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09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第2节.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主要知识点一、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一、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它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的选择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思考与讨论:你认为,开展幼儿社会教育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一)正面性原则是指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幼儿充满期待,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的原则。正面教育并不等同于放纵,也不是否定合理的批评。核心在于逐步培养幼儿勇

2、于承认并改正失误和缺点的态度 ,树立其自信心。,请问你看到什么?,罗森塔尔效应被总结为: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成人的信任和期望会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是为了得到赞美而来到人间的中国人的“谦虚文化”,不善于表扬别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表扬,(二)活动性原则 思考与讨论:

3、为什么幼儿社会教育要贯彻活动性原则?,婴幼儿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感知、动作 (直觉行动思维) 实物 表象(具体形象思维) 玩具、图画 概念(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符号(文字),思考:婴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处于人之初的幼儿,由于其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使得其学习方式明显具有经验性和活动性。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即发现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幼儿社会教育需要贯彻活动性原则。,(三)渗透性原则1渗透到各领域中 2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3渗透到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思考:为什么要贯彻渗透性原则?,(四)重复性原则 有效的社会学习常常是幼儿多次交往互动与重复的结果。,(五)生成性原则幼儿对行为规范的

4、掌握、社会角色的内化、情感态度的养成,主要不是来源于成人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生成的。,案例呈现中班的小朋友P在玩放风筝游戏,个子高高的H走过来了。H:把风筝给我玩!P:我才玩。H:就要给我玩。P:我就玩一下。H过来抢走了P手中的风筝玩了起来。P:坏蛋!抢我的风筝。H:我不是(坏蛋)。P:是我先玩的,老师说过的。(意思是说,老师说过谁先拿到谁先玩)H:我也想玩。P:那是我的。(还是强调自己先拿到风筝的)H:那我玩一会,你玩,我玩。(意思是说,轮流玩)P:那好吧。H和P一起高兴的放风筝了。问题轮流的规则是如何形成的?,案例分析这里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H凭借个头大抢走了P的风筝,P使用

5、他所掌握的信息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的班级约定,向H进行了讨价还价,以便达到合作共赢的局势,达成的均衡点是“轮流”。,(六)表率性原则由于幼儿喜欢模仿,好奇心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优质的环境至关重要。孩子的很多品质都是从成人身上继承下来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健康有用之才,成人榜样的至关重要。,轻松一刻:黑社会老大是如何造就的?,榜样太重要了,我还是戒烟吧,儿子别学你爹!,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思考与讨论:幼儿社会教育有哪些途径 ?,(一)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恰当的社会教育内容,借助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

6、法,对幼儿进行专门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并不专门指向社会领域,在促进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健康、科学、语言活动中就暗含着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隐性。,(三)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如进餐、盥洗、如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价值。日常生活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还能培养幼儿独立、自强、勇敢的社会品质。兼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渗透性。,(四)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陶冶幼儿园的物质环

7、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自然风光、建筑、园舍及装饰、设备材料、各种游戏材料和教具等。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感受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隐性。,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一)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一定的一种或者多种社会问题情境中,启发幼儿对情境中出现的疑惑与现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换观点一种教育方法。案例 积木作品能保持多久 ?,(二)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是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幼儿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实践的方法,是

8、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人为的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如在图书区放了新的图书轮流)或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用餐前后的行为练习等 。,行为练习过程的组织,仔细示范,幼儿行为练习,开始,享受行为练习的成果,激起行为练习的愿望,如将洗好的手帕带回家给父母欣赏;吃自己剥的豆子等,示范慢且要配合语言讲解,幼儿在行为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模拟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现实的人物,通过幼儿亲身的经历来了解、体验社会组织及相关的人物。思考与讨论:角色扮演法

9、的功能。,角色扮演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自不同情景下的内心情感。角色扮演在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社会理解力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拓展阅读,斯陶布(1971)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扮演角色的活动对其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他先把幼儿一一配对,然后让其中一个承担需要别人来帮助他的角色,如他想搬一张凳子,可凳子太重,搬不动。另一个儿童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他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别人,并且要表现出来。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训练一周后,为儿童提供如下的机会:1一个儿童在隔壁房间里从椅子上跌下来在哭;2一个儿童想搬一张对他来说很难搬得动的凳子

10、;3一个儿童因为积木被另一个孩子拿走了而感到苦恼;讨论:受过这类训练的儿童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受过这类互惠训练的儿童比起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四)自然后果法即利用幼儿违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合理的惩罚的方法。如当一幼儿在某一游戏活动中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通过暂时剥夺其参与游戏的权利来惩罚他。,案例呈现我们不和你玩了下午户外活动时,大班4个小朋友正在一起玩老师上午教他们的传球游戏。可问题是幼儿F接到球后总喜欢在地上拍几下,然后再传给别的小朋友。于是,K:“不要拍了,直接传给我。”F在K的催促下,将球快速的传递

11、给了K,但接下来的回合中F又出现了自己拍球的情况。这回K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急了,K:“我们不和你玩了,走开”, K 把球直接传给别的小朋友。F被排除在游戏之外。几轮游戏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大家的威胁下,F遵守了规范,并和大家一起继续着游戏。,案例分析在案例中F被排除在游戏之外是一种自然的后果。相互式的约束力是同伴间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它有利于幼儿走出“自我中心”的状态,站在互利互惠的角度来为对方着想,它为幼儿同伴间契约式的规范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然,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自然后果法的实施涉及惩罚,再加上,孩子们也常将这种惩罚理解为赎罪式的。因此,对孩子实施自然后果法时,老师要对孩子充满

12、人文关怀,要对孩子解释他的做法,给予情绪上的支持。,(五)表决法讨论: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实施表决法的价值。,1.利于建构起幼儿平等互惠的观念通过表决,每个孩子们将发现,他们的意见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被赋予了相等的价值(一人一票或一次)。2.利于幼儿组织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表决涉及不同观点的碰撞,孩子在表决中学习放弃自己的观点与说服别人的观点。3.利于学习如何平衡个人需要与同伴或团体的需要通过表决,幼儿在逐渐的了解个人需要在有时必须服从多数人的需要,即少数服从需要。,本章小结,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需求、社会领域知识特征及政策法规精神等因素。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如下类别:1自我认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4社会规范;5多元文化。不同类别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幼儿社会教育应遵循正面性、渗透性、活动性、生成性等原则;可采用讨论、行为练习、角色扮演、自然后果、表决等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