232.6296.4286.2251.3228.2251.7253.5177.1206.3239.9208.62890.7仁和265.9241.2304.8279.8244.8218.5250.1253.8174.5192.4244.9216.62887.

6、3米易250.6195.2286.9263.3231.2174.9205.8227.7148.8192.3222.1192.92591.7盐边264.4227.5290.8283.0243.5222.4255.3265.7177.6199.8237.5214.62882.1注:表2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3 攀枝花市区 10积温与省内部分地区比较 (2006年) 单位:攀市宜宾雅安乐山都江堰康定九寨沟松潘绵阳南充广元达州747955005000550045002500300020005200550050005500差值1979247919792979497944795479

7、2279197924791979注:表3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气象局以2006年数据来看,攀枝花市0日数365天,l0积温56867479 , 10日数325353天。表1显示:攀枝花市最冷月12月和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1.613和l2l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527.1 。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2.2 全年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高度集中,雨季气候湿润凉爽每年6至l0月为攀枝花市的雨季,2006年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 。在雨季,月平均降雨量60300毫米,月平均温度l9.926.6 ,月平均相对湿度48 84 ,日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在48 以上,雨日占45

8、 ,晴日占55 ,降雨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见表4、表5) 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在旱季,月平均降雨量014.4毫米,月平均温度1225,月平均相对湿度2874 ,其中1至4月最干燥,日最小相对湿度常达15左右。表4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总降雨量(毫米)占年降雨量的百分率(2006年) 月份县区6月7月8月9月10月雨季降雨量年降雨量百分率市区19023088105566984775618343906仁和16631854129259260560066640905米易26531554155918071518909110511865盐边23891750936754242382529123905

9、注:表4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5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各月相对湿度(2006年) 单位:%月份县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均市区51462830486168656673606155仁和58503233495965646573626456米易64593841587378777881727466盐边57533436536876748479686963注:表5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2.3 全年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显著全市气温年较差14,而日较差达l525。攀枝花市最冷的l2至1月,日最高气温常在202

10、6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48间变化,日较差达l7左右。一般情况下攀枝花市最热月为56月,平均温度分别是23.624.4和24.926.7,日最高气温常在3338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l823间变化,日较差达15左右,在春、秋季强降温时,日较差常大于20。全市海拔悬殊,地形复杂。市区北部的雅砻江河谷和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的相对高度差达10002500米,其它地区的相对高度差也有5001000米,由此带来地表受热严重不均,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或下沉作用,造成小区域内空气垂直运动剧烈,使降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气候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温度下降0.50.8度,平均年降雨量增加40

11、毫米,由此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立体气候显著。土地资源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攀枝花土地总面积11135132.8亩,土地资源以林地、荒山草坡为主,耕地面积较少,仅75615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9。以2006全市人口(109.01万人)计,人均土地10.21亩,低于全国10.95亩、高于全省7.8亩的平均水平。1.1 按地貌构成划分的土地资源市内现有土地按地貌构成划分,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盆地,其土地资源量见表。表6 攀枝花地貌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2006年)种 类面积(亩)合计分布情况山地高山72597010259460海拔在3500米以上中山7441560海拔高度为150

12、03500米低山7036560海拔高度小于1500米相对高差小于500米山原夷平面16065海拔高度在18004000米之间丘陵3585035850仁和区和米易县的低山河谷内盆地1770017700盐边择木龙和米易县普威、海塔河谷盆地822122.8822122.8撒莲、湾丘、红格、仁和、大田合计11135132.811135132.8注:表6数据资料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1.2 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划分,全市8种类型土地的资源量见表。表7 攀枝花土地利用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2006年)种 类面 积(亩)所占百分比(%)农林用地耕地 756154.26.791园地24009

13、72.156林地7204252.9 64.698牧草地1283827.611.529其他农用地502807.14.516水利设施用地71150.90.639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1634.5 2.889交通运输用地 59510.5 0.534未用地695698.1 6.248合计11135132.8100注:表7数据资料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2.1 已利用的土地2.1.1 耕地全市人均耕地0.694亩,低于全国1.64亩、高于全省0.67亩的平均水平。其中,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51亩。2.1.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为105431.8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的32.78。工

14、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市区(东区,西区与仁和区北部)及矿山。2.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2.2.1 农业土地后备资源200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695698.1亩,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地带,土地类型主要是撂荒地、荒坡地、裸岩等,通过改善相关条件,最大可利用面积可达到350000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荒坡地约2250000亩,至少有20可开发为旱耕地。二是低山牧草地约1800000亩,至少有2可开发为耕地。中低产田土改造的增产潜力据调查,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66.10,主要类型为缺水型、坡耕型、瘦薄型,现实生产水平以粮食计,平均公顷产

15、量2595公斤,比耕地平均公顷产量低1165公斤左右,比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低3360公斤。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抓好水利建设和坡耕地、瘦薄土改造,可以使大部分低产田土达到目前中产耕地平均公顷产量水平,中产田土达到目前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水平。另外,全市有1800000亩牧草地全属低产草地,因缺水改造难度较大。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和飞播草场的途径,逐步改良牧草地,提高单位载畜量。以改造300000亩低产牧草地计,则可增加载畜量23万个羊单位,增加出栏肉牛5.8万头左右。2.2.2 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现城镇人口人均用地114.6平方米,有较大的潜力

16、可挖。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逐步将人平用地降到95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也有潜力可挖,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人口相对集中的河谷地区建中心村与农民街,改大分散为小集中,发展经果林与庭园经济,挖潜解决农民进城、城镇扩大所需土地与工矿水利建设所需土地。现有工矿用地产出水平约为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大有潜力可挖。交通用地总的来说偏紧,潜力较小。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3.1 水利设施及用地严重不足由于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偏少,年蒸发量大,致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光热资源丰富的低山河谷地区,大量的农田土地后备资源在水利问题未解决前,不能开发。而现有水利设施由于规划不尽合理,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利

17、设施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现有耕地中的66.10因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而产量低下。3.2 城镇用地内部配置不合理由于攀枝花钢铁工业的特殊建设历史,以及受金沙江分割与地形影响,城市被分割为8个孤立片区与42块互不连接的地块,彼此联系弱。现有城区内工矿用地与渣场等,占市区面积50.8。城市基础设施、绿地明显用地偏少。在市域城镇体系中,明显缺少小城市,建制镇极其薄弱。市区、县城(米易,盐边)与建制镇的人口,分别为全市城镇人口的90,8.3与l.7。城镇用地规划不尽合理,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存量不足,对经济发展保障程度不强。3.3 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影响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由于本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18、较差,投入不够,致使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比例高达66.10,其中中产田土占48.4,低产田土占5l.6。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是本市中低产田土面广量大的主要原因,改造中低产田土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矿产资源1 资源概况1.1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截至2007年底,攀枝花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已查明具有一定储量的39种,其中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24种(煤、铁、钒、钛、锰、铅、锌、铜、铝、镍、钴、金、银、铂、钯、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水泥灰岩、水泥砂岩、硅藻土、水泥粘土、花岗石);矿产地49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46个,中型矿床30个。表8 攀枝

19、花主要矿种表矿产种类矿产名称能源矿产煤、油页岩、泥炭金属矿产黑色金属铁、锰、铬、钛、钒矿有色金属铜、铝、锌、铅、镁、镍、钴、锡稀有和稀土金属铌、钽、锆、稀土、铍分散元素矿产钪、锗、镓贵金属金、铂、钯矿放射性矿产铀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化工原料矿产磷矿、硫铁矿、重晶石、橄榄岩建筑材料矿产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棉、石膏、石墨、云母、长石、蛭石、石榴子石、叶腊石、矽线石、透辉石、透闪石、方解石、冰洲石、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硅藻土、页岩、高岭土、粘土类(砖瓦粘土、水泥配料粘土)、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花岗岩、粗面岩、正长岩、大理岩、板岩(苴却砚石、板石等

20、)、片麻岩、泥岩、刚玉、宝石、玉石、水晶、天然油石、电气石水气矿产地下水、地下热水、矿泉水注:表8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2007年)表9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表矿产名称主要分布地煤炭宝鼎矿区、红坭矿区钒钛磁铁矿攀枝花矿区、白马矿区、红格矿区熔剂用灰岩市大火山、市大水井冶金用白云岩市大水井石墨(晶质石墨)市中坝水泥用灰岩市龙洞水泥配料用砂岩市秦香树、市拉罗箐北部矿段水泥配料用粘土市拉罗箐南部矿段攀枝花矿产资源具有品种全、储量大、分布集中、埋藏浅、开发条件优越、综合利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同时,矿床的共生、伴生矿产多,如钒

21、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元素,这些潜在元素的经济价值巨大。1.2 资源储量情况1.2.1 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近100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约98亿吨,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攀西地区的70%。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储量丰富,至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为:钒钛磁铁矿669374.1万吨,伴生钒矿1037.59万吨,伴生钛矿42457.93万吨,煤36947.26万吨,晶质石墨1539.8万吨,熔剂石灰岩29493.1万吨,冶金用白云岩36347万吨。表10

22、攀枝花市探明矿产资源储量表(2007年)矿种单 位累计资源储量其中:基础储量资源量保有资源储量(2007年)原煤万吨67107.146121.220985.936947.26铁矿石量.万吨733742.8259827.7473915.1669374.1钛TiO2.万吨54872.0519634.7034219.4642457.93钒V2O5.万吨1547.5068707.42845.591037.59铬Cr2O3.万吨696*(伴生在红格、安宁矿区)镓金属量.万吨11.36*锰矿石量.万吨37*铜金属量.吨(伴生镍矿中)9687639932881174.4铜金属量.万吨(伴生铁矿中)141.4

23、5*铅金属量.吨385*锌金属量.吨6240*铝矿石量.万吨95.595.595.5镍金属量.吨43169196102355918929.5.镍金属量.吨(伴生)167622*钴金属量.吨802258022574558锡金属量.吨2683*金金属量.千克350350350铀金属量.吨232232232钽Ta2O5.吨30.98*铌Nb2O5.吨3328*钪金属量.万吨10.96*铂金属量.Kg(伴生)388(19860*)388388钯金属量.Kg(伴生)274274274锆ZrO2.吨21333*轻稀土氧化物量.吨10354*耐火粘土矿石量.万吨12736968230541032冶金白云岩矿

24、石量.万吨36879.25061131818.136347熔剂灰岩矿石量.万吨31139150791606029493.1硫铁矿S.万吨26.526.5伴生硫S.万吨2053.2*磷P2O5.万吨1231.1*重晶石矿石量.万吨800*高岭土矿石量.万吨78*石墨(晶质)矿物量.万吨15552230132521539.8石膏矿石量.万吨819.36*水泥用灰岩矿石量.万吨2321114115909619861水泥配料用砂岩矿石量.万吨19361190.05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量.万吨9330284064909290硅藻土矿石量.万吨1355.6387.1968.51355.6蛭石矿石量.万吨2.

25、4*橄榄石矿石量. 亿吨2.5*大理石万立方米5700*花岗石万立方米8500*8375*板岩(苴却石)万吨2118.3* (优质品237.78)2098注:1、表10数据来源于市国土资源局 2、表中带*的数字为地质储量,是经过一定地质工作后的估算量,有一定误差。1.2.2 主要钒钛磁铁矿区资源表11 攀枝花市主要钒钛磁铁矿区(床)资源储量表(2006年)矿区名称地质勘查情况矿床规模平均品位(%)保有资源储量(矿石亿吨)TFeTiO2V2O5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详细勘探大型27.4110.560.2513.93红格钒钛磁铁矿南矿区铜山矿段详细勘探大型27.7310.390.245.55马松林矿

26、段详细勘探大型27.9410.240.251.74路枯矿段详细勘探大型27.4611.060.2412.01湾子田铁矿初步普查中型27.3812.180.240.98中干沟铁矿详细普查大型27.6412.140.252.40朱家包包矿区详细勘探大型31.7612.570.288.18兰家火山矿区详细勘探大型33.9211.40.31尖包包矿区详细勘探大型35.8111.310.34倒马坎矿区初步勘探大型33.6510.520.312.25公山矿区初步勘探中型31.6612.290.280.42纳拉箐矿区初步勘探中型33.7710.620.320.17中梁子铁矿初步普查中型34.614.070.

27、320.51米易白马钒钛磁铁矿区芨芨坪矿段详细勘探大型27.756.290.278.70田家村矿段详细勘探大型25.296.010.25青杠坪矿段初步勘探大型23.497.310.194.15马槟榔矿段初步普查大型24.548.370.191.68夏家坪矿段详细普查中型29.256.760.280.45米易新街铁矿初步普查中型27.109.530.340.41米易潘家田铁矿初步勘探大型31.4010.860.243.65合 计67.18注:表11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1 现有资源2.1.1 已开发利用的矿种和矿区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钒钛磁铁矿、锰矿、钒矿、钛矿

28、、镍矿、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石墨、重晶石、饰面花岗岩等45种(见表12)。表12 攀枝花市已开发利用矿产序号矿产种类矿产名称及编号一能源矿产1、煤二黑色金属矿产2、铁(钒钛磁铁矿、磁铁矿、褐铁矿)3、钒 4、钛 5、锰三有色金属矿产6、铜 7、铅 8、锌 9、铝矿 10、镍四贵金属矿产11、金五非金属矿产12、耐火粘土 13、石灰岩 14、白云岩15、脉石英 16、砂岩 17、硫铁矿18、重晶石 19、方解石 20、橄榄石21、石棉 22、石膏 23、石墨 24、长石 25、石英砂岩 26、蛭石 27、天然

29、石英砂 28、硅藻土 29、页岩 30、板岩 31、高岭土 32、玛瑙(玉石)33、其它粘土 34、花岗岩 35、石英岩 36、闪长岩 37、大理岩 38、宝石 39、苴却石 40、水晶 41、玄武岩 42、粗面岩(梅花玉)六水气矿产43、地下水 44、矿泉水 45、地下热水注:表12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区:煤矿有宝鼎矿区、红坭矿区;铁矿有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和尖包包矿区、倒马坎矿区,米易县白马矿区田家村矿段、芨芨坪矿段和青杠坪矿段,米易县潘家田铁矿,攀枝花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熔剂用灰岩有市大水井、巴关河二处;冶金用白云岩有市大

30、水井一处;石墨(晶质石墨)有市中坝一处;水泥配料用砂岩有市秦香树、市拉罗箐北部矿段二处。其中全市钒钛磁铁矿截至2006年已设采矿权11个,设计生产能力合计3517万吨/年,现实际生产能力合计2100万吨/年,保有资源储量20.11亿吨。(注: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1.2 形成的主要产业及发展情况(1)采掘业钒钛磁铁矿均采用露天开采,采矿回采率93%,选矿回收率74%,攀钢矿山矿渣及尾矿堆放于专门的排渣场(库),部分小型矿山矿渣随意堆放在矿山附近的凹地中,绝大部分铁矿山进行了部分综合回收利用。煤矿为地下开采,采矿回采率81%,多数原煤进行了洗选,回收率

31、90%,矿山矸石顺坡堆放,并修建了挡墙。花岗岩均为露天开采,成荒料率一般为25%,废石渣基本按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堆放。其它非金属矿大部分为露天开采,矿渣多数就近堆放于采场附近,矿山采矿回采率为8090%。截至2006年,全市有煤炭企业117个,其中大型企业2个,中型企业2个,小型企业27个,从业人员22177人,年产矿量913.28万吨;铁矿企业有30个,其中大型企业3个,中型企业1个,小型企业6个,从业人员13043人,年产矿量1605.28万吨;石墨企业有2个,其中大型、小型企业各1个,从业人员57人,年产矿量3.04万吨;冶金用白云岩企业2个,其中中、小型企业各1个,从业人员179人,年

32、产矿量15.44万吨;熔剂用灰岩企业 2个,其中大型、小型企业各1个,从业人员1470人,年产矿量63.50万吨(见表14)。兰尖矿、朱矿两座铁矿山于1972年建矿,为大型矿山,设计采选能力1350万吨/年,实际采选能力1150万吨/年,现年产矿石量约1100万吨,有效期至2009年;攀钢集团白马铁矿2006年底投产,设计能力1500万吨/年,目前一期实际生产能力200万吨/年;大宝鼎、花山、太平和小宝鼎煤矿分别建于1967、1970和1965年,为大、中型矿井,设计采矿能力共390万吨,实际采矿能力325万吨,现年产煤约为330万吨,大宝鼎、花山两座煤矿有效期至2027年和2031年,而太平

33、和小宝鼎煤矿有效期至2006年;市扎壁工贸有限公司中坝石墨矿建于1986年,有效期至2008年,设计采矿能力6万吨,实际3万吨,现年产量2.09万吨。(注:数据来源: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四川省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钢铁攀枝花钢铁产业主要有两家大型企业,依托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起了一个从采选再到冶炼、加工的完整钢铁工业体系。2006年,钢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9.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0.27%。(见表13)表13 全市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6年增长(%)生铁吨571251027.9粗钢吨473254216.3钢材吨416281410

34、.3注:表13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统计局攀枝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钒钛攀枝花已初步形成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钒制品生产商攀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组成的17家钒制品产业集群,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攀枝花现有50多户企业组成的钛产业集群,具有钛渣、钛精矿、钛白粉、钛铁、纳米钛白等系列产品规模生产能力,钛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40%;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国际上最重要的钛原料基地。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涵盖钛原料、钛白粉和钛金属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2006年,钒钛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

35、.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08%(见表14)。表14 全市规模以上钒钛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2006年增长(%)钒渣吨18012112.69五氧化二钒吨317519.36三氧化二钒吨550410.39高钒铁吨1576018.01钛精矿吨59576942.47钛白粉吨35952196.58高钛渣吨629765.05注:表14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统计局攀枝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6表15 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2006年)矿种矿山企业数(个)从业人员(个)年产矿量(万吨)实际采矿能力(万吨/年)工业总产值(万元)综合利用产值(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36、利润总额(万元)合计大型中型小型小矿总计3391210116201397052941.253458.18610436.1446364.53593034.419636.81煤炭11722278622177913.28854.55195164.6444187.44193088.008356.71铁矿3031620130431605.282002.24346117.122005.00328803.45-1690.60锰矿10010150.003.000.000.000.000.00镍矿1001017516.5016.508313.000.008313.002260.00熔剂用灰岩2101014706

37、3.5073.5040300.000.0040313.120.00冶金用白云岩2011017915.4443.902062.650.002062.650.00冶金用石英岩110065953.224.6270.800.0068.70-8.17冶金用脉石英20002100.400.4021.993.9917.600.43耐火粘土20011220.200.2037.000.0037.000.00重晶石60024551.762.06504.901.00504.9029.42电石用灰岩10001200.700.7010.500.0010.500.59石墨21010573.043.04410.000.00

38、391.000.29长石20011100.001.300.000.000.000.00蛭石10010100.280.2842.000.0042.002.70石膏10010151.001.0048.000.0048.001.90水泥用灰岩160187361106.51153.516071.700.006611.7026.07建筑石料用灰岩80044706.0121.01124.150.30124.15-18.65制灰用石灰岩10001205.805.8056.930.0056.9310.00建筑用白云岩50014494.494.4977.2015.0077.208.40水泥配料用砂岩20002201.701.7031.800.0031.806.50砖瓦用砂岩20011712.612.61140.440.00114.003.96建筑用砂岩1001071.341.3430.240.0030.249.07建筑用砂240051916722.1540.69380.2514.001642.6529.74水泥配料用砂20002160.000.850.000.000.000.00水泥标准砂1000170.200.206.000.005.900.50砖瓦用页岩21018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