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771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72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3.2 产业内贸易理论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3.5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假设甲、乙两国在生产方面的能力是完全相同的,即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因此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和贸易,两国都能够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假设甲、乙两,需求偏好不同产生

2、的贸易 Y B A E C A B PW O X,需求偏好不同产生的贸易,3.2 产业内贸易理论,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3.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3.2.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3.2.4 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3.2 产业内贸易理论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 按照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方法的规定,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至少

3、属于同章、同类和同组的商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出口项目中。,3.2.1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 (1)产业内贸易,(2)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产品差异性(工业品市场的垄断竞争性)运费和地理位置(运输成本)规模经济零部件贸易的急剧上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将零部件在全球生产,利用各国不同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使成本极小化。,(2)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产品差异性(工业品市场的垄断竞争性),家庭数量,家庭收入,国家1,国家2,Y1 y5 y3 y2 y6 y4, 国家间不同的收入分配,家庭数量家庭收入国家1国家2Y1 y5 y3,同产业间贸易相比较,产业内贸易有两个特点: 一是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互

4、替代性。二是进口国和出口国在该商品的生产能力方面并无大的差别。 产业内贸易往往是在生产力发展程度、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等条件接近的国家之间进行,其形成基础和影响都不同于产业间工业品的相互贸易。,(3)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同产业间贸易相比较,产业内贸易有两个特点:,产业内贸易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产业或一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1之间。T愈是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T愈是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只有产业间贸易。当T=1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

5、或这类产品上既有进口又有出口,而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此时,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化。,(4)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4,一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可由不同产业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来求得:,国际经济学第3章课件,3.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 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泛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表现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6、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3.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 规模经,2022/12/15,13,企业内在规模经济性的三种类型,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不变或称有效规模,规模不经济,AC,Q,最小有效规模,LAC,2022/10/213企业内在规模经济性的三种类型企业生产的,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 生产中的一些技能或知识往往直接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随着整个行业

7、的规模扩大,来自于实践的经验积累就比较显著了,因此,行业内每个企业都可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8、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图 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Y120BEBX0 20,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模型假设1 X和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例如,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2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3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均相同,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9、模型分析,在规模经济(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在的)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可能会不同于前面几章所提到的两种形式,而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这里,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有两个:(1)要素密集度,(2)规模经济。一般来说,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后者则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原点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最终整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则取决于两股相反“力量”的对比 。,模型分析 在规模经济(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在,2022/12/15,20,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形状的因素,行业规模报酬性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产品的要素密集

10、度不同的要素使用比例相同的要素使用比例生产要素的性质异质性同质性,O,X,Y,T,T,2022/10/220决定生产可能性边界具体形状的因素行业,2022/12/15,21,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O,X,Y,T,T,2022/10/221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Px / 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

11、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 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相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封闭条件下) 一般均衡点在,2022/12/15,23,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如果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直线TT的中点C,两国都会获益。结论:既使不存在比

12、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2022/10/223开放条件下,如果两国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商品,于是X的价格上升,Y的价格下降;当两国贸易达到平衡时,国际均衡价格高于上图中的国际均衡价格(Px / Py) ;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福利要大于B国。,一般而言,贸易利益在两国间分配可能是不均衡的,即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见得正好位于TT的中点。,分别为A、B两国消费均衡点。,一般而言,贸易利益在两国间分配可能是不均衡的,即两国社会无差,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 “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

13、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3.5.4 模型结论,1 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2 在两国情况完全相同条件下,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格局并不确定,其主要决定于各个国家所面临偶然或历史因素。3 在一定条件下,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品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4 开放条件下,两国的一般均衡解并不不是唯一,但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和国

14、际贸易格局,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则可能会有所不同,甚至相差甚远。5 鉴于上述分析,一个政策上的推论为一些小国也可能会通过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3.5.4 模型结论1 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3.6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和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模型和寡头模型,3.6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允许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 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

15、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一、垄断竞争市场特征,允许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假设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等同的;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二、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所有厂商,单

16、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MC。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图6-5,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MC。 图,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即其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一是原有厂

17、商在市,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产品数目)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n)就会越多;其次,厂商数目越多,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典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所以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q=M/n。,均衡状态下,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或差异产品数目)以及厂商,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

18、产品的品种与厂商产量就越大。,n,nw,nB,nA,0,C,W,B,A,R,qA,qB,qw,q,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当市场规模既定、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当市场规模既定、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一国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厂商产量成反比;曲线离原点越远,其所代表的一国市场规模就越大。,n,0,B,A,B,A,q,当市场规模既定、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行业内厂商数量与,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RC曲线向上倾斜,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

19、。,图66,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三、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例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在生产技术条件、要素禀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假设都完全相同;假设A国是小国,B国是大国。,三、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开放后,两国市场合成统一大市场;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世界均衡点为W,厂商数目为nw,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A、B分别表示A、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封闭条件下,A、B

20、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n,nw,nB,nA,0,C,W,B,A,R,B,A,qw,q,开放后,两国市场合成统一大市场;封闭条件下,A、B两国的市,开放后的情形国际分工格局 :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贸易的福利效果:一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满足。,开放后的情形,四、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垄断

21、竞争贸易模型 除了规模经济外,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因素 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针对两个部门)假设现有两个部门X与Y,其中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仍假设为完全竞争结构。假设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四、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分析框架:垄断竞争贸易模型,开放后A国的消费者会从国购买产品,但在X部门,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即在X部门,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由于整个贸易最终必须

22、达到平衡,所以A国在X部门应属于净出口国,B国在X部门则应属于净进口国。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 ;贸易起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的差异越小,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开放后,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不做要求),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在市场结构上表现为厂商数目很少(但不止一个)、产品同质的特征。在这种市场上,厂商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己的

23、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什么样的反应。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有两种矛盾的倾向,一种是敌对,一种是妥协。,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二、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和F。假设两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边际成本为常数;厂商行为模式是非合作型的;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厂商对对方的产量并不了解(假设厂商同时做决策),但可根据对对方的猜测,来作出自己的各种选择。图3-1描述了厂商H是如何作出产量决策的。,二、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 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和,厂商H假设对方的产量qF给定不变,曲线RDH即为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线,厂商H的边际受益曲线MRH与边际成本的交点,

24、决定了厂商H最佳产量选择为qH。,图31,厂商H假设对方的产量qF给定不变,曲线RDH即为厂商,由图可知,对于不同的qF,厂商H的产量选择也会不同,如果把该厂商的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上用一条曲线描述出来,就是该厂商的反应曲线(Reaction curve)。另一个厂商也有一条反应曲线。 厂商H反应曲线的确定。图32给出了在两种特殊情形下厂商H的产量选择。在图32(a)中,假设对方的产量为零,这意味着厂商H是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市场总需求曲线就是其剩余需求曲线,在这种情形下,厂商H的最佳产量就是垄断产量qM。图32(b)说明厂商F的产量对应于什么样的水平时,厂商H的

25、最佳反应是退出市场或将产量定为零。如图,当qF等于完全竞争下的市场需求量qc时,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线及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纵轴,此时厂商H的最佳产量选择为零。,由图可知,对于不同的qF,厂商H的产量选择也会不同,,图32,图32,图3-3中的两条直线HH/、FF/分别表示厂商H和F的反应曲线。H厂商反应曲线在图中要比F厂商的反应曲线更陡一些。,图33,图3-3中的两条直线HH/、FF/分别表示厂商H和F的反应曲,三、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假设世界上只有A、B两国,两国在某一共同行业中各只有一个厂商存在。开放后,两国厂商均可自由进入对方市场,因此两国的国内市场现在变为寡头市场结构(双

26、寡头)。,图3-4描述了A、B国市场的均衡。在图6-10(a)中,A国市场的均衡点为E,此时国内厂商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 。来自B国的厂商在A国市场上的销售量为,两国之间的同质产品相互倾销(Reciprocal dumping),发生了产业内贸易。,三、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假设世界上只有A、B两国,两,(a),图3-4,qf,qh,F,H,H/,O,E,qfa,qha,F/,(b),(a)图3-4qfqhFHH/OEqfaqhaF/(b)H/,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完全是因寡头厂商的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引起的。,与垄断竞争模型不同的是,在寡头垄断情

27、形下,产品是同质的,所以贸易并不能增加两国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但是,贸易后,两国市场结构由原来的完全垄断转化为寡头垄断,贸易虽不能完全消除垄断因素,但还是带来了竞争,这便是贸易的竞争促进效应(Procompetitive effect)。,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完全是因寡头厂商的策略性行,整个社会福利净效应(CD)(CG)(GI)DI0,即A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福利改善为图中梯形(DI)的面积所示。,贸易后两国市场上的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贸易减少了两国市场的垄断因素,降低了资源配置扭曲。,整个社会福利净效应(CD)(CG)(GI)D,3.2.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

28、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3.2.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 在现实,3.2.4 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换一书中,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制成

29、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3.2.4 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 瑞典经济学家,重叠需求论的基本观点,1)认为一种产品是否生产首先取决于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而若要出口,还须有来自国外市场的有效需求。2)两国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越大。3)需求分为代表性需求和重叠需求两种,它们是各国间部门内贸易产生的又一动因。所谓代表性需求,是指社会上已经大量存在的需求,而且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该类需求呈扩大趋势。重叠需求,是指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对某种产品需求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重叠需求论的基本观点1)认为一种产品是否生产首先取决于国内,4)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30、,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是贸易的潜在障碍。5)认为该理论主要适用于工业产品或制成品。,4)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人均,图 收入水平和国际贸易fedcbaOOYAYBY(收入)D,基本评价,概括而言,要素禀赋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论适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基本评价概括而言,要素禀赋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与发展中国,林德认为,只有国内需要的产品才会是该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31、量就越大。 林德将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代表性需求,另一种是重叠需求。这两种需求是各国间部门内贸易产生的又一动因。,需求相似与可贸易区间 q C A D B E F O Ya Yb Yc Y,需求相似与可贸易区间,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3.3.1 技术差距论3.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3.3.1 技,3.3.1 技术差距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伯纳斯(R.Posner)提出了技术差距论,试图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问题。1)主要内容各国技术进步不一致,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受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居于垄断地位

32、,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3.3.1 技术差距论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伯纳斯(R.,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模仿生产并出口该商品后才逐步消失。而创新国又会不断创新技术、工艺、产品,并大量出口以赚取垄断利润,这样又创造出新一轮的技术差距。此时,外国生产者继续模仿、生产并出口。,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创新国生产 和出口 创新国出口 创新国生产 T0 T1 T2 T3 T(时间) 反

33、应时滞 模仿国出口 需求 掌握 时滞 时滞 模仿国生产 模仿国生产 模仿时滞 和出口,创新国生产,3.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此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流向。 弗农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的全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技术传播,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过程的统称。,3.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净出口发展中国家 其他发达国家创新国 时间 贸易开始发达国家成 创新国家成 发展中国家为净出口国

34、为净进口国 成为净出口国 净进口 新产品阶段 成熟阶段 标准化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产量Q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 进口 消费 生产 生产 出口 消费 进口 O A B C D 时间T,产量Q 阶段1 阶段2,基本评价,技术差距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把科学技术因素引入到国际贸易的分析中来,并同其他因素相结合,共同解释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基本评价,3.4.1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3.4.1 运输成本对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1、有关概念运输成本是指产品从一国运至另一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

35、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如果按照运输成本与价差的关系来划分的话,可把商品与劳务划分为可贸易商品与劳务和非贸易商品与劳务两种。可贸易商品与劳务是指在两国间的价差大于其运输成本的商品与劳务,其价格由国际市场供求状况决定;非贸易商品与劳务是指在两国间的价差小于其运输成本的商品与劳务,其价格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1、有关概念,2、图示,2、图示图 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A国B国PX(价格)SXS,结论:,运输成本使国际贸易量缩小;运输成本造成专业化水平下降,经济福利减少;运输成本不仅使商品在两国的进出口价格不均等,使要素禀赋论的贸易品价格均等化定理扭曲,而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扭曲。,结论:运输成本使国

36、际贸易量缩小;,运输成本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产业可划分如下三种类型: (1)资源定向型产业:是指那些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原材料产地的产业。如钢铁、基础化工、炼铝等。(2)市场定向型产业:是指那些靠近该产品市场的产业。如软饮料产业。(3)流动型产业:是指那些生产中既没有大量重量损失又没有大量重量增加的产业。如计算机公司。,3、运输成本与产业选址,运输成本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产,3.4.2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3.4.2,环境标准是指各国政府所能允许的、对该国的空气、水域、土壤等环境对象排污的最高水平。 环境标准的差异会影响到国际贸易,主要表现在: 1)环境标准的差异可使贸易模式发生逆转 环境标准的差异,造成产品的环保成本不同,使得标准严格的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受到损害,而标准不严格的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加强,从而造成比较优势在两类国家间的转换。某产品的原进口国将变成出口国,出口国变成进口国。,环境标准是指各国政府所能允许的、对该国的空气、水域、土壤等,图 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A国SAXQXPAPAXDAX(a),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可能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优势,吸引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投资,而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保住其市场份额,也愿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2)环境标准的差异还会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可能资源禀赋和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