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691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下病带下过多解析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带 下 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量明显增多指带下过多。 带下量明显减少指带下过少。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带下: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而言; 狭义带下:是指妇人阴道内的分泌物。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健康女子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分泌,其量不多,但每逢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不做病论,本节讨论病理性带下。,概 念,第一节 带下过多,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

2、名称。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带下候明确提出了“带下病”之名。 校注妇人良方认为“病生于带脉,故名带下”。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对其临床表现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 傅青主女科带下将带下病列为首卷,根据带下颜色的变化,详细分析了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的论治,认为“带下俱是湿证”,并创立完带汤、易黄汤、清肝止淋汤。 西医学之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所致带下异常可参照本病治疗。,概 念,主要病因:感受湿邪。 内湿: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外湿:感受湿热毒虫之邪。主要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1.脾虚饮食不节,劳倦过渡,或忧思伤脾、损伤脾

3、气,或素体脾虚,或肾虚不能温煦脾土或肝郁乘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湿邪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病因病机,2.肾阳虚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房劳多产,或久病伤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任带失约;或肾气不固,封藏失职,精液滑脱而下均可导致带下过多。3.阴虚挟湿素体阴虚,或年老体虚,或久病失养,肾阴亏虚,相火偏旺,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约固无力,而为带下病。,4.湿热下注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慎,湿热内犯;久居阴湿之地,或经行产后涉水淋雨,湿邪乘虚而入,蕴而化热,伤及任带而致;或因肝郁化热,肝气乘脾,脾虚失运,肝火挟脾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两脉,发为带

4、下病。 5湿毒蕴结房事不洁,或手术损伤,湿热乘虚而入,酿而成毒;或宿有痼疾,正气不足以御邪,邪毒直中子门、胞宫,损伤任带,而为带下病。,1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产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2临床表现: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可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等症。 3检查: (1)妇科检查:可有阴道炎、宫颈炎或盆腔炎性疾病的体征。(2)其他检查:阴道、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见大量白细胞,或滴虫、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可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必要时阴道镜或宫颈活组织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诊断要点,鉴别诊断,1.赤带与漏下、经间期出血鉴别: 漏下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淋

5、漓不止; 经间期出血是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周期性出血,一般37天能自行停止。均出自胞宫。 赤带出自阴道、子门,为赤白色黏液,似血非血,月经周期正常。 2.白带与白浊鉴别: 白浊出自尿窍,混浊如米泔。 带下出自阴道。 3.黄带与阴疮鉴别: 阴疮阴户红肿热痛,或有结块,破溃时排出脓性液体。,辨证要点: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辨寒热虚实。 带下色深(黄、赤、青绿),质黏稠,臭秽者多属实、热; 带下色淡(白、淡黄),质稀,或有腥气者多属虚、寒。 久病阴液耗损,湿邪黏着缠绵,可致虚实错杂,或虚者更虚。 治则:以除湿为主。 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湿热宜清、宜利; 局部症状

6、明显者可配合外治。,辨证论治,1脾虚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如涕如唾,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细缓。证候分析: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荣而呈(白光)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细缓,为脾虚中阳不振之象。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方解:重用白术、山药健脾止带; 人参、甘草补气扶中; 苍术燥湿健脾;

7、 柴胡、白芍、陈皮疏肝解郁,理气升阳; 车前子利水除湿; 黑芥穗入血分祛风除湿。 全方脾、胃、肝三经同治,具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加减:若肾虚腰痛者加杜仲、菟丝子以固肾气; 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以温经止痛; 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龙骨、芡实、乌贼骨固涩止带。 若湿蕴化热者,症见带下黏稠色黄治宜清热利湿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见经断复来)。,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清冷,质稀如水 ,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封藏失职,阴液滑脱而下,故带下量多,清冷,终日淋漓不断;肾阳虚,不能

8、下暖膀胱,故小便频数清长;不能上温脾阳,故大便溏薄;肾为腰外之府,肾虚失养,故腰酸如折;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胞宫,则小腹有冷感。舌淡,苔白润,脉沉迟,为肾阳不足之征。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药:内补丸(女科切要)。(鹿茸菟丝内补丸,芪桂苁蓉附紫菀; 潼白蒺藜桑螵蛸,温肾培元止带专)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菀茸、,方解: 鹿茸、肉苁蓉温肾阳,生精髓,益血脉; 菟丝子补肝肾,固任脉; 黄芪补气; 肉桂、附子温命门,补真火; 潼蒺藜温肾止腰痛; 白蒺藜疏肝泄风; 紫菀茸温肺益肾; 桑螵蛸收涩固精。 全方有温肾壮阳,益精固涩之力。加减: 若便溏者去肉苁蓉,

9、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脾肾。,3阴虚夹湿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或阴部瘙痒;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或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或复感湿邪,损伤任带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酸膝软;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咽干口燥,阴部灼热或瘙痒;阴虚不能潜阳,虚阳上扰则头晕目眩,烘热汗出;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均为肾虚夹湿之象。治法:益肾滋阴,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丸。,4湿热下注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

10、,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外阴瘙痒;胸闷纳呆,口苦而腻,或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证候分析: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湿热内阻则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湿热伤津,则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治法:清利湿热,左以解毒杀虫。方药: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 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方解: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除湿止带; 茵陈、黄柏、栀子、丹皮清热泻火解毒,燥湿止带; 牛膝引

11、药下行。加减: 若带下如脓血而臭秽者加土茯苓、败酱草、苦参清热祛湿毒。 若肝经湿热下注,证见带多色黄,或黄绿,质黏或呈泡沫状,有臭气,阴户或阴道痒痛,头痛,口苦,烦躁易怒宜清肝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若湿浊偏甚,症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方用萆薢渗湿汤(见经断复来)加苍术、藿香。,5热毒蕴结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烦热头晕,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证候分析:热毒损伤任带,故带下赤白,

12、甚或五色杂下;热毒蕴蒸,则带下质黏如脓样,臭秽难闻;热毒伤津,故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均为热毒之征。治法:清热解毒。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效非轻。)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天葵子,方解: 五味消毒饮五味药均为清热解毒之品; 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加减: 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可加黄芪以扶正解毒; 若腰骶酸痛,带下臭秽难闻者可加穿心莲、半枝莲、鱼腥草清热解毒除秽。,严重宫颈糜烂,有黄带、赤带,经宫颈细胞学检查已排除宫颈癌,药物治

13、疗效果不显著,可采用热熨法治疗,包括火熨、电灼、激光等,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伴有阴痒者,可用外阴熏洗或阴道冲洗等治疗。,外治法,1.注意卫生,预防交叉感染。2.做好计划生育,定期妇科复查。3.节制饮食,避免经期感受湿邪。,转归和预后,带下病经过治疗多可痊愈,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病情加重,可引起癥瘕、不孕等。若由于癥瘕恶疾复感邪毒所致之带下病,五色杂下,臭秽难闻,形体消度者,预后不良。,预防与调护,第二节 带下过少,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本病与西医学的卵巢功能早衰、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卵巢切除术后、盆腔放

14、疗后、严重卵巢炎、席汉氏综合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引起阴道分泌物减少相类似。,概 念,主要病因: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主要病机:阴液不足,不能渗润阴道。1.肝肾亏损: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房劳多产,大病久病,耗伤精血;或年老体弱,肾精亏损;或七情内伤,肝肾阴血暗耗。肝肾亏损,血少精亏,阴液不充,任带失养,不能滋润阴窍,导致带下过少。 2.血枯瘀阻:素体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堕胎多产,大病久病,暗耗营血;或产后大出血,血不归经;或经产感寒,余血内留,新血不生,均可致精亏血枯,瘀血内停,瘀阻血脉,精血不足且不循常道,阴津不得敷布子宫、阴窍,发为带下过少。,病因病机,1病史:有手术切除

15、卵巢、盆腔放疗、盆腔炎症、反复流产史、卵巢早衰、产后大出血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史。2、临床表现: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道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性欲低下,性交疼痛,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偏少,闭经,不孕等。3、检查:妇科检查:阴道黏膜皱折明显减少或消失,或阴道壁菲薄充血,分泌物极少,宫颈、宫体或有萎缩。辅助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提示雌激素水平较低。,诊断,鉴别诊断,1席汉综合征:一般可通过病史,产时或产后大出血、昏迷病史,及闭经血枯证候,以及脑垂体检查以鉴别之。2多囊卵巢综合征:带下虽亦过少,但有多脂、多毛,可通过血查内分泌激素、B超探测卵巢等鉴别之。3围绝经期综合征:带下过少

16、,但有烘热出汗、烦躁失眠、心情忧郁、焦虑、急躁、恐惧、神疲乏力等症候,以及血查促性腺激素(FSH) 、促黄体激素(LH) 升高、雌激素(E2) 、雄性激素(T)下降等辨别之。,本病根本为阴血不足,治疗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稍佐养血、化瘀的方法。,辨证论治,1.肝肾亏损证 主要证候: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部干涩灼痛,或伴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方药: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证 主要证候: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中干涩,阴痒;或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紫暗,有血块,肌肤甲错,或下腹有包块;舌质暗,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法: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方药:小营煎(景岳全书)加丹参、桃仁、牛膝。当归、白芍、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1.调畅情志、保持良好心态。2.饮食有节。3.预防及及时治疗产后大出血,防止脑垂体前叶急性坏死。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导致卵巢功能降低的原发病。,转归和预后,非器质性病变,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失治误治可变生他病,如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器质性病变一般预后较差。,预防与调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