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27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18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项目(DOC85页).doc(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31.3研究结论与建议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1 项目建设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第三章 场址选择163.1场址概况163.2建设条件17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22第五章 建设方案245.1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245.2建筑设计255.3结构设计275.4给排水设计305.5电气设计365.6燃气工程43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496.1节能原则与依据496.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506.3节能节水措施52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557.1环境保护及质量评价标准557.2项目对所在地环境的

2、影响597.3水土保持647.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65第八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678.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主要标准678.2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678.3消防设计69第九章 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进度799.1项目管理799.2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80第十章 招标管理8210.1编制依据8210.2招标管理8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611.1投资估算861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7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与社会评价11012.1经济评价11012.2社会评价11112.3社会适应性分析11312.4社会风险分析11412.5社会评价结论116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11713.1结论11

3、713.2建议1173*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 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1.1.2 建设单位房地产有限公司承建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1.3.1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36号);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4、*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62号);5、*省人民政府

4、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111号);6、*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341号);7、*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8、*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142020年)(*政发201428号);9、*市住房保障工作方案;10、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11、项目建设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12、本院与项目业主签订的咨询协议。1.1.3.2编制范围报告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分析,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以改善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结合*市棚户区现状,确定项目规模和建设方案,对项目实施的厂址条件、环

5、境保护、消防与职业安全、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招标、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2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为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1.2.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总用地面积为57607,规划总户数1376户,居住总人数4816人,总建筑面积154387 ,其中棚户区住宅建筑面积151360,社区服务楼建筑面积3027。建筑基底占地面积20295,容积率2.68,建筑密度35.23%。1.2.3项目总资金与资金筹措1.2.3.1项目总投资估算总投资32659.1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4356.7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5333.35万元,预备费2969.02万元。1.

6、2.3.2资金筹措本项目所需建设资金来源拟由申请中央专项补贴资金和自筹予以解决。1.2.4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总工期为18个月,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1.3研究结论与建议1.3.1研究结论1.3.1.1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使城市中一些脏、乱、差的死角得到了治理,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通过改造棚户区,不仅使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3.1.2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7、。同时,可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区落后面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1.3.1.3项目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项目可行。1.3.1.4项目各方面建设条件均已具备,方案成熟、可靠,技术力量雄厚,前期工作扎实,项目论证可行,风险较小。1.3.2建议1.3.2.1尽快做好前期工作,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1.3.2.2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各级相关行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使项目早日实施。1.3.2.3抓紧建设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在本项目批复的同时,要积

8、极疏通资金渠道。对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1.3.2.4应尽快对场地进行地质勘探,明确场址区的工程地质情况。1.3.2.5建议认真按照建设程序要求搞好各阶段的工作,特别要搞好招投标工作和工程质量监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成本控制。1.3.2.6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公用、环保和生活环境的配套建设,切实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棚户区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发展迟缓,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的片区,并且聚集了城市中大量的中低收入家庭。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工程,任务艰巨。为此国家

9、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件),积极开展廉租住房建设,2008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推进实施。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棚改取得重大进展。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的改造。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动棚改并带动新型城镇化、包括有关配套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等,面临的挑战更多,任务更艰巨。2015年10月10日,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10、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棚改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围绕重点难点、抓住“硬骨头”矢力攻坚,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严格资金和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既定任务,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

11、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棚户区改造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方面:国、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强大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同时逐年增加了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对各地全面加快棚户区改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二是棚户区居民、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逐年提高,成为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强大动力。一大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较好地改善了民生,而且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

12、发展,尤其是一批棚改大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品位,充分调动了广大棚户区居民、企业及社会支持、参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积极性。*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存在着过多的工矿及城市棚户区,*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艰巨,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为统筹做好*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应立足长远,将城市的棚户区改造与旧城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造结合起来,全面统筹社会需求与城市建设,分期实施,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安排*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民

13、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衣食之忧被免除之后,住房作为生活必需品便很自然地日益成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之一,这也是民生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解决住宅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便是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住房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外不同国家、政府的重视。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体系的迅速推进,日益攀升的房价和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矛盾冲突,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也成为了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更是被看做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今天,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

14、制度的和谐社会奋斗目标中,住房保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棚户区改造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但能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而且能拉近城镇居民间的住房差距,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千百万住房困难家庭生活改善,是惠民生、稳增长相互促进的重大举措,必须在已有成效基础上

15、迈出更大步伐。国务院随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对于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强烈指导意义。按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同步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水气热、通讯等配套设施。近年来,*市把住房保障建设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使越来越多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愿望得以实现。*市采取“以目标倒排进度、以时间倒排工序、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及个人”和严格的问责制等方式促进项目建设;强化资金筹集,采取“向上争、财政配、自主筹”等措施落实,基本解

16、决了廉租房建设资金。会议指出,住房保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要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把握上级相关政策,严格规划和审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程序,全面加大保障性住房的申报和建设力度,争取解决更多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使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能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2.2项目建设是进一步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的需要,完善*市城市功能,提升其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城市作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载体,其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城市品位,既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发展定位的战略之举,也是进一步提升形象、完善功能、彰显

17、特色、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城市功能是城市价值的体现,是城市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载体功能的保证,是城市宜居水平的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题中应有之义。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2013年至2017年内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到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实践证明,大规模实施棚

18、户区改造工程,不但能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而且能拉近城镇居民间的住房差距,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棚户区改造以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需求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区域功能定位,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氛围,塑造特色突出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举

19、措,是加快*省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市住宅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由于城市人口比重大,历史欠账多,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还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作为老工业城市,大部分国有老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挑战、新要求,经济效益日渐滑坡,这些老企业、厂矿内仍存有大量低矮、潮湿的平房,房屋使用年限久、质量差,片区内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环境卫生状况差,急需实施棚户区改造。*市于2008年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大规模推进实施。在国、省“扩内需、保民生”政策的强力拉动下,*市

20、不断加大对住房保障的投入,提升其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迫切需要。2.2.3项目建设推进了*市新型城镇化,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利国利民工程。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等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作出全面部署。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棚改寄托着千万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李克强认为,中国具备成熟的改造经验

21、和条件,必须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迈出更大步伐。他强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好“三个一亿人”,棚户区改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大批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如果再都跑到棚户区住着,条件还不如农村呢,这叫什么城镇化?”总理说,“如果棚户区问题不解决,城镇化就无法推进。”李克强最后强调,棚户区改造一定要确保质量,“质量是重中之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于2014年3月正式发布。在规划中,多次提及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字眼,明确提出“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以及“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22、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到2017年,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主要实行实物保障方式,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公租房的群体采取定向集中建设公租房与货币补贴、市场租赁等多种形式予以保障。对市以上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旧城区和城中村实施改造,对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国有工矿棚户区重点实施攻坚改造。*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142020年)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深入推进融城战略,着力打造新型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特色

23、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青春活力*、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2016年3月4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民生福祉普遍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努力将*市建设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本项目是结合棚户区改造进行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同时棚户区改造能增加棚户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使这部分人群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带

24、动相关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增大了对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的需求,有助于消化行业过剩产能。通过棚户区改造进行土地置换和整理,实现了与工业集中区规划、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城中村”改造以及国有土地开发升值的有机结合,大力优化了产业和用地结构。 第三章 场址选择3.1场址概况本工程为新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环城北路。项目建设用地属居住用地,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57607,周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备,拆迁工程量较少,交通便利。3.2建设条件3.2.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2001),*市所处地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25、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对应于原基本烈度VI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抗震有利地段,为可进行建设的场地。3.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2.2.1工程地质*市位于*厦系构造NE向沉降带,区内断层及褶皱构造较发育,地层为中上石炭统泥灰岩夹页岩组成,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各地层的勘察结果从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 素填土:黄褐色,湿、松散,均为新近推填形成,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岩石碎块等,ZK03、ZK07、ZK08等孔均见有岩块,岩块大小0.4x0.4x0.6m不等。该层厚度为0.6m-3.5m,最最达6.9m。层底标高位于-3.8-0.0m

26、之间。第2层 可塑状粉质粘土:黄褐色、湿至稍湿,可塑状,结核状构造,絮状结构,土质较均匀,光泽反应稍有光滑,无遥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厚度1.0-1.9m,层底标高-8.1m-1.8m。第3层 软塑状粉质粘土:黄褐色、湿至很湿、软塑状。该层位于残积层与基岩面之间,岩性与1层粉质粘土相同,两者无明显分层标志,仅存在稠度上的差别。该层厚度1.2-2.9m,层底标高位于-1.8-10.4m之间。第4层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泥灰岩为黄灰色至灰黑色,页岩为黑色,薄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岩心呈半岩半土状,手可掰开,遇水崩解。该层厚度2.8-10.6m。其中页岩夹层10-30cm不等,局部呈互层状。层

27、底标高位于-4.1-19.7m之间,该层分布于整合场地。第5层 中风化泥灰岩夹页岩:黄灰色、灰黑色,夹层页岩为黑色,薄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岩心呈短柱状、块状,岩体较软,轻击可碎,敲击声嘶哑,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揭露厚度5.7-10.6m,层高标高位于-11.0-23.4m之间,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风化裂隙较发育,常夹有0.1-0.2m强风化层。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第6层 微风化泥灰灰岩夹页岩:岩性以泥灰为主夹页岩,黄灰至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厚层状构造,该层揭露厚度9.8-10.1m,揭露最深标高位于-32.7-21.35m。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质较软,可钻性好。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28、IV级。岩心中见少量黄褐色裂隙面。常有泥质、铁质氧化物充填在裂隙面上,所施工的各个钻孔分别见到裂隙带,其高度10-20cm不等。3.2.2.2 水文地质*市内有一河流通过为资江。资江又称资水,*四水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资江分南源与西源,主源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流经资源、*新宁、邵阳等县市。西源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武冈、隆回等县市。两水在邵阳县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流经邵阳、新邵、*、*、安化和桃江等县,至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长度653公里,流域面积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境内常年

29、降水颇丰,但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于春末夏初。3.2.3气候条件*市位于*省的几何中心,东径11118571113640与北纬273049273038之间,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日照1401.8小时,平均每天日照3.8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为18,最高平均温度30.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54.6毫米,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69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三寒”、“两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及冰冻等。城市常年主导风向:北偏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风。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10.9年平均风速:1.6米/秒最大风速:20.3米/秒3.2.4城

30、市规划与区域性规划要求本项目的选址已经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衔接,本项目用地在总规上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从区域条件上看,*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区域性规划要求,满足不同区域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3.2.5交通运输条件*市是沟通湘西、湘东地区的主要通道,随着冷邵铁路和太澳高速公路及*溆高速公路建设,*市与临近的*市(87公里)、邵阳市(83公里)形成*“银三角”互动协调发展区域。拟建的2个建设区均位于*市区,项目周边均有城市(城镇)主干道通过。区域条件十分优越,交通非常方便。3.2.6建筑材料和运输条件石料:所有项目所在地多产白云岩、灰岩、石

31、英砂岩,岩石坚硬,开采方便,储量丰富,运距短,为较好的块、片石料。砂、砾、卵石:项目所在地有河流经此处,沿线砂、砾、卵石储量较丰富,料场多,运距较短,质量较好。钢材:建筑用钢材直接可从冷钢采购。3.2.7施工条件拟建项目施工条件从客观环境上讲,*市委、市政府对棚户区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市的惠民工程,得到民众的支持。另外,项目场址选择合理,水、电、路条件优越,施工的前期工作较少。整体看,该项目施工条件好,是一项民心工程。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内容总用地面积为57607,规划总户数1376户,居住总人数4816人,总建筑面积154387 ,其中棚户区住宅建筑面积151360,社区服务楼建筑面积3027

32、。建筑基底占地面积20295,容积率2.68,建筑密度35.23%。第五章 建设方案5.1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5.1.1建设原则5.1.1.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的地位,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具体技术的采用都要坚持可持续化发展要求。5.1.1.2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创造建设品牌,成为棚户改造样板工程。区内建筑力图实现精致、典雅,具有美感。5.1.1.3遵循生态原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理念,节约能源并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5.1.1.4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把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

33、环境。5.1.1.5遵循“高效、便捷”的功能原则,从规划到建设,从交通到绿化,都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各区域和功能空间之间形成高效、便捷的网络,要结合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5.1.1.6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具有前瞻性,应本着满足需要、立足发展、注重效益、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5.1.2指导思想5.1.2.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满足相关规定、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5.1.2.2从实际出发,最大的保留现有的绿化资源,建筑与环境协调,而不是破坏现有环境;建筑与建筑协调,不做粗暴的外来者。5.1.1.3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结合现场地形设计,满足使用功能。5.1.1.4平面

34、尺寸规范化、标准化、节约投资。5.1.1.5功能设置配套,功能分区明确,组合灵活。5.1.1.6在满足规划及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体现经济实用。5.1.1.7满足建筑四周通风、采光、消防疏散的技术要求。5.2建筑设计5.2.1设计依据5.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2.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5.2.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5.2.1.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5.2.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5.2.1.6*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

35、012004);5.2.1.7*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2010);5.2.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5.2.1.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2.1.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5.2.1.11各专业相关规程、规范。5.2.2建筑特征5.2.2.1建筑合理实用年限:50年;5.2.2.2建筑耐火等级:二级;5.2.2.3屋面防水等级:级。5.2.3设计方案5.2.3.1棚户区住宅设计1、 设计整体思路本项目拟建棚户区的住宅户型皆为中小户型,设计户型面积90110左右,户型结构求实用,基本以两

36、室两厅一卫、三室两厅一卫户型为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面积,设计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每种户型设计都要求室内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开、洁污分开、工作与生活空间分开、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开。户型设计更贴近人性化。厨房设计除“一”型、L型,考虑开放式、半开放式设计,考虑到厨房操作台的摆放、管线安装、通风排气条件,中小户型可采用自用间隔设计,体现个性品味。落地弧形窗和低窗台的设计既打破单纯以阳台作为居室外延空间的局面又增强了使用空间,开阔了视野。在建筑设计中强调风和景观的均等性,增强住宅的开放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追求简洁的居家风格和平和的居家气氛。新建小区在建筑外观上采用坡屋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

37、设计风格,力求以简约的手法体现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在外墙设计中,扬弃欧陆风格的大红、大黄的浮躁,采用清净、平和的冷色调,少一分城市的喧嚣,添一分居家的宁静。使棚户区居民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当中。2、 立面造型及剖面设计 立面设计采用简洁的现代风格,建筑单体在设计方面融入现代城市建筑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将当地居民住宅传统建筑风格与元素和现代建筑的功能相结合,整个工程以行列式为主,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外墙均采用淡雅、朴素的高级外墙涂料、户内大面积通透的观景窗,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建筑精品,使整个建筑从色调上显得清新,同时体现立面造型简洁、高雅的特色。设计普通住宅层高2.75m,架空层

38、2.1m,社区服务楼层高4.0m。竖向交通主要设计封闭楼梯。3、建筑防潮墙身设防水砂浆,屋面及厨卫防水材料采用AAP改性沥青卷材或水泥聚合物等新型防水材料。4、 建筑装修 多层住宅楼外墙采用浅色系高级外墙涂料,建筑一楼外墙为毛石(或纹华砖)贴面,住宅内走廊及楼梯地面采用水磨石地板砖,楼梯栏杆扶手均为方钢木把手。各住户内装修由户主自行解决。5、人防建设*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下,拟易地建设人防地下室,并向人防办交纳易地人防建设费,由相关部门统一建设人防地下室。6、无障碍设计(1)室外通道:在建筑入口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设置通道,并考虑在通道和沿途设置街灯和座椅。

39、室外引路径:在行人路、下斜路缘石及楼宇进出通道和住宅建筑内的公共部分设置路径、铺设引路砖和提示标识。(2)设置残疾人停车位,清楚标示、并在无障碍车道旁设置轮椅通道。5.3结构设计5.3.1设计依据5.3.1.1建筑专业提供的各单体建筑资料及总平面布置图;5.3.1.2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5.3.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3.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3.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3.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5.3.1.7砌体结构设

40、计规范(GB50003-2011);5.3.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3.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3.1.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1.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3.1.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5.3.1.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5.3.1.14其它现行国家规范规程。5.3.2主要设计参数及荷载取值。 1、主要设计参数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4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特征周期值:Tg=0.35s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场地类别:类抗震等级:四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主要构件耐火极限:墙为2.50h,柱为2.50h,梁为1.50h;楼板为1.00h结构砼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基础及卫生间梁板为二a类,其它为一类。2、恒载、活载取值恒载根据建筑结构构造做法,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取值。类别活荷载标准值(kN/)屋面不上人屋面0.5 上人屋面2.0楼面卫生间2.5走廊、门厅2.5 楼梯3.5 阳台2.53、风荷载:基本风压:W0=0.30kN/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地面取值。4、雪荷载

42、:基本雪压值:SO=0.40kN/。雪荷载准永久系数分区:5.3.3上部结构本项目建筑结构拟采用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三级,楼面采用现浇板,屋面采用混凝土现浇板。5.3.4地基基础本工程棚户区住宅为高层和多层,基础拟全部采用桩基础。其他公共建筑根据拟建地周边其他公建的建设情况,采用条形基础。5.3.5主要结构构件材料选用5.3.5.1梁、板、柱、墙构件材料等级5.3.5.2混凝土等级:C255.3.5.3钢 筋:梁、柱、墙主筋采用HRB400钢5.3.5.4砌体:采用容重r15KN/m的烧结多孔砖5.4给排水设计5.4.1设计范围5.4.1.1本工程各子项目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

43、水及消防系统。5.4.1.2本工程各子项目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5.4.2设计依据5.4.2.1总图、建筑等专业提供的图纸及设计资料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5.4.2.2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1、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

44、0013-2006)。5.4.2.3 给水工程1、水源本项目由城区市政管网供水,供水压力0.35MPa。3、 用水量本项目各子项目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见下表。生活用水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及*省用水定额DB43/T388-2014估算,居民生活取值150L/人d。城市棚改用水量估算表用水部位用水标准单位数量用水时间运行天数变化系数用水量(m)年用水量最大日最大时平均时住宅150L/人d4816243652.5722.40 75.25 30.10 263676.00 服务楼30L/人d12243651.23.66 1.10 0.92 1335.90 小计726.06

45、 76.35 31.02 265011.90 未预见水按本表以上项目的10%计72.61 7.63 3.10 26501.19 合计798.67 83.98 34.12 291513.09 3、给水管道系统小区内生活和消防给水采用合用系统,小区内生活和消防采用合状管网,环状主管管径为D200或D160,小区内管网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区内用水点均由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供给,在给水干管上,沿主要马路每100120m设置室外消火栓(SS100/65)。各小区绿化洒水由洒水栓供给,洒水栓每50m设一个。室外给水干管外壁与建筑物基础水平净距不小于3m,埋深不小于0.7m,支管与建筑物基础净距不小于1.0

46、1.5m。室外给水管采用聚乙烯管(PE管),热熔连接,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5.4.2.4排水系统设计本项目拟建的棚户区均位于*市,项目建设采取区内雨污分流制,市政排水管基本完善,接收的污水由污水管道排出,然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1、 排水量生活污废水排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算。工程污水排放采用污水、雨水分流制,室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卫生设施及洗池冲洗水,不含有毒化学物质,可直接排至室外排水系统,雪水、雨水自由落水流入绿地自然渗漏、蒸发,不进入排水管网。2、污水管均采用UPVC管,粘接。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2)设计参数:参照*市暴雨强度公式 q=1574.1(1+0.646lgp)/(t+5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