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804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火设计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防火设计,建筑防火设计,建 筑 防 火 设 计,一、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二、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建筑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建筑电气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三、建筑防火设计实例分析四、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参考教材:建筑防火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建 筑 防 火 设 计一、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参考教,火

2、灾是由燃烧引起的灾变。火灾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三要素):有火源或达到燃点的热源;有可燃物质:有助燃的空气(或氯、溴等强氧化剂)。三者若按一定比例有机会结合便会发生燃烧,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会发生火灾。一般建筑物中都存在着可燃物质,而火源比比皆是。对于现代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虽不可燃,但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故火灾时有发生,并会造成巨大损失。 火灾的起因概括为:人为因素。如未熄烟头、玩火、烟花爆竹、垃圾、纵火等:设备原因。如设备高热、产生电火花、燃炉引燃、电焊等;自然原因。如雷击放电、地震、自燃等。,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火灾是由燃烧引起的灾变。火灾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三

3、要,火灾过程是个三维无定常的过程。它包括湍流、流动、传热传质,相变和化学反应及其相互耦合的复杂的理化过程,涉及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火灾具有突发性、蔓延性和复杂的不确定性。建筑火灾是指燃烧作用下损坏建筑和设施,以致造成人员伤亡的灾变现象。最初起火在建筑物室内局部发生,逐渐扩散到其它区位,最后蔓延到整幢建筑物甚至周边建筑。,火灾过程是个三维无定常的过程。它包括湍流、流动、传,(1)明火初起阶段。明火初起,发生火灾的部位平均烟气温度较低,蔓延速度较慢,其破坏力还较小。明火初燃有可能是可燃物质已烧尽而熄灭;或是室温较低,封闭隔绝,又无充足氧气而熄灭;再就是具备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有较高的室温、有流通

4、的空气等,火势越燃越烈,蔓延成灾。 (2)猛烈燃烧阶段。火灾由初起,变成全面燃烧的瞬间即称轰燃。火势轰燃时,在局部火焰高温区的作用下,使房间的可燃物气体膨胀猛烈燃烧,并迅速蔓延全面起火。高温灼热的气浪急骤扩散,室温高达1100。激烈的燃烧很难扑灭,轰燃后的受困人员已很难幸存。 (3)火势衰灭阶段。一般当室内可燃物资80以上已烧尽,而室温也降至最高温度时的80时,为衰灭阶段的开始,直至明火熄灭。,建筑防火设计课件,建筑火灾的蔓延是通过热的传播进行的,其形式是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有关的。常见的有5种形式: a.直接延烧:即固体可燃物表面或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的一点起火,

5、通过导热升温点燃,使燃烧沿着表面不断地向外发展下去,引起燃烧。 b.热传导:火灾通过传导的方式进行蔓延,一是必须具有导热性能好的介质,如金属构件、薄壁构件或金属设备等:二是蔓延的距离较近,一般只传导到媒介周边介质。故其蔓延规模也有限。,建筑火灾的扩散,建筑火灾的蔓延是通过热的传播进行的,其形式是与起火 建筑火灾,热对流:这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炽热的燃烧烟气与冷空气间相互流动,不仅在建筑物水平面扩展,而且在竖直井道中产生热对流,其烟气沿着各种井道楼梯间等以至流窜到屋顶而引燃大火。火灾在轰燃之后,门窗破坏造成空气对流,使火势更加强烈,其砖石结构内可达1100,木结构内能达1300以上。 热幅射:

6、即热由热源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发射到周围物体上,室内初起火灾的轰燃效应主要是热幅射造成的。建筑火场温度达干度以上,通过各种外墙开口部位,向外发射大量的幅射热,即可加速室内火灾的蔓延,也会对邻近建筑构成威胁。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特别强调防火间距的要求飞火:失火中未燃尽的可燃物或火星飞落到可燃物上,极易引起火灾。火灾中,风速作用下的热气流,在建筑火场喷射出带有粉料、板块、棍棒等形状的火星,它们可飞散到千米之外。在市区内由于风向紊乱,飞火可呈圆形分布;在郊野因风向一致,多为线型分布。,建筑火灾的扩散,热对流:这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炽热的燃烧烟气与冷空气间相互,由于建筑物平面布置和结构的不同,火灾的蔓延

7、的途径也有区别。 火灾的横向延烧:a.建筑物内没有设水平防火分区,没设防火墙及相应防火门等控制火灾的区域,是造成火势蔓延的条件;b.建筑物内门洞部位的分隔构件和构筑材料在火灾的热力作用下失效,使火势沿着横向发展;c.高层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吊顶上部多为连通空间,一旦起火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导致灾情扩大;d.既便无吊顶,隔墙不砌到上层结构底部,留有空洞或连通空间,也会是火灾蔓延或烟气扩散的途径:此外,火灾还可以通过隔墙、吊顶、地毯等处横向蔓延。,建筑火灾的途径,由于建筑物平面布置和结构的不同,火灾的蔓延的途径也 建筑火灾,火灾的竖向延烧:a.现代建筑物中各种竖井多,诸如通风井、排

8、气井、管道井、垃圾井、电梯井、楼梯间、天井、中庭等等,如果防火设计不够周密与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各种井道定会产生“烟囱效应”,变成拨火桶,产生激烈的热对流。高温烟气在竖井内以35ms的速度向上延烧,火势急速向上发展。如果是可燃材料制成的管道,起火时能把燃烧扩散到通风管道的任何一点。b.火势朝天棚顶部延烧。烟火受气流控制向上升腾,室内吊顶天棚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顶棚的途径。火势还可通过金属管道热传导扩散火灾,或通过通火管道扩大火势。此外,火灾的烟气吸入通风管道,甚至使远离火灾的房间的人员烟气中毒。,建筑火灾的途径,火灾的竖向延烧:a.现代建筑物中各种竖井多,诸如通风井、,火灾的竖向延烧:

9、a.现代建筑物中各种竖井多,诸如通风井、排气井、管道井、垃圾井、电梯井、楼梯间、天井、中庭等等,如果防火设计不够周密与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各种井道定会产生“烟囱效应”,变成拨火桶,产生激烈的热对流。高温烟气在竖井内以35ms的速度向上延烧,火势急速向上发展。如果是可燃材料制成的管道,起火时能把燃烧扩散到通风管道的任何一点。b.火势朝天棚顶部延烧。烟火受气流控制向上升腾,室内吊顶天棚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顶棚的途径。火势还可通过金属管道热传导扩散火灾,或通过通火管道扩大火势。此外,火灾的烟气吸入通风管道,甚至使远离火灾的房间的人员烟气中毒。,建筑火灾的途径,火灾的竖向延烧:a.现代建筑物中

10、各种竖井多,诸如通风井、,c.火势由外墙窗口向上蔓延。一是火焰的热幅射穿过窗口烧烤相邻建筑物,再是靠着火舌直接燃向屋檐或上层。如果采用数层的竖向贯通的带形窗,即使玻璃没有破损,喷射的火焰也可能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甚至会吸入上层窗户内部,使火势向上层延烧。因此窗顶宜设飘出的悬挑构件以利阻火,贯通窗樘和楼层板之间,必须应用防火胶泥加以封闭。d.火灾向建筑构造、构件薄弱部位延烧:用可燃性材料做隔断不能阻火,即使用难燃性和不燃性材料进行分隔,由于耐火性差,及生裂缝等,建筑火灾的途径,c.火势由外墙窗口向上蔓延。一是火焰的热幅射穿过窗口烧烤 建,原因也会造成火势扩大。尤其是在一些构件的连接部位搭边交界处

11、特别容易疏漏。在吊顶与楼板之间,幕墙与分隔结构之间,保温夹层接头处,下水管道穿越部位都容易因施工质量留下孔洞,有的孔洞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相互贯通,而事后又难于发现和查找,会遗留严重的隐患。因此,建筑设计中必须提高界面节点的可靠性、安全度,施工中则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建筑火灾的途径,原因也会造成火势扩大。尤其是在一些构件的连接部位搭边交 建筑,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新消防法明确,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责任是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全权主体责任。 建筑消防设

12、计是项周密、细致的综合配套工程,几乎涵盖了建筑、结构、设备(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电气照明、自控、通讯、计算机)、燃气、热力、电梯各个专业,既要考虑各专业部门的特殊性,又必须综合考虑消防工程的全局性,严格做到协调配合、顺畅有序达到优化设计。积极应对防火减灾大局,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新消防法明确,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两个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比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其裙房: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

13、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1、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公共建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2、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3、地下民用建筑,两个防火规范的适用范围比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章 建筑耐火设计,第二章 建筑耐火设计,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一、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

14、。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这项性能由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热、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我国国家标准GB8624-97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一、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诸如基础、墙壁、柱、梁、板、屋顶、楼梯等。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其燃烧性能取决于所使用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建筑构件

15、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非燃烧体) 金属、砖、石、混凝土等不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称为不燃烧体(以前也称非燃烧体)。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等构件都属于非燃烧体,常被用作承重构件。,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2难燃烧体 用难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和微燃立即停止。 3燃烧体 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构件。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

16、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当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构件都属燃烧体构件。,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2难燃烧体,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2耐火极限的概

17、念,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1)材料的燃烧性能。材料的燃烧性能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 (3)保护层的厚度。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耐火极限就高。,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1)失去完整性。

18、(2)失去绝热性。 (3)失去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 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和依据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通常用耐火等级来表示建筑物所具有的耐火性。 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是由一两个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所有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即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在,

19、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划分基准和依,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各耐火等级的建筑物除规定了建筑构件最低耐火极限外,对其燃烧性能也有具体要求,因为具有相同耐火极限的构件若其燃烧性能不同,其在火灾中的情况是不同的。,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

20、定各耐火等级建,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选定条件 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主要是使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耐火性能,从而实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建筑物的重要性。 2建筑物的高度。 3使用性质与火灾危险性。,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的选定条件,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三、建筑耐火构造1.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构造 工程结构按材料可分为: 木结构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砖石结构 钢结构是钢材制成的工程结构,通常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桁架、柱、板等构件组成,各部分之间用焊

21、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有些钢结构还部分采用钢丝绳或钢丝束。,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三、建筑耐火构造,钢结构的特点,1、刚结构自重轻2、刚结构工作的可靠性好3、钢材的抗震性、抗冲击性4、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5、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的装配6、容易做成密封结构7、钢结构易腐蚀、耐火性差,钢结构的特点 1、刚结构自重轻,钢结构的主要应用范围大跨径结构工业厂房高耸结构高层建筑板壳结构可拆卸结构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构造以现浇混凝土作耐火保护层 保护层可以采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等。,钢结构的主要应用范围,以轻质预制板作耐火保护层 用轻质混凝土板、泡沫混凝土板、硅酸钙板及石棉板等做保护材料。以砂浆

22、或灰胶泥作耐火保护层 用砂浆、珍珠岩砂浆或灰泥胶、蛭石砂浆或石膏灰胶泥等作为保护材料。以矿物纤维作耐火保护层 用石棉、岩棉及矿渣棉做保护材料粘涂LG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以轻质预制板作耐火保护层,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构造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预先对其混凝土造成人为的应力状态,其承受荷载后,能全部或部分地抵消外荷载引起的应力,使构件的拉应力减少,克制变形,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钢筋抗拉性能好的特点。预应力构件重量小、节约材料,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增加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保护层的厚度 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楼板防火涂料,

23、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构造,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3.吊顶的耐火构造,第三节 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3.吊顶的耐火构造,第三章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第三章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一、建筑防火间距 是指为了防止建筑物间的火势蔓延,在各幢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叫做防火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防火间距是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二、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 辐射热:是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辐

24、射热的传导作用范围较大,在火场上火焰温度越高,辐射热强度越大,引燃一定距离内的可燃物时间也越短。辐射热伴随着热对流和飞火则更危险。,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一、建筑防火间距,建筑防火设计课件,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热对流 这是火场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热气流,热气流冲出窗口,火焰向上升腾而扩大火势蔓延。由于热气流离开窗口后迅速降温,故热对流对邻近建筑物来说影响较小。 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 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越大,火灾时在可燃物的质和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通风好、燃烧快、火焰强度高,辐射热强。相邻建筑物接受辐射热也较多,就容易引起火灾蔓延。 建筑物内可燃物的性质、数量和种类 可燃物的性质、种类不同,火焰温度

25、也不同。可燃物的数量与发热量成正比,与辐射热强度也有一定关系。,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 热对流 这是火场冷热空气对流,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风速 风的作用能加强可燃物的燃烧并促使火灾加快蔓延。 相邻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相邻两栋建筑物,若较低的建筑着火,尤其当火灾时它的屋顶结构倒塌,火焰穿出时,对相邻的较高的建筑危险很大,因较低建筑物对较高建筑物的辐射角在30度至45度之间时,根据测定辐射热强度最大。 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 如果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完整,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物本身的火灾损失,而且还能减少对相邻建筑物蔓延的可能。,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 风速 风的作用能加强可燃物的

26、,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灭火时间的影响 火场中的火灾温度,随燃烧时间有所增长。火灾延续时间越长,辐射热强度也会有所增加,对相邻建筑物的蔓延可能性增大。三、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则 考虑热辐热的作用 考虑灭火作战的实际需要 考虑节约用地四、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措施1改变建筑物内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 灭火时间的影响 火场中的,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性能和燃烧性能。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实体防火墙。建筑物的山墙对建筑物的通风、

27、采光影响小,设置的窗户少,可将山墙改为实体防火墙。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适用性不强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等。,第一节 建筑防火间距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车道 指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消防车道应符合如下要求。 (1)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米。 (2)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15m。 消防车道上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3)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

28、,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车道,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扑救面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声速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在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把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的建筑立面称为该建筑的消防扑救面。,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扑救面,第二节 消

29、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扑救面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声速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在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把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抢救人员和扑灭火灾的建筑立面称为该建筑的消防扑救面。,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消防扑救面,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作为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扑救面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

30、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长边或1/4周边长度,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登高消防车能够展开工作。根据登高消防车功能实验证明,高度在5m,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会影响扑救作业,因此,必须对附属建筑的高度、进深加以限制。设楼梯或出口,主要考虑人员从楼梯间进入,尽快到达火层,抢救被困人员,,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 作为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扑救,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2.高层建筑的扑救面与相邻建筑应保持一定距离。高层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民用建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除满足防火间距

31、要求外,还要考虑消防车转弯半径及登高消防车的操作要求。,第二节 消防车道与消防操作空间 2.高层建筑的扑救面与相,第三节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举例,第三节 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举例,第四章 建筑平面防火设计,第四章 建筑平面防火设计,第一节 防火分区设置标准,防火分区就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成一定面积的空间单元,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防火分区的划分一般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防火分隔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可活动式的,如建筑物中的内外墙体、楼板、防火墙等;另一类是活动、

32、可启闭式的,如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第一节 防火分区设置标准 防火分区就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民用建筑中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防火分区设置另有规定,建筑防火设计课件,2、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之和不宜超过上条的规定。 注:多层建筑的中庭,当房间、走道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设有可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设有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中庭每层回廊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封闭屋盖设有自动

33、排烟设施时,可不受本条规定限制。,3、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平方米。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平方米。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地下商店的防火分区设置另有要求,2、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4、民用建筑中设置商店的规定 存放和使用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住宅建筑的底层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住宅分隔开。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出口必须与住宅

34、部分隔开。民用建筑中设置燃油、燃气锅炉房、油浸电力变压器室、消防水泵房另有规定5、消防控制室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宜设消防控制室。 独立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物内的底层或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民用建筑中设置商店的规定,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逃生是建筑消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消防设计的重中之重。(1)火灾事故时人的心理与行为疏散

35、人员的心理与行为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口疏散习惯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奔向开阔空间对烟火怀有恐惧心理逃向狭小角落、跟随他人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逃,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2)疏散设施的布置与疏散路线布置原则使疏散的路线简捷,并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路线相结合,使人们通过生活了解疏散路线,并尽可能使建筑物内的每一个房间都能向两个方向疏散,避免出现袋形走道。eg.大型商业性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框筒结构,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2)疏散设施的布置与疏散路线,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eg.矩形平面 u型平面为了使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了解疏散通道,可以在疏散楼梯间的近旁布置卫生间,更衣室等公用设施,以便平时对疏散设施了如指掌。,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eg.矩形平面 u型平面,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为了保证疏散的安全性,在进行楼梯间布置时,除了形成流畅的疏散路线外,还应尽量满足下列要求:a.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两端进行双向疏散b.靠近电梯间设置c.靠近外墙设置d.保持上下畅通(3)疏散安全分区的概念为了阐明疏散路线的安全可靠性,需要把疏散路线上的各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称为疏散安全分区,并依次称之为第一安全区,第二安全区等。,第一节 安全分区与疏散线路为了保证疏散的安全性,在进行楼梯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