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663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x(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省台安县绕阳河流域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目 录目 录1第一部分 规划报告1.前 言31.1项目建设背景31.2项目建设目的41.3项目规划任务41.4项目规划依据52.项目概况82.1*县简况82.2项目区概况122.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72.4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183.项目分析203.1土地利用问题分析203.2土地适宜性评价21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23.4灌溉水源分析233.5水土平衡分析243.6环境影响评价294.项目规划方案344.1规划目标344.2规划原则344.3规划标准354.4项目工程总体布局364.5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414.6土地权属调整424.7投资预算

2、.445.规划方案评价475.1社会效益评价475.2生态效益评价485.3经济效益评价496.项目实施措施526.1 组建管理机构526.2进行宣传发动526.3 建立管理制度526.3.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526.3.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536.3.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546.3.4实行项目合同制556.3.5实行项目公告制556.3.6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556.3.7项目资金管理556.4调整土地权属56第二部分 设计说明1.项目工程建设概况571.1项目建设任务571.2项目区水文地质情况571.3工程类型和数量572.项目工程设计592.1设计依据592.2土地平整工程设计602.3

3、农田灌排工程设计602.4电力工程设计742.5道路工程设计762.6建筑物、构筑物工程设计772.7农田防护工程设计782.8典型田块设计783分类工程量详细统计表804.施工组织设计814.1施工条件分析814.2施工程序824.3施工管理884.4施工进度管理884.5质量管理88第三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1.项目规划说明921.1项目批复与调整921.2 项目规划过程921.3主要基础数据来源942.项目工程设计说明952.1设计标准与基础资料952.2土方平整工程量计算过程96附 表98附 件981.前 言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

4、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开展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编制本规划。1.1项目建设背景*县位于*省中部,辽河中下游平原,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是*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城镇的扩张、工矿企业及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日益紧缺。另一方面,县域内目前还有大面积的低产地、荒草地、风沙地及未利用坑塘,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开发潜力颇大。为了深入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土地

5、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县国土管理局拟在*河流域的*镇、*乡、*镇及*乡开展大规模的荒草地、风沙地开发整理工程。在征得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后,于2002年4月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了*省*县*河流域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后,该项目被批复为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建设规模为1012.2公顷,投资规模2583.646万元。该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受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的委托,由*设计院负责完成。1.2项目建设目的本项目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加耕

6、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项目区农民的经济利益;调整土地权属关系,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为低洼荒草地、风沙地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积累经验,推动其土地整理工作。1.3项目规划任务分析项目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2002

7、2003年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确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方案;拟定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4项目规划依据1.4.1相关规划*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县农业治理开发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农业结构调整规划【20002002年】;*县粮棉油“十五”计划【20012005】*县“十五”期间水利规划;*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02020】;*县林业“十五”发展思路及2001年工作安排;*县“十五”

8、造林绿化计划及2001年发展规划;*县东部绿色工程规划;*县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管道输水工程技术(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1998年)。1.4.2有关资料*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0年】;*县农业简志;*县水利志【2000年12月】;*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县农业区划; 1/5000分幅地形图。1.4.3行业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9、9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8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0、(国土资发【2000】282号)。2.项目概况2.1*县简况2.1.1自然概况自然地理*县位于*省中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0501223921,北纬410036413356;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39.7公里,土地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东部与辽中县隔辽河相望;西部与盘山县自然接壤;东部与南部沿浑河与外辽河交汇处,深入海城市与盘山县之间;北部和西北部以绕阳河为界与黑山县毗连。地形地貌*县地处辽河中下游平原,地势地洼,有“九河下稍,十年九涝”之称,北部略高,地面高程在1012米之间,南部较低,地面高程在23米之间,平均海拨为67米,自北向南略有倾斜,地面平均比降为1/10000。由于辽

11、河在县内中部通过,日久年深,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后,抬高河床,雨季洪水泛滥,大量泥沙堆积河流两侧,形成了典型的冲积地形,再经风力的搬运重新堆积,形成了*县地区西北部的沙丘和沙地。水文地质*县境内河流较多,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辽河、外辽河、浑河、小柳河、绕阳河和辽绕运河等。境内河流总长度为278公里,流域总面积4187平方公里。地质构造上属于下辽河中新断陷盆地的中间部分,早在第三纪新世纪以来,受北西南东方向拉长应力场的控制,在华夏断裂的断块内发生了继承性降沉运动。沉降带内堆积了厚达200余米的沉积物,沉积物的特点是,底部为粗粒物质,上部为细粒物质。地下水分浅层水和深层水两种。浅层水的埋藏量和可开采量比

12、较丰富。浅层水可开采量达到4.13亿m3/年,深层水可开采量1.67亿m3/年。气候*县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季,温度适宜,光热丰富,春季风沙大,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2,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是-10.8,极端最低气温为-28.3,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是24.5,极端最高气温35.4,绝对温差63.7。年平均降雨量为645毫米,雨量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5%以上,年平均降雨天数为75天。日最大降雨量达223毫米,三日内最大降雨量27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年平均日照时数279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全年

13、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38千卡/厘米2。全年风向是冬季多北风,最大风速达8米/秒;春、夏之际多南风,最大风速达24米/秒;秋季南北风交替,最大风速为24米/秒。年平均蒸发量达1747毫米,土壤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结冻,下旬封冻,最大冻土深度114厘米,解冻期在三月中旬,四月中旬全部解冻。植被*县地处华北、长白山和内蒙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以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为主,并有长白和内蒙区植物渗入。全县植被成分较复杂,种类较多,主要分成森林植被、灌丛、草甸草场和沼泽植被等四类。各地分布的森林植被均为次生类型,除沿河分布的面积不大,以小叶杨和小青杨为主的杨树林、柳树林及柳丛外,多为人工林。人工林类型分为西北

14、部沙丘荒地防护用材林,东南沿河植农田防护林。灌木群落有柳丛和人工紫穗槐等,林间和灌丛草本层的建群植物有碱草、野古草、萎陵菜等植物。地势稍高的草甸草场以狗尾草、碱草为建群种,伴生有拂子茅等植物。比较低洼处生长荩草、芦苇及莎草科等中、湿生和耐盐碱植物。芦苇草甸的建群植物是芦苇,伴生植物为野裨、获和某些莎草科植物。土壤*县土壤类型共划为5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壤,52个土种,其中草甸土占总面积的93.9%,全县各地均有分布;风沙土占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盐土占总面积的0.6%,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沼泽土占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县城附近的低洼地带;水稻土占总面积

15、的0.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老稻区。自然灾害该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和干旱等。光热资源*县多年平均0以上积温3858,3以上积温3804,10以上积温3434。年平均日照时数279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38千卡/厘米2。水资源*县境内有辽河、浑河、绕阳河通过。多年平均降雨量645毫米,平均降水总量8.95亿m3,平均产生的径流总量为1.04亿m3,也就是地表水总量为1.04亿m3。地下水是*县水资源最基本的资源。据调查,地下水分浅层水和深层水两种。地下水埋深3.32m,每平方公里年可开采地下水标准为37.21万m3,浅层水的埋藏量和可开采量是比较

16、丰富的。浅层水可开采量达到4.13亿m3/年,深层水可开采量1.67亿m3/年。生物资源*县地处松辽平原的南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垦植率较高,故以农业为主。野生植物不多,原始植物已不复存在。现有植物资源主要以华北植物为主,并兼有长白区和内蒙古植物的渗入,在低洼荒地上多生长着水生或湿生植物,其中有芦苇、香蒲、三梭草、菱角、莲、浮萍等。在沙荒地上生有马唐、沙蓬、羊草、毛草等。西南部的盐碱土和沼泽土上还生长着碱蓬、碱蓼等。在耕作区内生长着野大豆、铁杆愁、眼子菜、掐不齐、刺草、苦麻菜、车前、苍耳、马兰、免丝子、酸模、红蓼等。原始森林已不复存在,人工栽培的有杨、柳、榆、松、槐、白浆柳、紫穗槐等。水果树

17、有苹果、沙果、桃、杏、李、枣、葡萄、山楂、樱桃等。野生动物资源和淡水生物资源对本项目的利用和影响甚小,故不作赘述。2.1.2社会经济概况*县现有17个乡镇1个农场,截至2000年年底,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万人,劳动力15.5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1.2万人。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为346140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65074万元、203183万元、77883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18.8%、58.7%和22.5%;财政收入8235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33元(当年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0元。该县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花生、玉米、水稻等

18、,2000年耕地面积119万亩,粮食产量为47600万公斤。*县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境内有省级公路两条,其中沈盘线(由沈阳至盘山),境内长度35公里;鞍阳线(由鞍山至朝阳县的阳山),境内长度56公里。两条公路是本县客货运输的主要干线。境内有县级公路四条,全县十七个乡镇全部通车。近几年来还修了乡级公路599公里。总之,全县公路网贯穿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为该县经济的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2.2项目区概况2.2.1项目区位置与范围该项目规划在*县实施,项目区选在*镇柴家村(桑林片)、*乡西平村及徐树村(西平片)、*镇九间村(桓洞片)和*乡贾台村(洪家片)。现对以上四个项目区分别进行介绍:桑林片:位于*

19、镇西南部的柴家村,距乡镇6公里,距县城21公里,村东为茨于,南为双台,西为盘山,北为蒋坨子,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0141221247,北纬412512412653,项目区东部为柴家窝宝,南为柴家村居民点,西为盘山县,北为前四泡子。西平片:位于*乡西平及徐树村,其中西平村位于西平林场中心,距*县城16公里。村东为于坨子,南为马油房,西为大兴村,北为徐树村。项目区东部为西平组,南为大兴三组,西为大兴七组,北为徐树三组;徐树村距场部3公里,距县城20公里。村东为于坨子,南为大兴村,西为贺家村,北为黑山县。项目区东部为于坨子,南为大兴,西为贺家,北为绕阳河堤。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1845

20、1221950,北纬413012413128。桓洞片:位于*镇西南部的九间村,距镇8公里,距县城15公里,村东为公路村,南为莲花泡,西为鄂家村,北为高家村。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4161222543,北纬412748412929。项目区东部为驸马沟,南为辽绕运河,西为九间排水干渠,北为台九公路。洪家片:位于*乡后四家子,该村位于农牧场2公里处,距乡2公里,距县城43公里,村东为洪家,南为于坨,西为绕阳河,北为贺家排干。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2301222442,北纬413230413316。项目区东至林地,南至贺家,西部及北部至绕阳河。2.2.2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地处辽河中下游

21、平原,地势地洼,总面积1012.2hm2,其中桑林片呈东西长条带状,规划面积203.87hm2,地面高程在6.59米之间,地面高低略有起伏,北部较高,南部较低;西平片呈南北长条带状,且北部狭窄,南部宽阔,规划面积244.96hm2,地面高程在9.511米之间,地面平坦,南部较高,北部较低,西部较高,东部较低;桓洞片呈南北条带状,规划面积326.82hm2,地面高程在8.710.5米之间,地面高低起伏不平,高程变化无规律;洪家片呈南北条带状,且宽窄不一,最窄处仅100米,规划面积236.55hm2,地面高程在10.412.8米之间,地面高低变化不大,西部较高,东部较低,南北高差较小。从总的趋势来

22、看,项目区自北向南略有倾斜,地面平均比降为1/10000。2.2.3气候与水文项目区气候与水文与*县基本一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季,温度适宜,光热丰富,春季风沙大,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2,极端最低气温为-28.3,极端最高气温35.4,绝对温差63.7。年平均降雨量为645毫米,雨量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的降雨量的65%以上。*县平均降水总量8.95亿m3,平均产生的径流总量为1.04亿m3。多年平均蒸发量1747mm,由于春季风大和日照强烈,地温也较高,蒸发量较大,为78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年平均地温(5cm处)9.6,高于年平均气

23、温。平均地温0的稳定通过初日为2月23日;5的稳定通过初日为3月14日;15的稳定通过初日为4月21日。一般年份从12月11日开始结冻,2月14日开始解冻,3月5日左右全部解冻,封冻期在80-90天。一般冻土深度在114c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79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05.7千卡/平方厘米。0稳定通过日期为3月2日,终止于11月30日,间隔日数平均为274天,活动积温年平均为3858.18。无霜期多年平均为130天。可见,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积温不高,能满足粮食一年一熟的要求。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94.9小时,平均每天日照9.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7%;12月份

24、日照时数最少,为189.4小时,平均每天日照6.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各月实际日照时数在230.2294.9小时之间,平均日照时数8.4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1%,比较适宜于小麦、玉米、棉花、谷子、高粱等农作物的光照要求。历年风向以西北及东南风为主,冬季常吹东北风,夏季常吹东南风,月平均风速3.2米/秒,六级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25次。春季大风日最多,占全年大风日的44%,秋季最少,占全年大风日的14%。夏季、冬季分别占大风日的18%和24%。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可达125145m3,井深平均为50m,属于中深井,地下水水质良好,除铁离子超标外,其它均符合饮用水及农业灌溉

25、用水标准,项目区内灌溉用水基本全靠开采地下水。2.2.4土壤及主要农作物*县土壤类型共划为5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壤,52个土种,其中草甸土占总面积的93.9%,风沙土占总面积的2.7%,盐土占总面积的0.6%,沼泽土占总面积的2.3%,水稻土占总面积的0.5%。该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碳酸盐草甸土和风沙土。还有部分耕型碳酸盐草甸土、耕型壤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硫酸盐草甸土。耕层较薄,大约1015厘米。项目区内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作物种植以玉米、花生及水稻为主。经本次规划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如下:桑林片全部种植水稻,西平片作物种植比例为:花生50%、玉米35%、其它旱作物15%,桓洞片与西平

26、片种植比例相同,洪家片种植比例为水稻50%、玉米20%、花生30%。2.2.5自然灾害项目区内自然灾害与*县一样,*县地势低洼,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之称,水灾频繁是本区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此外,旱、风、雨、冰雹、虫等各种灾害,也屡屡发生,交替作怪,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危害,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大搞农田水利,革新生产技术,营造防风林,增强了抗灾能力,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水灾:外洪内涝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的35年间,共发生水灾12次,平均三年一次,从危害程度可以看出,其灾害特点主要是频繁性、持续性和严

27、重性。旱灾:项目区占有耕地约60%的土壤为漏风土、风化土,由于受季风影响,春季常有旱象与旱灾,夏秋之交,雨热同期出现,全年干旱时有发生。风、雨、冰雹灾害:冰雹降落伴有狂风暴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威胁很大,风灾年年发生,各季均有出现,春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夏秋常有雷雨大风,受春季大风影响的风剥地和风雨雹灾,造成农田损毁现象屡屡发生。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增产粮食,增加经济效益,风灾有所减轻。此外,虫灾年年都有发生,粮食损失甚重,近几年来,植保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作物的病虫害大大减轻。2.2.6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县*镇、*乡、*镇及*乡四个乡镇以及柴家、西平、徐

28、树、九间和贾台五个行政村,涉及总人口6871人,本次规范整理面积1012hm2,人均2.2亩。其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1。表2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简表项目分类单位合计桑林片西平片桓洞片洪家片西平村徐家村人口总人口人6871204714589851640741男人35091070781478802378女人3362977677477838363劳动力总劳动力人2852992573372545370男人1718641370215300192女人1134351203151245178役畜数量头2357950418295330364生产工具规格拖拉机四轮四轮拖拉机拖拉机数量辆20312725162312

29、运输工具规格三、四轮大车大车大车汽车数量辆662126315195242经济情况总收入万元564919071465948439890农业万元1963333570330300430林业万元51421530牧业万元2628728810570110410副业万元93284640251110渔业万元754121310人均收入元268527972690264026772660 2.3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2.3.1交通项目区村间路状况良好,田间作业路况较差,区内道路基本为土质路面,路况较差,弯曲不直,高低不平,无桥涵等设施,将会给项目施工带来不便。本次规划田间道路均需按要求布设。2.3.2灌排设施项目区以旱

30、作物为主,现基本无系统的灌水设施,但周边排水设施比较完备。桑林片外有柴家排干,可作为该区的主要排水干沟;西平片外有贺家排干及时令河作为项目区内的骨干排水沟;桓洞片外有时令河作为项目区内的骨干排水沟;洪家片东侧有贺家排干及九股河作为项目区内的骨干排水沟。2.3.3电力设施项目区内均有通过村庄的10KV高压电力线路,且大部分经过项目区,电力供应可靠,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同时为项目区建设后内水泵、电动机的设备运行提供了便利的电力条件。2.3.4堤坝防洪能力项目区内无较大河流通过,骨干排水设施为绕阳河、贺家排干、柴家排干及时令河等,除绕阳河外,其它排水河道位置均较低。绕阳河河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31、两岸河堤正在扩建,扩建后的防洪标准将达到50年一遇,保证河南岸项目区及周边的耕地在防洪标准内不受绕阳河洪水侵袭。其它排水河道位置均较低,不需设堤坝,各种频率下的洪水均可安全自流入排水河道。通过多年运行,堤坝及排水沟防洪能力均满足要求。2.4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55.58%为耕地,27.04%为未利用耕地,8.91%为水域,居民点、林地、园地及交通用地为8.47%,各项目区用地现状情况见表22。表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地 类项 目单位土地总面积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桑林片面积hm2203.8794.752.330.097.227.4092.08比例%10046

32、.481.140.043.543.6345.17西平片面积hm2244.96136.0819.970.066.2339.2643.36比例%10055.558.150.022.5416.0317.70桓洞片面积hm2326.82181.3319.990.047.3938.1479.93比例%10055.486.120.012.2611.6724.46洪家片面积hm2236.55150.430.7317.200.114.335.3858.37比例%10063.600.317.270.051.832.2724.68总计面积hm21012.2562.500.7359.490.325.1790.182

33、73.74比例%10055.580.075.880.032.498.9127.043.项目分析3.1土地利用问题分析3.1.1土壤质量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壤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硫酸盐草甸土、沙地风沙土等土种,土壤耕作层仅为1015cm,耕层下多以沙为主,漏水漏肥,肥力低下。土地贫瘠,耕层较薄,养分含量低,风蚀沙化严重,荒草地多。由于土地瘠薄,耕地大量施化肥,农家肥料数量少,质量低,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调,为防虫害,大量施用农药,对土地管理粗放,甚至撂荒。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土壤有机质减少,无机盐含量高,肥力下降,造成部分地块土壤理化性

34、状恶化,耕性差,易板结,遇雨泥泞,其生产特性是土温低、养分极低、不耐旱、保水保肥能力差。由于处于“九河下稍”,且地势低洼,田块不平,因此,项目区“十年九涝”。从总体上看,项目区内土地质量较差,受旱涝危害严重,产出率低下。3.1.2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项目区内地势高低不平,个别田块排水不畅,灌溉条件较差,这是影响项目区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因素。项目区内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且大多数道路弯曲不平,宽窄不一,不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项目区内树木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农民自发、零星开垦的土地在风力等作用下,沙化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生产环境日趋恶化。3.1.3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率低项目

35、区土地垦殖率较低,而且旱地质量差,基本上靠天收,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也较低,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73.74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2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区高低不平,土地贫瘠,易浸易涝,无灌溉条件,土地管理粗放,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环境恶化。因此,本次将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平整,对不适宜种植的土地用客土回填,完善灌溉设施,整修田间道路,路边、沟边及田埂植树造林。使项目区尽量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低产田及荒草地变成高产良田。3.2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地生产潜力较大。据测算,本区光温生产潜力1300克/(平方米年),降水生产潜力为856克/(平方

36、米年)。充沛的光热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花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一年一熟的要求。区内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旱、涝、沙、薄。目前正在对绕阳河进行堤防加固,加固后的绕阳河及其它排水沟排水效果良好。项目区地势低洼,平均海拔高度611米。地面虽然不平,但起伏小,坡度不大,开发整理后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周边排水沟网已形成,并通过外部(支沟)清淤,内部(农沟及少部分斗沟)配套,标准正在提高。通过以上措施即可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排水系统;区内降水少,蒸发量大,基本上没有地表径流,加之过境客水季节性强。因此,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集中表现为干旱缺水。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灌溉,提高项目区耕地(包括现有旱地和

37、新增耕地)的生产率,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区内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达每小时125145吨,浅层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沙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壤质碳酸盐草甸土、耕型硫酸盐草甸土、沙地风沙土等土种,土壤耕作层仅为10cm左右,耕层下多以沙为主,漏水漏肥,肥力低下。对不适宜种植的田块进行客土回填,回填后可改变土质结构,改善土壤性质,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对田块进行整理,大面积整平,项目区土地可灌排自如,避免旱涝灾害的发生。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开发前,土地利用率很低,大部分为荒地,主要原因是土地不平整,处于“九河之梢,十年九涝”,土层薄,土质

38、差,无灌溉条件,土地旱、涝、沙、薄,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整理完成后,提高土地利用率32.5%,增加耕地面积328.98hm2。改变生产条件:耕作层由10cm左右增至20cm,适应水稻、花生、玉米等多种作物生长;土壤耕层增厚了,提高了土壤蓄水和保水条件,确保作物对水分的需要;由于土壤贫瘠,干旱缺水,项目区现有旱地利用粗放,土地生产率低下,亩产量较低。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其质量,挖掘这些中低产田的生产潜力,使土地生产率提高2倍,土地平整和耕作层增厚,将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粮食单产增加量:水稻每亩可增产220kg,玉米每亩可增产200kg,花生每亩可增产100kg;营造田间防风

39、林,减少风害;通过开发整理,田间建设生产路,不仅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方便群众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3.4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附近有绕阳河及绕阳运河流过,但两条河流水量季节性均较强,仅在降雨时段有一定流量通过,平时河道干涸,或有少量低洼地积水,项目区不具备引用地表径流条件。项目区是下辽河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一个径流段,是地下水的汇集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以降水和地表水系的渗入为主,兼有绕阳河侧渗补给,第四纪地层沉积物总厚度200m左右,浅层地下水由厚40m左右的粉细沙及中细沙构成,水力坡降0.2,水平排泄不畅,根据省地矿厅的勘察报告,项目区内浅层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37.21万m

40、3/年km2。地下水埋深为3.32m,水位降深11米时,单井出水量为3500吨/日,渗透系数29m/日,影响半径为200300m,按统一水位降深10m计算,单井涌水量为10003000吨/日,说明地下水是非常丰富的。中深层地下水由2030m厚的中更新统中细砂构成,项目区内中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15.0万m3/年km2。水位降深10m,单井出水量为400500吨/日,渗透系数为0.20.3米/日,影响半径200300m。地下水水质为碳酸钙镁型,矿化度0.30.5g/l,PH值在78之间,地下水中铁离子超标,一般含量为510mg/l,超标1530倍,其它常量组合如氯离子、亚硝酸盐、氮、硫酸盐等满

41、足饮用水标准,且是良好的灌溉水源。项目区地下水丰富,且属于采补平衡区,开发潜力极大。3.5水土平衡分析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灌溉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项目区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不丰富,且灌区均为提水灌溉,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3.5.1需水量估算项目区内不包括居民点和工业区,其用水只考虑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W需农业生产总需水量,立方米;M毛综合毛灌溉定额,立方米/亩;灌溉面积,亩;农作物复种指数。确定毛灌溉定额毛灌溉定额根据下式计算:

42、式中:作物净灌溉定额,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鉴于当地农业灌溉方式以井灌为主,项目区采用提水灌溉,两级管道输水,管道输水损失小,管系水利用系数为0.95,采用节水灌溉,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作物净灌溉定额参照项目涉及村镇目前的种植比例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水稻、玉米两种典型作物来确定灌溉定额,花生及其它作物灌溉定额依经验确定。玉米灌定额按以下公式计算:式中:M0设计播前灌水定额,立方米/亩;计划湿润层深度, 0.6m;max一般为田间持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数计,因土质粘重,取65%;0播前H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以占孔隙的百分率计,分别取15%和45%;

43、n相应于H土层内的土壤空隙率,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计,取55%。水稻灌水定额按以下公式:h1+P+M-Et-S-C=h2式中:h1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的降雨量(mm);M时段内的灌水量(mm);Et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mm);S时段内的渗漏水量(mm);C时段内的田间排水量(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花生及其它作物等,经计算并参考类似地区的作物灌溉定额,三种作物净灌溉定额分别为650m3/亩、260 m3/亩、150 m3/亩、200 m3/亩。典型年内设计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各种作物毛灌溉定额按以下公式计算: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计算表31 项目区作物需水量表 单位:hm2、万m3作物分区总面积耕地面积水 稻玉 米花 生其 它总用水量面积水量面积水量面积水量面积水量桑林片203.87190.61190.61206.5206.5西平片244.96195.5568.4429.6697.7824.4429.339.7863.88桓洞片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