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53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37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级学习笔记.docx(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 学习笔记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学习笔记目录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101.1国际信息化体系要素(六大要素):101.2电子政务的模式10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111.4 ERP111.4.1 ERP系统特点111.4.2 ERP系统的功能111.5 CRM的三个要点111.6商业智能(简称:BI)11OLAP:联机分析处理111.6.1商业智能的主要功能:121.6.2商业智能的三个层次:121.8电子商务的模式121.8.1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12第二章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2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21.2产生问

2、题的原因131.3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分两类)131.3.1第一类:对单位的管理131.3.2第二类:对人员的管理13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从高到低)13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41.6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甲乙丙三个级别)14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41.7.1资质审批(信息产业部统一颁发证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14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141.9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14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建设152.0.1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152.1 ITIL与IT服务管理152

3、.1.1名词解释152.1.2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15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二次转换)152.2信息系统审计152.2.1概念(评审、论证、审计)152.2.2目的152.2.3审计触发16第三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重点)161.1系统集成的概念161.2系统集成的特点161.3信息系统集成分类161.4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161.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三大方法)171.5.1结构化方法171.5.2原型法:171.5.3面向对象方法171.6软件工程171.6.1软件需求的特征,目的171.6.2软件设计181.6.3软件测试(三大测试阶段)181.6.4软件维护

4、(四大性维护)181.6.5软件复用181.6.6软件质量181.6.7软件配置管理(六大内容)191.6.8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六个方面)191.7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191.7.1基本概念191.7.2类和对象的关系191.8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201.8.1统一建模语言的特征(UML)201.8.2九种建模图201.9软件架构201.9.1常见的架构模式(六种模式)201.9.1中间件(五种常见的中间件)212.0典型应用集成技术212.0.1从两层理解数据仓库212.0.2数据仓库的特点(四大特点)212.1 Web Services技术212.1.1协议(

5、四大协议)212.1.2适用Web Services的情况(四种情况)222.1.3不适用Web Services的情况(两种情况)222.2 J2EE架构、.NET架构222.2.1完整的J2EE技术规范(四个组成部分)222.2.1 J2EE规范包含的构建及服务技术规范222.3常用构建标准222.3.1常见代表(三个)232.4计算机网络知识232.4.1局域网最常见的协议(三个)232.5网络232.5.1网络分布范围(四种网)232.5.2网络拓扑结构(四种拓扑)232.5.3网络管理(四种管理)232.5.4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五大基本功能)242.5.5网络存储技术(模式)(三种

6、技术(模式)242.5.6综合布线系统的子系统(六个子系统)242.5.7综合布线系统图252.5.8综合布线适用范围25第四章 项目管理的一般知识261.1项目的定义和目标261.2项目的特点261.3项目成功的约束(四大约束)261.4项目管理的知识范围261.4.1核心知识域(六大管理)261.4.2保障域(六大管理、两大规范)261.4.3伴随域(两大管理)271.4.4过程域271.5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271.5.1软技能271.6项目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PMI提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71.6.1项目管理过程组(五大过程组)271.6.2九大知识域(九大管理)281.7

7、项目的组织方式281.8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291.9项目经理和管理办公室(PMO)的区别292.0项目生命周期302.0.1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四大阶段)302.1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302.2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302.2.1 PDCA循环302.2.2项目的5个管理过程组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映射关系图31第五章 立项管理31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311.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三步)321.3项目的可行性研究321.3.1项目评估的方法321.4项目招标321.4.1招标321.4.2招标代理331.4.3招标程序(十一步程序)331.4.4制定招标评分

8、标准的原则(六大原则)331.4.5投标331.4.6评标(需要补全)331.4.7中标人投标的条件(两大条件)341.5承建方的立项管理341.5.1投标(三步骤)341.5.2投标文件内容341.6签订合同341.6.1合同谈判的方法341.6.2签订合同34第六章 项目整体管理351.1项目整体管理的过程(七大流程)351.2项目启动351.2.1项目章程的作用和内容(输出)351.2.2项目启动的依据(四大依据)(输入)351.2.3项目启动的方法(三种方法)361.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361.3.1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技术和工具361.3.2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9、的输入和输出361.4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361.4.1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入、输出361.5监督和控制项目371.5.1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方法(四个方法)371.5.2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输入、输出371.6整体变更控制381.6.1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包含的内容(六大内容)381.6.2整体变更控制的方法381.6.3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入、输出381.7项目收尾(两种收尾)391.7.1项目收尾的方法(三种方法)391.7.2项目收尾的输入、输出39第七章 项目范围管理391.1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五大过程)391.2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401.2.1产品范围401.2.2项目范围401.3编制范围管理计

10、划401.3.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401.3.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401.4范围定义401.4.1范围定义的工具和技术401.4.2范围定义的输入,输出411.5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411.5.1 WBS概念411.5.2 WBS的表示形式411.5.3创建WBS的工具和技术411.5.4 WBS的输入、输出421.6范围确认421.6.1范围确认的输入、输出421.7范围控制431.7.1范围控制的工具和技术431.7.2范围控制的输入、输出43第八章 项目进度管理431.1项目进度管理的管理过程(六大过程)431.2活动定义441.2.1定义441.2.2 WBS

11、的主要用途,活动定义与WBS的关系44WBS主要用途:441.2.3活动定义的输入、输出441.2.4活动定义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451.3活动排序451.3.1活动排序的输入、输出451.3.2活动排序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451.4活动资源估算461.4.1定义461.4.2活动资源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461.4.3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入、输出461.5活动历时估算(有均值和方差公式)471.5.1定义471.5.2活动历时估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471.5.3活动历时估算的输人,输出471.6制定进度计划471.6.1制定进度计划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471.6.2制定进度计划的输

12、入、输出481.7项目进度控制481.7.1定义481.7.2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技术和工具491.7.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入、输出49第九章 项目成本管理501.1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四种过程)501.2项目成本失控原因(四种原因)501.3成本的类型501.4管理储备501.5成本基准501.6学习曲线理论501.7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511.8项目成本估算511.8.1项目估算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六大因素)511.8.2成本估算的工具和技术511.9项目成本预算511.9.1项目成本预算的工具与技术512.0项目成本控制522.0.1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522.0.2成本控制的工具与技术5

13、22.0.3绩效衡量分析(名词解释+计算公式)52第十章 项目质量管理(每一页都需要去看)531.1基本概念531.2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和目标541.2.1基本原则:541.2.2目标:541.3质量管理主要活动和流程541.3.1主要活动:541.3.2流程:541.4国际质量标准541.4.1 ISO9000 系列(ISO9001、ISO9004、ISO9011)54ISO9000质量管理的原则(八项原则)541.4.2全面质量管理(TQM)551.4.3六西格玛(六倍标准差)551.5制定项目质量计划551.5.1制定项目质量常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551.5.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工作的输入、输

14、出551.6项目质量控制561.6.1项目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561.6.2项目质量控制过程的基本步骤(七大步骤)561.6.3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工具56第十一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571.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571.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57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概念571.4项目组织结构图(三种)571.4.1名词解释571.5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581.6项目团队组织建设581.6.1获取人力资源的依据(输入)581.6.2组建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581.6.3组建项目团队的输出581.7激励理论591.7.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种需要)591.7.2马

15、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假设(三种假设)591.7.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591.7.4期望理论601.8 X理论和Y理论601.8.1 X理论(主要体现了独裁型管理者对人性的基本判断)601.8.2 Y理论(与X理论完全相反)601.9项目团队建设601.9.1项目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601.9.2项目团队建设的阶段(五个阶段)611.9.3项目团队建设的工具与技术612.0项目团队管理612.0.1定义612.0.2项目团队管理的方法(三种方法)612.0.3冲突管理的方法(六种方法)61第十二章 项目沟通管理621.1沟通管理计划编制621.1.1定义621.1.2沟通管理的过程(四大过程)62

16、1.1.3沟通模型621.1.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过程的步骤621.1.3沟通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631.1.4信息的传递方式(三种方式)631.2信息分发631.2.1定义631.2.2常用的沟通方式的优缺点或特点介绍631.2.3用于信息分发的技术、方法641.2.4经验教训总结过程结果641.3一个考点64第十三章 项目合同管理641.1合同的法律特征641.2有效合同原则(三种原则)641.3无效合同原则(五种原则)651.4项目合同的分类651.4.1按信息系统范围划分的合同分类(三种分类)651.4.2按项目付款方式划分的合同分类(三种分类)651.5项目合同签订651.5.1违约责任

17、的承担方式651.5.2项目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661.6项目合同管理661.6.1定义661.6.2合同管理的作用661.6.3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四大管理)661.6.4合同变更控制系统的一般处理程序661.6.5合同管理的工具和技术671.6.6合同管理的依据(输入)671.6.7合同管理的交付物(输出)671.7项目合同索赔处理671.7.1索赔概念(定义)671.7.2索赔的分类681.7.3索赔程序68第十四章 项目采购管理681.1采购管理的主要过程681.2编制采购计划691.2.1合同的类型(合同按费用支付方式分为三类)691.3编制询价计划691.3.1常见的询价文件691.

18、4招标691.4.1招标方式(六种方式)691.4.2六种方式的使用条件701.4.3招投标程序701.4.4招标人及其权利以及义务701.4.5供方选择的工具和技术711.4.6评标委员会711.5合同及合同收尾711.5.1合同收尾的内容711.5.2合同收尾的输入、输出71第十五章 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721.1配置管理721.1.2配置管理有关的概念721.1.3配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721.1.4配置识别的基本步骤721.1.5建立配置管理方案的基本步骤721.1.5配置管理的活动(四个方面)731.1.6配置库的类型(四种类型)731.2版本管理731.2.1配置项的状态(三种状

19、态)731.2.2变更控制流程73第十六章 变更管理741.1项目变更产生的原因(六种常见原因)741.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741.3组织机构741.4工作程序741.5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751.5.1对进度变更的控制751.5.2对成本变更的控制751.5.3对合同变更的控制751.5.4变更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75第十七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会考3分)761.1信息安全定义761.1.1信息安全属性及目标761.2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771.3技术体系771.4计算机机房与设施安全781.5环境与人身安全781.6电磁兼容781.6.1计算机设备防泄露781.7系统安全等级管

20、理791.7.1保密等级(三级)791.7.2可靠性等级(三级)79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管理791.1风险管理的过程791.2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791.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801.3.1风险管理计划的基本内容801.3.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工具与技术801.3.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输出801.4风险识别801.4.1项目风险识别的特点801.4.1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811.4.2风险识别的输入、输出811.5定性风险分析811.5.1定义811.5.2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811.5.3定性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811.6定量风险分析821.6.1定义821.6.2定量风险分析常用技术821.

21、6.3数据收集和表示的方法及应用821.6.4定量风险分析的输入、输出821.6.5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规避、接受、减轻、转移)831.7风险监控831.7.1定义831.7.2风险监控的目的和主要工作内容831.7.3系统的项目监控方法(两大类)831.7.4风险监控的具体方法(六种方法)84第十九章 项目收尾管理841.1项目收尾的内容841.2项目验收841.3项目总结的意义(属于项目收尾的管理收尾,又称行政收尾)841.4项目总结会应讨论的内容85第二十章 知识产权管理(考12分)851.1知识产权定义851.2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851.3知识产权的范围851.3.1著作权的主体

22、861.3.2著作权的归属划分861.4专利权861.4.1专利权的内容861.5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六个原则)861.6知识产权管理要项871.7知识产权(著作权)的有效时间871.8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87第二十一章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871.1标准和标准化常识871.1.1定义871.1.2我国标准的级别(四种标准)871.1.3国际标准881.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法律、技术标准和规范881.2.1法律法规88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会考3分)1.1国际信息化体系要素(六大要素):1) 信息技术应用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23、的关键3) 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如果是四网,第四网就是加入【电网】如果是五网,第五网就是加入 【物联网】)4) 信息技术和产业5) 信息化人才6) 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2电子政务的模式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2)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3)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4) 政务与公务员(G2E)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英文缩写:1) 企业资源计划(ERP)2) 物料需求计划(MRP)3) 能力需求计划(CRP)4)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5) 客户关系管理(CRM)6) 企业关系管理(ERM)1.4 ERP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

24、、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和及时调整的管理策略”1.4.1 ERP系统特点需要重点了解ERP是一个专业性产品,ERP的实施需要作为一个项目来分步实施。ERP是一项管理变革工作1) 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2) 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3) 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4) ERP是开放的系统1.4.2 ERP系统的功能需要重点了解1) 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2) 生成控制管理(主生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3) 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差旅核算)1.5 CRM的三个要点需要重点了

25、解1) 客户2) 关系3) 管理1.6商业智能需要重点了解(简称:BI)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级别:a)操作级b)战术级c)战略级OLAP:联机分析处理1.6.1商业智能的主要功能:1) 数据仓库2) 数据ETL3)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4) 分析功能1.6.2商业智能的三个层次:1) 数据报表2) 多位数据分析3) 数据挖掘1.8电子商务的模式1)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2)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3)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4) 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1.8.1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1

26、) 法律法规2) 标准规范3) 安全认证4) 信用5) 在线支付6) 现代物流7) 技术装备8) 服务9) 运行监控第二章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上午必考,下午有可能会考)1.1信息系统服务中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需要理解1) 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需求管理、范围管理)2) 工程进度拖后延期(进度管理重点)3) 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成本管理重点)4) 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文档管理、配置管理)5)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需求管理、变更管理)6)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沟通管理)7) 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安全管理)8) 重硬件轻软件,重

27、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1.2产生问题的原因需要理解1) 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系统集成市场2) 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3)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4) 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1.3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分两类)1.3.1第一类:对单位的管理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系统集成单位)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监理单位)1.3.2第二类:对人员的管理1)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质管理(高级项目经理)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监理人员)1.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有效期3年(从高到低)综合条件人才实力第一

28、级从事系统集成四年以上,二级资质一年以上集成人员不少于150人,本科不低于80%注册资金2000W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25人,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8人第二级从事系统集成三年以上,三级资质一年以上集成人员不少于100人,本科不低于80%注册资金1000W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15人,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第三级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集成人员不少于50人,本科不低于80%注册资金200W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6人,高级项目经理不少于1人第四级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集成人员不少于15人,本科不低于80%注册资金30W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1.5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1) 项目经理2) 高级项目经理3) 资深项目经

29、理1.6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了解即可(甲乙丙三个级别)1) 甲: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没有限制2) 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1500W以下3) 丙:被监理项目投资规模500W以下1.7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1) 管理原则: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2) 管理体系了解即可: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他相关内容3) 资质评定原则:评审和审批分离的原则1.7.1资质审批(信息产业部统一颁发证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1) 一、二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初审,报信息产业部审批2) 三、四级:省市信息产建设单位管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1.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几个重要的概念了解即可监理方

30、式:咨询式、里程碑式、全过程式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1) 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1.9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1) 四控: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变更控制2) 三管:工程的合同、信息、安全管理3) 一协调: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组织协调)2.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31、与信息系统建设2.0.1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三方单位:建设单位(主建方【甲方】)、集成单位(承建方【乙方】)和监理单位(监理方)2.1 ITIL与IT服务管理必考2.1.1名词解释1)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2)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2.1.2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1) 以客户为中提供IT服务2)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3) 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2.1.3 ITSM的基本原理了解即可(二次转换)1) 第一次(梳理):将技术管理转化为流程管理2) 第二次(打包

32、):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2.2信息系统审计重点了解2.2.1概念(评审、论证、审计)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2.2.2目的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其关注之处可被分为如下三类:1) 可用性:信息系统能否在任何需要的时间提供服务2) 保密性:系统保存的信息是否仅对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员开放,而不对其他任何人开放3) 完整性: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是否始终保证正确、可信、及时2.2.3审计触发事前是评估(论证)1) 事后CMMI中为产出物审计进行审计2) 某一阶段结束后CMMI中为过程审计进行审计第三章 信息

33、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重点)1.1系统集成的概念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1.2系统集成的特点1) 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2) 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3) 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4) 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1.3信息系统集成分类了解即可1) 设备系统集成(硬件集成)a)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如:智能楼宇b)

34、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如:综合布线c) 安防系统集成如:一卡通、视频监控2) 应用系统集成1.4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1) 立项:概念形成过程和需求分析过程2) 开发: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5个阶段也需要背3) 运维:维护四种类型(排错性、适应性、完善性、预防性)4) 消亡:被别的软件代替1.5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三大方法)1.5.1结构化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开发方法1) 特点(从上到下):a) 遵循用户至上原则b)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c) 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d)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2) 优点:理论基

35、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由此可见,结构化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3) 缺点:a) 开发周期长b) 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c) 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d) 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1.5.2原型法:是反复修改的过程1) 抛弃型原型:系统真正实现后就放弃不用了2) 进化型原型:通过修改和追加功能的过程逐渐丰富,演化成最终系统1.5.3面向对象方法关键点: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它既能反映问题域,也能被计

36、算机系统求域所接受1.6软件工程1.6.1软件需求的特征,目的1) 特性:可验证性2) 目的a) 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b) 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c) 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1.6.2软件设计了解即可1) 定义: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他特征的过程2) 组成:软件架构设计,软件详细设计1.6.3软件测试(三大测试阶段)1) 单元测试2) 集成测试3) 系统测试1.6.4软件维护(四大性维护)1) 更正性2) 适应性3) 完善性4) 预防性1.6.5软件复用1) 主要思想将软件看成是由不同功能的“组件”所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组件在设计编写时可以被设

37、计完成同类工作的通用工具2) 复用级别(四个级别的复用)a) 代码b) 设计c) 分析d) 测试信息1.6.6软件质量1) 包含内容(三种质量)a) 内部质量b) 外部质量c) 使用质量2) 管理过程(五个过程)a) 质量保证b) 验证c) 确认d) 评审e) 审计注意:评审与审计过程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1.6.7软件配置管理(六大内容)1)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2) 软件配置标识3) 软件配置控制4) 软件配置状态记录5) 软件配置审计6) 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1.6.8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六个方面)1) 启动和范围定义2) 软件项目计划3

38、) 软件项目实施4) 评审和评价5) 关闭1.7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1.7.1基本概念1) 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对象行为)2) 类(类的数据也叫属性、状态、特征,类的函数也叫功能、操作、服务)3) 抽象(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的概念的过程。一个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它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4) 封装(封装是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5) 继承6) 多态7) 接口8) 消息9) 组件10) 模式11) 复用1.7.2类和对象的关系1) 每一个对象是某一个类的实例2) 每一个类在某一时

39、刻都有零或更多的实例3) 类是静态的,他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的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了。对象是动态的,他们在程序执行时可以被创建和删除4) 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1.8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1.8.1统一建模语言的特征(UML)1) 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2) 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3) 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4) 简单并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5) 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

40、式和组件的重用6) 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1.8.2九种建模图主要的域视图图结构图静态视图类图(Class Diagram)对象图(Object Diagram)用例视图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实现视图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部署视图部署图(Deployment Diagram)动态图状态视图状态图(State Diagram)活动视图活动图(ActMty Diagram)交互视图序列(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模型管理模型管理类图可扩展性所有所有1.9软件架构1.9.1常见的架构

41、模式了解即可(六种模式)1) 管道,过滤器模式2) 面向对象模式3) 事件驱动模式4) 分层模式5) 知识库模式6)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1.9.1中间件(五种常见的中间件)1)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如:ODBC、JDBC)2) 远程过程调用3) 面向消息中间件4) 分布式对象中间件5) 事物中间件2.0典型应用集成技术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2.0.1从两层理解数据仓库1) 用于决策支持,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操作型数据库2) 对多个异构数据源(包括历史数据)的有效集成,集成后按主题重组,且存放的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2

42、.0.2数据仓库的特点(四大特点)1) 面向主题2) 集成3) 相对稳定4) 反映历史变化2.1 Web Services技术2.1.1协议(四大协议)1) 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2) 描述服务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3) Web服务的注册的统一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4) 数据交换(XML)2.1.2适用Web Services的情况(四种情况)1) 跨越防火墙2) 应用程序集成3) B2B集成4) 软件重用2.1.3不适用Web Services的情况(两种情况)缺点:会降低应用程序的性能1) 单击应用程序2) 局域网上的同构应用程序2.2 J2EE架构、.NE

43、T架构少资料,需要补充2.2.1完整的J2EE技术规范(四个组成部分)1) J2EE平台2) J2EE应用编程模型3) J2EE兼容测试套件4) J2EE参考实现2.2.1 J2EE规范包含的构建及服务技术规范1) JNDI2) Servlet3) JSP4) EJB5) JCA6) JDBC7) JMS8) JTA9) JavaMail10) RMI-IIOP2.3常用构建标准定义: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组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直接去操作的细节进行封装,然后用于复用2.3.1常见代表需要重点看书(教程)P116P118(三个)1) COM/DCOM/COM+ 2) 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3)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