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150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9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1 综合说明1.1.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为202.6hm2。1.1.2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省级切块开垦费投资。1.1.3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整理)。1.1.4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介于东经10504311050625,北纬360510360727之间,东至刘家后山,西到农村道路,南至粱峁顶,北至黄沟。1.1.5地貌类型项目区位于替换县乡坡里村,境内地貌由坡旱地、荒草地、农村道路、田坎等基本单元构成,地形总趋势是呈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梁夹沟道的黄土梁

2、峁沟壑地貌。1.1.6项目区权属项目区权属清晰,归替换县乡坡里村集体所有。1.1.7项目新增耕地新增耕地8.32hm2,新增耕地率4.11。1.1.8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计划于项目批复后的第2个月开工。实际进度根据具体工程准备情况进行安排。1.1.9项目建设投资预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为27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33.68万元,占总投资的85.91%(包括土地平整工程108.73万元,灌溉与排水工程34.38万元,田间道路工程90.07万元);其他费用32.98万元,占总投资的12.13%(包括前期工作费15.73万元,工程监理费3.74万元,竣工验收费7.27万元,业主管理费6.

3、25万元);不可预见费5.33万元,占总投资1.96%。1.1.10公众参与情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会宁县国土资源局、替换县乡人民政府、项目所涉及的村社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我公司技术人员现场勘测工作,并考察了项目区有关水利、交通、农业生产状况、规划设计思路等多方面内容,均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技术、资料等诸多方面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对项目区涉及的村社进行民意调查,当地群众积极提出就本项目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合乎当地的要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整合项目区公众意见,主要涉及以下几条:1.项目区目前田间道路为土路,多坑洼不平,建议对现有田间道路进行整修

4、铺砂。2.项目区连接上弆、中庄、王家坡的乡村主干道以后要硬化,建议拓宽至6m。3.项目区降雨量不能满足当地旱作农业所需,但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旱作农业区种植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提高降水的利用率,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水量,不需配套水利设施。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变化情况: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年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700 mm,大于降水量5.7倍,故气候干燥。4.对项目区内墓葬地不进行迁移,本项目不考虑墓葬地的迁移费用。1.2 可行性研究的相关分析结论1.2.1项目合理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改进

5、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明确具体目标要求,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完全符合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要求。1.2.2新增耕地来源分析项目区因田块多且不规则形成地埂多,同时现有部分未利用的荒草地和倾斜度大的田坎,经过整理后均可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结合项目规划,该项目实施后,除工程道路占地外,其新增加农用地将优先转化为耕地。项目区建设规模为202.6hm2。新增耕地由其它草地(荒草地)7.28hm2、田坎2.89hm2(其中扣除

6、新增农村道路1.85hm2)整理得来,整理后新增耕地8.32hm2,新增耕地率4.11%。1.2.3水资源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即水资源的供给量与农作物需水量的平衡问题,确定作物种植结构是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前提。项目区处于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地下水流储量小、质量差、埋藏深,可利用性不强。项目区地表无径流,所以本次规划农作物需水量不考虑地下水以及地表水。根据项目区内农业种植传统,确定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制,本次设计不考虑农田输配水工程。由于项目区内大部分耕地在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耕地面积为178hm2,所以本项目按种植马铃薯和玉米来计算项目区的需水量。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比例为4:6

7、。根据作物的灌溉定额、作物组成计算农田灌溉需水量。项目区旱地马铃薯灌溉定额年用水为为1800m3/hm2、旱地玉米灌溉定额年用水为2100m3/hm2。年作物生产周期需水量M毛21000.6+18000.41980m3/hm2,项目区作物生长周期内年总需水量为M总=1980178=35.24万m3。通过计算,项目区作物年需水量共计35.24万m3。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00mm,由于项目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视为一年。考虑到降水的入渗及水分蒸发的流失,故不可将全年降雨量视为作物生育期降雨量,作物生育期降雨量应为全年降雨量的70%,即有效降雨量为210mm。大气降水可供给量:W=

8、有效降水量承雨面积=30010-370%178104=37.38万m3。W地表水=0,W地下水=0;W供=W降+W地表水+W地下水=56.02万m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区大气可供水量为37.38万m3,大于作物需水量35.24万m3。通过项目的实施,归整了田块,增大了田块的汇水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从而提高了降水的利用率,尽可能的满足作物生长需水量。甘肃洮河土木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32 项目概况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替换县乡位于会宁县中北部,耕地12.7万亩。乡政府驻四房村南张组,距县城60km。共辖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4045户20410人。海拔1900米左右,年降水量300

9、mm,年蒸发量170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山区。坡里村位于会宁县中北部,流域面积为29.6km2,有耕地8967.3亩,其中机修梯田和川坝地1130余亩。坡里村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8002000米,自然条件严酷,境内地下水资源匮乏,年降水量仅为300mm,属半干旱偏旱山区,干旱是主要灾害。辖7个村民小组418户2038人,其中劳动力1026人。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a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替换县乡坡里村,境内地貌由坡旱地、荒草地、农村道路、田坎等基本单元构成,地形总趋势是呈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梁夹沟道的黄土梁峁沟壑地貌。b ) 气象项目区属于

10、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热。干旱威胁较大,光、热、水四季匹配不均,以夏季最优,且相对集中。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变化情况: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0mm。年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700 mm,大于降水量5.7倍,故气候干燥。多年平均气温7.8。光照充足,热量尚可。无霜期平均155天。日平均气温0的持续日数为235255天,10的积温为2542.53558.8。作物生产期内日照率为5156%,平均每天实照6.47.2h,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培植多种林草植物。c)水文地质项目区天然降水偏少,径流少,补给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项目区地处丘陵,无灌溉水源可用,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区内干旱少雨,农业生产受

11、气候条件制约非常严重。d)土壤项目区土壤为典型的黄土,土质疏松。土层较厚,土壤比较肥沃,表层易耕,孔隙多、通透性好,团粒结构好,下层较紧密,易于保水保肥。从各种养份含量来看,项目区土壤可种植会宁县现有的各种作物,农作物的布局可不受土壤类型的制约。e) 植被根据对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查,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农作物包括糜子、谷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f)自然灾害项目区内影响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春寒、春旱、冰雹、秋阴雨、霜冻、水土流失等。干旱主要发生在36月及7月上旬作物生长发育的关健时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常以暴雨形式

12、出现,霜冻每年都有出现,对农作物影响较大。2.2.2土地利用现状a)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总面积731.55hm2,扣除旱梯田、有林地、其它林地、人工牧草地、其它草地、村庄等不动工面积528.95hm2(其中包括旱梯田88.73hm2,坡 旱地276.35hm2,林地48.1hm2,其它草地76.92hm2,人工牧草地1.71hm2,宗教用地0.16hm2,殡葬用地0.28hm2,农村道路8.0hm2,村庄28.7hm2),建设规模为202.6hm2,其中坡旱地169.7hm2(其中坡度在05之间的有20.36hm2,510之间的有39.03hm2,坡度在1015之间的有40.73hm2,坡度在1

13、520之间的有44.12hm2,坡度在2025之间的有25.46hm2),农村道路11.83hm2,田坎13.79hm2,其它草地7.28hm2。项目区内田块形状、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且土地质量较差,加上长年降雨量较少,农民耕种成果无法得到保证。项目区内无标准化水土保持林及防风林带,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土壤肥力在逐年降低,有机质逐年减少,作物产量低而不稳。通过在项目区实地勘察,发现项目区内仅有几条土路,年久失修,毁坏严重、通行不便。地类统计情况见表2.2.2。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表2.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三大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所属权主体合

14、计占总面积的比例备注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参与整理面积(hm2)不参与整理面积(hm2)农用地01耕地013旱地0132旱梯田集体所有88.7312.13%88.730134坡旱地集体所有446.0560.97%169.7276.3503林地032灌木林集体所有29.113.98%29.11033其他林地集体所有18.992.60%18.9904草地042人工牧草地集体所有1.710.23%1.7110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集体所有19.832.71%11.83812其它土地123田坎集体所有13.791.89%建设用地09特殊用地094宗教用地集体所有0.160.02%0.16095殡

15、葬用地集体所有0.280.04%0.28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3村庄集体所有28.73.92%28.7未利用地04草地043其它草地集体所有84.211.51%7.2876.92合计731.55100.00%扣除不参与整理面积 528.95hm2,项目区建设规模202.6hm2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土地利用现状饼状图b)土地利用程度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该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垦殖率应以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得出土地垦殖率为73.1%,其表达式为:土地利用率应以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表示,得出土地利用率为86.61%,

16、其表达式为:由上述计算反应出,该项目区种植业不发达,还有极大的生产潜力待开发。一般而言,指数越高,土地的利用强度越高,单位面积的效益越高,项目区耕地被利用的程度低,尚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掘。c)耕地质量现状根据会宁县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分析得出,项目区为坡旱地,地势较陡,土层厚,土壤肥力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d)土地利用经济效果项目区土地大部分为旱坡地,只有少部分旱梯田。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和马铃薯,但由于耕地质量不高,分部零散,不能很好的利用大气降水,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不太明显。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基础设施条件3.1.1交通状况项目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周边乡村道路网比较发达。但是项目区内部村社

17、道路等级低,田间道路没有形成网络,交通状况较差,降雨时泥泞不堪,不利于农民的日常耕作与机械化作业,本项目需改善农田道路。3.1.2农田水利设施现况项目区内没有灌溉配套渠系。3.1.3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能够满足项目区的施工用电及正常运行用电。3.1.4农田保护设施项目区内无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步进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3.1.5其他设施状况项目区通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对项目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3.2.1限制因素通过项目区调查和走访群众,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有四个方面:1资金缺乏,没有统一规划

18、、统一组织。由农民群众单家独户自发地将坡旱地整理为水平梯田的难度较大,形不成规模,也无法进行配套建设,因此,成效不大。目前绝大部分土地仍为坡旱地,保水、保肥、保土性能较差,水土流失严重。2水资源紧缺,降水变率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项目区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并且全年的降水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其中79月更为集中,占全年降水的60左右。这是限制项目区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因素。3田间路网不配套,地面较低,况且都是土路,遇水泥泞,道路通行标准低,而且部分路段坡度较大,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耕作。4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项目区属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差异大,地力环

19、境复杂,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洪涝等灾害频繁发生,项目区土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使原有坡耕地变为保水保肥的水平梯田,更好地促进项目区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和谐发展。3.2.2项目实施的改善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条件,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

20、积土地经济效益,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使原有坡耕地变为保水保肥的水平梯田,更好地促进项目区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和谐发展。3.2.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a)项目的设计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区按照参与单位的不同,建立三三制管理制度,村民代表占1/3,乡镇领导占1/3,设计单位和相关专家占1/3。设计单位和项目涉及的村镇干部进行与会交流,结合项目区所在地的自然状况,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规划方案进行探讨,合理吸收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b)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1

21、)公众代表参与项目管理办公室,监督工程建设情况,保证项目进度;2)公众参与项目投资费用的监督工作,监督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作为项目工程建成后的使用者更有发言权,当地群众应投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来,无论对实施过程中大的工程布局,还是小的细部结构,无论是工程进度,还是工程质量都实行监督,为项目的实施作贡献。c)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为使建设后的项目区更好、更持久的发挥作用,项目建成后道路需要维护。道路交指定专人,专门管护,定期巡检,定期维护,定期浇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通过各种工程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并确保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良性循环的一种活动,它涉及到土地权

22、属和使用关系的调整、利益分配等诸多关系、几百户农民切身利益问题;这就形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利益指向分散化的特点,要在项目实施中保证广泛的公众参与,同时要使参与者积极性和目标的协调性得到保证,为此,必须要做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4 工程规划4.1 工程规划目标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主,兼顾各类用地,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项目区总体布置按照“田成梯、路相通”的总体要求,使项目区内道路畅通。田间道路采用砂砾石铺面,同时对田块进行最优化设计,以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

23、4.2 工程规划标准依据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在分析项目区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划,提出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标准,使之能达到抗旱、保收的优质农田。4.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a)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平整,使土地更适宜耕种。在进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时,应在满足机械耕作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土方,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同时要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结合。项目区土地平整遵循填挖土方量最小与便利耕作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取高填低的方法进行平整。土地平整以田块为单元,选择完全平整中的斜面法,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若干个平整田块,分别设立平整高程,以平整高程为基准

24、面对整理区土地进行全面平整。遵循“大弯就势,小湾取直”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b)耕作田块规划耕作田块是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田间作业、轮作和工程建设的基本单元。田块应形成根据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梯田。1)田块规划要求整理后的田块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便于经营管理。2)耕作田块方向本项目内土地多为山坡地,坡改梯是田块方向应根据地形,沿等高线布置。3)耕作田块的长度、宽度由于项目区地形坡度较大,原有耕地多数为坡耕地,保水保土性能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逐年下降。本项目规划将其修建成水平梯田。为方便农户田间耕作,同时也为了减

25、少田坎的占地面积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梯田设计宽度介于8m30m之间,长度沿等高线布设,随地形而定,田坎高度介于0.8m3.0m之间,在遵循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田坎外坡坡度设计为70。4)耕作田块高程规划田块高程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田间平整工程的大小。因此,应该本着节约成本、有利耕作的原则确定田块平整高程。田块平整高程的设计应该因地制宜,如地形起伏较小、土层深厚的保收田的田面设计高程应重点依据挖填土方量的要求来确定;地形起伏大、土层浅薄的坡旱地田面高程设计,在考虑平整工程量的同时,应根据地形特点,尽量满足耕作机械设施工作的要求。c)表土剥离标准为了有效保护地表熟土资源及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

26、量,减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因造地时外调土产生额外的资金投入及造地外调土的熟化费用和时间,保证耕地使用面积,稳定可耕植土地面积,在工程施工中,先将前块地推平后,再将后一块地的表土输送到第一块推平的地块上,依次类推,进行表土的剥离输送,以达到地表肥土不流失。(因一般情况下土地耕作层厚度为30cm左右,所以剥离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为了保证土地整理后的平整度,表土回填相对高差应小于10cm。根据项目区作物种类、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在减少垄沟数的基础上,土地翻耕应采用拖拉机双向犁耕地,采用梭行耕作法,向地的同一侧翻垡;耕后田间不产生犁沟和犁垄,有利于平整土地,通常翻耕土层深度为30cm

27、。4.2.2道路标准按照路、田相配套的要求,为便于田间管理、收割农作物、转运等工作,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结合项目区外已有道路的状况和区内地块进行布局。项目区设计田间道路采用沿山脊、山腰、沟道,在充分考虑村庄之间的连系、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的条件下布置,生产路沿地形基本垂直田间路布置。项目区内道路设计标准如下:主干道路:路面宽6m,高出地面0.45m(夯填路基0.3m,压实度不小于0.94;砂砾石0.15m,相对密度不小于0.64),路肩宽0.2m,路基宽7m。田间道路:路面宽4m,高出地面0.45m(夯填路基0.3m,压实度不小于0.94;砂砾石0.15m,相对密度不小于0.6

28、4),路肩宽0.2m,路基宽5m。生产道路:路面宽2m,高出地面0.3m,路基宽2.6m,采用原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0.94。路面横坡为2%,纵坡随自然地势。4.2.3边沟工程标准项目区内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表水可供灌溉,地下水开采难度又很大,所以不进行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在田间道路一侧设置边沟,深0.3m,底宽0.25m,边坡1:0.5。在田间路过沟渠处设置管径0.4m的过路涵管12座。其中5m长涵管7座,7m长涵管5座。4.3 规划设计依据4.3.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

29、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f)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g)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h)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i)关于加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78号);j)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k)甘肃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3.2行业技术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30、(TD/T1013-2000);d)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 e)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f)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GTJ 01-10)。4.3.3相关基础资料a)会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b)会宁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c)会宁县综合农业区划;d)会宁县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电力等部门有关文件。18甘肃洮河土木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4.4 规划方案4.4.1土地利用布局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风向等自然条件,适宜整理的土地为长条状,方向为等高线走向,根据土地质量分析结果,

31、整理后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4.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建设规模为202.6hm2。新增耕地由其它草地(荒草地)7.28hm2、田坎2.89hm2(其中扣除新增农村道路1.85hm2)整理得来,整理后新增耕地8.32hm2,新增耕地率4.11%,田坎占地10.9hm2,占地率1.49%。建设后土地利用结构见表4.4.2。4.4.3工程平面布局a)土地平整1)项目区平整遵循因地制宜、确保农田保收、填挖土方量最小的原则。在坡旱地上沿等高线采取半挖半填的方法,沿等高线修成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田坎。2)耕作田块方向本项目内土地多为山坡地,梯田的田块方向根据地形,沿等高线布

32、置。b)田间道路根据如下原则:1)保证居民区与田间、田块之间联系方便,往返距离短,下地生产方便。2)沿田块边界布设,与田块等规划设计有机配合,有利于田间管理;并注意与整理区外干路衔接,以形成统一的农村道路网。86甘肃洮河土木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表4.4.2 项目区建设后土地利用结构表 单位:公顷三大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所属权主体整理前整理后备注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参与整理面积(hm2)不参与整理面积(hm2)农用地01耕地013旱地0132旱梯田集体所有88.7312.13%266.7536.46%88.730134坡

33、旱地集体所有446.0560.97%276.3537.78%169.7276.3503林地032灌木林集体所有29.113.98%29.113.98%29.11033其它林地集体所有18.992.60%18.992.60%18.9904林地042人工牧草地集体所有1.710.23%1.710.23%1.7110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集体所有19.832.71%21.682.96%11.83812其它土地123田坎集体所有13.791.89%10.91.49%建设用地09特殊用地094宗教用地集体所有0.160.02%0.160.02%0.16095殡葬用地集体所有0.280.04%0.28

34、0.04%0.28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3村庄集体所有28.73.92%28.73.92%28.7未利用地04草地43其它草地集体所有84.211.51%76.9210.51%7.2876.92合计总面积731.55100.00%731.55100.00%扣除不参与整理面积528.95hm2,项目区建设规模202.6hm2建设规模202.6202.6会宁县替换县乡坡里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3)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合理的与田间设施结合配置,道路宽度与密度按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道路要尽量多的负担田块数量和减少跨越工程,减少投资。结合项目区内及区外已有道路的状况和区内地形、田间布局情况

35、,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种类型。项目区田间道路采用沿山脊、山腰、沟道布置,生产路沿地形基本垂直田间路布置。主干道路路面宽6m,路基宽7m,路肩宽0.2m,高出地面0.45m,均采用机械压实。田间道路路面宽4m,路基宽5m,路肩宽0.2m,高出地面0.45m,均采用机械压实。生产路路面宽2m,路基宽2.6m,路面使用均采用机械压实。4)为了保护项目区新建的田间道路,在项目区田间道路单侧布置边沟,为了防止边沟水流对道路的冲刷,在地形较陡处和拐弯处对边沟采用6cm厚现浇混凝土进行衬砌处理。5 工程设计5.1 土地平整工程经综合分析,田块布设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梯田,

36、梯田田面长一般为80350m,田面宽一般为830m,相邻梯田的田面高差为0.83m,边角地带,随地形布局为不规则田块。田坎高度与田面宽度和地面坡度等因素有关,田坎太高,不但修筑困难,费工费时,而且容易损坏崩塌,因而要根据土质好坏、坡度大小和方便耕作等条件来确定。田坎外坡越缓,安全稳定性越好,但占地和用工量增大;反之田坎外坡较陡,占地和用工量减小,但安全稳定性较差。因此田坎边坡的确定,以能使田坎稳定而又少占耕地为原则。坡改梯就是平整坡地为水平梯田,田坎应随弯就势,分层夯实,横向整平,不起波浪,基底呈逆坡,外高内低。田坎外坡取1:0.36(70坡角),内坡取1:1(45坡角)。田埂顶宽为0.5m,

37、田埂顶高出田面0.3m。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采用横截面法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1)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及设计田块布置情况,将要计算的田块划分横断面,划分原则为垂直等高线或设计梯田的长边,各断面间的间距可以不等,一般可用10m或20m,按比例绘制出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2)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项目区土质条件,田坎外坡取1:0.36(70坡角),内坡取1:1(45坡角)。梯田田块纵断面如下图所示:图1 梯田田面纵断面图图中:地面坡度;B田面宽度;H田面高度;b1田坎顶宽;b2田坎底宽;h田坎高度;m1内坡坡度;m2外坡坡度。根据原地面平均坡度、设计田块高度和田埂坡度计算田面宽

38、度,然后采用下式计算田面平整土方量:式中:H田面高差;B田面宽度;L为田面长度。田埂土方量用下式计算:挖方用下式计算:填方用下式计算:项目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需要对整个项目区进行坡改梯土地平整。田块宽度约830m左右,田块长度80350m不等。田面高差以0.83m高差为控制,根据实地具体地形条件确定田面的高差。根据项目区需要进行土地平整的地块分区,分别量算不同田坎面积,经统计汇总后,再按照坡改梯典型断面设计图计算坡地土方量。项目区田块土方量计算结果见下表。表5. 1-1.1 典型田块项目区土方计算表田块区编号田块编号设计高程田块区面积土方工程量田坎(田埂)修筑工程量(m)(hm2)挖(m3)填

39、(m3)(m3)田块区111934.450.39 678 678 61 21939.280.40 694 694 62 31943.290.30 529 529 47 41948.560.31 538 538 48 51954.620.31 544 544 49 61968.780.34 591 591 53 71961.250.40 700 700 62 81945.350.32 554 554 49 91933.160.28 488 488 44 101977.260.31 541 541 48 111966.260.34 598 598 53 121972.140.32 553 553

40、49 131977.430.43 742 742 66 141980.250.41 706 706 63 151984.460.47 821 821 73 161971.880.46 794 794 71 171963.410.45 773 773 69 181985.460.36 631 631 56 191994.260.28 493 493 44 201959.450.31 541 541 48 211963.560.34 585 585 52 221968.120.40 689 689 62 231971.330.34 583 583 52 241978.650.29 509 509

41、45 251981.330.40 693 693 62 261984.420.31 541 541 48 271987.460.27 473 473 42 281991.280.50 863 863 77 291993.210.36 629 629 56 301985.360.40 689 689 62 311991.230.34 598 598 53 321974.210.32 553 553 49 331963.550.29 507 507 45 341947.190.57 993 993 89 351983.280.40 700 700 62 361977.560.31 541 541

42、48 371961.350.41 710 710 63 381946.550.40 700 700 62 391978.320.38 660 660 59 401967.530.48 829 829 74 411952.390.40 692 692 62 421943.360.21 368 368 33 431931.440.39 670 670 60 441883.110.29 510 510 46 451887.460.30 519 519 46 461898.270.30 524 524 47 471903.480.33 570 570 51 481909.620.39 675 675 60 491869.320.43 741 741 66 501845.16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