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568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年社区建设项目设计集锦无障碍住宅建设的必要性 2005-7-230:0摘要: 无障碍环境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伟大进程深入人心,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通过对我国现实居住环境特点的分析,浅释了无障碍住宅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 无障碍 发展 住宅 必要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伟大进程,以及我国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而引入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全新概念,是一项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权益,方便他们日常出行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过去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

2、视、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但大大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也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展示了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二十年,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60岁以上

3、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4亿,增长到2.4亿,占那时总人口的16%左右。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被人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严重关切!从1982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势很猛、发展很快。不仅如此,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迅猛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而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相当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

4、率的六倍。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好制度安排,完善政策法规、以及物质、设施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准备。搞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做的一项环境准备。 许多老年人到了晚年都有残疾期。据统计,60岁以上残疾老年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9.72%.上海市老年残疾人占全市残疾人口的53%.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的变化,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就越来越迫切需要方便适用的无障碍设施。我国还有6000多万残疾人

5、,其中有视力残疾的877万人,肢体残疾的1100万人,而且由于交通事故等原因,今后的肢残人会不断增加。对于众多的视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来说,他们不仅应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劳动与就业的权利,而且也应该享有自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就是他们正常行动的基础。此外,我国现有14岁以下的儿童近3亿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保障孩子们健康的成长,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由此可见,无障碍设施建设将会泽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泽及全社会,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把这件好事做好。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在城市道路、建筑物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不仅在旧城改

6、造和新区建设中比较普遍地贯彻了无障碍建设的理念,而且各地都建起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无障碍设施。据建设部和中残联提供的情况,我国有些城市按照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残疾人十年”的有关指标衡量,其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前列,某些方面还达到了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水平,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四大要素,可见住宅建筑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住宅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久远,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学习建筑住宅,但那时的生产力低下,住宅也仅只是树巢和洞穴,用以避风遮雨、抵御野兽的攻击。随着历史的发展,住宅建筑历经了数千年的社会变革,无论在设计技巧、施工方法、建筑

7、材料、艺术风格及使用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建筑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建造时代的经济、文化、科学、生产的水平。时代赋予了住宅建筑深刻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住宅建设也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解决住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倾注足够的资金立即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只能投入限额资金,力求增加建房的数量,以逐步改善住房紧缺的局面,因此解放初期营造的住宅大都忽视使用功能,多是些“住得下,分得开”的睡眠型房屋。甚至还有大量的简易楼群应运而生,这些楼群是有吃无拉的胡同串(有厨房、无厕所,大门一开厨房,卧

8、房一连串),而那时缺房的人们以能分到一套居室即为最大的满足,当然不会存在追求使用功能的奢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再不能把住宅功能简单理解为仅供休息,睡眠的场所,住宅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作为人的栖身之处外,它还是进行文化学习、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的基地。同时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它还是工作、科研和创作的辅助场所。 然而,住宅的功能远不止这些,还应从社会人口结构的组成来满足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特殊需要,这就涉及到社会上为数众多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对住宅的无障碍设施的特殊要求。 残疾人有平等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在家庭中停留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因此,如果只在社

9、会的大环境中实施无障碍,而对残疾人家庭的小环境不予考虑,这样就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不可想像的困难,使他们因空间狭小或某些设施的障碍,而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势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难怪居住在楼群中的残疾人说:我住在这里就像生活在监牢里一样,失去了行动自由。因此,建造残疾人的住房是有利于社会的好事。 无障碍住宅对于老年人同样迫切需要,我国的老年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勤奋一生,到了晚年离、退休后,他们理应有一个安全和方便的环境颐养天年。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

10、人生活与活动的配套设施。”这是我们的国家从法律上给予老年人居住权益的社会保障。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期对老年人的福利事业不可能有过多的投入,如大量兴建各类不同档次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等集中养老机构用房,况且这种养老方式会增加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付出,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仍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这与世界上普遍主张“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家里”的观点达到了共识。家庭养老模式也正迎合多数老年人愿与晚辈团聚的心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愿与晚辈同在一套居室内共住,老年人愿有自己的住房,与子女能够比邻或较近距离居住,以便经常往来并得到子女的关照。如不具备分居

11、的条件,则住宅设计决不能局限于几个居室的问题,还应考虑到二代人或三代人在生活习惯、娱乐方式、行动规律的差异。为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无障碍住宅与日俱增的需求,如何从住宅设施上发挥和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从使用功能上为多代同居者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这一系列的需求向全社会和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晚,无障碍住宅建筑也还没有按比例地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但是,建设部于1989年颁布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随之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该“规范”的“实施细则”,为无障碍住宅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

12、时代的低租住房和福利性分房制度都已结束,住宅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住宅设计再不能停留在只考虑户型、进深、宽度及高度等简单的技术参数上,房产开发部门也不能只满足于建造高级公寓楼、山庄别墅,而忽视了不同人口结构、不同经济层次的消费者对住宅的不同需求。 目前商品房出现滞销现象,广告攻势虽强劲,但未见多大成效,这情况值得开发部门认真思考。必须意识到,住宅是特殊的商品,一次性投入很大,甚至会用去家庭的全部积蓄,同时它又是耐用商品,建筑的使用寿命至少可达半个世纪,购买后不会再随意更换,因此消费者在购房时持慎重态度,尤其是有残疾人或老年人的家庭,对住房的使用功能、室内的各种设施是否安全、方便,成

13、为这些购房者的首选条件。即使是暂时没有老年人的家庭,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时进住的青壮年人也会成为老年人。 由于我国有众多的残疾人存在,同时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因此,无障碍住宅建筑的兴起势在必行,住宅的设计和房产开发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及早调整建房类型,适量开发无障碍环境的住宅和居住小区,这不仅造福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也使房产开发事业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盈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我国的住宅建筑是以多户型住宅的建筑群体为主,基于残疾人不愿与健全人分开居住的心理及老年人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心态。建议在多层和高层住宅楼内修建3一5的无障碍住宅(

14、这里所说的残疾人是指拄拐杖和乘轮椅的肢体残疾人及视力残疾人),在多层住宅建筑中的残疾人套房宜设在首层,以解决他们垂直交通的困难,其中乘轮椅的残疾人套房则必须设在首层。老年人的居住套房则应设在三层以下。设有电梯的高层住宅建筑中残疾人、老年人套房的层数可不严格规定。 有残疾人居住的多户住宅建筑,首先要满足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要求。建筑入口应修建轮椅通行坡道,门厅及通道应通畅明亮,楼梯要方便残疾人使用,楼梯的形式、坡度、宽度要适宜,不能太陡和太窄,楼梯两侧都要设扶手。电梯要便于乘轮椅者及视残者的使用。公用设施中的垃圾道、公共通道的照明、消防柜、奶箱、信报箱等的位置和高度要为残疾人的使用提供便利。 多数残

15、疾人在居室内停留的时间要比普通人长,因此残疾人的住房要选择良好的朝向,保证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的通风,要保障分户的私密性和生活的方便,视线和声音要适当隔绝和不为外人所干扰。依据家庭人口组成的不同,安排好居室和共同团聚的活动空间,包括厨房、浴室、厕所及必要的储藏柜等,在使用和通达性方面要便捷、流畅、安全、实用。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统筹解决五个方面的不平衡,强调向社会事业倾斜。强调向农村倾斜。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关于无障碍

16、设施建设的宣传,强化“无障碍设施,方便你我他”理念。增强公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意识,使全社会都了解、关心和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 来医治城市市中心的脑溢血病和城市边远地区的瘫痪病。 “” 霍华德懂得,缓解城市的拥挤情况,不是靠大城市的郊外居住区所能解决的,而应该把城市的所有功能疏解开来。他拒绝向郊区发展这种临时性的过渡方式,而要寻求一种城市与乡村稳定持久的结合,而不是脆弱的连结。 “ 如果在世纪之初城市规划的先驱者心目中的理想城市还难以变为现实,那是因为人类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的支撑,还无力摆脱那种机

17、械的、连片空间集聚的无奈。那么,面临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如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信息高速公路网以及门类齐全的各种服务网的建设已不是神话。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小了,而人们的活动空间却变大了。城市规划工作的回旋余地和视野也就得以大为展开。单纯实行 规模政策 ” 所难以达到的目标,完全可以通过城市结构形态的调控来加以实现。笔者认为理想的城市实际应该是区域内的城市群,它们依靠现代网络结构来加以支撑,各种适度规模级的城市和城镇合理分布的网络的结点上。形成城乡之间不仅协调,而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各城市或城市组团的内部功能明确,配套齐全,与外部网络互为输出入系

18、统。变封闭体系为开放体系(或称开敞体系)。如果讲控制规模,就应该着力控制老城市的中心区规模,改造旧城主要在城市质量上、文化底蕴上下功夫,而切忌盲目在数量上作打算。发展城市新的组团,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城郊的农、林、牧业应该较早实现高效、高质,成为 都市农业 “ .这种形态,非但不被城市所排斥,恰恰是构成城市良好生态的有效组成。建设步骤上要集中力量逐个进行,使之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发挥一片的效益。模,就应该着力控制老城市的中心区规模,改造旧城主要在城市质量上、文化底蕴上下功夫,而切忌盲目在数量上作打算。发展城市新的组团,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城郊的农

19、、林、牧业应该较早实现高效、高质,成为 都市农业 ” .这种形态,非但不被城市所排斥,恰恰是构成城市良好生态的有效组成。建设步骤上要集中力量逐个进行,使之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发挥一片的效益。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 2006-1-230:0摘要: 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住宅 现状分析 特性 设计探索前言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

20、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 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21、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发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

22、。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

23、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2、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

24、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

25、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7)尊重的需求:

26、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3、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探索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

27、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

28、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棋牌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

29、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

30、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4、结束语总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面对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严峻现实,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住宅政策,切实落实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业化”转变为“产业化”,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

31、发,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日本的老年社区建设(组图) 2005-9-4日本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基础上实现的。日本住宅的技术和电器化程度很高,这特别体现在老龄人住宅和为老龄人提供的公用设施上,使得老龄人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助和自理。比如,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住宅产品。通过这三种老龄住宅产品在社区内的共存,才可以形成满足各类型老龄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龄人生活社区。当然,在社区内还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用于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相对单调,使得他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32、和满足显得十分重要。以下的社区实例中的娱乐和交往设施,为老人提供了交流和活动的地方,满足了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Kashiwa太阳城它位于东京市郊,是个高品质的社区。该建筑的主楼梯间悬挂着玻璃灯装饰品,透过三层落地玻璃窗可以远眺中央公园的美丽风景,楼梯通向会客休息室、台球室、游戏室、艺术品展示室、日本浴室,同时紧邻位于户外花园中的进餐阁。位于旁边的Kashiwa皇家看护中心提供辅助看护和护理业务,并且费用较低。Chofu太阳城这是一个私人捐赠的老年生活社区,位于一个网球场旁边,具有豪华乡村俱乐部的格调。建筑物大量利用原始的自然材料和木本色的暖色调,创造出休闲愉快的气氛。二层楼高的休息大厅、图书馆

33、和晚宴餐厅为老人们提供了观赏花园的良好视野,同时也给楼上的住户提供了一个共享空间。这里的活动室种类齐全,护理中心技术精良。Kanagawa太阳城这是一个分户出售公寓型老年社区大厦。该建筑有房间400套,内部容量极大,同时还有一个内部的护理中心。该建筑位于风景如画的山顶上,可远眺西面的富士山,它总共设计和建造了两年半,在1996年6月投入使用。Kizu皇家护理中心Kiau皇家护理中心位于日本京都和奈良中间,该中心提供三个层次的退休护理服务:日常生活起居护理,技术特护以及专门对于特殊人群的护理。这里有老人165人,分别住在围绕花园建造的居所内,在室内他们可以看到乡村美丽的风景,享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

34、餐饮服务。Kanagawa太阳城的休闲娱乐室Kashiwa太阳城的休闲室Chofu太阳城的大厅Kizu皇家护理中心的餐厅老年社区建设及其服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姜向群老年养护设施是指为老年人养老和护理提供的设施、场所及其设备,包括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敬老院以及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发达国家的老年养护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目前老年养护设施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之势,昭示出这一产业的深远前景。如果要将老龄产业作为国家宏观政策实行支持的领域,或者说要从政策上对老龄产业进行支持、管理和规范等实际操作,只有在老年养护设施和老年人服务领域中才能开展。本文就老年养护设施及其服务事业的现状

35、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定的对策思考。 发达国家老年代生活社区设计的原则是:出入方便、服务周全、必备安全应急措施、不受干扰、有自主权等。我国正规的老年人养护设施包括;集体兴办敬老院、政府兴办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服务中的老年人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综合服务站。这些是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而设立的服务内容。 我国老年养护设施存在的问题:(1)提供收养和服务的能力不足,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2)养老机构本身资金紧张,甚至难以维持日常运转;(3)管理体制不健全;(4)企业行为与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距离。 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首先,由政府制定出台具有市场化机

36、制的支持政策和法规,对有一定财产的老年人,由社会福利管理机构出面进行财产认定和担保,将老人的财产抵押进养老院,以此作为老人住进养老院的经济支付手段;第二,国家依法对老年养护投放给以福利性的补贴;第三,拓宽经济支持渠道,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机构中设立职工终生医疗保险和照料保险;第四、提高老年养护设施的社会适应性,针对老人的实际需求兴建这类设施,对于已经建立的设施,要建立社会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由社会各界人员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决定对养老护设施的给予政府补贴及其标准;此外,应该将社会或企业兴办的专门的老年养老设施与社区照料机构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系列化、就近方便的服务。老年人成社区建设

37、“生力军”千山晚报消息 (孔维 记者李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者昨日从鞍山市民政局获悉,截止到目前,我市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团队的服务人员已经达到12万余人,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成为这支队伍的骨干。 据介绍,鞍山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团队是从2000年开始组建的,截止到目前,全市四个城区已形成了区、街和社区三级网络,参加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人员达到12万余人,其中,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成为这支团队的主体。他们生活在社区,活动在社区,经常通过巡回报告、举办展览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各项政策;有相关知识或者具有一技之

38、长的老年志愿者,还对居民义务进行法律咨询,谁家下水堵了、门锁坏了、电灯不亮了、自行车出毛病了,只要说一声,他们就上门帮助维修;有的还自己掏钱,资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或者买花种树,美化社区环境。同时,这些老年志愿者还组建了多个团队,比如进行治安防范的巡逻队,开展文娱活动的艺术团等,或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提出自己在改善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振兴鞍山经济等方面的建议和想法。如今,这个团队已成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完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继续实施“星光计划”。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居

39、家养老服务,重点发展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商品递送,医疗保健,日间照料、陪伴等服务。具备条件的地方,依托社区服务体系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尤其要做好针对“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社区服务。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这给作为构成当前城市建设和营造人们生活重要成分的社区建设,赋予了新的任务。当我们对人们居住行为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那些正在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中青年群体,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工作中。8小时以外的时间,不少人也被各种应酬占据着,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徜徉于社区并享受小区美景的时间就更少。对住所使用最多的是那些已退休的老人。随着家庭越来越小型化,传

40、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需要,社会正逐步承担起其养老的职责,建立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居住小区势在必行老年居住形态与老年社区建设开 彦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我国的家庭仍在以传统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照料,随着产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社会经济的变化,家庭结构小型及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传统的日常生活照料日渐减少。随着代际关系的间化,纯老户的增加,使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照料的功能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换。而我国在社区和社会养老设施方面都很薄弱,急切要改变这种状况。据资料反映,目前,全国有1400万左右的老年人要求进福利机

41、构养老,占11%多,而各类福利机构中能提供的床位只有97.7万张,不到全国老年人数的0.8%,与发达国家57%的机构供养比例相比,差距较大,有5400万老年人要求提供社区福利服务,而现有的社区老年人福利设施和家政组织十分匮乏。与此同时,由于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及现有设施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现有机构床位利用率仅为75%左右,而老年人急需的就近就便的社区服务却供不应求。在今天,我们生活有较大提高的同时,老人们有更大的精神和物质和追求,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和激情。特别是文化知识层的老年人群和广大的购房人群一样,渴望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住宅的依赖程度比普

42、通壮年人更高。适合老年人居住特征的住宅和住区,对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的质量、保证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老年人居住形态,适应老年人居住要求,建立新的“老年人居住社区”居住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老年居住建筑分类及发展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制定了老年居住建筑的分类法(如图1),对应人类老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需社会服务支援程度不同,对老年的居住形态划分为7个阶段:图 1 HTA老年居住建筑分类法英国在20年代进入老龄社会,到198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5.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瑞典、挪威。美国60年代进入老龄社会。按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意愿,对老年居住进行分

43、类。(图2)图2 英美老年居住建筑分类及相应设施对照注:必需包括的设施项目; 建议包括的设施项目。日本从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65岁的人口将达到25.2%,日本的老年人居住建筑按事业主体和入居者身体状况分类(如图3)从国外的情况分析,老年人住宅可以看作是一些社会老龄化的先进的国家,在某种特定状况下的老年人的居住形态。从总体上看,约5%的老年人住在特定老年人的住宅中,加上养老院等设施养老不到老年人总人口的10%,而90%的老年人仍住在普通的住宅中。他们的独居比例极高,受到子女的帮助较少,身体状况和经济问题令人担忧。老年人希望受到保护,在可接受的环境中渡过晚年。老年人住区规划建设探索

44、新的老个人居住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3 华夏老年文化村规划总图 积极倡导新的养老模式建立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如何开创老年房地产业,是众多的房地产商和老年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同全国十多个大专院校合作进行的“老年居住建筑与相关设施研究”课题,经过5年的研究,提出了包括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导则,设计概论、设计指标和设计手册在内的科研成果,对老年房地产作为必要的技术准备。其中对我国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引发的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找出家庭养老社会化,社区养老的必然性等论断。从老年人居住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倡导建议可供老年人参与的积极养老设施,改变

45、“被动”养老的观念。针对“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以及社会化发展趋向,大胆找出建立”老年人居住社区“的概念,创立新的老年居住模式。(一) 积极发展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工作1、指的老年公寓是一个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养老院和社会福利院的新兴老年设施,是一个充分运用市场的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提供给健康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随意选择的住房条件。因此,老年公寓必需具备能满足特定的老年人群需求的,具有相当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被认可,这种满足老年人的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设施和服务两个方面。完善的设施、便捷的设施、便捷周到的服务,称心如意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老年公寓的居住模式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

46、主要基础。此处讲的“设施”是指硬件建设,归纳为项目筹划,规划与设计和基本建设等几个方面。如何来创造并最大体现老年公寓的价值,一般说来应满足下列条件:(1) 老年公寓模式必须是“居家养老”型的,是用一家一户作为组合基本单元,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没有失去家庭感觉,其私密性和领域感得到保障,老人尊严得到保障,除此此外,还会因为住进理想的老年公寓里,而感自豪、充满自信。(2) 老年公寓的配置设施和设备必须是齐全的,各种建筑设计和细部的处理,必须是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有必要的,而且具有简单易行的紧急预报和呼叫系统。老人们经常到达的地方应为无障碍设计,防滑和防撞,必须设置必要的扶手,要

47、有便于协助和抢救的空间尺寸和紧急措施。(3) 在公共设施的配置方面,应考虑不同老年人群的需要,分出不同的档次的配置标准分别提供餐饮,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和行政后勤等用房,配置必要的室外用地等,以满足为老人们提供服务的必条件。2.“服务”是质量和信誉的表现,是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主要宗旨是调动老人的潜能,从心理到心理因素中,增强老人们自理、自立和自信的能力,让老人们超越自我,超越年龄,推迟养老期,并通过服务,使老人们生活有尊严,从而提高了老人们生活的质量。服务的主要方面包括:(1) 养老金的保障制度的服务,理想的模式是设法建立不同类别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不同收入和资金来源的老人建立不

48、同的养老资金保障体系,使老人们住得宽心,无忧无虑。(2) 医疗保障服务,要建立必要的医疗的条件,包括日常保健紧急处理和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并能在老人们需要特殊照顾的时候,能迅速转换到相关医院或者收纳以医疗为主护理院的机构中去,以得到更好的照顾。(3) 精神慰藉服务,生活在老年公寓内,要使老人们感到一种自豪和一种满足,因为在这里可以结伴、集群、交谈、交流心得和切磋技艺,欢渡快乐时光。在这里可设立相识咨询服务,为老人排忧解难,可以陪伴老人闲聊和出游,使老人们生活在自由自在、自信自立、互助互爱的环境中,有益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4) 生活照料的服务。此类的服务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服务,只有在老人提出要求的时候,才给以必要的协助,此类的服务包括家政服务和餐饮供给服务,卫生保健服务等等,以协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部分生活照料,这种服务不是替代,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