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15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8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 1 -1.1 编制背景- 1 -1.2 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 1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4 -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 4 -1.3.1 建设地点与规模- 4 -1.3.2 项目建设内容- 4 -1.3.3 项目建设进度- 4 -1.3.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 -1.3.5 效益分析- 5 -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 6 -2.1 自然概况-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气候- 6 -2.1.3 矿产资源- 6 -2.1.4 旅游资源- 6 -2.1.5 经济概况- 7 -2.2 *总体规划- 8 -2.2.1 规划期限- 8 -2.

2、2.2 规划范围- 8 -2.2.3 规划人口- 8 -2.3 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9 -2.3.1 环卫现状- 9 -2.3.2 环卫规划- 9 -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 10 -3.1 垃圾处理现状- 11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11 -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11 -3.2.2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12 -3.2.3 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13 -3.2.4 保护环境的需要- 13 -3.2.5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需要- 14 -3.2.6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3、14 -3.2.7 必要性与可行性- 14 -第四章 工程规模确定- 16 -4.1 工程服务范围- 16 -4.2 垃圾规模预测- 16 -4.3 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确定- 19 -第五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19 -5.1 厂址选择- 20 -5.1.1 厂址选择原则- 20 -5.1.2 用地标准- 20 -5.1.3 选址分析- 21 -5.2 站址建设条件- 22 -5.2.1 供水- 22 -5.2.2 排水- 22 -5.2.3 供电- 22 -5.2.4 交通- 22 -5.3工艺流程- 23 -第六章 工程总体设计- 23 -6.1建设内容- 24 -6.2中转站转运方案

4、比选- 24 -6.3生活垃圾转运工艺设计- 27 -6.3.1预压缩式和直接压缩式- 27 -6.3.2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 28 -6.4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工艺- 30 -6.4.1垃圾处理工序- 30 -6.4.2设备配置及性能技术要求- 32 -6.4.3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站工工艺流程- 34 -6.4除臭系统- 35 -6.5渗沥液系统- 38 -6.6建设内容汇总表- 41 -第七章 生活垃圾转运站公用工程- 41 -7.1总图布置- 42 -7.2建筑- 43 -7.3结构- 45 -7.4电气- 46 -7.5 自控设计- 49 -7.6给排水- 50 -第八章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5、- 51 -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2 -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4 -8.3环境保护措施- 55 -8.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62 -8.5结论与建议- 63 -第九章 节能、节水及防腐蚀- 70 -9.1能耗概况- 71 -9.2节能措施- 71 -9.3防腐蚀- 72 -第十章 职业安全、卫生及防疫- 74 -10.1设计依据- 75 -10.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75 -10.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76 -10.4卫生防疫措施- 77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78 -11.1组织机构- 79 -11.2工作制度- 79 -11.3项目定员-

6、79 -11.4人员培训- 79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 79 -12.1实施原则及步骤- 80 -12.1.1实施原则- 80 -12.1.2实施步骤- 80 -12.2实施进度计划- 80 -12.3项目管理- 81 -12.4项目建设招投标- 82 -12.4.1招标工作依据- 82 -12.4.2招标工作原则- 82 -12.4.3组织形式- 82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83 -13.1投资估算范围- 84 -13.2编制依据- 84 -13.3建设投资估算- 84 -13.3.1建筑工程- 84 -13.3.2设备购置与安装工程- 84 -13.3.3其它费

7、用- 85 -13.3.4基本预备费- 85 -13.4建设投资估算表- 85 -13.5资金筹措- 89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90 -14.1社会效益- 91 -14.2环境效益- 92 -第十五章 结论和建议- 92 -15.1结论- 93 -15.2建议- 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 述1.1 编制背景1.1.1项目名称*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1.1.2承办单位名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1.3项目性质新建1.1.4项目类别 市政工程1.2 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1.2.1 编制依据1、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

8、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5)*省环境保护条例(6)*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7)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2、标准、规范(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5)(3)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156-2010)(4)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5)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1999)(6

9、)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10、规范(GB 50015-2009)(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其他(1)*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建设方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基础数据资料(3)项目双方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和合同书(4)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证明文件1.2.2 编制目的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报告通过分析*现有垃圾产生量,预测未来十五年垃圾产生规模,配套设计垃圾中转站;根据各种转运工艺的适用条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为建设经济合理的垃圾转运系统提供可行性建议。1.2.3

11、编制内容 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 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确定工程建设规模; 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 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提出资金筹措方案。1.2.4 编制范围1、由于*城区生活垃圾已纳入市区收运系统并作统一处理,且根据*政府统筹规划,本次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仅包括*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1.5km2的范围。2、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生活垃圾收运方案。3、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站、生活垃圾收集点。4、根据收运处理方

12、案,确定收运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设备工艺。5、对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1.3 可行性研究结论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1、 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路北段西侧周边1.5km2范围内的居民;*南段路东所在地周边1.5km2范围内的居民和广场活动人群;*2000余家商家。2、处理对象*路北段西侧和*南段路东所在地垃圾站主要处理对象为周边范围内居民生活垃圾,*垃圾站主要处理对象为*内的生活垃圾和经营所产生的垃圾。1.3.1 建设地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分别为*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其中*路中转站位于位于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日

13、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5.4吨、远期为14.4吨;*中转站位于*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7.2吨、远期为26.3吨;*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9.9吨、远期为26.3吨。1.3.2 项目建设内容总建筑占地面积488.25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资储藏间、压缩站房、机坑、控制室及值班室等,并配套垃圾压缩机、水电设施、进场道路及环境保护设施等。1.3.3 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分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月投入使用。1.3.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工程的估算总投资414.80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308.76万元;其他工程费用1

14、18.85万元;工程预备费30.6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1万元。1.3.5 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节约,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使*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96 -第二章 项目区域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位于*省西南部,*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

15、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米,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三分之一。2.1.2 气候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09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03.9毫米,无霜期220天。2.1.3 矿产资源*发现矿种有29个,探明储量的10种。主要矿种有金、银、铅、锌、铝、钛等金属矿藏和萤石、滑石、钾长石、白云岩、硅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

16、藏。其中,*处于新近发现的中国最大的世界级特大型金红石矿床主地段,境内金红石矿带长30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预测远景风化壳型金红石资源量达1239万吨,原生矿资源量达4487万吨,总资源量达5726万吨,相当于500个大型金红石矿床的规模。另外,白云岩储量3亿吨,滑石储量8000万吨,萤石1000储量万吨,这些均为中国大型矿床之一。2.1.4 旅游资源*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

17、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纪念馆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中华第一石川”七十二潭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5 经济概况2013年,*生产总值完成145.6亿元,增长11%,增速居*市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22.7%,总量和增速均居*市前三位,税收比重达到81.3%;公共财政支出达到32.08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2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

18、9585元和7903元,增长12.3%和12%。1、第一产业2013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2亿斤,实现“十连增”。投资1.6亿元,建成高标准粮田14万亩,连续8年获得市“兴水杯”。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现脱贫1.6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万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4家,达到774家,居*市之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家庭农场达到53家,流转土地近16万亩,带动了烟叶、黄金梨、金木瓜、裕丹参、小辣椒、精细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规模化、基地化,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2万亩,成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2、第二产业2013年,*新入驻企业16家、达到

19、8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税收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8.4%,增速居*市第一。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72.1亿元。投资2.35亿元的天锐机电、投资4.5亿元的宛北水泥二期、投资1.3亿元的裕众服饰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总面积7.9平方公里的超硬材料产业园规划获得批准,将成为*第二个产业集聚区。围绕超硬材料配套设备,积极发展上游产业,压机铰链梁、导电圈等项目建成投产,硬质合金顶锤、芯柱等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中南钻石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市第6家上市企业,实现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产能达到60亿克拉,年产值20亿元,利税5.5亿元,国内市场份

20、额达到45%以上。预计全年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3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3400万美元。3、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亿元,增长13.3%,居*市第三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9.3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61.5亿元,增长41.7%,增量增速分别居*市第二位和第三位。高效经济生态示范县启动建设。2.2 *总体规划2.2.1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2.2.2 规划范围项目远期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42.90km2。2.2.3 规划人口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章:城市规模、发

21、展方向和总体布局规划,预计中心城区近期总人口2015年总为25.0万人;中期2020年总为35.0万人;远期2030年约为43.0万人。2.3 环卫管理系统现状2.3.1 环卫现状1、管理体制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区负责制。区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然后运送垃圾场进行处理。2、垃圾产生量 城镇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镇人口、城镇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增加,季节的变化等都会对生活垃圾的增加产生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会改变人均垃圾的产生量。所有这些

22、因素,都会改变城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阶段以前,垃圾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渐稳定并稍有下降趋势。由于*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在地目前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报告根据人均垃圾量进行一个静态预测。目前*路北段西侧1.5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5.4吨、*1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7.2吨、*南段路东所在地1.5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9.9吨。3、垃圾转运方式目前垃圾运输车辆为东风牌拉履式运输车和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其中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采用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场(位

23、于*崔洼村,距县城10公里)进行卫生填埋。2.3.2 环卫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远期规划为43万人,按照城市规划,预计2030年城市范围内各项环卫设施建设规模如下:1、垃圾收集运输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逐步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容器化、封闭化和机械化运输。废物箱设置间距一般道路为80-100米,交通干道为50-80米,商业步行街为25-50米,居住区可按100米的间隔设置。2、垃圾转运站小型垃圾转运站每0.71.0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 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大于5米。3、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往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垃圾、医疗垃圾

24、及科研垃圾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不能直接运往垃圾场进行直接填埋。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尽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3.1 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城市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通过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同时垃圾收集中转站较少,主要存在问题如下: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造成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种类不齐全,设施、设备落后,标准不高,影响了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环卫设施缺乏,机械设备陈旧,落后,环卫停车场、修车厂、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特种车辆作业修整场地等设施严重缺乏。城区各垃圾收集点规模小,布点较密,且

25、无卫生防护,影响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城区内无垃圾中转站,只有一些地上式敞口垃圾箱,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会有垃圾压缩液体渗出,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由于垃圾收集点众多,难以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收运车辆缺乏,劳动效率低,垃圾收运工作不能满足城市需要,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局部区域的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各乡镇环卫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均无垃圾集中处理的村。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城市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市形象、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

26、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对城市垃圾处理十分重视,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省各城市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推广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设施。本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建设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省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

27、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3.2.2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旅游经济为主导地位,特色农业为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推动地域结构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城镇体系的现状出发,优化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和等级、规模、职能结构,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县城经济的全面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三章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城镇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近期达到4060%,远期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以垃圾箱为

28、主,容器收集率应逐步达到10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增长,垃圾的产出量也是增长的态势。然而*目前垃圾的收集方式十分欠妥,由与缺乏垃圾转运站,使得垃圾处理场利用率低,垃圾并未进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后直接进入垃圾处理场倾倒,而很多乡镇更选择就近掩埋垃圾。随着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垃圾不能够有效处理,对城市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协调,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才能把*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29、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建设工艺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3.2.3 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却未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未经处理的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条件较差,不但对城区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实施本项目,是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实施*城镇生活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垃圾转运站,使县城和各乡镇的垃圾都能集中运往填埋场处理,使城市垃圾实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杜绝城市垃圾无序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

30、态环境恶化。综合上述,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省对城镇建设政策要求,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很好的依托了城市将要在独树山沟中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3.2.4 保护环境的需要*乡镇生活垃圾一直是运往周边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但由于简易垃圾填埋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基本上未采取环保措施,如防渗、分层压实、覆土、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处理等措施,导致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新的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如不及时建设,生活垃圾将无处可去,将严重恶化城乡环境,如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卫

31、生环境。实施*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工程是为广大人民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保护城镇自然生态环境免受污染的必然选择。作为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转运,送至高水平处理场所处理,对保护*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3.2.5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需要*周边乡镇目前大多仅依靠附近的简易填埋场来消纳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影响生活环境,损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保证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彻底改变生活

32、垃圾处理的落后状况,消除垃圾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威胁,实现*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必须尽快建设符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3.2.6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对*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区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序堆放,既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又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制约了社会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公众普遍关注

33、的热点之一。因此,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对提高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城镇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建立一套封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收运系统,并结合城市近、远期发展,建设一座有足够处理能力、技术先进合理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十分必要的。3.2.7 必要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规

34、划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本工程的建设必将有效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四章 工程规模确定4.1 工程服务范围*路中转站工程服务范围为*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目前总人口6000人;*中转站服务范围主要是*,目前*有商户2400户,主要经营水果蔬菜、摩托车电动车、建材;*中转站服务范围为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目前居住区总人口6000人左右。4.2 垃圾规模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一般采用人均垃圾产生量与服务人口相乘的方法确定。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

35、、管理水平等。项目*路中转站位于位于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中转站位于*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1、 项目所在区域人均垃圾产量(1)城市垃圾组分分析项目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并结合业主提供资料,得出*城市生活垃圾平均组成成份见下表。*城市生活垃圾平均组成成分表类别含量(%)有机物类(%)植物性19动物性10其它1.4小计30.4无机物类(%)灰土40砖瓦陶瓷10.5煤渣5.5小计57可回收废品类(%)纸类0.2织物2塑料橡胶6金属0.1玻璃3.3其它1小计12.6从上表可以看出垃圾中有机物只占到 30.4%,大部分为无机物,其中主要是灰土。随着*经济的

36、发展,无机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的经济发展条件欠发达,因此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废纸、金属等组分非常少,不具备分类回收价值。(2)垃圾产生量分析一般情况下,人均垃圾产生量是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会发生改变。项目对现状垃圾产生量进行了调查,并参考*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路中转站服务对象为*泉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总人口约6000人,人均垃圾产生量约 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生量5.4吨左右;*中转站服务对象为*现有2400家商户和市场人员,总设计人口按800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约 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

37、生量7.2吨左右;*中转站服务对象为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固定居住人口6000人、广场日流动人口约为5000人,总人口为11000人人均垃圾产生量约 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生量9.9吨左右。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日产垃圾量将逐渐增长,根据同类型县垃圾产生量及增长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可研中*路北段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年)0.9 kg/人天,远期(2030 年)1.1kg/人天;*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 年)0.9 kg/人天,远期(2030年)1.2kg/人天;*路北段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年)0.9

38、 kg/人天,远期(2030年)1.1kg/人天。2、垃圾清运率目前,*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的垃圾收运设施较差,导致目前垃圾清运率较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将得到尽快的完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镇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近期达到4060%,远期达到100%。因此本可研近期清运率按80%,远期清运率按100%计算;3、人口规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中心城区近期总人口2015年总为25.0万人;中期2020年总为35.0万人;远期2030年约为43.0万人。4、垃圾收运量根据*人口规划规划和预测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变化

39、,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年限一致,预测至2030年。中转站垃圾产量预测表序号年份城区人口*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1201423.360.605.400.807.201.109.9022015250.635.670.857.671.1610.403201626.750.665.950.918.171.2110.914201728.620.696.250.978.701.2711.465201830.630.736.561.039.261.3412.036

40、201932.770.776.891.109.861.4012.6472020350.807.241.1714.011.4716.228202135.740.849.291.2414.921.5517.039202236.490.899.751.3215.891.6317.8810202337.250.9310.241.4116.921.7118.7711202438.030.9810.751.5018.021.7919.7112202538.831.0311.291.6019.191.8820.7013202639.651.0811.851.7020.441.9821.7314202740.

41、481.1312.451.8121.772.0722.8215202841.331.1913.071.9323.182.1823.9616202942.21.2513.722.0624.692.2925.16172030431.3114.412.1926.292.4026.414.3 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确定项目根据垃圾清运量,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有关中转站设计规模计算公式如下:QD=KSQC上式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QC服务区域垃圾收集量,t/d;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1.32.0。项目结合实际情况

42、,综合考虑后,项目中转站近期(2020年)KS取1.8,远期(2030年)取1.6,*路北段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中转站、*路北段生活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如下表:名称年限服务人口(万)服务范围垃圾产生量(t/d)变化系数中转站设计规模*2020年0.80 0.74 7.2 1.8302030年1.31 1.39 14.4 1.645*2020年1.17 0.51 14.0 1.8202030年2.19 0.83 26.3 1.625*2020年1.47 0.93 16.2 1.8302030年2.40 1.52 26.4 1.645第五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5.1 厂址选择5.1.1 厂址选

43、择原则(1)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3)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地点应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条件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正常作业和降低其建设投资。(4)垃圾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转运站绿化率不应大于30%。(5)垃圾转运站内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系统,对进站

44、的垃圾车进行称重,建立称重计量系统为环卫作业走向市场,转运站实现企业管理,掌握服务区内垃圾产出量的变化规律和增长趋势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大中型转运站应设置监控系统,这对于大型转运站的自动化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6)小型转运站一般采用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服务半径不宜太大,一般为0.4-l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一般情况下,运距超过30km时,选用大型垃圾车转运比中小型垃圾车运输经济,因此宜建设大、中型转运站,以降低吨投资及吨运行费用。(7)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1.2 用地标准*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如下表。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类型设计转运量(t/d)用地面积(m2)与相邻建筑间距(m)绿化隔离带宽度(m)大型类1000-30002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