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405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28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0第一章 总则0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24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30第五章 应急响应31第六章 信息发布34第七章 后期处置34第八章 保障措施35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37第十章 奖惩38第十一章 附则39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41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41第二章 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0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57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4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0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预案78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85第八章 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4第九章 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03第十章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10第十

2、二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6第三部分 现场预案131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31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135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37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139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142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44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146第八章 锅炉事故现场预案 148第九章 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 151第十章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53第十一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56第四部分 应急处置卡158第一章 岗位名称158第二章 行动程序及内容168第三章 联系电话172第四章 其他注意事项173175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

3、案第一章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保障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 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

4、第13号2014年8月3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

5、6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4月1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B/T29639-2016)19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22)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M8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8711号),(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完验室2008)23)根据毕市工能通20154号文件精神,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下发2014年高突矿井数据测定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8号煤层)(黔能源发20010699号)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8号煤层)(黔能源发2010699号)25)煤矿大营开采

7、方案设计说明书(整合)(黔煤规字2011220号)26)大营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黔煤安监毕字2011103号)27)大营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贵州总队)28)大营煤矿重大危险性评估报告(2011年10月7日,贵州郎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APJ-(黔)-301号)29)大营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本大营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

8、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大营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5.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1

9、.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2.1.1地理位置、交通大营煤矿位亍

10、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境内,距大方县城北约15,隶属大方县凤山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3141054400,北纬271258-271338。交通情况:煤矿以北2有326省道经过,有简易公路与其相连接,滇黔铁路在该西南通过,交通尚为方便。大营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C5200002009101120038906),生产规模:年产30万t)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121。 大方县凤山乡大营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及开采深度表121 编 号直角坐标经纬坐标XY经度纬度13013802.62135571239.1291054312E271404N23013842.62135571999.129105434

11、0E271405N33013.012.62135572369.1291054353E 271338N43012722.62135572369.1291054359E271328N53012312.62135571769.1291054331E271315N63011762.62135571469.1291054320E271257N73011772.62135571299.1291054314E 271258N83012542.62135571499.1291054321E271323N93013132.62135570924.1291054301E271342N103013457.62135

12、570594.1291054249E271353N113013657.62135570719.1291054253E271359N生产规模;30万吨/年,准采标高:1830-1580m矿区面积:1.9109km2 2.1.2矿井地质 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以及第四系(Q)。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中统(P2)茅口组(P2m):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有时含少量燧石结核,顶部含星点状黄铁矿。产蜓Neoshwagerina sp.,Verbeekina s

13、p.,Chusenella sp等。出露厚度50m,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二、二叠系上统(P3)龙潭组(P3l):本区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陆相为主)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由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韵律层,中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菱铁质条带或透镜体,上部(近顶部)一般夹泥质灰岩2层。底部为1-4m浅灰色铝土质泥岩,其中富含黄铁矿结核。含煤19层左右,其中,可采煤层2层(即8、11号煤)。龙潭组以产植物化石为主,有Gigantopteris sp.,Pecopteris sp等。上部(距顶35m左右)产动物化石,有Chonetes sp.及海百合

14、茎等。组厚170.08190m,一般180m左右。长兴组(P3c):灰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含燧石灰岩,顶部有时为1-2m泥岩及硅质泥岩,中夹蒙脱石粘土岩薄层(相当于大隆层)。产动物化石Leptodus sp,Palaeofusulina sp等。组厚18-20m。与上覆夜郎组呈假整合接触。三 、三叠系下统(T1)夜郎组(T1y):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340m。根据岩性,可分为三段:沙堡湾段(T1y1):灰绿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厚度70m左右。玉龙山段(T1y2):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产动物化石Claria gresbachi

15、等。区内未出露全,据邻区资料,段厚170m左右。九级滩段(T1y3):暗紫、灰绿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区内未出露。四 、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残积及冲积物,岩性以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常夹较多的砂泥岩和灰岩碎石。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煤系地层矿区煤系地层主要是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建造。岩性主要由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煤线、炭质页岩及少量硅质岩、灰岩等组成。厚度170190m,平均180m,含煤19层,煤层平均总厚13.63m,含煤系数9.93%。其中,可采煤层2层(M8、M11),单层厚度1.592.00m,平均总厚7.23m,可采煤系数4.88%。当煤层厚

16、度增大(2.00m)时,夹矸(一般为高岭土粘土岩、炭质页岩、砂质泥岩)增多,结构趋于复杂。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含煤性及标志层等特征,将煤系分为五个含煤组,分别与龙潭组五个岩性段对应,由下至上为:根据含煤特征及岩性组合等,可分为五个段,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第一段:长兴灰岩底界至B1标志层顶界,厚约8m,可分为2个岩性层(组):1. 深灰色,中部夹薄层灰岩,灰岩中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3.55m,平均厚4m。该层为P3l与P3c分层。2. 上部为泥质灰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产动物化石,厚度3.25m,平均厚4m,为标志层(B1)。第二段:标志层顶界至B2标志层底界,平均厚度87m。含煤层1层,分为

17、5个岩性层:1.黑色,粉状,一般有夹石一层。厚度0.300.75m,平均厚0.60m。2. 灰至浅灰色,夹泥质条带及薄层,产植物化石,夹薄煤两层,一般不可采。厚度3645.5m,平均厚39.94m。3. 深灰色,中厚层状,产动物化石。厚度2.162.0m,平均厚2.06m。4. 浅灰色,中厚层状,产植物碎屑化石,顶部为泥质粉砂岩,顶部0.20m为煤线。厚度11.513.8m,平均厚12.93m。5. 浅灰色,产植物化石,顶部有一层煤线,中下部夹薄煤两层。厚度2733.50 m,平均厚29.12m。5. 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见斜层理;厚度1.40-2.0m,平均厚1.70m。为M8标志层(B2

18、)。第三段:B2标志层底界至B3标志层顶界,平均厚度26.89m。含煤层1层,分为2个岩性层:1. M8煤层:黑色,有0-2层夹石。厚度1.452.10m,平均厚1.72m。2. 深灰至浅灰色泥质粉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夹薄煤2-3层,厚度22.30-28.50m,平均厚25.36m。3. 深灰色薄层状泥岩,含菱铁质团块,下部含条带状及星点状黄铁矿,产植物化石。厚度2.10-2.50m,平均厚2.37m。第四段:B3标志层底界至茅口顶界,平均厚度55.54m。含煤层1层,分为2个岩性层:1. M11煤层:黑色,块状,有夹石1-2层。厚度1.001.5m,平均厚1.15m。2. 深灰至浅灰色,夹泥质

19、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夹不可采煤层5层,厚度40.00-50.00m,平均厚45.06m。3. 深灰色薄层状泥岩,含细脉状黄铁矿及结核状菱铁矿,产植物化石;厚度2.50-2.90m,平均厚2.71m。为标志层(B4)。4. 黑色,有夹石两层,块状煤。厚度0.580.78m,平均厚0.50m。5. 深灰色铝土岩,具鲕状结构,厚度47m,平均厚5.57m,为茅口标志层。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群)符号厚度()主 要 岩 性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侏罗系中下统自留井群J1-2277358砂岩、泥岩夹灰岩整合接触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3g471150灰岩、白云岩夹泥岩整合接触下统茅草铺组T1189757灰岩、白云

20、岩整合接触夜郎组T1200灰岩、砂岩、泥岩整合接触长兴组P31015燧石灰岩整合接触龙潭组P3140340砂岩、泥岩夹灰岩及煤层假整合接触茅口组P2150灰岩整合接触栖霞组P2123207灰岩整合接触梁山组P2l235砂岩、粘土岩夹煤层假整合接触石炭系中统摆佐组2b053灰岩、白云岩、砂岩、泥岩假整合接触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1m036砂质页岩、砂岩、石英砂岩整合接触本区二叠系上统煤系分布区成煤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找煤前景。区内除煤矿外,尚有铅锌矿、重晶石矿、石灰石等矿产的产出。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主要为煤。2.1.3地质构造 1、褶皱矿区位于大方背斜东翼北段,为一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北西851

21、00;岩层倾角西翼25,矿区褶皱复杂程度为简单。2、断层根据区域资料,区域内的节理有东西向及北东向二组,目前矿区内未发现断层。目前,根据矿山坑道揭露资料及地表填图,未发现明显的断层。综上,矿区构造复杂程度简单。2.1.4水文地质一、地表水系矿区水系不发育,无河流、水库等大的地表水体,仅在井田东南部有一流向东南的溪沟;溪沟流量随季节性变化,一般仅在雨季流量较大,甚至爆涨,平时流量很小,枯季处于干涸状态。二、含水层与隔水层1、矿区地层含、隔水性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 浅灰、暗紫色、紫红色泥岩,粗砂质泥岩,夹薄至中厚层状灰岩,顶部为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及粉砂质泥岩,厚度为212.

22、18276.90m。主要分布于矿界外。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岩溶含水层:薄至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厚度150m。岩溶发育。泉水流量02.33 l/s,富水性中等。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基岩裂隙含水层: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为主,厚度4050m。浅部风化带有泉水出露,深部不含水,可视为下三迭统与上二迭统之间良好的隔水层。上二迭统长兴灰岩(P3c)岩溶含水层: 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燧石灰岩夹泥灰岩,厚度1922m。为含岩溶水及裂隙水的含水岩组,未见泉点,富水性较弱。 龙潭组(P3l)基岩裂隙含水层:区内有少许出露,该层厚度为170190m,岩性为砂岩、泥岩夹薄层泥灰岩及煤层。地表未见泉点出

23、露,井下主、风井巷道中均见出水点,但属于地层浅部风化裂隙水。本组富水性弱。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区内未出露不全,厚度大于100m。地表发育岩溶洼地、落水洞等溶蚀地貌,未见泉点。其岩性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块状灰岩,顶部岩溶裂隙发育。另外据贵州省大方县渣坪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报告对茅口灰岩的含水性分析结果茅口组灰岩含水性分布极不均匀,具明显岩溶管道水的特征。本组富水性强。M11煤层距离茅口组55m,未来采掘过程中,当开采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水沿底板破坏带进入矿井的可能性大,将成为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根据岩性组合及岩层的富水性等情况分析,本区相对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为:主要的含水

24、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弱含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中等含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与相对隔水层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二、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根据调查,矿区内未见断裂构造,构造对煤层的开采影响小。三、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内无常年径流的河沟,经济发育季节性的冲沟,雨季时地表水顺沟而下,排泄于当地的洼地及溶洞中。四、地下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煤系地层的上覆地层主要为裂隙水,下伏地层为岩溶水,地形坡度主要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为顺向坡,煤系地层及其上覆地层主要含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沿节理、裂隙及层间流动,下伏茅口灰岩岩溶水主要溶洞、裂隙流动。根据岩层的赋存状态

25、及岩性特征,矿区内地下水的流向为东面,也就是顺层同向坡方向。四、水力联系情况 矿床上覆为长兴组中岩溶含水层,由于龙潭组粘土岩、粉沙岩隔水层较厚,地下水只能通过节理裂隙、破碎带导水通道与矿床水力联系。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延伸至最低的侵蚀基准面之下后,导水通道沟通下伏茅口组中强岩溶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承压含水层有突入矿井的可能。 五 、节理、裂隙含、导水特征矿区内断层构造不发育,但地表节理、裂隙发育,根据地层露头观察,主要为NE、NW两组,根据井下开采情况,深部岩层节理、裂隙不及地表发育,但随着采空区的增大,这些节理、裂隙演变为未来矿井的充水通道。三、 相邻矿井开采和报废矿井大营煤矿周边其它煤矿山

26、,其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大营煤矿开采有一定影响。四、 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矿区内煤层倾角较陡,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50-15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近几年管理部门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进行了清理、整顿,关停。本次野外工作调查了整合前的矿井,其余老窑由于废弃时间较长已无法调查,因此,老窑形成的采空区也无法核实。井田内老窑开采历史悠久,有垮塌、积水现象,对采空范围及老硐积水资料不能如实反应,建议今后开采时边探边采,预防老窑冒顶及突水涌出。五、

27、地下水位大营煤矿煤炭赋存标高1780-1690m,根据区域水文资料,矿区范围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775m。矿区大部分资源位于该标高之下。 矿井涌水量一、矿井涌水量的相关因素及规律矿区内,矿体赋存于龙潭组(P3l)基岩裂隙含水层中,该含水层地下水可通过大面积开采揭露而直接进入矿井,故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也是矿井主要涌水量预算层位。二、矿井涌水量预算方法、依据及结果(1)预算方法矿井位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矿井充水主要因素为龙潭组煤系地层及长兴灰岩地层,原则上是根据矿区地貌、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程度等。(2)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根据该矿提供的现状开采条件涌水量实测资料,采

28、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的矿井涌水量: 涌水量主要两部分组成,即巷道顶板裂隙水和采空区顶板裂隙水。该涌水量受降雨量控制,旱季最小流量为10m3/h,雨季最大流量约46m3/h,正常涌水量大约21m3/h。 采空区面积作为本矿涌水量最为相关的因素,是它直接影响了涌水量的大小。所以本次涌水量预测,采用现采空区面积与矿井末期开采面积相比拟的方法。采用公式Q=Q1(F/F1) Q最大=Q1最大(F/F1) 式中Q:为矿井末期涌水量Q1:为现矿井涌水量,取正常涌水量值21m3/h。F1:为现矿井采空区面积,取平均单层采空面积0.586km2F:矿井末期的开采面积,取矿井末期平均单层开采面积Q最大:为矿井

29、末期最大涌水量 Q1最大:为现矿井最大涌水量,取雨季最大涌水量值48m3/h。 Q正常= Q1正常(F/F1)=21m3/h(1.3376/0.586)=10m3/h Q最大=Q1最大(F/F1)=46m3/h(1.3376/0.586)=48m3/h矿井末期正常涌水量为10m3/h;矿井末期最大涌水量为48m3/h。 矿井主要水害本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存在着水患,主要是指地层、裂隙水、小煤窑积水和雨季渗水。在雨季由于地表积水较多,沿风化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大,在枯雨季节由于地表积水较少,沿风化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小,因此,雨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大,枯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小。矿

30、井井下作业场所空间是有限的,在采掘过程中,切实做好各中水患的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水患带来的危害。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1、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特征:A、第四系(Q):含孔隙水,富水性弱。b、夜郎组 (T1y2);含碳酸岩溶水,为强含水岩组。C、长兴组(P3c):含碳酸岩溶水,中等含水岩组。D、龙潭组(P3l): 含基岩裂隙水,为弱含水岩组。E、茅口组(P2m): 含碳酸岩溶水,强含水岩组。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3、地下水物理性质及化学成份矿区内地下水一般无色、无味、无臭,水温正常,水质多为碳酸钙镁型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水泥制品和钢构件

31、弱腐蚀。4、充水水源:A、地下水B、老窑积水C、地表水5、充水方式:矿床为直接充水矿床6、矿床水文地质复杂类型: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2.1.5煤层、煤质及顶底板岩性1、M8煤层俗称“三郎煤”,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组顶界15-25m。煤层厚度1.452.10m,一般1.72m左右。层位稳定,伪顶为1520cm炭质泥岩,老顶为细砂岩,底板为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有ZKB101、ZK301、ZK102钻孔和煤层巷道控制,含01层泥岩夹矸,属全区可采煤层。煤的可采性指数为1,煤层的变化系数为11.22%。2、M11煤层位于上部中含煤组中,上距M8煤层2835m。层位稳定,厚度约1.15m,

32、顶板岩性一般为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有ZKB101、ZK301、ZK102钻孔和煤层巷道控制,属全区可采煤层。各煤层见煤点厚度变化(见表4-1表4-2)及见煤层特征表(见表4-3)。表4-1 M8煤层见煤点厚度变化表序号工程编号煤层厚度(m)1ZKB1011.602ZKB1021.803ZKB3011.764巷道1.755巷道1.766巷道1.717巷道1.708巷道1.759巷道1.7010巷道1.67平均1.72表4-3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一览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平均(m)煤层结构煤层倾角()顶底板主要岩性顶板底板M81.72较简单4细砂岩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M111.15较简单4泥岩泥质粉

33、砂岩表4-2 M11煤层见煤点厚度变化表序号工程编号煤层厚度(m)1ZKB1010.952ZKB1021.203ZKB3011.054巷道1.105巷道1.266巷道1.167巷道1.218巷道1.27平均1.15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1、M8煤层根据煤矿主井、风井揭露,M8煤层直接顶板为细砂岩,局部粉砂岩并见1020厘m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顶板较为稳固,但局部地段节理裂隙发育,开采时应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必要支付。底板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采煤后遇水一般变软,易膨胀,出现底鼓现象,对采煤有影响,开采时应引起足够重视。1987年,地矿局113队在该地区渣坪井田工作时对8煤层顶板进行少量抗压压强试验

34、,其结果见表4-1。渣坪井田与大营煤矿邻近,根据区内8煤层顶板岩性特征,其物理力学性质类似, 8煤层顶板的细砂岩抗压强度大,属中等冒落难冒落型顶板。表4-1渣坪井田8煤层顶板抗压试验结果表样号采样位置岩性抗压压强(Mpa)渣W18煤层顶板细砂岩16.66渣W58煤层顶板细砂岩19.442、M11煤层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该煤层的顶为较稳定性岩层。底板为不稳定性岩层。 2.1.6煤层开采技术条件2.1.6.1瓦斯目前,大营煤矿主要开采8号煤,据该矿2005与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大营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相对瓦斯涌出量见表4-2。表4-2 矿井绝对与相对瓦斯(

35、CO2)涌出量表年份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20051.9217.2820062.2339.351.031.0320112.130.4920122.360.7620144.1810.0320.942.256根据毕市工能通20154号文件精神,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下发2014年高突矿井数据测定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我矿瓦斯相对涌出量:10.032 m/t,瓦斯绝对涌出量:4.18m/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256 m/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94m/min。属于高瓦斯矿井。2.

36、1.6.2煤尘根据2005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M8、M11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该矿M8、M11无爆炸性(见表4-5)。表4-5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表煤层号样品编号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项目爆炸性试验结论MadAdVdat火焰长度()抑制煤层爆炸最低岩粉量(%)82005- M1751.4311.506.0400煤尘无爆炸性112007- M3422.429.245.9400煤尘无爆炸性业主近期未送样化验,根据原化验资料,各煤层无爆炸性。2.1.6.3煤的自燃根据2005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M8、M11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该矿M8、M11无爆炸性(见表4-6)。表4-6 煤层自燃倾

37、向等级表煤层号样品编号工 业 分 析(%)自燃倾向分类MadAdVdat结渣真相对密度全硫煤的吸氧量3/g干煤82005- M1751.4311.506.0421.470.331.11级112005- M1752.429.245.9421.470.451.25级M8、M11自燃发火倾向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综上所述, M8煤层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9.35m3/t,绝对涌出量2.23m3/min,二氧化碳绝对量1.03m3/min,相对涌出量1.03m3/t。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该矿M8、M11两层煤层为煤尘无爆炸性,M8、M11自燃发火倾向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2.1.6.4煤与瓦斯突出

38、经鉴定M8号煤层+1737m以上无突出危险性。本煤层此标高以下及其它煤层按煤与瓦斯有突出危险性设计和管理。2.1.6.5地温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2.1.6.6冲积地压本矿井无冲积地压危险。2.1.6.7煤层风氧化带矿山未采风氧化带煤层样,根据各勘探区的一般数据,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20m,本矿风氧化带下界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30m2.1.6.8钻孔封孔情况矿区内勘探钻孔封孔良好。2.1.7生产系统、辅助系统1、矿井开拓方式 开拓方案的确定及开拓巷道的布置根据井田内的地形、煤层赋存、现有井筒和工业场地的位置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考虑沿用斜井开拓方案:共设计三个井筒,主斜井、副斜

39、井及回风井。回风井不变更,上段利用原白岩脚煤矿的风井进行改造,井口坐标:x=3012786.0,y=35571411.0,z=1818m,方位角232,倾角25。改造后继续延伸至+1678m水平标高。副斜井,井口坐标:x=3013148.0,y=35571226.0,z=1826.7m,方位角269,倾角25。从煤层顶板依次揭穿M8煤层、M11煤层,掘至M11煤层底板1678m标高后落平,然后作井底车场。主斜井位于副斜井北侧约34m,井口坐标:x=3013188.0,y=35571212.5,z=1821.3m,方位角269,倾角16。同样从煤层顶板依次揭穿M8煤层、M11煤层。主斜井掘至16

40、78m水平标高后落平,然后作井底联络巷与井底车场连通构成系统,然后在主、副斜井井底作井底车场及中央水仓。利用原来布置在M8煤层中的运输上山作为总回风上山,在距M8煤层底板10m左右的岩层中沿煤层底板走向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过采空区后揭M8煤层后沿煤层伪倾斜掘至采区边界,一采区轨道下山及一采区回风下山均布置在M8煤层中,平行于运输下山。 井田开拓综述(一)井口数目及位置设计矿井共三条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主斜井铺设皮带输送机,主要作运煤、进风等任务;副斜井担负矸石、材料运输、铺设管线及行人、进风等任务;回风斜井专用于回风用。(二)水平划分及标高全矿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开拓全矿

41、,水平标高+1678m;(三)采区划分全矿井共划分为二个采区,每个煤层分别划为一个采区,井田走向长约1200m,倾斜宽为1460m,留设村寨煤柱、公路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和井筒煤柱后,走向长约1100m,倾斜宽约1100m,矿井设计能力30万吨/年,故每个煤层分别划为一个采区比较合理。 井底车场布置在副斜井下部设有设井底车场,车场形式为平车场。 开采顺序(一)煤层间的开采顺序分层布置,先采M8煤层,后采M11煤层。(二)采区间的开采顺序采区间的开采顺序依次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内的开采顺序采区内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工作面,为双翼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采区内由采区边界向下山方向回采。(

42、四)工作面的推进方式采面布置为直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由采区边界向下山方向推进。2、采煤方法本矿为单斜构造,薄至中厚煤层,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3、通风系统通风方式根据煤层赋存特点、煤层瓦斯含量和开拓布局,大营煤矿共划分为二个采区开采,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回风井为专用回风井。通风系统 采煤工作面通风路线:新鲜风流经副斜井一采区轨道上山11807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11807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一采区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回风井引风道地面。详见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网络图。 4、 瓦斯抽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矿井必须进行瓦斯抽采:1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

43、3/min 或1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等于40m3/min,大于15m3/min,年产量小于或等于0.4Mt 的矿井。高瓦斯或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瓦斯含量达到或超过8.0立方m/吨的煤层(区域)、瓦斯压力达到或超过0.74MPa煤层(区域)必须预抽煤层瓦斯,消除瓦斯隐患后,再安排采掘作业。 根据预测结果,矿井瓦斯涌出量:27.5m3/t,且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符合瓦斯抽采要求,矿井必须执行先抽后掘、先抽后采的原则。瓦斯灾害治理措施采用风排和瓦斯抽放相结合为主的技术措施。5、防排水系统中央水仓矿井设计采用二级排水,在副斜井下部设主、副水仓。井下水通过水泵排至地面水沟后自流至地表水处理池。根据设计规范,水仓容积:V=8Qmin=848=384m3设置两个水仓,一个主水仓,长度65m,容量390m3;一个副水仓,长度55m,容量330m3,以便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采区水仓选择200QJ80-44/4型矿用隔爆型潜水电泵3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其主要技术参数为:流量80m3/h,扬程为44m,配电动机功率为15kw。 6、提升、运输方式主斜井:采用DTL80/1.0/275型带式输送机运输原煤。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根据计算及验算后采用JTP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