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889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投资策略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股票研究行业策略银行业增持分析师伍永刚021- 62566801wuyg1细分行业银行业增持重点公司招行增持浦发增持民生增持行业指数走势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开放与变革蕴育投资机遇2005年11月19日投资要点2005年,银行业的政策变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二是拓宽银行业务范围;三是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2006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将快速增长;而贷款增速趋于放缓;净利差平稳中略趋下降;潜在不良贷款增加,但不良率仍将下降;银行的经营效率趋于提高。200607年,上市银行投资主题: 开放与变革 未来35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稳定在18左右; 外资参股:提升银行综合

2、素质; 开放促税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开放催汇改深化,为金融业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即便是全面开放之后,内资银行的技术性垄断依然存在; 金融变革加快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推动业务转型,降低系统风险; 大行上市:投资A股上市银行的选时器; 估值国际化:增持银行股。与香港、美国银行业相比较,境内银行在考虑股改对价后的PE、PB估值水平已处低位,同时考虑到以上因素有助于提升银行的估值,故对银行业给以增持的评级。建议增持招行、浦发和民生银行,并可关注华夏、深发展的短期操作机会。投资银行业风险提示:(1)脱媒效应;(2)利率波动风险;(3)经济增长减速,不良贷款增加;(4)外资进入加快

3、,竞争加剧。目录1.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及主要政策调整51.1.四大行市场份额最高,股份制银行成长最快51.1.1.总资产市场份额51.1.2.存款市场份额61.1.3.贷款市场份额61.2.外资行进入加快,银行业竞争加剧71.3.2005年银行业主要政策回顾81.4.2006年银行业政策展望101.4.1.逐步降低营业税税率101.4.2.推出存款保险制度111.4.3.ABCP与大额存单转让121.4.4.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21.4.5.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122.2006年银行业主要变量预测分析142.1.中间业务快速增长142.1.1.三大动力促银行中间业务发展142.1.2.银行卡业

4、务发展迅速142.1.3.汇兑收益、个人理财业务将成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142.2.2006年:贷款增速持续放缓152.2.1.资本充足率制约银行粗放式增长152.2.2.脱媒效应:银行存贷款被部分替代172.2.3.宏观经济增长减速192.2.4.结论:预计2006年银行业贷款增速13.2192.3.净利差:稳中略降202.3.1 存贷款净利差趋于平稳202.3.2 债券投资收益率走势分析222.3.3 资产配置结构与净利差232.4.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不断提升242.4.1.银行改制上市:不良贷款存量趋于减少242.4.2.企业亏损加速增长:银行潜在不良贷款增加242.4.3.银行内控机制

5、不断完善、呆坏帐核销审批有望松绑242.4.4.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比例仍趋下降252.4.5.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逐步提高262.5.银行经营效率:不断改进263.银行业评级及公司推荐273.1.银行业评级:开放与变革提升竞争力273.1.1.未来35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稳定在18左右273.1.2.外资参股:提升银行综合素质283.1.3.开放促税改: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增长提供强大动力283.1.4.开放催汇改深化:为金融业创新发展带来机遇283.1.5.即便是全面开放之后,内资银行的技术性垄断依然存在283.1.6.金融变革加快银行中间业务增长,推动业务转型,降低系统风

6、险293.1.7.大行上市:投资A股上市银行的选时器293.1.8.估值国际化:增持银行股293.1.9.投资银行业的风险293.2.上市银行主要指标走势预测313.2.1.上市银行贷款和净利润增速稳中略降313.2.2.净利差略有下降,净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323.2.3.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不良率仍趋下降333.3.公司推荐343.3.1.招商银行:343.3.2.浦发银行363.3.3.民生银行37图目录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分布变化5图2: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5图3:银行业机构存款分布情况6图4: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布情况6图5:我国非金融机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变化18图6:我国金

7、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与GDP增速相关分析20图7: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增速与GDP增速走势20图8: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储蓄存款同比增速趋势21图9: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大幅下移。23图10: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比例双降25图11: 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亏损企业亏损同比增速上升25图12:5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规模上升,比例下降25图13:5家上市银行营业费用率趋于降低27图14:5家上市银行营业费用增速下降27图15:境内外银行成长性比较30图16:境内外银行盈利能力比较30图17:境内外银行收入结构比较 .30图18:境内外银行资产质量比较31图

8、19:境内外银行估值水平比较31图20:上市银行贷款增速趋势32图21: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趋势32图22: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趋势32图23:上市银行净利差:平稳中略降33图24: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年增加33图25: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34图26:稳健经营,注重风险控制的贷款行业结构35图27:储蓄比例较高,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35图28:快速成长的中间业务35图29:资本充足率较高,不良贷款比例趋于下降36图30:浦发银行拨备充足。36图31:浦发银行经营环境优越(2005年6月底)37图32:民生银行的贷款集中度相对较高,接近50的上限37表目录表1:部分国内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

9、资者情况7表2:2005年银行业政策回顾(具体参见各相关政策点评)9表3:降低营业税1各百分点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10表4:存款保险费率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11表5: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情况13表6: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融资方案15表7:无再融资前提下的资本充足率16表8:再融资前提下的资本充足率16表9:银行系、货币市场基金对银行存款增速的影响18表10:发行短期融资券和ABCP对银行业贷款增速的影响18表11:2005年我国银行业贷款利率区间上移21表12:上市银行的资产配置结构与净利差24表13 上市银行贷款的行业结构26表14: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逐步提高26表15:上市银行净利差(m

10、argin)比较33表16: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预测34表17: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下降34附表1:上市银行估值水平比较38附表2:境外上市银行PE、PB比较381. 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及主要政策调整1.1. 四大行市场份额最高,股份制银行成长最快四大行市场份额最高,股份制银行成长最快,市场份额逐渐上升。我国银行业机构主要包括七类,即四大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112家城市商业银行,32876家农村信用社,681家城市信用社,211家外资商业银行,149家其他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1.1.1. 总资产市场份额2005年第

11、3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5.96万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占53.3%,股份制商业银行占15.3%,城市商业银行占5.2%;从增长的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19.3%,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同比增长17.5%,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比增长24.4%,城市商业银行同比增长19.9%。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最大,但是由于其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导致其占比呈现逐步降低的态势。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分布变化(左:2004.3;右:2005.9) 资料来源:银监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图2: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增速资料来源:银监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1.1.2. 存款市场份额从近几

12、年存款市场份额的变动情况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存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存款的比重由2002年的13.1%上升到了2005年6月末的15.3%;而四大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存款占比由61.3%下降到了57.9%。我们预期,四大商业银行在存款的市场份额中仍将保持最大的地位,但占比将会下降,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将会继续提高。图3:银行业机构存款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央行统计季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注:存款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非金融机构的各项本、外币存款等。1.1.3. 贷款市场份额200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除四大商业银行同比少增外,其它金融机构均同比多增。其

13、中,四大商业银人民币贷款增加5800亿元,同比少增2495亿元;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增加2555亿元、5005亿元、1491亿元和358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433亿元、1321亿元、384亿元和528亿元;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86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四大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其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放慢了信贷投放,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仍高于四大商业银行,这反映出我国竞争性的金融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图4: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央行统计季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注:贷款中包括部分对非金融机构的投资。1.2. 外资行进入加

14、快,银行业竞争加剧外资行进入加快,银行业竞争加剧。目前,外国金融机构可以在我国设立分支行、中外合资银行或独资银行,但必须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和最低资产值要求。截至2005年8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营业性机构已达225家,代表处240家,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96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8%。如果把目前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达165亿美元的因素考虑进去,则外资银行总资产的占比将更大。至2006 年12 月,我国将根据其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承诺,取消外资行在国内现存的地域范围、客户及经营许可证等方面的非审慎性的限制,包括设立新的分支行的限制。内资银行在人

15、力、网点和客户资源上优势明显,而外资行优势集中于风险定价与管理、产品开发技术与销售、经营体制等方面。随着银行业的持续开放,中资银行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转型势在必行;而外资银行更广泛地参与竞争,必将推动国内金融创新加快,相应外资行的市场份额也将上升。从短期看,2006年底我国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后,外资银行从申请到正式运营,需要2至3年的时间才能在个人人民币业务方面对国内银行形成竞争力。从长期看,中资银行主导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很难动摇。一是内资银行早已在全国建立了广泛的营业网点和庞大的客户关系网络,外资银行重建网点的成本巨大,且地理位置相对不利。二是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国内银行,引进了

16、大量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借助他们的经验,国内银行能够缩短与他们的业务差距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三是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仍将面临着同业竞争的限制。总之,对于全面放开之后的国内银行业格局,我们认为,外资银行近期进入将会加快,中资银行短期主导角色不变,但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具体来看,四大银行在市场上的份额虽将会降低,但仍将占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伴随着分销网络的逐步扩大和业务能力的逐步提升,其市场份额仍将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将会出现分化,一些实力弱者将会被并购,而实力强者将发展为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对我国金融市场渗透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表1:部分

17、国内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情况被参股银行参股银行(外资) 参股时间参股金额参股比例 相对净资产溢价建设银行美洲银行(BAC)2005.625亿美元9.00%15.54%新加坡淡马锡2005.714.66亿美元5.10%19.56%中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2005.831亿美元10.00%22.28%瑞银2005.95亿美元1.60%23.26%新加坡淡马锡(没有批准)2005.931亿美元10.00%22.28%民生银行新加坡淡马锡2004.11.1亿美元4.55%67.11%国际金融公司(IFC)2004.71.08%浦发银行花旗银行(CITI)2003.95.56亿人民币4.62%

18、50.75%深发展通用电气(GE)(已签约)2005.91亿美元7.35%108.72%新桥投资集团公司2004.112.35亿人民币17.89%58.01%华夏德意志银行(已签约)2005.93.3亿美元14.00%94.51%新加坡磐石投资基金2005.910.115亿人民6.90%49.56%交通银行汇丰银行(HSBC)2004.8144.61亿人民19.90%39.47%南京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2001.90.27亿美元15.00%渤海银行渣打集团(2888)2005.91.23亿美元19.99%兴业银行恒生银行2004.417.26亿人民币15.98%54.27%国际金融

19、公司2004.44.32亿人民币4.00%54.27%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2004.45.40亿人民币5.00%54.27%平安保险2005.91.96亿人民币1.75%6.98%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5年银行业的政策变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二是拓宽银行业务范围;三是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1.3. 2005年银行业主要政策回顾2005年是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年,在这一年里,伴随着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实现了香港上市,我国银行业的改革逐步深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这对银行业的财务能力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纵观2005年,银行业的政策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20、一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分层次、有步骤地完善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体系。如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等。二是拓宽银行业务范围。如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有利于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完善银行盈利模式,缓解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同时有利于丰富银行的投资产品种类,促进银行业务多元化。三是推进银行市场化改革。如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至0.99等。表2:2005年银行业政策回顾(具体参见各相关政策点评)时间政策

21、政策对银行的影响2.20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调整融资结构;拓宽银行中间业务领域,缓解资本充足率的压力;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促进混业化经营;对银行可能的冲击:分流存款。3.16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房地产和住房贷款的增长,增加潜在不良贷款,长期看,有利于银行优化贷款结构,降低风险。3.16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至0.99促使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下移,通过两种途径降低银行收益4.22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促进银行业务转型5.1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有利于银行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中长期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相对长

22、期存款来说,发行金融债筹集的资金更加稳定,而且是一种主动负债工具;丰富银行的投资产品种类,促进银行业务多元化。5.23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拓展银行中间业务,促进收入结构转型;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银行系统风险;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脱媒”效应分流银行贷款,缩小银行净利差。7月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使银行的账面净利润提高;5家上市银行2005年的账面净利润有可能提升15以上;对银行真实价值的影响甚微;有利于银行提足一般准备,提高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银行的净资产、核心资本充足率小幅上升。7.21人民币升值2人民币升值2对上市银行带来的总影响非常有限,深发展和民生的汇率风险相对较大。8.9关于

23、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人民币与外币的掉期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扩大,增加了部分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有利于银行汇兑收益增长。8.10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增加银行的外汇业务,同时面临远期外汇交易风险的挑战。8.11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加快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的融合发展;完善利率、汇率的市场形成机制。8.30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率先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有利于完善银行业的资本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对利润的调控。短期内对上市

24、银行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对发行可转债的银行负面影响相对较大。9月财政部关于呆帐准备提取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增加银行帐面利润,实质性影响较小。9.29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利于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收益产品,稳定客户资源;促进银行业务转型;加剧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加快银行混业化经营10月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配套措施。11.1放宽香港人民币业务强化人民币回流机制;使香港内地之间的资金流动更多地纳入到合法的银行体系,有效地抑制和挤压地下资金流动;为香港银行业拓宽新的业务领域;内地银行也可增加汇兑业务,但影响较小。11.10中国人民银行自

25、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意在扩大银行融资渠道,促使银行融资多元化;鼓励银行放宽信贷和投资的一种信号;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防范和化解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和城乡社的支付风险。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1.4. 2006年银行业政策展望2006年我国银行业主要政策走势集中在五个方面:降低银行营业税率;推出存款保险制度;ABCP与大额存单转让;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1.4.1. 逐步降低营业税税率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将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中资银行将面临外资的全面竞争,由此产生的公平税负问题必将取得突破并进入实施阶段。刘明康2005年11月16日在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26、,并指出要降低银行金融机构税负。提出(1)降低乃至最终取消银行业营业税,建立统一的中外资金融机构所得税制度;(2)根据国际普遍趋势适度降低银行所得税税率,按照国际通行的财务会计准则修改对金融企业的所得税扣除项目;(3)下放银行“呆坏账核销”的利润管理权,有效解决抵债资产评估、变现过程中有关税费负担不科学的问题。这说明开放的紧迫性对税制改革的重大促进作用正在显现。(1)考虑到银监会在税改方面没有决策权(有建议权),因此银行金融机构降低甚至取消营业税时机并不确定。初步判断,有可能于明年底开始逐步降低营业税;而内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得税的统一有可能与其他行业一并延至2007年后实施。(2)降低营业税

27、对上市银行金融机构是重大利好。根据我们估算,降低营业税率1个百分点,将使招行、浦发、民生、华夏等银行净利润提升46,而对深发展的影响更是高达10以上,这是因为其净利润规模小;对5家上市银行合在一起的总影响为5.12。(3)至于所得税并轨,对所有金融企业的影响基本一致。即每降低所得税1个百分点,其净利润将增加1.493。若所得税并轨后的统一税率为25,则银行等金融企业的所得税将降低8个百分点,对净利润的总影响为11.94。(4)降低银行税负的同时,管理层有可能同时出台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相关政策,如颁布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推出ABCP等票据融资,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对银行金融机构减税利好政策的对冲

28、,对冲后的综合效应仍为正面利好。表3:降低营业税1各百分点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净利润增加额(千元)净利润增幅招行154,9353.92%浦发123,4345.16%民生112,6834.46%华夏71,3105.66%深发展80,08117.76%合计542,4445.12%注:所得税仍按33计算,估算以2005年为参照。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1.4.2. 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存款保险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体系,央行已会同财政部、银监会、国务院法制办和发改委成立了存款保险条例起草工作小组,存款保险制度已从理论研究、模式比较转入制度构建阶段

29、。(1)存款保险制度最早于明年上半年才能推出。央行正在大力推进该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但若过快尤其是还有相当部分银行的清偿性风险尚未根除时,急于推出该制度有可能带来道德风险。因此,我们预期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最快也得到明年上半年。(2)关于费率:由于该制度很难一步到位,预计刚开始费率不会太高,而且很可能按类实行差别费率。平均费率以不超过5个基点为宜,而且最好有相应的利好对冲(如降低营业税率等)。(3)保险机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除了各银行交纳的保险费外,央行和财政部均有可能出一部分资金。(4)部分保险费成本有可能通过降低存款利率转移到存款者身上。(5)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长期利好,短期利空。毫无疑

30、问,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存款人权益,规范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银行来说,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使银行的经营健康平稳进行,对银行长期是利好。但短期来看,银行因交纳存款保险费将增加成本支出,从而形成短期利空。若费率设为5个基点,则它对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影响为6.14;若费率设为3个基点,对应的影响为3.68。表4:存款保险费率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存款余额(2005.6.30)对净利润的影响设费率为0.05%设费率为0.03%招行585,802,4914.97%2.98%浦发434,941,9986.14%3.68%民生44

31、0,104,8225.69%3.41%华夏280,542,4067.85%4.71%深发展176,135,89216.76%10.06%合计1,917,527,6096.14%3.68%资料来源:各上市银行中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5年净利润按预测计算)。1.4.3. ABCP与大额存单转让(1)ABCP:扩大脱媒效应,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据悉,央行等相关部门正在进行ABCP方面的研究,并有望于明年正式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是一种短期资产支持证券品种,基础资产一般为各种应收账款,发行期限为90天到180天,不要求进行担保,证券的偿付来源是被聚合的应收款。首先,可作中期票据发行,

32、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ABCP与短期融资债券最明显的不同在于,短期融资债券以信用作为支撑,而ABCP以资产作为支撑。由于有资产支持,ABCP的期限可能延长至3到5年,从而使债券收益率曲线逐步完美。其次,ABCP和短期融资券类似,对银行将产生明显的脱媒效应。结果是增加直接融资,分流银行贷款。再次,有助于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扩展银行的资金运作渠道。同时对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产生向上的支撑。(2)酝酿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目前,央行在进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方面的研究,预计有可能于2006年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CD

33、的推出对银行和储户都是有利的。首先,银行将增加有效的主动负债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资金运作压力。银行可根据贷款客户的需要来安排发行相应期限、相应额度的CD,这样就能大大增强银行管理负债的主动性。其次,推出CD有利于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1.4.4. 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721汇改后,银监会先后推出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银监会8月11日颁布)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1月18日);外管局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包含美元的做市商制度。预计有关汇率形成机制的其他配套措施将相继推出,其目的主要是适度扩大汇率的浮动范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汇率;构建汇率的稳定机制,防范游资的冲击等。

34、汇改的深入将引发银行持续的资产负债币种结构调整;加快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增加汇兑收益;同时也将提高外汇理财风险上升。1.4.5. 放松管制与金融创新(1)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会加快2006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是深化汇改的需要。因为人民币掉期业务的推出必然涉及利率,而利率掉期势必需要一个更为市场化的结构,这种联动的过程将会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短期融资券及未来ABCP的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产品的丰富,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市场利率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将使得商业银行在面临传统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增加了利率风险,这对银

35、行的债券投资收益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定价能力的价值更加凸现,并引发对银行的贷款结构进行调整。(2)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有所突破我国金融业目前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银行、证券、保险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监管体系,不可直接从事交叉业务。因此,中国银行不能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这就造成我国银行业在中间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等领域不够发达。随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涌现,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交叉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广泛推行的银证通、投资连结型保险,以及银行从事个人理财业务,设立基金公司和资产证券化等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实例。从分业走向混业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

36、势,它将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开拓,优化业务收入结构,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由于银行资产规模、网络及客户数量庞大,银行在混业经营中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混业经营会反过来强化这一优势地位。表5: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情况银行基金公司外方股东基金产品基金规模工商银行工银瑞信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43.45亿交通银行交银施罗德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核心价值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48.73亿建设银行建信基金美国信安金融集团恒久价值股票型基金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 2006年银行业主要变量预测分析2.1. 中间业务快速增长三大动力促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2.1.1. 三大动力促银行中间业务发

37、展一是内部动力。随着资本充足率管理逐步规范和严格,银行内控机制强化,被迫转向中间业务的开发。二外部驱动。短期融资券、货币市场基金等的发行产生脱媒效应。三是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等均将加速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技术含量小、收费比例低的业务。从美国的经验看,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佣金及手续费、资产管理等高附加值的服务。随着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强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民收入不断增加;银行在信息咨询、投资理财、金融期货、代保管等智能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面的

38、中间业务将会逐步开发;中间业务将会快速发展。2.1.2. 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银行卡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年费收入、透支利息收入、消费提成。因此,银行发行规模,交易金额等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收入。截至2005年3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8.27亿张,同比增长19.56%。十五家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发卡量排名没有变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邮储的发卡量所占比例为75.93%。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居于前四位的银行仍是中建工农四大银行。3月底,发卡金融机构总的消费交易额达1851亿元,其中工、农、建、中、招前五大发卡金融机构的消费交易额占84.10%,市场集中度比上一季度提高了4.71个百分点。

39、银行卡消费交易额平稳上升,其中招行消费交易额增幅较大,招行由于采用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营销方式,一季度消费交易额上升15.89%,市场份额为8.20%,比上季度上升1.29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人均银行卡持有率、银行卡消费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等指标大大低于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个人收入水平提高、个人金融需求全面增加及结算观念转变等因素,我国银行卡业务有望步入高速增长阶段。2.1.3. 汇兑收益、个人理财业务将成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前已分析,随着汇改的深化,银行的结售汇、外汇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业务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

40、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颁布和施行,银行的理财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银行的信用远高于其它金融机构;而且客户资源丰富,服务网点庞大;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客户对资产管理的需求迅速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有望获得快速发展。资本充足率制约、脱媒效应、宏观经济增长减速三大因素促银行业贷款增速放缓。预计2006年银行业贷款增速大致为13.2。2.2. 2006年:贷款增速持续放缓2.2.1. 资本充足率制约银行粗放式增长随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不断强化,我国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向非信贷业务领域拓展;在信贷业务领域则向票据贴现、向个人贷款倾斜,以降低资本消耗

41、,维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但总体来说,随着贷款业务的扩张,银行资本不足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在优化信贷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银行信贷发放更加谨慎规范。资本不足与内控机制完善是促使银行信贷增长趋缓的根本内因。就上市银行而论,截至2005年中期,除招行的资本充足率为9.27,还略有余地外;浦发、民生、华夏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逼近临界线,而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则更是远低于8的标准(表7)。因此,上市银行资本不足仍将制约银行的粗放式增长,其未来发展均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再融资(表8)。假定各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并按1820左右的年速度增长,一般准备的计提

42、按财政部新办法规定计提(除招行按1.38外,其余均按风险资产总额的1计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初步估算出上市银行未来几年的资本充足率变化。从表7可以看出,如果不再融资,则浦发、民生今年年底的资本充足率就无法达标;而华夏只能勉强维持到年底,招行勉强维持到2006年底。深发展在GE参股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4,但仍远低于8的标准。如果实施表8的预期再融资方案(暂不考虑深发展的配股方案),根据表8,招行资本充足率在4年内(至2009年)可维持8以上(贷款增速平均18);浦发即便05年底发行42亿元次级债,06年底增发募资40亿元,其资本充足率也只能维持到2007年(贷款增速1820);民

43、生06年发行H股募资55亿元后,可维持到2007年底(贷款增速21);华夏银行06年增发募资40亿元后,可维持到2007年底(适当调整资产结构可维持到2008年底)。深发展则还需采取其他再融资措施(贷款增速12)。表6: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融资方案上市银行05年6月底的资本充足率近期已实施融资方案预期融资方案最新状态招行9.2765亿元可转债35亿元次级定期债发行H股募集资金约100亿元(2006)达标浦发8.2460亿元次级债发行42亿元次级债(2005)增发7亿股,募资40亿元左右(2006)告急民生8.0558亿元次级债55亿元H股或定向增发(2006)告急华夏8.4142.5亿元次级定

44、期债增发8.4亿股,募资约40亿元(2006)告急深发展3.14GE参股1亿美元(2005)发行次级债3050亿元(2006)10配3约募资30亿元(暂不考虑)未达标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表7:无再融资前提下的资本充足率20042005.62005200620072008招行资本充足率9.55%9.27%8.74%8.00%7.52%7.16%核心资本充足率5.44%5.39%6.57%6.10%5.81%5.59%浦发资本充足率8.03%8.24%7.82%7.15%6.69%6.37%核心资本充足率4.38%4.25%4.21%4.19%民生资本充足率8.59%8.05%7.53%7.03%6.74%6.51%核心资本充足率5.05%4.85%4.65%4.47%4.41%4.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