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024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 节能评估报告前 言第一节 评估目的和意义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国内保障程度低,从长远和总量上看能源供给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21世纪头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能源领域面临严重问题:一是储量不足,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2、四是大量进口石油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节约能源是解决上述矛盾的现实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节

3、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温家宝总理指出:“要从国家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省、市政府也相继对资源节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浪费问题突出,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潜力很大。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建筑将继续保持一定增长势头。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城镇发展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全面实施节能管理与建筑

4、节能技术与产品,扎实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做的研究表明,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节能力度,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可从2000年的13亿吨标煤增加到23亿吨标煤,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2.9%。如果不坚持节能,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也可能达到31亿吨标煤甚至更高。节能评估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项目在生产中的能耗情况和能源管理情况;项目用能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陕西省有关政策;项目设计是否符合中国节能大纲及行业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其能耗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通过对项目用能情况的分析,使项目用能具有先进性

5、和合理性,在项目决策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各项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盲目建设,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国家有关节能政策的落实,促进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评估过程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的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保障项目建成后

6、在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落实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及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有关要求,受*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对“陕西省*县“*”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进行节能评估。评估主要采用政策导向判断法、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单位面积指标法,编制完成了本评估报告。具体节能评估流程如下:评估工作流程 图1 - 37 -第一章 编制说明1.1 评估目的和意义节能评估是依据国家和当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对建设项目用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提高能

7、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措施,为项目核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估目的和意义如下:(1)通过本次评估明确项目耗能情况,了解项目是否达到所处行业的相关耗能方面要求;通过对项目用能系统和用能单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项目存在的节能方面的问题和下一步可以开发的节能潜力;(2)评估该项目的用能合理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陕西省有关规定,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及行业节能标准,以及其能耗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3)通过评估本项目在决策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本身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各项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以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的协调发展,避免建设工程低

8、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趋势,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4)通过对项目用能情况和用能单元的评价,结合国家、陕西省及西安市节能政策的要求,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技术规范,最终从节能角度回答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提出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和建议。1.2 评估依据写的较全面,好l.2.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家主席令7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第33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83年3月1日(8)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9)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10)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1.2.2 部门规章及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6号令)2010年9月17日(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4)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改委、环保部令第16号)(5)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7)关于印发节能项目

10、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8704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9)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10)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11)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12) 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74号)(13) 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2006年12月01日) (14)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728号)1.2.3 合理用能方面标准(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

11、-2008)(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3)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761-2005)(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762-2005)(5)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l64-2002)(6)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2008)(7)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8)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2009)(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4 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和技术导则(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公

12、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3)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DBJ01-100-2005)(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l44-2004)(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l32-2001)(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

13、19-2002)(1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GB50067-97)(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2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1.2.5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1)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7896-1999)(2

14、)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l9043-2003)(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l9044-2003)(4)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415-2003)(5)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l9573-2004)(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574-2004)1.2.6 项目文件和资料 (1)*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2)*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相关数据,资料。 (3)*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文件等。1.3 评估范围和内容1.3.1 评估范围本

15、次评估的范围为*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运营后的用能状况,重点评估范围包括建筑节能设计、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天然气输配系统、主要能耗设备节能措施等。1.3.2 评估内容(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项目能源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应采取的节能措施和建议;(3)建筑布局及维护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以及公用工程系统的合理性分析;(4)项目能源消耗总量及能源品种选择的合理性比较分析,项目能源供应保障情况;(5)建筑能耗情况及能耗指标:项目综合能耗情况、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的计算,与国内能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6)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

16、指标,供、变电系统的能效指标和节能措施; (7)所采取节能措施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能源管理,能源消耗计量的配置情况;1.4 评估工作程序(1)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签订节能评估合同; (2)选择评估人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统计分析、企业管理、节能知识的专家组成评估小组;(3)确定节能评估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评估范围和要求;(4)查找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考察现场情况,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计算考核、综合评估;(5)划分评估单元,对项目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挖掘项目节能潜力,提高项目节能水平;(6)根据项目节能评估初

17、步结果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要求,并提出节能措施和建议;(7)做出评估结论;(8)编写评估报告。第二章 项目概况介绍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9日,位于*县南新街,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自成立以来运行稳健,效益良好,整体形象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全力为城乡人民营造绿色生态家园。2.2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2.2.1 项目建设概况项目名称:陕西省*县“*”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单位名称:*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

18、项目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7102002.2.2 项目背景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属先导性产业,不仅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发展可带动建材、冶金、机械、化工、机电等50多个物质生产部门以及金融、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启动的先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作为西部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交通枢纽中心,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经济将持续增长,保持13%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五

19、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2544亿元,财政总收入预计突破1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9720元,比2005年增长1448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西安北郊政治中心位置的确定,西安北城第一重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凸显。因此,其居住文化娱乐的支出也不断提高,同时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味提出更高的要求。本项目的兴建,将会促进*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增进*县城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改善新区居住环境,提升品牌开发水平,给市民创造一个高品质人居的生活空间。对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的改善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该地区的标

20、志性建筑群。2.2.3 项目规模及设计技术指标本项目由3栋16F高层公寓,4栋12F公寓,17栋3-4F公寓,42栋低层花园洋房,1栋幼儿园组成,其中公寓楼层高均为4.85米,按复式户型设计。本期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85647.89,其中净规划面积为157183.87。总建筑面积约20万。建筑密度21.88,绿化率 30.52 ,容积率1.28 ,容纳户数2155户,入住人数6896人,停车场容量为1220辆。“*”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2.2.4 建设内容及总平面设置2.2.4.1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由3栋16F高层公寓,4栋12F公寓,17栋3-4F公寓,42栋低层

21、花园洋房以及一栋3F幼儿园组成。2.2.4.2 项目规划总平面布置本项目规划用地基本方正,座北朝南,稍微偏东。基地内部地势基本平坦,四周开敞,地块西南角相邻为昭慧文化广场。本着生态合理、科学宜居,尊重现状的原则,对总平面布局做了合理安排。良好的采光通风与合理的建筑朝向是居住建筑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本项目严格遵循套型任务指标与各项现行相关规范,对该地块进行了合理布局。2.3 项目用能方案2.3.1供暖工程本项目小区不设锅炉房,根据*县规划,项目建成后,市政供热管道将铺设至项目拟建地,可采用集中供热方式解决冬季采暖。 2.3.2供电工程小区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室,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11000KVA,

22、采用地埋式环网供电方式,配电电压380V/220V,拟由*县供电局引入,以P600型应急自启动柴油电机组作为一、二级负荷在正常工作电源断电时,即可通过电源切换从变压器的低压侧工作电源切换至备用电源上,从而满足了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2.3.3天然气工程项目拟建地附近已通天然气管道,小区住户燃用天然气由*县天燃气公司通过供气管网调压后送至各用户。2.3.4给排水工程(1)水源小区新鲜水源来自*县城市给水管网,目前该给水管网已铺设至拟建项目所在地。(2)给水小区用水为小区附近的DN300的市政给水管网。设计拟从小区不同方向引入2根管径为DN200的市政给水管,作为小区给水水源,常水压约为0.16

23、Mpa。小区居住建筑楼地面3层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416层由低位生活调节水箱、生活给水变频水泵组联合给水。小区采取竖向分区并联供水。(3)排水根据现状调查以及实际情况,在本项目建成之前市政污水管网可以铺设至项目所在地。项目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区内设雨水收集管道,就近排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县县城污水处理厂。第三章 项目所在地概况及能源消耗、供应情况3.1 自然环境现状3.1.1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西安规划中的泾渭新区,西邻渭北第一古塔昭慧塔,南邻省级重点*一中,北邻西阎引线,东邻西阎高速,紧

24、邻未来重点旅游景区昭慧广场。*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北部。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5-414米。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灞桥区,西望咸阳渭城区、连三原县、泾阳县,北望阎良区。本县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3.1.2地形地貌(1)地形概况*县总面积294km2,大面积为泾渭河冲积平塬区(一级阶地),小面积为黄土残塬(二级阶地)及河漫滩。 泾渭河一级阶地在县境大面积分布

25、,属关中冲积平塬的一部分。阶面平坦,高出河面520m。由全新统早期冲积层和底部粘质砂土、砂及砾石层组成,约占县境总面积的76.7%左右。 泾渭河二级阶地分布张卜、马家湾一带的奉正塬(白莽塬)与鹿苑塬(梁村塬)区,属残塬地貌。阶面微向河谷倾斜,高出河面2030m,高出一级阶级312m。上部为更新统晚期风积黄土层,下总数晚更新统早期冲积砂、粉砂质粘土、卵石层。占全县总面积的14%左右。 泾渭河漫滩分部于泾、渭河两侧,地面平坦,高出河面0.77m,常被水淹没。由全新统晚期冲积层和下部粘质砂土、砂、砂卵石组成,约占县境总面积的3.7%左右。 地貌特征 *县全境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5414m

26、,相对高差56.5m。北部平川,偏南部为塬、滩。平川地总势由西北向东南以1.8%2.7%的比例倾斜,中间有少量槽、碟洼地分布。塬地总体窄平,台升较低,略有起伏,由西向东以1.3%3%比降倾斜。塬面上有条形沟,为水冲涮而成,各向塬的南、北向敞开。滩地总势低平,海拔357.536m,由西向东比降为0.7%2%。3.1.3工程地质*县位于关中盆地中部,处第四系固市凹陷与西安凹陷之间。地层属华北地区层,汾渭分区,渭河小区。地质构造简单,地表出露地层单一,全境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有第三系出露。未见基底岩裸露。本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汾渭断陷渭河断陷区域,地表覆盖层深厚,基底隐状断层很多,主要有宝鸡

27、咸阳渭南断层及泾阳*渭南断层组成一地垒式结构的构造形式。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场地位于县城城区,场地地基土层主要由人工填土、黄土状粉土、粉细沙及粉质粘土组成。3.1.4地表水系*县境内的河流主要有渭河、泾河和黑牛河。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咸阳市渭城区东北入县境马家湾乡,在泾渭堡村东北与泾河交会后,至张卜乡夹滩村入临潼境。境内流长22.5公里,河宽11.5公里。泾渭会流以后,多年平均径流量55.7亿立方米。 泾河源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麓,自泾阳县高庄乡和崇文乡的东界入县境姬家乡,流经崇皇乡至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入渭河。境内流长13公里,河宽1公里左右。多年平均径流量0

28、.66亿立方米。每年79月为洪汛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二水在汇流后的一段河道内像两条平铺的清色和淡黄色布带拼在一起,向东移动,色泽界线非常鲜明,形成举世皆知的“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黑牛河由西安市灞桥区北入县境,经新筑北向,至耿镇渭河大桥西侧入渭河。河水细小,旱季常涸。本工程附近地表水系为泾河、渭河,本工程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会对当地地表水产生明显影响。3.1.5地下水据本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报告资料,地下水资源约为4631万立方米,包括天然补给、灌溉回归、重复利用。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6787万立方米/年,主要为潜水和混合层间承

29、压水。全县分为3个含水岩组、5个区:(1)泾渭河一级阶地地下含水岩组。含水层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由细变粗,由薄变厚,埋深815米,厚度1020米,水位埋深210米。单位涌水量733立方米/时米。 (2)泾渭河二级阶地地下含水岩组。张卜至船张到毗沙台塬区, 含水层埋深1535米,厚2543米,水位平均埋深1035米。单位涌水量620立方米/时米。梁村塬区,含水层埋深2030米,厚30米左右,水位埋深2040米。单位涌水量10立方米/时米左右。 (3)泾渭河高漫滩地下含水岩组。泾河高漫滩区,含水层埋深810米,厚20米左右,水位埋深510米。单位涌水量25立方米/时米左右。渭河高漫滩区,含水层埋深

30、510米,厚20米,水位埋深小于10米。单位涌水量1030立方米/时米。3.1.6气候气象*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多雾寒冷少雨雪,春季为干燥多风,气候多变雨量偏少,常年雨量偏少。据气象测量,全年无霜期为212天,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兰五均气温13.2,年均日照2247.3小时,全年平均气压9721Pa,年降水量540mm左右,年平均湿度值70。全年大风以东北风最盛行,其次是西南风。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多西南风,秋似冬,春似夏。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16ms,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44cm。3.1.7地震根据陕西省地震局颁布的陕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

31、可知,本区地震烈度为VII度。3.2 社会环境概况3.2.1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全县辖4镇4乡,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950人。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3.2.2国民经济概况“十一五”时期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培育五大支柱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地增长态势。一、

32、“十一五”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2009连续3年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行列,并且不断进位,2007年排名第八位,2008年名次提升至第七位,2009年跃居第五位;2008年首次闯入西部百强县行列,位居93位,2009年西部百强县排名大幅提升至74位,成为西安市惟一进入西部百强的县份。“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中国具有发展潜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等多项殊荣,被世界著名品牌大会评为“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有力地提升和扩大了*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未来五年冲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

33、争力最强”的陕西第一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以来,全县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城市化承载起为契机,抓好项目建设,壮大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面、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翻番,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全县人民收入增加最快、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7元,比2009年增加2550元,增长17.2%; 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06元,比2009年增加1371元,增长23.9%;是“十五”末的

34、2.28倍,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89,比“十一五”目标高273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005年的19.039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0355亿元,增加了37.9961亿元,年均增加7.5992亿元。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县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环境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也为*县经济在下一个五年中保持跨越增长势头提供了有利条件。展望未来五年,*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国民经济仍将沿着“十一五”运行轨迹继续前进。 1、优化经济结构。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要看其经济总量,还要对其经济结构进行分析,2009年*县GDP总量在全省83个县中位于第7位,经

35、济规模虽然处于中上水平,但产业结构层次不够高。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第二产业中工业占GDP比重为74.5%,工业重字当头,今后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三产的发展,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结构层次。 2、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放在首位,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5位,比2008年上升2位,财政收入占GDP由2005的3.31%上升到2010年的3.46%。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GDP总量,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高投入带来高增长一种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最持久的增长源泉,因

36、此抓住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这个中心,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强化资源节约。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撑,*未来经济增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瓶颈制约,如何提高节能降耗的效果,是今后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工业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亏损的局面。因此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物耗低的产业是当务之急。保护生态环境。*虽然有着泾渭两河的自然资源,但河水污染相对严重,同时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还占一定比重,因此,未来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型、污染小的经济产业,如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等,不断推进生

37、态文明建设,打造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的泾渭新城。3.2.3文化民国时期,县内有一个民众教育馆和一个秦腔剧团“化民社”。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增建群众文化设施。1984年10个乡镇全部建起有电影、电视队、图书馆(站)、文体活动场地的文化站,组织和指导群众文体活动。县剧团经常深入乡镇演出。群众文化活动比较活跃。业余剧团、自乐班、民乐队、社火遍及城乡,每逢重大节日及喜庆场面,皆出场演奏,先后赴秦皇岛、唐山、太原、石家庄、内蒙、甘肃等地演出,并获得表彰;30多名专业和业余作者创作的48篇故事,在全国报刊发表,被誉为“故事之乡”。丰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人民崇文尚礼、勤朴厚重和献身社会的传统美德。驰骋疆场,战功

38、卓著;学有专长,著书立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醒事济民,献身社会;钻研科技,富国利民的人物世代不断。建国后培养的大批青壮年劳动者,大多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在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振兴*,特别是在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城郊型经济和“吨粮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历代县令、县丞、县尉、主薄中,有后为西汉光禄大夫的王尊、东汉太尉段颖、西晋中书令潘尼、武周中书令崔元晖、中唐诗人韦应物、北宋名将种师道等一批志士仁人,修举政教,役志养民,为本县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3.2.4名胜古迹*县堪称文物宝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全县现存古建筑1处,古遗址29处,古墓葬60

39、处,石刻200通,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38件,组成一个以古城池为主体的古文物群。主要有国家级重点保单位东渭桥遗址、*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东渭桥遗址、李晟碑、灰堆坡遗址、白马寺滩聚落遗址、吕楠墓、通远坊天主教堂、二圣宫等。3.3 项目建设地概况及能源消费情况2005年*县GDP能耗0.953吨标准煤/万元,2006-2009年分别为0.904;0.809;0.763;0.753,降低幅度分别为5.08;10.5;5.71;5.7。3.4项目能源供应情况3.4.1电力供应条件*县电网现有变电站5座,(泾渭中变

40、电站、泾渭东变电站。张卜变电站,姬家变电站,马家湾变电站);,总容量192950kva,2010年供电量为6.54亿kwh。现有电力线路50条,其中35kv线路8条(总长度48.75公里,变压器10台,总容量103900kva),l0kv线路42条(总长度486.66公里,变压器1297台,总容量259773kva)。本项目西邻昭慧塔,南邻*一中,北邻西阎引线,东邻西阎高速,项目建成后年耗电量为492.06万kwh,该县电网可满足本项目的电力需求。3.4.2供水条件*县县城供水以西阎调水工程为水源,日供水2万立方的水厂于2009年10月开始县城供水。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年用水量为水耗26.92万m

41、3,该县供水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的用水需求。3.4.3天然气供应条件泾渭*输气管道是省级输气主干线,于2010年12月30日建成通气。管线全长14公里,年输气能力15亿m3。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天然气供应引自*县天然气城区管网,天然气年消耗量为49.68万m3,该县天然气供应条件可满足本项目对天然气需求。3.4.4 供热条件本项目采暖拟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年采暖耗热31653.06GJ,项目建成后市政集中供暖可解决本小区入住后冬季采暖。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4.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4.1.1项目选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西安规划中的泾渭新区,西邻渭北第一古塔昭

42、慧塔,南邻省级重点*一中,北邻西阎引线,东邻西阎高速,紧邻未来重点旅游景区昭慧广场。根据项目所处*县地理位置可以看出项目选址供电、供水、天然气等能源来源充足,不会对选址地区造成影响。4.1.2 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本项目通过简约现代的建筑造型,浪漫主义风格的商业,创造出又一个城市景观。结合整体规划布局,形成中心围合的空间格局,景观轴线贯穿整个小区,景观绿地与宅间邻里绿地相结合,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舒适的休闲交往空间。本项目的平面布局总体上呈近长方形展布,住宅以围合状位于场地四周,注意对建筑朝向的选择,户型南北通透,住宅间距满足日照要求,综合考虑采光、通风,避免视线干扰等。因西安市民居

43、住习惯于坐北朝南,住宅卧室朝南布置。综上,本项目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建筑节能的要求。4.2 建筑设计方案节能评估4.2.1建筑情况本项目二期工程建设72栋住宅楼,依次分为:花园洋房、多层公寓、小高层。分别对3种类型进行估算。*县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本项目住宅卧室朝南布置,户型南北通透,住宅间距满足日照要求。符合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规定。详细情况见表4-1。 *二期建筑明细一览表 表4-1楼号单元户型建筑占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标准层建筑面积层数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层高1#公寓925.52 925.52 925.52 4 3702.08 3702.08 4.8

44、5 2#公寓925.52 925.52 925.52 4 3702.08 3702.08 4.85 3#公寓925.52 925.52 925.52 4 3702.08 3702.08 4.85 4#公寓561.62 561.62 561.62 3 1684.86 1684.86 4.85 5#公寓1029.22 1029.22 1029.22 4 3602.27 3602.27 4.85 6#公寓1029.22 1029.22 1029.22 4 3602.27 3602.27 4.85 7#公寓1029.22 1029.22 1029.22 4 3602.27 3602.27 4.85 8

45、#公寓1029.22 1029.22 1029.22 4 3602.27 3602.27 4.85 9#联排426.36 426.36 405.33 3 1212.98 1212.98 3.00 10#联排288.62 288.62 276.98 3 811.18 811.18 3.00 11#联排289.69 289.69 283.20 3 849.60 849.60 3.00 12#联排192.10 192.10 186.92 3 566.40 566.40 3.00 13#联排192.10 192.10 186.92 3 566.40 566.40 3.00 14#联排289.69 289.69 283.20 3 849.60 849.60 3.00 15#联排321.56 321.56 309.60 3 928.80 928.80 3.00 16#联排230.22 230.22 291.86 3 874.80 874.80 3.00 17#联排230.22 230.22 291.86 3 874.80 874.80 3.00 18#联排426.36 426.36 405.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