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1743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3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易错文化常识35题(共45张)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考易错古代文化常识35题,常考易错古代文化常识35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1、C【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

2、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

3、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2、B【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4、”。,3、C【解析】“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C,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又称“贰卿”。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

5、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4、A【解析】特指农历的说法,且“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C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复兴于明代。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5下列对文中加点

6、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C【解析】C项:宋代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著名书院。D项中的中试在古代指科举考试被录取或符合规格的意思。,5、C【解析】C项:宋代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

7、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D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 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C【解析】“赦免冯唐之罪”错,赦免“魏尚”;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8、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6、C【解析】“赦免冯唐之罪”错,赦免“魏尚”;持节云中,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

9、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7、B【解析】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也是哲学思想之书,文中“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非为卜筮。,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D.节度,节制约束、

10、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8、C【解析】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9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9、C【解析】“谥号”错,

11、应为“庙号”。,9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10、D【解析】

12、“丁内艰”指母亲去世。,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 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

13、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1、A【解析】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代都设督粮道,督运各省漕粮,简称“粮道”。,11、A【解析】根据上下文意思,这里的“粮道”指官名,明清两,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

14、尚书。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12、C【解析】“科举”不是由户部掌管,而是由礼部掌管,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

15、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13、B【解析】“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

16、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少师、少傅、少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4、D【解析】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14、D【解析】周之“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B宋代,全国

17、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15、B【解析】元朝开始设立“行省”,文中“河南”指黄河以南答案,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崩,本义是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因此,常用此来指称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B.炮烙是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也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

18、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现在一般指保卫、守护。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16、D【解析】社稷是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17、D【解析】

19、“相传为孔子所作”有误。,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18、C【解析】“会试”错,应是“殿试”。,18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A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19、D【解析】“军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课”一般由吏部掌管,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D),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21、项是(C) 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B“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20、C【解析】“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B“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C“报”

22、,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的意见。D“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21、C【解析】“报”,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22、D【解析】“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

23、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选项中表述的行为是“衅钟、衅鼓”,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23、C【解析】误为会试

24、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至正”是元惠宗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有司”不可以用来代指朝廷各级官员,只能理解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C.“洞瑶”指的就是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25、。D.“考课”指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24、A【解析】“至正”并非“庙号”,而是年号,惠宗才是庙号。,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从”即为此意。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C学士,官名,即翰林学士,执掌起草诏令。唐玄宗时,翰林学士为皇帝心腹,常能升为宰相。D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

26、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25、C【解析】“学士”不单指翰林学士,后世还有内阁学士。,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

27、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26、A【解析】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26、A【解析】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

28、解(ji)元。B廷议,即廷臣会议,所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上奏皇帝,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皇帝作最终裁决。C关内,文中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来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用来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人家,民间。,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7、A【解析】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派遣。,27、A【解析】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

29、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28、A【解析】“通过礼部会试者”错,应为“殿试”。会试考中者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及第者叫进士,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侍讲学士,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主要

30、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B.檄文,古代用于征召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文中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C.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少卿为大理寺级别最高的官员。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29、C【解析】大理寺长官为大理寺卿,少卿为副职。大理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

31、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30、D【解析】“檄”为声讨之意,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31、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A)A.古人把“宫、商、

32、角、徵、羽”称为五音。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31、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析】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

33、存。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li yo 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解析】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补充: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周礼春官典同:“凡为

34、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补充:十二律,即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32、D解析解答 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32、D解析解答 礼记,点评

35、 古代对“死”的称谓:(一)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二)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点评 古代对“死”的称谓:,33、

36、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A)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tiao)”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长寿老人)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33 、A【解析】“垂髫”指小孩子,“黄发”指长寿的老者,33、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A)33 、A【解析】“垂髫”,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

37、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B.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34、C【解析】“箕踞”指臀部既着地或着物,两腿又张开。“箕踞”和“踞”被视为无礼。“长跪” “跽(危坐”)则是臀部离开脚跟 ,腰板伸直,上身耸起。,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34、C【解析】“箕,3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35、A【解析】:利用西汉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这一史实即可得出答案: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3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